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看见了陈燮,卢象升策马小跑上前,陈燮翻身下马,抬手致意:“报告督师,流贼溃败。遗尸无算。巨寇闯王高迎祥被生擒!”

    什么?正在下马的卢象升直接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亲兵扶起之后,还在激动的哆嗦着嘴,使劲的剁脚道:“好,好,好!闯贼,你也有今日。”杨廷麟也是一脸的激动,朝着京师的方向拱手道:“陛下,陛下,闯贼被擒。昔日中都被毁。今朝一雪前耻。”

    高迎祥被士兵押上来,卢象升看着他忍不住泪眼迷茫,仰面长啸。高迎祥不屑的扭头,轻轻的啐了一口。也不说话。卢象升身边的亲兵大怒。上前挥拳要打。

    “哼。老子是败给了登州营,输的心服口服。你们,不配擒我!”话音刚落。陈燮拿着一块布,给他的嘴堵上了,淡淡道:“逞口舌之利,遭皮肉之苦,还是堵上你的嘴吧。”

    卢象升停止了激动的情绪,上前来大量陈燮一番,笑问:“怎么,你同情他?”

    陈燮摇摇头,抬手指着前方的群山,淡淡道:“就在之前不久,数十万饥民就在不远。我同情的是他们。”卢象升皱眉道:“西北连年天灾,朝廷无力赈济,不等于他们就该造反。”

    陈燮被这个奇葩的理论打败了,似笑非笑的看着卢象升,良久方道:“这话从督师的口中出来,意外的让我觉得义正词严。呵呵,督师可知,大明洪武年间,朝廷税赋几何?”

    卢象升被问的一愣,摇摇头,陈燮笑了,也摇摇头。没有再说这个,而是淡淡道:“高迎祥交给督师了,我还要带着登州营去救这些流民,朝廷无力赈济,登州营能救一个算一个。”

    说完,陈燮翻身上马,清脆的“驾”是一声,传的很远。马蹄卷起烟尘,登州骑兵营和关宁军骑兵,连夜继续追击。轻装的两个甲字营,也跟在一起行动。

    卢象升目瞪口呆,杨廷麟呆若木鸡,都不知道陈燮做的对还是错。潜意识里,他们都认为陈燮做的对。问题是这个对,似乎又不太对。

    “哈哈哈,又抓了一群,至少得有五百人。”祖宽的笑声很淫荡,但是他却在极力的约束自己的部下,骂骂咧咧的喊:“都他娘的给我听好了,都是银子,谁都不许碰俘虏啊。”

    关宁军要银子,登州营要人,追了一夜,陆陆续续的追上的流民,怎么也得有五六千人。按照他跟陈燮约好的价格,不论青壮男女,一个人五两银子,老人一两银子一个,孩子三两银子一个。还在吃奶的,也有半两银子。

    关宁军的积极性意外的高涨,难得不去抢首级。之前杀的流贼,人头可都算关宁军的,做人不能太贪心,不要得罪自己得罪不起的人。忙活了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关宁军押着抓到的百姓往回走。前方的路口,看见了登州营的哨卡,祖宽赶紧上去一看,认得。

    “老常,看看我的战果。”祖宽得意洋洋的指着身后的队伍,常时仁瞅了一眼,丢给他一包烟道:“行啊你,辽东那边人都被建奴抓啊杀的,剩下的不多了。这不,得靠这些人去填补,不然谁那么费劲,弄这么些人回去。”

    提起辽东,祖宽也是一声叹息道:“狗日的建奴,害人不浅。”

    常时仁道:“不说这些了,赶紧的把人交给我的手下,然后算银子。”

    滁州城头,正在休整的天雄军和登州营隔着好几里地扎营,两军都没进城。只有卢象升和杨廷麟进了城。城门口迎接的队伍中,李觉斯兴奋的高呼:“建斗,我就知道你回来。”

    卢象升下马之后,对亲自给他牵着缰绳的李觉斯苦笑道:“这仗,不是我打的。”

    李觉斯惊呼:“怎么可能?也是啊,这些兵的样子,太怪了,真的是登州营?”

    卢象升沉重的点点头:“是啊,登州营,一战击溃数十万流寇,生擒高迎祥的登州营。”说话间,卢象升的表情凝重,目光深沉的看着正在打扫战场的登州营。(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章我们是登州营

    第三百五十五章我们是登州营

    四位进士出身的文官,凑一块商议这个奏折该怎么写的时候,大家都犯难了。正经是陈燮的功劳最大,但是各位文官心里都有点小九九。危机的时候,想着保住性命,危机过去了,该惦记的都惦记起来了。人就是这德性,更不要说明朝这些文人了。

    最典型的就是曹文昭,累死累活的死战,战功全都被洪承畴给黑了。要不怎么说明朝的文人太不是东西呢。在座的四位,也就是卢象升比较坦荡,但是他不傻啊。一看其他三位捻着胡须做思考状,他心里便明白什么意思了。

    李觉斯和刘大巩的意思差不多,死守滁州的功劳必须得到突出,但是又不能摆在卢象升的上面。官场的规矩如此,首功必须是卢象升的。那么他们的功劳,排在第二,接下来才是武将的功劳。正常的流程就是这个,大家先照不宣,都等着杨廷麟先开口。

    问题是杨廷麟的心思不一样,他可是不想得罪陈燮。要说这货是愣头青,那是不能的够。顶多算一个另类。换成别的武将,杨廷麟的妙笔生花能解决问题,把文官放在功劳簿的前面,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陈燮就不行了,一个是这次的功劳太大,另一个是陈燮有粮食。

    杨廷麟挺犹豫的,站在卢象升的利益角度,为了滁州这俩文官得罪了陈燮真不合算。看看这俩眼巴巴的看着他,杨廷麟看看一脸淡然的卢象升。朝两位同仁开口:“奏报一事,还是等登州营总兵陈思华来了再谈吧,现在先收拾残局,安顿百姓要紧。”

    这话给两位滁州官员惊着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说陈燮的名声,在文官中可不怎么地。就算他救了滁州,这俩文官心里就算感激他,也得跟他保持距离。这是阶级立场的问题,一点都不带虚假的。杨廷麟这话,可是明显的偏向了陈燮。他们如何不惊?

    “卢督师。这个……。”李觉斯还抱着一点小小的希望,看看卢象升的意思。

    “如实上奏吧!”卢象升更干脆,一句话就把事情定下了。对此,其他三位文臣在心里摇头。如实上奏。这就是把陈燮的登州营摆在首功的位置了。尽管心里不愿意。架不住卢象升是总理江北、五省督师,他的官最大,最后的奏折自然是要过他的一关。

    调子定下来了。其他三位文臣开始挖空心思,琢磨着怎么尽量淡化陈燮的功劳,强调一下其他人的功劳。就是在文字上做手脚,也不说隐瞒陈燮的功劳,就是在笔墨上有侧重点。

    看看三人的表情,卢象升心里明白,杨廷麟的意思就是不得罪陈燮,也不会为他美言。文官嘛,骨子里的东西就这样了,无法改变。

    “取笔墨来,卢某亲自来些。”卢象升一句话,把别人的心思都断了。他有点不屑别人的做法,不能认同也不会同流合污。要不怎么祖宽在他的手下打仗卖力气,还比较服管束?就是因为卢象升做事公平,为官清廉。正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卢象升就是这样的人。一般的武将,对上他那是服服帖帖,就算是陈燮,也比较给他的面子。这个真的人品问题!

    手持狼毫,下笔之前卢象升淡淡道:“各位,此刻陈思华还在率部追击,本该等他回来再上奏折。然闯贼遭擒,一雪中都被毁前耻,窃以为当尽快奏明陛下,以慰圣心。”说罢,也不说征求被人的意见,刷刷刷的笔走龙蛇,一篇奏折不一会就写完了。

    其他三人围观,不住的频频点头。文字自然是好文字,卢象升上马能玩刀子砍人,下马能玩笔杆子写文章,还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无可挑剔。

    先写中原大局,湖广兵少,不能处处设防,致使流贼东进,“臣之罪也”。这个算是先抑,接下来的文字就是后扬了。流贼围攻庐州,遭致顽强抵抗,不能得手。转而围攻庐州,意在渡江而去。滁州为要害之地,闯贼兴兵四十万围城,“全赖李、刘拼死守御,亲冒矢石,浴血二日,滁州方得保全,臣等方可及时赶到,击贼于城下”。

    “总兵陈燮驻徐州,接令后率步骑两万,三日行军三百里至中都,全师而至,无一人掉队,此大明前所未有之事。”这句是肯定了陈燮练兵精锐,大明无人能比。下面过渡一段,写到激战处,“亲上一线,以万余之师猛攻闯贼十万悍匪,浴血奋战一日,贼溃百里,死伤枕籍,生擒闯贼于阵前。”

    总而言之,卢象升就是实事求是的写奏章,写完之后,大家都有点惭愧。卢象升没怎么提自己,都是说别人。你仔细一琢磨,真是皇帝看到了这个奏折会怎么想?高明啊!

    身为总理江北五省督师,什么大捷能少的了他一份?是不是这个道理?人家都不用提自己太多,一笔带过,就一句话“臣聚将于中都”,这就够了。

    其他的话,自然有人提卢象升来说。很简单的道理,湖广才多少兵?不足两万,流贼多少人?卢象升最大的功劳,就是及时的调陈燮奔赴中都,这才有了滁州大捷。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陈燮跟洪承畴搞不到一起,卢象升却做到了。侧面衬托出卢象升的能力明显强于洪承畴。都是登州营,凭什么卢象升能指挥着出了大捷,你洪承畴能气的陈燮要跟你玩命,差点就把造反的话说出来了。

    奏折写好,别人都没意见,大家纷纷具名,陈燮就不用了,上面有一段文字“总兵陈燮,亲率三千精骑追剿流贼于外,臣卢象升不胜惶恐,揍捷于千里之外。”

    卢象升派出杨陆凯,带着五百精兵,押送高迎祥赴京。这事情计算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是如何继续围剿流贼的事情,卢象升也希望陈燮早点回来。结果休息一天,这货没回来,祖宽也没回来。卢象升心里费解,亲自出来找陈燮。

    结果得到的汇报是,陈总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