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

    “陛下,陈思华于社稷有盖世之功,理当封侯。”周延儒站了出来,说了一句落在朱由检心坎上的话。朱由检其实很不舍得一个爵位给武将,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明朝的武将,在对外的战争中毫无建树,这让朱由检给的不甘心。但是陈燮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周卿说的好啊,再不封侯,朕心里都过不去了。”话说到这个份上,自然再无人出来反对。也没法子反对,不过杨嗣昌还是抓住了一个漏洞,站出来道:“陛下,既然封侯于陈思华,其山东巡抚之位,该如何处置?”

    朱由检也傻了,对啊,陈燮现在是文臣啊。既然以文臣的身份封爵了,职务上也要做调整才是。问题是,朱由检没打算让陈燮离开山东啊?

    “陛下,陈思华于山东日浅,假以时日,不难再造一个登莱。不妨继续担任巡抚一职,留待将来再酬其功。”周延儒多聪明啊,立刻站出来说了话,给杨嗣昌堵了回去。山东,你想惦记山东?别给大家找不自在。现在的山东,谁能伸手进去?

    “周卿说的好,如此,陈思华继续担任山东巡抚,并领山东、辽东、东江、登州、漕运四镇总督一职。加兵部侍郎衔,封爵……?”朱由检稍稍沉吟,犹豫了一下道:“加封……。”

    “陛下,臣以为现在封爵不妥,陈思华已经东进,一旦再克沈阳,陛下以何封之?”杨嗣昌还有最后一个机会,所以必须把握住。文臣坐到他这个位置,不想上去是假话。但是位子就那么多,一旦陈燮封爵了,那么之前的军令状,就等于白写了。只要陈燮拿不下沈阳,就可以拿这个事情做文章。

    朱由检诧异的看了一眼杨嗣昌,想起了军令状的事情,心里多少有点犹豫了。是啊,陈燮现在功劳确实很大,但是沈阳不下,军令状就是个话柄。

    “杨卿思虑周祥,朕欠妥了。先这样把,拟旨。”朱由检也没去怪杨嗣昌说什么,他说的却是没错。站在陈燮的立场上,这个爵位,就算是到手了,不打下沈阳,也被人诟病一辈子。这爵位还要来有什么意思,陈燮是个傲气的人,这一点朱由检是这么认为的。

    腊月二十五,山海关前。

    祖大寿、吴襄,立于关前相迎,圣旨以快马加急追上了陈燮,如今的陈燮为五镇总督,山海关原则上是听候陈燮的调遣。蓟辽督师这个词,现在是过去式了。

    见到陈燮,祖大寿和吴襄都很恭敬,上前要行礼,陈燮早早翻身下马,扶住两人道:“客气什么,都是自己人。我这个总督,说起来也有长伯的一份功劳在内。”

    一番客气之后,祖大寿和吴襄算是松了一口气,陈燮的语气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家还是利益上的同伙。陈燮待只剩下三人之时又道:“打下沈阳是迟早的事情,现在的关键是将来谁来镇守,黄太吉一旦北狩,这关外的军务,还是需要人来操持的。”

    这话说到这份上,这俩心里都明白了。陈燮将来会推荐他们留在关外,继续当土皇帝。不过嘛,眼下要紧的事情是配合陈燮作战。关宁军有十万,一半去了北直隶,祖宽和祖大乐,此刻还留在京师,下一步是继续打流寇。李重镇倒是没必要继续留下了,不过他是步卒,正在返回的途中。吴三桂的五千骑兵,倒是跟着一起回来了。

    登州营骑兵和山东营的步兵,穿过山海关滚滚向东。关宁军也跟着动了起来,登州营负责清扫辽东,由关宁军接管防务,提供粮草辎重。陈燮是带了不少辎重,但是能就地解决一些,也是一个好事。这时候,要客气的话,估计祖大寿得跟陈燮着急。心里还会有想法。

    除夕夜,陈燮抵达锦州,部队休整一日。过年了,常时仁那边都休战一日。并传来消息,围困辽阳一个月了,各种准备全部就绪,就等着陈燮来到发起总攻。

    崇祯十二年,初二,陈燮率部出锦州,至大凌河时,沿途未见一个清军。夜不收四出,探知周边五十里,已经变成了无人区。满人已经都跑光了,目前主要集中在靠近草原的广宁。

    随行的祖大寿和吴襄,看着大凌河城的地基还在,祖大寿跪地不起,嚎啕大哭。陈燮叹息一声,没有说话。初六日,陈燮至辽阳,沿途各地皆被登州营清扫干净。东江镇动员十万民夫,修筑一条从盖州到辽阳的轨道和大路。

    寥落的东北大地上,第一次看不到哪怕一个清军的出现。沈世魁、金日观,率部自皮岛出击,清扫鸭绿江沿岸,清军全面收缩,不敢应战。这种仗,大家都没打过,心气士气一天比一天旺盛。陈燮抵达辽阳的这一天,三军气势达到了顶点。

    常时仁搞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不是不想搞的大一点,陈燮肯定不喜,这是战时。常时仁率部出迎十里,道路上以煤渣铺平洒水。两侧有立正的士兵列队,五步一个,一直排到了城外的大营门口。

    “卑职等恭迎督师!”常时仁不敢居功,立正敬礼回答,身后将士整齐立正。抬头看着前方,十里长路两侧,都是自己一手打造的虎贲之师在护卫。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陈燮总算是找到了一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感觉。

    远远的便下马的陈燮,大步上前肃然立正回礼:“辛苦了!各位!”身后是一干军官和近卫队,整齐立正回礼。

    见到常时仁和王贲,陈燮没有提什么为啥没打下辽阳的事情。围困辽阳的计划,是之前就确定的,主要是考虑到部队的伤亡。辽阳这个城市,虽然不算太大,但是有军民十万人,不是轻松就能打下来的。现在围困了这么久,又是冬天,单单一个取暖的问题,就够城内的清军受的。

    回到中军大帐,里头地龙都烧上了,可见过冬的准备很周到。冬天,无疑是登州营的大敌,但是这个冬天,没下几场雪,下的几场雪,都是落地就化的小雪,可见老天爷都在帮登州营。大帐正中,摆了一个巨大的沙盘,当前的局势一目了然。(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章总攻开始

    第四百二十七章总攻开始

    “攻城不难,难的是巷战。我军将辽阳三面围住,三万主力在王大人屯、柳条寨设伏,试图打援。沈阳之敌,死活不出来。卑职死活都不明白,明明留了一个口子,为何辽阳守敌不肯突围?”介绍战局的常时仁,提到这个地方,无奈的笑了出来。

    难得有机会参与会议的吴襄,在旁听时忍不住站出来道:“从盖州到辽阳,不下二百五十里。清军长于马战,为何不弃城退走,甚至可以放弃沈阳。这样一来,十万大军的后勤线,都在清军的马蹄威胁之下。”

    这句话说的有点水平,陈燮听了微微一笑,看看常时仁,让他解释。

    常时仁笑道:“吴大人所言极是,不过这一条在我军看来,求之不得。自我军布局东江一来,陆续移民十五万,皆以青壮为主。辽东辽阔,生存环境恶劣,百姓定期军事训练,并发给武器。作为官府投资的一部分,十年之内,辽东所产,收取六成的地税。十年以后,收取两成地税。移民以百人为一队,修堡垒防御,人人皆会操持火枪。目前辽东百姓不下五十万,其中二十万是青壮男子,这二十万人,至少有十万火枪,其余的怎么也得有条长矛。从盖州到辽阳,十万动员民夫十万,其中八成以上的民夫,是有火枪的。这就是八万条滑膛枪。每次运输,至少五百民夫。马车二百辆,沿途遭遇敌情,带队军官可结车阵防御,放信号弹报警。每隔五十里,就有一个三百人的步兵加强队。清军来的少,遇见运输的民夫,还不够火枪收拾的。”还有一个问题,常时仁没有考虑到,那就是习惯。满人已经习惯了在城市里的生活,真是不舍得辽东这些膏腴之地。还有住着很舒服的城市。

    实际上清军真的这么干过。都被民夫和沿途的驻军联手打退了,每次都吃了不小的亏。次数多了,清军便放弃了小股骑兵偷袭的打算。

    吴襄直接哑巴了,十万条火枪发给民夫。这得多少银子?陈燮淡定的微笑。现代社会出产的钢管。那玩意能贵到哪里去。别说十万条了,陈燮每年倒腾来的钢管,就不下十万条。制作滑膛枪。工艺已经很成熟了,大批的工匠生产,每年十万条燧发枪只多不少。

    这会陈燮在登州的仓库里,怎么囤积的滑膛枪都不下二十万条。全是仿制的贝克式,历史上英国人造了几百万条这种步枪。还有一个问题,枪发下去了,铅弹和火药是要收费的。反正干这种事情,陈燮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在辽东这么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的百姓,不用多久个个都为了生存变得彪悍无比。

    这些年,在辽东,为了守住屯堡,大大小小的战斗,不知道打了多少。辽东这个地方,当官的都非常老实,为啥?你要是欺负人,就得当心被人打黑枪。给移民发枪这一招,陈燮也是逼出来的。没法子可想了,不然在辽东这地界,全靠军队很难兼顾。

    “好了,常时仁,继续说你的布置。”陈燮开口了,常时仁继续道:“沈世魁、金日观,已经占据了凤城,并向北推进至连山关,朝鲜王国也派出了五千军队,协助我军运输和后勤。清军在连山关有五千多人,沈世魁上报,因为地形关系,没有发起攻击。我让他拖住这股清军就可以了,打下辽阳,回头清军就只能往山里跑。”

    “现在的关键问题,还是沈阳清军是否会出兵增援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多铎所部现在的位置在哪?他手里可有七八万的大军,万一出现在战场上,麻烦可不小。”

    陈燮道:“多铎是走密云出的关,携带的粮草有限,沿途必然要借助蒙古各部落。以前大家一起入关来抢,得手之后都好说。这一趟就抢了一些没用的金银,蒙古部落的冬天本来就难过,再接济满人,矛盾是肯定会产生的。就算是多铎回来了,也不用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