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5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高高兴兴的走了,同样的问题,在姜逢源那边,得到的答案就是不断的重复过去的东西是如何正确,不要轻易去改变。看来他是忘记了清军在北直隶随意横行的往事了,这才没过去几年啊。朱慈烺对他的说法,那是非常不满的。

    咚咚咚的跑到皇宫,递帖子求见皇帝。朱慈烺也是胆子够肥的,仗着陈燮撑腰,什么事情都敢于去了解一下,去搀和一下。眼下他的宗室的事情,办的还算不错,其实就是跟着过程再走,都是别人在做,他就是掌握大方向。

    朱由检听到汇报,便让太子进来了。对这个太子,他是充满期望的。宗室的问题,虽然说还在解决的过程中,但是已经看见了初步的成效。至少那些有封地的王爷将军们,不再闹腾了。那些没什么家底的宗室,也逼着去找一份谋生的行当了,宗室学堂也在京师开课了。教的东西,都是一些怎么做账啊,怎么走买卖啊之类的。愿意去跑船的,可以去辽东学习。再不济,自己种地去,辽东和南洋,自己挑个地方,多数宗室都在往辽东搬迁,解决了朱由检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太子做的很不错了。

    朱慈烺把今天的事情大概说了一下,细节全都说的很清楚。朱由检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态道:“太子能想到这个,很不容易。朕也为此事为难之中,暂时也没有什么好法子来解决。以文驭武之道,不是朝夕可成的,想改变也很难。朕建立新军,就是想改变这一现状。但是要做到哪一步,保持一个文武互相制约的目的,还需要慢慢的尝试。这个事情,朕肯定做不完了,太子以后一定要继续做下去。”

    朱由检在这一刻说的话,绝对发自肺腑。虽然他才四十不到,但是他已经感觉到精力不如从前,从二年清军入寇至今,太多的劫难,消耗了他太多的元气。

    很多时候感觉到力不从心,朱由检才迫切的希望看见太子长大并成熟。现在的一切,正是他想看到的。对于陈燮的处理,朱由检更是一点反感都没有。这个时候,真正为自己选择陈燮作为老师的事情感到自豪。(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三章时代骄子

    第六百二十三章时代骄子

    抛出新制度的陈燮,很不负责的玩了一把消失,带着老婆孩子,在一个早晨悄悄出了京师,去了城外皇帝赐予的农庄,然后闭门不见任何客人。朱由检则把陈燮弄出来的东西印发下去,直接全文邸报刊登。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东西丢出来,根本就不可能风平浪静。尤其是各省的督抚、三司、各府的主官,直接就疯掉了,奏章跟雪片一般的往京师来。这些官员,基本都一个论调,这样搞,那还不乱了套?搞什么预算啊?这玩意不行的啊,这么搞,地方上的咨议局就是官府了,还要各级官府作甚?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京师和各省之间掀起了一场剧烈的风暴,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京师的官员,对这个东西举手欢迎啊。首先他们的俸禄提高了,其次是手里的权利大了,对地方督抚的拿捏又多了一个手段,当然要争取这个利益。

    也不是京官都这个态度,御史就不太答应,他们怎么能跟锦衣卫和东厂合作互动呢?那不是搞笑么?这样做,还要御史做啥?事情都让特务去做好了,御史言官的颜面往哪放?被人跟锦衣卫和东厂相提并论,那不是读书人的耻辱么?绝对不干!

    反正就是吵架,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争论,文官集团站在各自的立场和利益上,各说各自的道理,反对的,赞成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有一点很特殊,跟以前不一样。那就是没有互相攻讦。就是针对这个东西来发表自己的态度,没有变成党争。

    这个现象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文臣之间的斗争,从来都不会说那么干净的。互相揭老底的事情,大家都没少做。但是这一次,居然意外的没有发展出这么一个局面。实在是很稀罕的事情。不像是文官之间的斗争传统。

    这个时候,就看出廷推制度改革的好处来了,大家都不肯把人往死里得罪。你要文官之间没有党,那也不现实。但是在这个制度之下,文官之间的斗争,被无形的力量约束了。只要从基层干上来的官员,都有机会成为京官,最终入阁。

    这个时候,在争论的时候。大家就变得异常谨慎,不肯把话说的太狠毒。尤其这个事情还牵扯到陈燮,你要是把他惹毛了,那真是乐子大了。全国的官员的争论,这是大明朝极为罕见的事情,这可不是什么大礼之争。

    那么这个时候,始作俑者陈燮在干啥呢?他其实也没闲着,在农庄没呆上几天。就带着几个部下去了天津,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铁路的工程测量工作的启动。

    铁路在辽东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辽东的地盘上,铁路已经修到了山海关。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策划和成熟的团队,这是大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朱由检在陈燮的鼓动下,同意了铁路的修建计划,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宣传这一划时代的格物壮举。

    陈燮特意来到天津,看看勘测队的成员们。他们都是一些年轻人,从最基础的数学学起,在实践中不断的锤炼自身,最终掌握了一套属于大明的铁路修建的技术。这种完全用一些比较落后的工具。在大明这个近代文明荒芜之地,打造出来的团队,他们的付出根本就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这些人的待遇固然都很高,但是他们并不是很在意待遇,因为也没多少时间去花天酒地的享受。他们战场,在一条一条的河流,一道一道山梁,不断的走过,不断的征服。

    所以陈燮在面对这些年轻人的时候,没有先说什么废话,而是一个一个的拥抱过去。这些年轻人,都是从登州的新式学堂里走出来的毕业生。百十人的团队,陈燮一个都没放过,全部都抱了一下之后,这才站在一个土坡上,双手叉腰看着大家。

    “我心里啊,总有一个秘密,谁都不告诉。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定要让你们知道,这个时代什么人才算是时代的骄子?不是朝廷上的高官,也不是士绅巨贾,是你们!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你们,才配的上时代骄子这个称谓。今天在这里,我请大家放心,这条铁路修好之后,如果你们之中的谁不愿意留在大明腹地,那就留在辽东,或者去南洋。因为在这两个地方,你们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说实话,我很惭愧,还没有让这个国家认识到,你们是这个国家最高贵的一群人,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陈燮的话,说的异常动情,眼泪在眼眶里盘旋,最终没能控制住,因为看见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满是风霜。

    陈燮很清楚,这些年轻人不过是把修铁路,当成了一份职业来看待。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性。所以,陈燮要告诉他们,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一定要让大家知道。

    现场的百余人,因为这番话,蹲在地方痛苦者过半,剩下的一半,也都默默的低头流泪。这份工作的艰苦,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谁都无法理解他们的时候,一个这个国家这个时代伟大的人物,站在大家的面前,告诉大家,我理解你们,理解你们的伟大和重要性。

    这里的每个人,其实对于自身的待遇都很满足,辽东方面对他们的家人都很照顾。给于他们超出常人的社会地位,甚至在官员的面前,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不用行什么跪拜礼。他们不是匠户,他们不是低贱的职业者,在辽东他们有一个新的称谓:格物家。

    格物家这个新的称谓,无疑出自陈燮的手笔,这个职业在辽东,社会地位等同于有功名的秀才。其他地方认不认账,陈燮根本就不管,这次回去就给朱由检上奏,要求确定格物家的称谓和级别。搞出一个等级制度来,一共按照五星来区分,最高的五星格物家,相当于同进士的待遇。这个事情,不管谁来阻挡,陈燮都不会做任何的妥协。

    得到陈燮激励的年轻人们,浑身干劲的投入到工作之中,从山海关到天津的铁路,修好之后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到时候,整个大明就像一个人多了一条大动脉。这条铁路,现在的利益还没有显示出来,将来得到显示之后,整个大明的商人都会为之疯狂的。

    实际上现在的大明,工匠这个职业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过去是一个低贱的职业,现在匠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有手艺的工匠,在民间的地位和待遇,都得到了相当的提高。新式的学堂,在山东和辽东,更是民间子弟的首选。

    陈燮很努力的在改变的东西,现在慢慢的迎来了春天。从天津一路陪着年轻人们工作,在野外呆了整一个月,陈燮才算是被一道圣旨拎了回去。官员之间的大争议,最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但是很多问题都被大家提了出来,到了一个修改并妥协的时候了。

    回到京师的陈燮,整个人看着黑瘦了很多,被朱由检叫进皇宫后,见面之时朱由检便叹息道:“思华啊,你真是,一刻都闲不下来。”陈燮笑的极为淡然道:“陛下,臣想做的事情很多,没有多少闲工夫斗嘴皮。既然他们要吵,那就吵个够,嘴巴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苏秦、张仪,也没有用嘴来解决任何问题。他们真正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要去做的。”

    朱由检笑道:“朕知道,你说过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说,最近你都忙什么。”

    陈燮稍稍沉吟,随后颇为动情的说起最近的生活,在野外,餐风露宿,一路艰辛,从天津到山海关,越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跟着一群年轻人一起,吃住都在野外。说道一个年轻人,因为被蛇咬了,差点死掉的时候,陈燮哽咽了。

    “陛下,这些年轻人,他们做的一切,世间默默无闻。将来中原的大地上,飞驰的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