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7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半会也死不了。”

    警员回头一看,外头安静的诡异,赶紧所着脖子借口方便,尿遁了。陈燮上来,帮杀猪佬宗德海重新扎针,当年赤脚医生的手艺还在,把宗德海感动的眼泪鼻涕都下来了。对面床上的甘薯议员,则吓的浑身发抖,不敢说话。

    总算是弄好了针头,陈燮才站起道:“今天的事情,都给我听好了,回去之后,不管是谁,都不许在报纸上乱说。否则别怪本相心黑手辣!”威胁之后,陈燮匆匆出来,去病房一一看望那些议员,然后不咸不淡的敲打一番之后,议员们自然都接到了封口令。

    封口令自然是毫无作用的,这么大的事情瞒不住。第二天报纸上就满天飞了,虽然没有细节,但是国会发生斗殴的事件,肯定是举国皆知了。然后开始新一轮的嘴仗,保守派和革新派之间互相喷,中立派的报纸则负责和稀泥,然后夹带私货是不可避免的。

    总的来说,对于国会斗殴事件。媒体还是持批评态度为主,当然这个侧重点各有不同。你看人家《明报》,重点就在于,由于某议员反对女子结婚年龄提案,引发争斗。这么报道的结果,就是点题了。大家就不要揪着某人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事情了。于是。争吵的话题很快就集中在两个点上,一个是女子结婚年龄的法案,一个是国会议员打架怎么处罚。

    这个定性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激化,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陈燮看的很清楚,只是觉得保守派的存在,未必是一个坏事。如果一个议会里面,只有一个声音,那真是太可怕了。作为内阁总理。怎么会忽视了平衡问题呢?刻意的定性,目的就在此。

    国会议员打架的事情如何处罚,经过内阁、议长之间的紧急磋商,很快有了结果。并且在官方的喉舌《大明时报》上刊登了处罚结果。鉴于国会斗殴属于初犯,参与斗殴的议员,不再追究其刑事上的责任,只是处以巨额罚款,每人五千元。这笔钱由京师警察局收缴支配。

    罚款之后,上院紧急开会。制定了一条议会纪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采取辩论之外的手段,阻挠异己见者提案及审议的正常进行。如果有人违反该条纪律,议长有权调动京师警察局的人员维持议会的正常秩序,违反这一纪律者,取消其国会议员资格。

    这条纪律真是太狠了。直接断绝了各种版本的议会闹剧的上演。陈燮主导的这一条纪律,主要还是因为受够了现代社会某岛上的议会,动不动就各种歪门邪道上演,导致议会瘫痪。政治人物哪有底线可言啊?某岛的绿营,经常各种乱来的新闻。真是太恶心了。还有毛子的议会,也是经常开练。所以呢,从根子上先断了这一条。一句话,议会,吵架可以,动武不行。这一条纪律来的很及时,很快就平息了关于议会斗殴的热潮。

    媒体也是要吃饭的,议会打架的事情没有读者了,接下来只好揪着女子结婚年龄的事情报道了。没想到吧,这个报道很快就引发了全国性的热潮。大明朝自陈燮这个开挂的家伙各种改变之后,女子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点集中在江南、辽东、山东、浙江四省,这四个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纺织企业众多,服务行业发达。这两个行业的特点,就是女子从业人员数量众多。女子打工能挣钱了,在家里的地位就提高了。尽管在民间,女子的地位还在挣扎之中,但是在实际利益面前,民间出现了各种对女子的让步默认。

    更有那些资本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花钱找枪,在报纸上推波助澜的。而且事实证明了,读过书的女子,在找工作方面就是比较容易。还有一个问题,女子要结婚生子了,资本家想找工人就难了。所以还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已婚妇女的工作问题。

    这一下就热闹了,报纸上各种打嘴巴仗。服务行业的女才子多了,粉丝也多。某某红姐站出来唱一曲女儿泪,一堆脑残读书人荷尔蒙分泌过量,纷纷撰文为女子鸣不平。秦淮河上是非之地引出的各种话题本来就多,现在更是热闹的一塌糊涂。

    吵吧!结果就是引发出一个令整个大明社会都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女权问题。

    带头炒作这个概念的,自然是南京的《明报》。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叫郑素的女子,因为夫家反对,失去了在小学教书的工作不说,还由此引发了婚变。这个女子找到了秦淮河畔的《明报》报社,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诉了自己的遭遇。直接把《明报》的所有人郑妥娘给引出来了,大家是同姓不说,郑妥娘的外孙女也因为工作跟夫家闹别扭,回到外婆这找支援。

    两下里可谓一拍即合,于是引发了一场大明社会的巨大动荡的话题诞生了。

    郑素的故事说起很简单,但是也不简单。她的事情还算是比较温和的,出身松江府,父母做小生意为生。因为松江府作为义务教育试点,有机会进入女校读书,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深造一年,十六岁的时候,任教于松江府女校。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父母给她定了一门亲事,按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无法抗拒。郑素也没有反抗的太激烈,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要留在学校继续教书,否则就算是死,也不肯去结婚。夫家当然不肯就范,屡次来学校试图绑人。要不是校方庇护,早就被抢走了。这时候,本该站出来为她撑腰的娘家,却没有出来帮忙,其父反而因为宗族的呵斥,引以为耻。跑到学校来闹,逼着女儿回家去结婚。这样一来,郑素在学校也待不下去了,找也机会,趁夜色跑路,从松江府跑到了南京,找到《明报》伸冤。

    郑素的故事引发的风潮还没完事,更多更为悲惨的女子的故事被挖掘了出来,各种报纸为了销量,那真是毫不犹豫的刊登各种女子的悲惨故事。好几家报社,因为刊登了这些内容,被民间不满者给砸了。明报作为挑头者,同样也遭到了民间保守势力的袭击。要不是明报的保安都是退役军人,而且数量众多,明报也得被人砸烂。

    女子固然是弱势群体,但是架不住女子也是人啊,是人就不会都是逆来顺受的,而且一旦有人挑头了,长期压抑之下爆发出来的力量,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的惊人。

    事情从南京开始,遭到袭击之后的明报继续战斗,头版上刊登了上一篇文章标题为:“我们要做人”的文章,直接引爆了大明女权主义的炸药库。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纺织女工,为了反抗家里包办的婚姻,被父母毒打,乡人唾弃,依旧不从。父母和夫家商量,强行办了婚事洞房。结婚之后,女子依旧不肯顺从,多次逃跑,又被抓回,夫家打了一次又一次,女子还是不肯顺从。夫家一怒之下,把她卖给了人牙子,女子装着无力反抗,最终寻机投河自尽。仅仅是投河自尽就算了,尸体被捞起来后,当地宗族并没有放过她,还在一家小报上针对她的事情写了一篇文章,各种恶毒的泼脏水,说她作风放荡,不守妇道等等。女子一闺蜜,看见郑素的故事后,跑到明报来讲了她的故事。

    这篇文章算是把火点着又加了一把柴火,还泼了一桶汽油。女子的惨剧迅速蔓延了整个江苏,然后沿着海岸线,北上南下,最后连京师都没有幸免。民间的艺术工作者,把这个故事搬上了舞台,在各地演出。(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四章鲍鱼之肆

    第八百五十四章鲍鱼之肆

    文艺形式发展的基础,从来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下里巴人固然是俗,但是俗才有生命力。越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才越有生命力。所有“纯文学”的模式,最初都起源于民间的俗文化。所以,报纸上那些卫道士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影响力,远远没有一部戏来的深远。这出戏被改成各种版本,然后从江南特有的昆曲开始,向整个民间戏曲形式蔓延。

    大明女子的悲惨故事太多了,多到不要刻意去挖掘,只要愿意去注意,身边就有无数类似的女性存在。只不过有人抗争了,不惜生命,有人顺从了,生不如死。

    这股风潮席卷全国,达到**的时候,京师正是三月阳春之际。

    主持内阁之后的陈燮,丝毫没有大权独揽的意思,而是把各部门的权利交回去,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推动两项新年政策之上。至于秋天的大选,陈燮根本就没去管。说句不好听的,当下的陈燮,只要他活一天,大明内阁总理就没有足够分量的竞争人选。

    觉得时间紧迫的陈燮,现在也没精力去竖牌坊了,就是一件一件事情的去做,一个制度一个制度的完善,一样一样的来就是了。

    这一日早晨九点准时上班,在走廊上看见了迎面走来的吴梅村,现任内阁总理办公室主任一职(主任是陈阁老特色)。见他低着头,遮遮掩掩的样子,陈燮仔细一瞧,脸上居然有抓痕。正准备取笑两句,财政部次长(户部侍郎)方以智走过来,也是用手遮着额头走路。

    陈燮见状忍不住笑道:“这都是怎么了?”走廊里的人越来越多。拿手遮脸走路的人还不少,陈燮实在是好奇了,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很不礼貌的样子,但他是内阁总理啊。谁也不敢在他看过来的时候走开不是?

    “陈相没看最近的报纸么?”教育部次长侯方域很不爽的嘟囔一句,陈燮听了瞅了瞅他的脸上,倒是没有抓痕,便回了一句:“报纸每日都是有看的,只是看报纸跟各位有何关系?”

    这个问题算是把大家的伤口都揭开了,反正这一堆几十号人里头,十有**最近都在闹家变。侯方域叹息一声道:“最近各位同僚后院不宁,都是报纸上那些事情闹的。”

    方以智接过话道:“新纳的小妾,最近一个月都在闹腾。也都是报纸上那些新闻闹的。”

    这俩一开口。众人都跟着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