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5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就是这样,陈燮摸着下巴,心道这就是主角光环么?一直没合适的时机去找日本人的麻烦,没想逼着他要上去找回场子了。说到底,这还是因为贸易的缘故,日本对华的贸易,在大明时代还算是比较有优势的。漆器、生丝、刀具、白银、铜、硫磺、硝这些货,在大明很有市场。

    但是陈燮这个家伙出现之后,日本的刀具、漆器、硝这三样货,就没什么太大的市场了。刀具就不说了,跟现代的钢铁没法对比,漆器就更不行了,各种器具现在谁还用这个,女人出嫁谁还用漆器啊,各种登州货不必这个好用?甚至硝,因为土硝提纯的技术出现,成本很低,质量还高,根本就不是日本货能比的。贸易从顺差变成逆差,日本那边就更重视剩下的主要产品了。资本主义果然是罪恶的,为了贸易利益,果然是要开战的。

    现在的日本是幕府时期,唯一的对外窗口,就是所谓的长州藩。所以呢,那边的日本商人,还真的不愁大明的人不去,除了他那,别的地方不会接纳海外来的商人。整个日本,其他地方是不给通商的,就算是在长州藩,那也是走私性质的贸易。

    事情既然是这样,那就没啥可说的,陈燮等崔新说完了,淡淡道:“你回去以后,先安置好死去兄弟的后事,然后召集丝绸行会,不管你用什么方式,给我达成一致,先把内部整合好了,别为了一点利益,搞的自己人先打起来。其次,你告诉那些行会的成员,对日本的贸易,今后必将是全面开放,想在哪做买卖都行。这事情,本部堂承诺下来了,他们也该出点力气,别就知道坐享其成。对泰西的贸易现在坐在家里收银子,那么大的利润,他们才交多少税?都不够大明舰队维护的成本,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丝绸算是奢侈品了,今后要征收百分之五的奢侈税。还有一个事情,你去散布,就说华亭新区的所有商铺,将正式对外出售。现租住者,有优先采购权。如果他们不买,等到租约到期了,这铺面还能不能是他租,那就得看房东的了。”

    崔新一直在飞快的用笔记录,听到这里问了一句:“如果商家资金紧张呢?别为了铺面,导致资金链断裂,那就不是帮他们,是害他们了。”陈燮眉毛一样,欣慰的看了一眼这小子,这问题很在点子上,点点头又道:“你当大发银行是摆设么?以前叫钱庄,现在改成银行,你觉得是随便改来玩的么?告诉他们,只要有抵押,采购铺面就可以分期付款。银行作为担保,一旦还不上,铺面由银行对外拍卖,收回本息之后,多余的返还。具体的,去银行问。”

    陈燮的大发钱庄,正式更名为大发银行。这些年各省的合作伙伴们,现在都不是什么分行的股东了,所有分行股份,都折成银子,要么买进银行的股份,要么退出这个行业。陈燮太过强势了,无论哪个方面,那些过去的合作伙伴,都没有抗衡的余地,只能顺从。整合后的大发银行,改进了一些经营方式,越发的接近现代银行的雏形。

    现在的局面是沿海各省,都有大发银行的分行,内地的省份,河南、山西,也有大发银行的分行。整个网络,在全国范围内不断的铺开,长江沿线的江西、湖广、四川等省,也在谋划分行的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已经不可阻挡的诞生。有趣的是,这家银行发生的银圆,现在是大明朝官方默认的货币。这个问题,陈燮迟早要解决的,要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不然皇帝翻脸比翻书可快多了。

    货币发行,本来是国家的事情,陈燮这个银行,取代了户部的作用,发行的银币,比户部的官银可坚挺的多了。搞的户部干脆也收银元充入国库。

    崔新告辞而去,先去安顿那些伤者,然后去办理死者的后事。同时发出一堆帖子,要求杭州和苏松的丝绸大户们,务必在月底之前到会,过期不候,后果自负。这是很严重的措辞了,代表了崔新的怒火,也代表了背后那位大人物的怒火。(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四章弱肉强食

    第五百七十四章弱肉强食

    这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代最为巅峰的时期,绝大多数时候,讲理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一帮商人为了利益,不惜内讧,那就不要给他们太多道理了,政府的公权力是用来干啥的?鼓励对外贸易,不是鼓励内讧。

    甚至不等朝廷的命令下来,陈燮先斩后奏,给各地的船舶司下达了一道指令,今后所有进口上岸的物资,一律要有进出口许可证,船舶司必须严查没有许可证的走私行为。对待外国船只,要求一律在靠岸之前,把船上货物汇总报关,人员实行检疫、消毒制度。

    这个许可证制度,早在对付欧洲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贸易许可证,现在则是对付国内的商人。这样一来以后,船舶司(海关)的权利大大的增加,其中的弊端固然也有,但是陈燮更看重的是架在商人们脖子上的刀。资本家是什么东西,陈燮太清楚了,所以要有遏制他们的手段,否则这些人会为了利润不顾一切。

    崇祯十六年的冬天,陈燮再次准备北上,送朱慈烺回京师是一个事情,去京师过年不过是顺带,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得到朱由检的支持。明年要做的事情很多,必须提前打招呼。走之前,陈燮必须见一下从南洋回来的人,崔新那边还在准备开会的时候,风尘仆仆的苏皓宸已经在码头上登岸。

    看见在码头上等候的陈燮,苏皓宸心里一阵火热,上前来用力的立正敬礼,大声道:“大人好!卑职前来述职。”陈燮抬手回礼,上前仔细的打量了一番这家伙,曾经的大明秀才。多年的历练后,现在是一个典型的军人模样。

    “南洋的太阳,把你晒黑了。那些在南洋的兄弟,辛苦啊!你也很辛苦,这个我是知道的。”陈燮开口就是一番感慨,苏皓宸听了眼睛里有点酸。扭头赶紧揉几下,回头笑道:“大人过誉了,这帮孙猴子在南洋快活的很呢,都发财了。甲字营各部队,听说为了抢着去南洋换防,差点都打起来了。”

    提起这个,陈燮笑了,点点头道:“打起来不至于,不过争夺很激烈。现在甲字营的部队。面临一次新的整编,过去的编制有点草率了,都是为了应付战争。南洋驻守部队待遇好,发财的机会多,这倒是真的。”陈燮一边走,一边说。

    现在陈燮的部队,已经开始慢慢的往回收了,撒在外面的部队。主要就是李云聪指挥的两个甲字营还在云南没回来,估计也快了。王贲指挥的四个甲字营在草原上继续把多铎往北面撵。打击分化这股最后的残敌。因为距离太远,具体的消息也不是那么确切。还有就是常时仁了,这边的消息到时来的比较频繁,原来大清军的残部,在这些年东北驻军十个甲字营的不断打击之下,在移民政策的不断挤压下。不断的往北撤退。虽然清军一直在退却,但是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很难抓住清军的主力。最近常时仁来了一份报告,说是正在跟那边接触,谈判。要求清军残部归附,给他们在更北的地方画一个地盘,让他们在哪里安生。只要派人来向京师投降,就可以不用再挨揍。这个谈判结果如何,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结果。

    东北方面登州营的兵力较为雄厚,有五万多人,编成二十个甲字营。山东方面则不过一个甲字营,还是在登州看家的部队。其他的都是山东本地的部队,改编都用来维护地方。江南有四个甲字营,南京两个,华亭一个,苏州一个。其他的部队,除去在南洋轮换的两个营,都在大员岛上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将来都得去南洋走一趟。

    东北方面,现在是常时仁在负责,因为距离山东走海路不远,气候差别也不是很大,驻军的情绪比较稳定,东北土地足够,很多军属都干脆搬到东北,在那边安家了。根据规定,只要军属在东北安家,每口成年人分土地五十亩。土地对于大明人的诱、惑太大,巨大多数军属,都是因为土地而选择的搬家去东北定居。

    大员以及整个南洋,现在是苏皓宸在负责,所以他回来述职,最主要的就是要汇报南洋各地的进展。经略南洋,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海上的路程数千里之遥,后勤补给、病疫、土著、海上风浪等因素很多。对于军队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发财。很少有人愿意把家安在那个地方,这个问题陈燮一早就想到了,所以才会让巴达维亚的三个大家族去搞移民。别的地方人口不愿意去,不等于福建、广东这两个地方的百姓不愿意去。这两个省都是人多地少,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南洋的人口很大程度上就指望这两个省的移民了。这个事情交给民间来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省下了不少费用。至于效率么,那就不好说了。估计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在南洋的长期发展,三大家族还是会很卖力去做这个事情。

    走了一段,陈燮听到码头上传来的欢呼声,回头一看是士兵正在登岸,忍不住笑了笑,扭头看看跟在一边的阮大铖道:“兄弟们都要安顿好。”阮大铖这家伙根本就没啥节操可言,东林——复社那帮家伙,一直咬着他不放,要不是陈燮,他怎么出来当官?所以呢,为了抱紧大腿,那是什么事情都愿意做。

    “大人只管放心,卑职早有安排。有个事,不知是否方便移步,卑职想单独汇报。”看着这个家伙身为一个知府,点头哈腰,如此谄媚,陈燮很是无语。给他个面子道:“好,去那边说吧。”随便走开几步,阮大铖跟上来道:“大人,李贞丽家里的小娘子,您还记得么?”

    嗯?陈燮脑子里闪过一个少女的脸,看看阮大铖,那意思你想说啥?阮大铖知道可能陈燮已经忘记了,硬着头皮道:“李香姑娘也快到出阁的时候了,这不是多少风流才子去过,都被她挡了回来。李贞丽也着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