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隰耍谒堑难晗傅幕惚苏龉毯螅氖帐袄肟3论剖鞘裁慈耍磕阋醚豕砩窭此邓鞘琴翡铝苏馕淮竺鞯那嫣熘>退闶橇踝谥芎突谱隰嗽僭趺雌凉讨矗诟裎镏轮奈侍馍希丫挥腥魏嗡荡悄芙馐偷耐ā�

    一张嘴再怎么能说,也不会有亲眼目睹的效果来的直观。什么是格物,什么是格物致知之后产生的力量,陈燮已经诠释的非常清楚了。一个木桶,一根管子,一杯水,就这么简单的实验,让很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万物很多道理,得去动手才能发现,闭门读书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正如大明的读书人,挽救不了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一样的道理。

    幸运的是,这是一次学术上的争论,而不是文武之间的对抗。围绕着什么才是格物致知的正确理解的话题,第二天的《明报》上开始了新一轮的探讨。之所以是探讨,原因是措辞没有之前那么激烈了,投稿的人则变得比较复杂,不再是单一的东林——复社一脉,也不在是单纯的声讨陈某人的倒行逆施,更不要提什么在先贤牌位前跪下谢罪的话。

    有一种观点很有趣,作者的笔名叫匹夫之责。他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念,假设先贤们对于圣人原话的理解并没有错,只是不够全面。这样的话。就不难理解为何会有奇巧淫技一说。也就是说,圣人并不反对奇巧淫技,历代君王对于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创举,也给于了高度的评价和待遇。当今天子,不也一度下诏,要求民间有识之士。献犀利之火器么?格物致知,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这大概才是圣人最初的意思。

    这样的观点比较温和,给“圣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颜面。客观的说,中华民族的整个道德体系,离不开这些神圣的奠基和后来者的弘扬。从一个民族的历史角度看,这些历史上被推崇的先贤们,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整体上来看,他们足够当的起“伟大”二字。毕竟在当时的文化水准和社会现状,能够做出超出常人的理论研究,这本身就当的起伟大。

    回过头来看,正是因为后来者对圣人学说进行了一整套的整理和完善,并且是根据统治者的需求来进行诠释的体系,一方面有助于某个王朝的稳固和长治久安,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保守、偏狭等等负面的因素。阻碍了这个民族向前发展。最终起到了一个反作用力。

    三百多年后,西方列强的大炮。唤醒了这个民族的精英们。他们在黑暗中孤独的摸索,艰难前行,披荆斩棘,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不懈的努力。最终让中华民族重新站了起来。可惜那是三百年之后,现在的陈燮,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屋子,四周没有窗户,怎么才能看见外面。怎么才能迎来光明?很简单,没窗户是吧?那就开几个窗户好了,前提是这个开窗户的人,不会被这个时代的惯性踩在脚下。陈燮恰好是一个开了挂的穿越者,这个时代的人对他来讲,构不成任何威胁。

    于是,窗户开了一扇又一扇,而且还越开越大。格物致知的出现,本质上是在挖这个民族学术体系的墙角,动摇所谓奇巧淫技的观点,动摇商贾低贱的社会价值观。这些事情,一件接一件的来,慢慢的改变这个民族,每一次改变,都是伤筋动骨的改变。咨议局,是冲着士大夫阶层把持特权去的,格物致知,是冲着学术根基去的。

    江南没闹起来,京师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一场暴风雨消于无形。没能撼动陈燮,就不要说撼动皇帝改良的决心。这一点整个官场是有共识的,皇帝和陈燮之间的关系,不是建立在嘴巴上让皇帝信服,而是建立在陈燮实实在在的惊人成就之上。换成别的皇帝,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艰难困苦之后,也会信任一手改变局面的这个臣子,更不要说陈燮对其他的没啥要求。他表现出来的能力还不是最重要的,他表现出来的忠诚,才是皇帝最看重的一点。

    相比之下,那些口口声声终于大明,愿意为君父去死的大臣,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哪个不是在往后躲。真正义不容辞往前走,赴汤蹈火的为国家去战死的文臣,屈指可数。

    京师,消息传来的很快,巡抚朱大典,镇守太监韩赞周,南京的六部,都有奏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内阁,送到皇帝的面前。奏报内容很仔细,每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看完这个奏报之后,内阁方面什么都没说,立刻开会,启动新的考成法的指定工作,按照皇帝的要求,对考成法进行修改。加入咨议局监督的事项,并注明,仅限于江南、山东、辽东三省试行。

    朱由检看了奏报,完全是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下意识的扭头问身边的王承恩:“大伴,这些都是真的?朕怎么觉得跟神仙手段一般?”王承恩也点点头道:“万岁爷,奴才也觉得不真实,可是这奏本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就算是寻常人,按照这个来做,也是一样的结果。奴婢心里寻思,这事情千真万确。圣人肯定是对的,错的是后来人,理解错了圣人的意思。陈阁部天纵之材,当世无双,不敢说后无来者,前无古人是肯定的。他的理解,应该是不会错的。奴婢就不多言了,免得露怯献丑。”

    “这话有道理,圣人的道理,被后人理解错了,或者说理解的不全面,这是有可能的。说来也怪啊,这么多朝代,这么多年,居然没出过一个人,能真正的理解圣人这句话的意思。朕觉得吧,陈思华的理解,也是片面的,不过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圣人的话,也是说的通的。还是应该集思广益,从各个角度来解释圣人的意思。”

    在这个问题上,作为皇帝的朱由检,行动上可以无条件的支持陈燮,言论却只能两边都照顾到。毕竟现行的理论和理解,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无数的后人在圣人言论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和完善的产物。对与错,很难区分,你不能说其他解释就是错的。

    秋收开始了,这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任何人都不敢有懈怠之意。战乱平息之后的直隶,生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陈燮的格物新说,在一些本来就不满现状的读书人来说,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尤其是在今年的旱情面前,来自登州的蒸汽机,在民间的抗旱中大放异彩,成为了格物新说又一个有利的证据。传统的水车,没有人说是奇巧淫技,蒸汽机更没人敢说了。一时间,格物新说在整个大明的疆域内,在读书人之间传播。

    朱由检作为皇帝,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个举动。让东厂和锦衣卫去收集了很多事实,作为格物新说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征的论据。比如说蒸汽机在北直隶的抗旱中发挥的作用,比如说登州产的四轮马车,因为弹簧钢的使用,载重和舒适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又比如在战场上出现的登州火器,无论是鸟铳还是火炮,都验证了格物新说的正确性。

    当然,也有反对意见,但是这种反对意见,只要一句话就能灭了他。“当初建奴入寇,流贼肆虐的时候,你怎么不出来说话?”实际上这两者,根本就不能混为一谈。一个是学术问题,一个是实际能力问题。

    一君一臣,互为呼应,相互配合,事情一点一点的往前推进。就内心深处而言,朱由检未必全部认同陈燮的观点,但是认同不认同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观点对皇帝的统治有用,对大明的延续有用。中国的皇帝,从来都是现实主义者占主导地位,没几个是理想主义。

    秋税收上来后,商业税收再次碾压了土地税收,区区三个船舶司,加上三个省的商业税,总数达到了四百万银圆。相比之下,全国的田赋则达到了一个最低谷,仅仅三百万银圆。当然这里面有北方各省减免田赋的因素在内,但是朱由检不这么看。就算是田赋能比商业税和海关来的多,但是你看看一共才几个省收商业税?一共才几个开海的点?

    巨额的收入,坚定了朱由检的信心,再次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举动,下了一道圣旨,昭明天下。“南直隶设格物院,总领天下格物新说之成果。”什么意思呢?在南京设一个格物院,这个地方的作用,就是把格物新说的各种观点,一一汇总,著书立传,教育天下。

    这一下,局势不可逆转,这个点上的内阁,根本就没有任何抗拒的能力。(小说《帝国崛起》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xiaoshuo”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九章宗室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xiaoshuo”并加关注,给《帝国崛起》更多支持!

    第五百六十九章宗室

    也有人还在坚持,格物新说不过是小道,圣人说的道德文章,才是正理。但是这一类的言论,尽管认同者很多,但是他们无法说服皇帝,更没有法子解释的清楚,陈燮的格物新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什么都不懂,你非要说人家是错的,是小道,你能说的明白一点么?错在哪里了?你还别说什么人心败坏的,道德沦丧的话,这些东西跟朱家的江山比起来,真不算什么太大的事情,有用的时候,就拿来用一下,没用的时候,就是抹布一样的丢掉。

    说到底,君王最关心不是什么道德文章,什么礼法纲常。这些东西,都是在某个历史阶段有用,才被拿来用的。历史典籍上都记录的很清楚了,从汉武帝罢黜百家开始,皇帝的本质就是外儒内法。儒家那一套,是用来对付天下人的,皇帝骨子里还是个法家。

    朱由检对文臣狠,对宗室就更狠了。格物院的诏书下发之后不久,跟着又是一道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