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偃缥蚁韵殖雒糟肜Щ螅鲜突嵬6偎步獾牟椒ィ谠亓导父鋈ψ樱钡轿业哪抗庵赜置髁寥缦础<偃缥业髌さ叵蛩UQ劬Γ嵬蝗话呀擦艘话氲幕把式炖铩K牢乙研牧焐窕幔梢约绦蛳陆擦恕�
我这才知道,眼睛对眼睛,是可以说话的。它们进行无声的交流,在这种通行的世界语里,容不得谎言,用不着翻译。它们比嘴巴更真实地反映着一个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注视着别人的眼睛,是一种郑重,是一种尊敬,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坦诚。
当然了,这种注视不是死瞪瞪地盯着人家看,那样可真有点傻乎乎并且不文雅了。注视的目光应该是宁静而安然的,好像是我们在晴朗的天气,眺望远处的青山。
如果我听懂了他的话,我会轻轻地点头。如果我需要他详细解说,我会用目光传达出这种请求。
注视着别人的眼睛,也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我注视着别人的眼睛说谢谢你的时候,我必须发自内心的真诚。
当我注视着别人的眼睛说对不起的时候,我必须传递由衷的歉意。
当我注视着别人的眼睛说我能把这件事做好,我一定要有下一个必胜的信心。
当我注视着别人的眼睛说请相信我,我觉得自己陡然间增长了才干和胆魄。
医学家证明,人在说谎的时候,无论他多么历练老辣,他的眼睛都会泄露他的秘密。他的瞳孔会散大,他的视线会游移,眼睑也会不由自主地下垂。
为了我们能够勇敢地注视别人的眼睛并不怕被别人所注视,让我们做一个襟怀坦荡心灵像水晶般透明的人。
未雨绸缪的女人
有一个游戏,我作过多次。规则很简单,几十人,先报数,让参加者对总人数有个概念。(这点很重要!)找一片平坦的地面,请大家便步走,呈一盘散沙。在毫无戒备的情形下,我说,请立即、每3人一组、牵起手来!场上倾刻混乱起来,人们蜂拥成团,结成若干小圈子。人数正好的,紧紧地拉着手,生怕自己被甩出去。不够人数的,到处争抢。最倒霉的是那些匆忙中人数超标的小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谁应该引咎退出……
因为总人数不是3的整倍数,最后总有一两个人被排斥在外,落落寡合手足无措地站着,如同孤雁。我宣布解散,大家重新无目的地走动。这一次,场上的气氛微妙紧张,我耐心等待大家放松警惕之后,宣布每4人结成一组。混乱更甚了,一切重演,最后又有几个人被抛在大队人马之外,孤寂地站着,心神不宁。我再次让大家散开。人们聚拢成堆,固执地不肯分离,甚至需要驱赶一番……然后我宣布每6个人结成一组……
这个游戏的关键,是在最后时分逐一地访问每次分组中落单的人,在被集体排斥的那一刻,是何感受?你并无过错,但你是否体验到了深深的失望和沮丧?引申开来,在你一生当中的某些时刻,你可有勇气坚信自己真理在手,能够忍受暂时的孤独?
我喜欢这个游戏,在普通的面团里面埋伏着一些有味道的果馅。表面是玩耍,让人思维松弛,如同浸泡在冒着气泡的矿泉中,奇妙的领会或许在某个瞬间发生。
我和很多人玩过这个游戏,年轻的,年老的……记忆最深刻的是同一些事业有成的杰出女性在一起。也是从3个人一组开始的,然后是4个人一组。当我正要发布第三次指令的时候,突然,场上的女人们涌动起来,围起了5个人一组的圈子……我惊奇地注视着她们,喃喃自语道:我说了让大家5人一组吗?她们面面相觑,许久的沉默之后回答——没有。我说,那为什么你们就行动起来了?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那一天,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说,我们是东方的女人,极端害怕被集体拒绝的滋味。看到了别人的孤独,将心比心,因此成了惊弓之鸟。既然前面的指令是3人4人一组,推理下来就该是5人一组了。错把想象当成了既定的真实。现实的焦虑和预期的焦虑交织在一起,让我们风声鹤唳。我们是女人,更需要安全,于是就竭尽全力避让风险。至于风险的具体内容,有些是真切确实的,有些只是端倪和夸张。甚至很多人的爱情和婚姻,那出发点也是逃避孤独。
后来,我问过一位西方的妇女研究者,她可曾遇到过这种情形?她说——没有,在我们那里,没有出现过这种情景。也许,东方的女性特别爱未雨绸缪。我不知道这是表扬还是批评。大概,所有的优点发展到了极致,都有了沉思和反省的必要。
心境防割
旅游的时候认识了一对夫妻,职业是制作防割手套。我问,这手套坚硬到何种程度呢?他们笑而不答,说回到北京后你到我们那里参观一下就知道了。
第一眼晤见防割手套,平凡到令人垂头丧气。和普通车工钳工戴的白线手套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一定要找到不同,就是价钱要贵出很多。也许看出了我的不屑,男主人抽出一把寒光四射的匕首握在手中说,你戴上手套,然后,来夺我的刀。细端详,那刀尺把长,尖端像西班牙人的鞋子弯弯翘起,开了刃,血槽深深。我胆战心惊道这刀可以杀死一头恐龙了,不敢。他又说,要么我戴上手套,请你来割我吧。我说,那干脆就滑到了犯罪边缘,本人奉公守法,恕我也不能从命。他无奈,只有亲戴手套,自己来割自己了。
戴上防割手套的左手有些臃肿,右手执刀杀气腾腾。晶光闪烁长刃劈下的那一瞬,我骇得紧闭了眼睛。等到哆哆嗦嗦打开眼帘,以为看到的是皮开肉绽血花翻飞,不想雪白的左手套上,只有一道淡淡的痕。主人优雅地舒了几下掌,如同少妇的额头被抹上了速效去皱霜,痕迹很快就平复了。
大觉神奇,不由得一试。戴上手套,用刀锋在指掌上反复切割,先轻后狠。那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你能感觉到薄刃的锋芒和杀伐的重量,然而它却如溪水掠过毫发无伤。主人告诉我,看似普通的棉纱里,捻进了500根高弹钢丝。临走的时候,主人送我一副防割手套,笑道,从此你可空手夺刃了。
感叹防割手套的神奇,不由得想到:倘加上十倍百倍之量,用千万根钢丝织就一件背心,披挂在身便心硬如铁了。再没有什么情感的剑戟能刺穿出血洞,再没有什么理智的矛斧能劈裂成沟壑。享有一颗风雨无摧刀枪不入的心,岂不万般惬意!
有一段时间,我出门书包里常带着防割手套,期望着碰上一个行凶的歹徒,冲出去见义勇为又保全须全尾。然世事虽纷杂运气却太平,梦想竟无法成真。坚固的防割手套渐渐蒙尘,如同骁勇的大将空白了少年头。终有一天,我在乡下干活的时候,想到委它以新任。花圃中月季正香艳,这是最渴望修剪的花卉。此花盛开之后如不从瓣下第三分岔处刈除,就会花渐小香渐远魅力大失。只是那些蔷薇籍贯的锐刺尽忠职守,如同美女的贴身保镖虎视眈眈。我手笨,每一回都被扎得十指痛痒。
连刀剑都能阻挡,还怕小小的荆棘吗?我戴上防割手套,所向披靡地抓起了月季花茎。顿时,双手像被蜂群包围,数不清的小刺同时扎入肌肤。慌乱摘下手套查看,七八处鲜血淋漓,实为我充任业余园丁以来损失最惨痛的一次。
原来,这特制手套能够防止长刀短剑的切割,却并不能阻止细小毛刺的锲入。钢丝绞结的缝隙是小针出入自由的高速路。
那天,我贴着大约10张创可贴完成了剪枝工作,一边挥舞园艺剪一边想,悲哀啊,看来十万根钢丝也无法保证我们的心境不受损毁。更不消说,人是不能无时无刻都裹在钢丝里面的。那样我们将丧失对人间百态的灵敏触碰和对风花雪月赏心悦目的叹息。
你想葆有你对世界的好奇和快乐吗?你必须除去心的伪装,敞开你的心扉。心必将一生裸露着,狂风为她梳洗,暴雨为她沐浴。心没有蓑衣,也没有斗笠。心会受伤,心也会流血,这就是心的功能啊。
把心藏在钢铁中,且不说钢铁也是有缝隙的,就算心境防割,心也不能再活泼地游弋,那才是心最大的哀伤呢。关于这种悲惨的境况,古语中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词,叫做“心死”。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心可以流血,自己就能撕下衣襟止血。心可以撕裂,自己能够飞针走线地缝合。他可以有累累的创伤,更会有创伤愈合之后如功勋章般的痕迹。
张秀枫:毕淑敏的散文世界
据出版业数家媒体的调查和报导,在当代作家“人气”排行中,毕淑敏近几年来始终排在前几名。她完全是依靠作品本身。
据说,毕淑敏的处女作是她17岁在西藏阿里当兵时在军报发表的一首诗歌。然而真正为人所知,还是她的小说发轫之作《昆仑殇》,不但一鸣惊人,而且很快便声名鹊起。其后不断有短、中、长篇小说问世,文质俱佳,名播遐迩,影响到海内外。
如果说小说里毕淑敏文学创作“一翼”的话,那么,散文则是她的另一只翅膀。迄今为止,她已出版了十数种散文集,几百余万字,一些名篇被不断转载,选为各种教材,在青年中流传,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当下我国的文学特别是散文图书长时期不景气,一些出版单位视此类选题为畏途,毕淑敏的散文却“风景这边独好”,创造了持续畅销的奇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由衷喜爱。
我国是一个散文大国,曾诞生了无数光华四射的经典名作,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整个民族的精神食粮。当代散文衰败的原因,概而言之,是我们从无限夸大散文的社会性、时代性和政治性,因而充塞了太多的空话、假话和套话;转而又迷失在脱离了时代而醉心于鸟儿虫儿猫儿狗儿的浅薄琐碎无聊和平庸的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