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8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去想法子吧。没有欧洲市场,不是还有印度和北美市场么?那里的人也要喝茶的,也要用瓷器的,只是利润没那么高罢了。反正国家有严令,瓷器和茶叶都不得外流。那些地方也生产不了这两种产品。

    再说了,挣钱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国家?在这个主流舆论面前,商人那点小心眼,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了,谁也不敢站出来反对国家的政策。还有一个损失惨重的产品就是棉布了,不过这一个产业早就损失大了,欧洲一直搞名堂来着。

    说到底。对欧洲的战争的目的,其实就是贸易政治的一个延续。先揍你一顿。老实了自然就乖乖的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一套陈燮见的多了。现在的关键,是从哪打的问题,这是一个庞大的军事计划,必须海军和陆军配合起来。没有海上运输,就靠陆地运输。陆军也别打仗了,后勤补给就能让陆军发疯。

    首先要成立一个远征军团,地点放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其次是海军和陆军要搞一次联合作战,夺取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最后才是集中大批船只,集结部队。先拿西班牙开刀。至于北非那些法国的殖民地,只要控制了制海权,还算个事情?分分钟用大炮教高卢鸡做人。

    海军方面,组建两个大型的海外舰队,一个是地中海舰队,一个是美洲舰队。目的何在?既然要教欧洲佬做人,就不能局限于区区一个地中海,还要去美洲的东海岸溜达一趟,不就是要绕过合恩角么?以前的风帆船会遭遇无风带的折磨,现在的蒸汽轮船没这个担心。美洲殖民地作为欧洲经济重要的补充部分,不去洗一遍怎么对得起海军的新式战舰。还有就是陆地方面,北美殖民地也需要组建一个军团,走陆地上杀过去。其实就是去抢地盘。

    总参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陈燮在内阁会议上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苏伊士运河的修筑工程,绝对不能停,不但不能停,还要加快进度。资金的问题,可以向国内股市募集,国家占股百分之五十一就够了,剩下的股份全都砸进股市。

    大明的股市发展到今天,上市的公司不下一百个,苏伊士运河为何不被国内看好呢?其实很简单,这是国家工程,私人老板看着流口水,当然要作梗了。一旦这个运河疏通了,通往欧洲的海上路程缩短接近一半,大家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重要性。

    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大明的战争潜力暴露出来的时候,整个大明都震惊了。陆军接着两大军团的成立,一口气宣布增兵五十个步兵师,之前大明的步兵师加上北美的陆军,一共也才五十个步兵师。这一次的增兵计划,直接打到了一百个步兵师,大明陆军总兵力达到了一百二十万。如果是以前的大明,这个数字真不稀奇。但是新的军队制度推行后,一百个步兵师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这不是以前了,随便一个军户都是军人,各路总兵都在养家丁吃空饷的时代。现在是实打实的一百二十多万大军,就这还没算那些独立的炮兵部队,骑兵部队。如果算上这些军队,大明陆军的总人数突破一百万了。

    海军方面倒没有那么夸张,主要是以蒸汽铁甲战舰替代老式的风帆战舰,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全部淘汰风帆战舰的计划。问题是,哪来那么大的产量,未来的大明海军的计划是,主力战舰三十艘(五千吨以上),巡洋舰六十艘,其他辅助船只二百艘。

    这么一看,似乎大明海军的战舰数量大大的减少了,实际上战斗力却成倍的增加了。新式的铁甲战舰,根本就不是风帆战舰能威胁到的存在。有这么多已经足够了,其实按照国会的意思,造价八十万元的主力战舰。根本就不该建那么多。

    几乎在一夜之间,大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海上时代。因为国家订单的来势凶猛,松江造船厂根本就忙不过来。这个时候其他民间船厂的机会来了,他们一直都在制造一些小型的内河蒸汽轮船,技术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海军两百艘辅助船只的建造订单,瞬间让这些民间船厂吃到撑死。

    一个接一个新的船坞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造船厂招工了,经济萎靡的现象,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看不到了。年轻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征兵。他们将投身到海军和陆军,为大明的雪耻战斗。对,雪耻,就是雪耻。每一个征兵点上都用红油漆刷了两个大字。

    “北非军团的组建计划为三十个步兵师,十个独立炮兵团,两个骑兵师。美洲军团的组建计划。则为六个步兵师,六个骑兵师,三个独立炮兵团。”林雅小心翼翼的向陈燮汇报,正在争取总参谋长一职的林雅,眼下一点错都不敢犯。

    陈燮不说话,似乎在沉思,林雅犹豫了一下又道:“关键还是后勤补给跟不上,如果能解决后勤补给的问题。卑职以为,海外军团的规模还可以扩大。”这个补充说明。本意还是为陆军一口气扩充五十个师做解释。对此陈燮点点头道:“不着急,我们还有时间。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拿下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半年之内,海军和陆军必须完成联合作战的准备工作,然后给我把直布罗陀要塞拿回来。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充分利用印度这个跳板。陆军部增派驻军,确保完全控制印度,调配各种资源为对欧洲的战争服务。”

    说着话,陈燮看了一眼海军部长蒋方成道:“怎么,还没有欧洲舰队的消息么?”

    这个时候的欧洲舰队在哪呢?陈燮难道是因为记挂叶海么?非也。其实是为姚启圣的逃跑感到了愤怒,当时按照叶海的意思,必须先杀到法国,尽量多的把在法国的华商接出来。结果这货直接就跑了,然后一直没有消息。在陈燮看来,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海军不能保护大明的子民,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因为姚启圣是最高指挥官,叶海作为分舰队的司令,必须服从他的指挥。

    两者之间的矛盾爆发在离开英雄港一周之后,叶海主张一边走一边打,先到北美,然后沿着海岸线一路打过去。通过打击欧洲殖民者在北美的殖民地,夺取一些必要的物资补给,同时还能给死难的海军同行和大明商人报仇。但是姚启圣的态度正好相反,他以最高指挥的名义,做出一个决定,为保证舰队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抵达北美的大明殖民地,沿途不得生事。

    矛盾不可调和,叶海选择了服从,但是他的主张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海军方面日益不满的时候,叶海也竭力的安抚,一直到船队即将抵达中美洲地区时,一场兵变发生了。部分海军官兵,无力挟持了姚启圣,要求他放弃逃跑主张,为海军和死难的大明同胞报仇。

    叶海出面谈判,海军官兵不肯放弃主张,即便是叶海以军法相威胁,这些官兵也没有动摇。事情因此拖了下来,在海上漂泊了三天之后,姚启圣改变了注意,同意了兵变官兵的要求。被释放之后的姚启圣威信彻底丧失,为了挽回局面,主张将那些放下武器的海军官兵枪毙。叶海阻止了他的行为,认为这个时候这样做,无异于火上浇油。最后还是叶海出面,将带头兵变的军官软禁起来,舰队停止了继续南下。开始了沿着海岸线一路洗劫一路南下的行程,这一下整个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遭殃了,苏伊士号150毫米口径的大炮,对于沿途的殖民点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没有哪个海边的堡垒能抗的主舰炮的洗地。

    陈燮问起欧洲舰队的时候,叶海正在指挥舰队攻击西班牙在墨西哥最大的港口韦拉克鲁斯。舰队出现在海湾的时候,所有欧洲船只看见一艘打沉一艘,一直打到港口外海,西班牙在此的一支小舰队出海迎战。结果自然是全军覆没,八艘战舰被击沉,想跑都跑不掉。

    随后舰队以舰炮轰击港口,海军陆战队登陆的一个营成功登陆之后,战舰堵住港口外,大批军人和大明武装百姓上岸,在这个港口整整折腾了一个星期。为了报复西班牙人的行动,这次的洗劫比较残酷,完全是奔着烧光杀光抢光来的,码头上停泊的六艘商船被俘虏后,满载着从韦拉克鲁斯抢劫的金银和补给,在舰队的押运下离开了港口,继续南下。整个行动结束后,整个港口变成了一片废墟,大火在这个港口烧了一天一夜才停息。

    大约六千西班牙人战死或者被杀,一千多年轻女子被抓走,整个行动抢劫到的成果为五吨多黄金,三百多吨白银,还有大批其他的补给物资。

    这一行动结束之后,该港口过了一年才恢复正常运转,可见这一次的洗劫有多么的凶残。至于城区,十年后大明的军队再次抵达这个港口时,这里依旧到处可见昔日的废墟。西班牙人为自己的行为首先付出了代价,同时也引发了整个欧洲对华的强烈仇恨。

    在法国,路易十四宣布没收一切大明商人的股份,好在这家伙没有失去理智,把大明商人抓起来之后,只是进行了拘押。但是这些大明商人,也确实受到了不少虐待,很多人没有坚持下来,死在了异国他乡。

    欧洲舰队历时三个月,终于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北美大明殖民地洛杉矶港口。出发的时候只有十几条船,等他们抵达这里的时候,变成了三十八条船,都是这一路上抢劫的结果。被解除了武装的外国商船的人员,在陆战队的刺刀面前,乖乖的服从了。确实有人想造反,但是都没能得逞,被丢进大海喂了鱼。(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七章融合

    第八百八十七章融合

    鲁瓦有了一个明人的名字,鲁瓦,其实就是谐音,意思就是大明帝国一个叫山东的地方出产的瓦片。据说很有文化气息,反正鲁瓦挺开心的。不过此刻他的心情极为复杂,站在码头上看着那艘冒着黑岩巨大的战舰靠岸的时候,五味陈杂。作为印第安人的后代,鲁瓦本该仇恨这些外来的殖民者,但是却怎么都恨不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