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陈燮一定会放那些举人一马。

    “陛下,言重了。举人拦马骂街,不过是一时义气之举。在座同僚都是科举出身,辛苦遭逢起一经,一旦金榜题名,谁心里没点傲气?看不惯的事情说两句,对臣来说,无伤大雅。陛下若以抗旨的罪名处置,对他们就太不公平了。臣以为,大明的读书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臣以为,国家在善待读书人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臣这里有一点浅见,说出来大家不要笑话。”

    陈燮说到这里停了一下,众人的表情都轻松了许多,微笑颔首的看着陈燮,觉得这家伙也不是那么不讲理的人。只有真正见识过陈燮不讲理的洪承畴,才依旧严肃的等待下文。

    “先生只管说,朕听着呢。”朱慈烺心里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陈燮的话,他是还是能听的进去的。陈燮一拱手道:“首先,这些读书人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女子怎么就没有上街的权利了?怎么这就叫伤风败俗了?这个认识不对,要纠正过来。臣一向主张,应该允许女子在能力范围之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举个例子,现在的辽东、江南、山东等地,女子进工厂做事的人很多,她们进厂做事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补贴家用,能说她们伤风败俗么?大家闺秀,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上街转转,找点喜欢的事情做做,能说人家是伤风败俗么?这么想的人啊,骨子里是担心被女人超过了,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各位同仁,你们觉得,能被女子超过么?”

    陈燮笑着问,众人都很自得的笑了笑,这玩笑真是一点都不好笑,被女人超过?陈燮其实是在偷换概念,但是这些人对诡辩没什么防备而已,觉得陈燮是受害者,他的话确实很有说服力。实际上陈燮是在说另外一个道理,要容忍女人出来做事情,哪怕是很少数。

    “思华这话在理,柳大家早年在江南便是才女,主持《明报》,单就成就而论,巾帼不让须眉。放眼整个大明,这样的奇女子,掰着手指都数的过来,跟她计较这个,实在是有失读书人的体统和脸面。”周延儒立刻给这个事情定性,他是决定要和稀泥的,刚才陈燮认同了他,立刻进行回报,接下来没准能保住郝晋一条命,至于李锦,管他去死。

    “周相这话说的好,那些举人啊,谁知道是不是听了什么人的蛊惑,一时气不过,这才去找柳大家的麻烦。”洪承畴很及时的补刀,这一刀是奔着姜逢元去的,都是礼部尚书的名,干翻他,洪承畴才好大权独揽。

    可惜,陈燮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当即便笑道:“亨九兄言过了,无非就是酒后一时意气,我的意见,赔礼道歉,此事就算了。读书不易,中举更不易,国家人才难得,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伤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啊。”陈燮一句话,给这个事情定了性。

    其实陈燮是想保住姜逢元的,这家伙在内阁里头,就是一条鲶鱼,他能搅和。逼着其他阁臣,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面对。而且姜逢元把陈燮当对手和敌人,在陈燮看来,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他的存在对自己完全不构成威胁。留着他,没太大的坏处,反倒有好处。

    姜逢元也很诧异陈燮的态度,按说不是应该往死里整那些人的么?好叫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陈思华不是好惹的。怎么会如此的大度?这不科学嘛。那么实际上呢?这些为读书人,一旦按照陈燮的要求去道歉了,整个大明的读书人会怎么看待这个事情?陈燮胸襟就不说了,这就宽阔如大海的造型。真正有意义的,还是那些读书人是怎么看待社会上出来做事的女子,比如纺织厂这类的企业,被江南的老朽酸货们,攻击的次数还少么?没有读书人跟着兴风作浪,对整个大明的风气,都是一个不小的扭转。

    以前陈燮是不理睬,现在陈燮是要借读书人的嘴,来正常化这个事情。

    朱慈烺一看这阵势不由自己不答应了,只好无奈的点头道:“朕无异议,不过姐夫,姐姐那边,你自己说去,她可是气的不轻。”朱慈烺一句话,就把自己的尾巴给露出来了,终究还是嫩了点,陈燮赶紧道:“陛下,这是朝政,不要扯那些。”(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三章“胸襟如海”

    第六百六十三章“胸襟如海”

    事情似乎过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倒霉的,不然没法给陈燮一个交代。这个交代,皇帝不好开口,聪明的阁臣们很自然的要站出来为陛下分忧了,或者说是为自己。

    “陛下,经查,顺天知府盛云事发当时就在现场不远,并且停留了一刻之久,没有及时处置该事件,导致事态扩大。臣以为,京畿之地,父母官首重魄力,此辈难当大任,继续担任顺天知府,实为不妥。”周延儒此言一出,朱慈烺龙颜大悦,姜逢元面如土色。

    陈燮不动声色的坐在那里,关乎顺天府的人选,他可不好乱插嘴。在兴海城陈燮可以玩霸道主义,在京师还这样就不妥了,现在陈燮玩的就是一种改良版的平衡术,或者说是陈燮自己的一套,就是在不扰乱现有秩序的前提下,坚实的推进大明朝的改革。

    “周相此言大善!”洪承畴毫不犹豫的补刀,其他三人也没有为盛云说情的意思,事情很自然地就定下来了。由吏部酌情处置,调往他处任职。正常情况,顺天知府当三年,平安无事的话,基本就能往上走一步,现在这个事情出来后,盛云的仕途就算是到顶了,而且还会走下坡路,大明的官,可没有什么不许下一说。等待他的结果,大概就是一降再降了。

    盛云要想翻身,除非朱慈烺死了,否则就别做梦了。看年龄,一个接近五十岁的官员,想跟朱慈烺拼寿命,呵呵,省省吧。人就是这样。总觉得自己是聪明人。养成耍小聪明的习惯后,迟早要栽这上头,因为小聪明往往意味着投机取巧。

    盛云就是在投机取巧,既不得罪天下举子,又讨好了姜逢源,在陛下那里也不太会找他的毛病。第三点。还是跟读书人的惯性思维有关,大明的读书人,那是横惯了的。正因为如此,盛云才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怎么都想不到朱慈烺的反应如此激烈,怎么都想不到什么御史言官,一个出来说话的都没有,怎么都想不到,陈燮虽然不在京师。那些靠喷人吃饭的御史们,照样不愿意得罪他。当然也不是没人说话,不过就几个小虾米,蹦跶不起来的那种。卖直邀名,这就是朱慈烺的评价,回头想升官,难咯。

    为什么这么说呢?自打厂卫不干本职工作,该行搞反腐之后。实际上皇帝对群臣的控制力度,反而是加大的。很简单。大明朝无官不贪,这些人根本就经不起查。正因为如此,查谁不查谁,决定权在皇帝手里的时候,可想而知会是怎么样一个局面。这也就是当初朱由检同意陈燮这个改革建议的原因,不然以老朱家的人那个尿性。怎么会那么好说话?

    新君登基,完成了权利交接之后,朱慈烺的态度很明确,高举老爹留下的改良大旗,继续搞大明的制度改良。两者的区别还是有的。一个是经历了近乎亡国的苦难,一个是你没什么执政经验,这个时候内阁班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但是内阁班子还不能出现某个无人制衡的权臣,这也就是陈燮没去搞姜逢元的缘故。留着一个姜逢元,现在能拖住周延儒,将来能脱出别人,谁知道呢?陈燮没打算去当这个首辅就是了。

    内阁会议结束,陈燮再次被留下来,朱慈烺看着一干大臣离开的背影,歪歪嘴道:“母后跟朕说过,姐夫对文官过于心慈手软,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这货学会抱怨了,陈燮听着也不在意,笑道:“陛下,治理国家,离不开这些人啊。凡事,都得有度,有侧有重。当前之事,最重者莫过于恩科,此陛下治国一来,第一次对先帝留下的制度进行改良的尝试。在这个大事面前,任何事情都得让路,免得扰乱了恩科,有人借此攻击陛下执政无能。”

    虽然不担心自己的位置会出现动摇,但是听到这话也是一身的冷汗。文人的嘴巴有多毒,朱慈烺是有了解的。一旦自己处置过激,真的被抓住了把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破绽,都会被无限放大来进行攻击的。

    新君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嫩了点了,感激的看着陈燮道:“还好有姐夫在,朕差点犯了错。”陈燮摆摆手道:“其实也不算什么错,些许跳梁小丑,等他们跳出来,自有臣替陛下收拾了。可惜,赶上恩科,臣只好求稳妥了。”

    朱慈烺小鸡啄米似得点头,又问:“姐夫,为何要留下姜逢元?”陈燮意味深长的看着朱慈烺道:“陛下,这个问题,臣不会回答你,慢慢去想吧。”

    “自己想就自己想!”朱慈烺只好作罢,其实他似乎也有点想法了,没有清晰而已。

    “没别的事情,臣就回去了。”陈燮笑着拱手告辞,朱慈烺想留,又摆摆手道:“算了,还是我自己伤脑筋吧。”陈燮告退,回到内阁时,一干阁臣正在等他。

    “思华,道歉意思,你得有个章程。”周延儒很主动的问,陈燮上前一一拱手致意,稍加思索便道:“我就说一点,去《京都时报》登一则联名启事,说清楚事情的真相就行了。”

    陈燮真的很“大度”,这个大度简直是打在文人的软肋上,举人们都是极为要脸面的,跟一个前艺术工作者道歉,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条件开出来了,做的到做不到,都得去做。这就是陈燮的态度,众人一听是这个条件,心里都暗暗冷笑,果然是“胸襟如海”陈思华。

    诏狱里的举人没受太大的罪,就是被虱子咬了一些包包。一帮人在狱中,一开始还是很激昂,进诏狱啊,这可是人生的一个闪光点了。大明的文臣就是这么奇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