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在这些奏折上没意见,就表示看过了,请陛下圣断。这会提起这个话题,温体仁有点想死,愁的。朱由检见他愁眉苦脸,叹息道:“就我们君臣两个在场,说实话吧。”

    温体仁站起身子,朱由检大礼参拜后,挺身凝重且庄重:“臣恳请陛下,斩了这些误国无能的言官。”朱由检听了不免流出惊讶的表情道:“温卿,朕知道你不是假公济私,一定有你的道理,还是说清楚点。朕不是很明白。”

    温体仁叹息道:“陛下其实已经明白了,心里也有了决断。既然要臣说,臣就说一说理由吧。在臣看来,这些言官上这些折子的目的有三,一者担心陈燮做大,二者看上了登州的富庶。三者是为了文官的脸面。这些人,在上折子的时候,掺杂了太多的私念,完全不顾江山社稷的安危,难道不该斩么?”

    这话是说到朱由检的心里去了,不能不说温体仁体察上意很有一套。

    “那么温卿的意思,该怎么处置陈思华呢?”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君臣两人都必须面对。温体仁其实也没啥好法子,只好苦笑道:“徐徐图之,先以官位封其属下,再以朝廷之名,调其兵马出战。臣以为,陈思华所为者,不过为了自保。此人,并无反心。奈何他太有钱了,就算他不反,又人也想逼反他。这样一来,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吞并陈燮的资产。”

    “你是说,他在江南的资产么?好像京师也有。”说着话,朱由检回头喊:“王承恩,陈思华都有哪些资产?”王承恩自外而入,磕头道:“万岁爷,陈思华在江南有织布作坊,有钱庄,有铁铺,有明报。闽、浙、晋三省和京师,也有钱庄分号。民间谣传,此人乃当今首富。家产过白银千万两。”

    一个人的家产比国库都有钱,真是富可敌国了。想到这个,朱由检就一阵一阵的肝疼。作为皇帝,穷的连衣服都不舍得穿新的,臣子倒可以吃香喝辣穿金戴银。

    “爱卿回去吧,容朕好好想想。”打发了温体仁,朱由检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大明朝现在就在靠田赋和盐课撑着,别的收入基本没有了。怎么会混的这么惨啊。那些大臣嘴上说的都很漂亮,太祖养兵百万而不废国帑,当效仿之。这尼玛都那一年的老黄历了?

    真的没有法子解决朝廷财政的问题么?朱由检觉得肯定有法子,至少他哥哥就干的不错。

    有一个法子其实是可行的的,就是收商业税。问题是这样的,张居正够厉害了吧?就算是他,也不敢碰商业税啊。这尼玛能把天下的士绅都得罪死了。

    想破脑袋,都解决不了当前的困局。

    接二连三的奏折又来了,都是王德化的手笔。陈燮似乎对上奏折不上心,登莱巡抚孙元华,十天半个月才有一份奏折。出兵辽东的事情,他的奏折写的很好,就是没什么实质。文官都这个路子,没啥可说的。

    等了几天,王承恩又捧着奏折进来了,走路都不稳,表情异常激动。“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陈思华破海州,斩首八千。”

    一把抢过奏折,朱由检仔细看完了,心潮澎湃的,使劲的一拍桌子道:“陈思华,果然不负朕。”说这话,肯定没摸着良心。皇帝嘛,给他卖命是应该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至少一般的大臣都是这个路数,皇帝也习惯了。

    “万岁爷,温相等在外等一会了。”王承恩这才敢说话,没法子,得给皇帝一个激动的时间。爽,这是真爽。“让他们进来吧。”说完冲到地图跟前,看着海州的位置,好像距离沈阳也不远啊,看来下一次陈燮要打辽阳了。打吧,一直打到沈阳去。

    一帮大臣进来,自然是贺喜。朱由检心情难得的好了起来,说实话他对朝臣的控制力度还是很强的,至少权利抓的很近。问题是,这个大臣该骗他还是继续骗,不干人事的照旧。

    没高兴多久,一帮人文官又搞事了,请求要拿下陈奇瑜。理由很简单,受贿纵贼。这帮人干这个很熟练,说实话朱由检也很恼火,就准了这个事情。

    就在朱由检苦苦期盼着陈燮打到沈阳去,活捉大玉儿的时候。新的奏报来了,这一次还是两份奏报。一个是王德化的,在奏折里面攻击陈燮面对大好形势,不肯继续往北,反倒丢下占领的海州,撤退到盖州。真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另一份奏折,则是陈燮来的。意思很明确,登州营苦战海州,虽然只用了七天就解决了海州的建奴,但是由于后勤补给的困难,不得不放弃北上。讲明白这个事情后,陈燮提了一下中原的流贼问题,认为车箱峡陈奇瑜纵敌之后,陛下应该继续信任他。现阶段也没人比他更了解局势,能做的比他更好的人也没有。这个时候换帅,只能造成指挥上的混乱,导致流寇可能冲出包围圈。如果陛下坚持要处置陈奇瑜,必须要做好防范,尤其是湖广和江淮地区的防务,比如中都凤阳,应该增加兵力守备。

    陈燮上这么一份奏折,真是出于好心。也不忍心看见朱由检同学的祖坟被人挖了。一边分析,陈燮还表示,中原承平日久,军备松弛。这一点,从流贼在各个省的流窜进程可以看出来。赶上河南蝗灾,一不小心就可能酿成中原糜烂的局面。如果陛下信任登州营,可让常时仁率部往凤阳镇守。

    结果很显然,朱由检看完奏折就撕碎了。气的在大殿里来回拉磨,口中怒骂:“乱臣贼子,乱臣贼子。”朱由检预想中的陈燮,这时候应该是打到沈阳城下。王德化在奏折中说的很清楚,陈燮所部伤亡不过一千,其中民夫占了大半。

    就这点伤亡,你就往回撤?还说什么派兵去守凤阳,找这么烂的借口染指中原,不是乱臣贼子是什么?

    陈燮还真的有点想当然了,自以为自己上的折子,再不济也不会让朱由检发疯。没想到,朱由检真的气疯了不说,还下了一道圣旨,让常时仁率部滚回登州。正好元默的奏折来了,要求把登州营调给他指挥。朱由检连他一块骂:“堂堂一省巡抚,麾下无数,没登州营就不会打仗了么?”这个躺枪也挺冤枉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能给他什么

    第三百一十四章能给他什么

    接到报急文书的皇太极,正在宣大嗨皮。抢的叫一个爽啊,结果一份急报给了他也闷棍。陈思华登陆盖州,兵力不下两万。这是什么节奏?仔细的把文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皇太极反应过来了,自己还是小看陈燮了。或者说,自己从来就没了解过陈燮。

    没法子,只好丢下多尔衮兄弟两个,让他们带兵在后面押送抢来的钱粮人口。自己带两万骑兵,星夜兼程往回赶。等他回到奉天,已经是八月底了。在半路上的时候,连续的汇报让他放心了很多,陈燮不过是打了海州就跑了。尽管如此,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往回赶。

    到了奉天,在城外看见济尔哈朗,发现这个亲信已经瘦的不成样子了。煎熬啊!

    进城之后,把代善和济尔哈朗叫一起,问起这一仗的细节。济尔哈朗声泪俱下,讲了整个战斗的进程。重点讲了陈某人的三光政策。听到烧光杀光抢光这个战术的时候,黄太吉晃了几下身体,还好及时伸手扶住。

    回来之前,他就料到陈燮不会轻易的放过大金,没想到这货这么狠毒。

    各地的损失报告,接二连三的上来。堆了一桌子,黄太吉借口要休息,让两人下去。然后一份一份的看下面上来的折子,看完之后痛苦的捂着脸。太惨了,真是太惨了。有一个大概的统计数据,不算战士。被杀的满人男丁一万余,被掳走的女子和孩子,两万多人。整个后金才多少人口啊,这一下算是大伤元气了。

    这还不算,前前后后烧毁村镇三千多个,抢走粮食无数。海州、盖州,都被放了火,烧的一干二净。这些城市,说实话建设起来没个十年八年不要想,这家伙拆迁防火。这才几天的功夫。真是太可恨了。黄太吉倒是忘记了,他在宣大和北直隶干的买卖。

    这个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随着多尔衮他们也回来了,八旗的旗主们都凑一起开会。必须正视这个登州营了。连续的不断的情报显示。登州营留在复州没有走。还在那大兴土木。黄太吉不顾各部的疲劳,带着三万主力南下,寻找陈燮决战。其实他也知道。这一趟肯定白跑,问题是不走一趟,交代不过去。不走这一趟,很多人要造反的。怎么也要做个样子出来。

    大路两旁的树叶已经开始发黄,已经是八月底了,气候有点凉了。这个时候行军还是比较舒服的,尤其是早晚比较凉快。过了鞍山驿,马背上的皇太极,一直在四处张望。终于看见了一个被毁的村落,皇太极下马看了看,残垣断壁之间,还有没烧干净的木头。村子里的每一个建筑,都没有逃脱被烧毁的命运。

    没有多呆,皇太极便继续南下,进入海州之后,悲愤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城内还在清理之中,这个城市除了城墙,全都过了火。空气中充满了焦臭的味道,浓郁的令人作呕。被驱赶来清理的汉民奴隶,麻木的将一车一车的垃圾送出城。

    炸毁的城门处,看见了济尔哈朗指挥民夫修的那些工事。黄太吉看了真的很吃惊,如此复杂的工事,居然被填了一大半。不看他心里还舒服,看完之后觉得这家伙真是太逆天了。这都能打下海州,真是无法想象。

    站在城头上,黄太吉让济尔哈朗讲战斗的细节,这家伙一边讲一边流眼泪。猛烈的炮火,这个不用解释了,看看被轰的城垛子就知道了,那些炮弹,基本都被登州营回收了。跟着济尔哈朗的解释,黄太吉一脸沉重的四处查看。走到一片大土包的时候,黄太吉能闻到一股古怪的香味,忍不住问了一句:“这是怎么回事?”

    济尔哈朗悲愤欲绝,仰面哭泣:“这里埋的都是战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