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燮点点头道:“你去吧,粮道安全的事情我会有安排。”应娘进来,听到陈燮语气不对,小心的打开帘子,让刘庆出去。

    虽然已经是春天,还是很冷。屋子里烧了地龙,出门时一阵寒风拂面,刘庆还是微微的颤抖一下。刚才的短暂会见,看上去陈燮跟过去没啥区别,实际上他能感受到陈燮语气中的变化。属于上位者的那种意志不容动摇的变化。刘庆也认为王启年的想法不错,发展眼下是发展辽东的好时机,但是陈燮不支持这个想法,想来是有更深的含义。刘庆没有丝毫换衣陈燮的正确性,这一点这些年都已经深入骨髓成为本能了。

    陈燮继续看报告,重点还是集中在水师和船厂上。应娘坐在一边,用疑惑的眼神悄悄的打量陈燮。不想陈老爷头也不抬便道:“有什么不解的,你说。能告诉你的,我不会不说。不能告诉你的,也不往心里去。”

    应娘听到这句心了一天,她不年轻了,指望相貌上保持宠信是不可能的。肚子又不争气,总是会担心一些事情的来临。现在陈燮的话,说明她还是最受信任的那一个。

    “奴家心里猜的,老爷这是忧谗畏讥。这些年跟着老爷,没少看邸报,知道大明到处都在出事,还都不小。官兵打仗不行,祸害百姓拿手。您不让王启年拓展东江镇,是不想成为天下官兵的仇人。可是奴婢心里想啊,您就算不拓展领地,人家该嫉妒还得嫉妒您。不但是武将嫉妒,文官也是嫉妒的。就算是皇帝,不也是猜忌老爷么?”

    听到这里,陈燮笑了,招手让应娘坐在腿上,抱着这个身体依旧柔软如棉的女人,一只手不规矩的从衣襟下钻进去,口中却很理性道:“你能想到这么多,我很高兴。这说明你做事动脑子。这么说吧,我现在被猜忌,甚至被仇视,但是却没撕破脸。私底下的手脚,就算他们在做,对我影响也不大。田氏代齐是每个君王都不能容忍的事情。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原大乱,流民遍地,对老爷没坏处。大明近两万万人,老爷能救几个?”

    柔声入耳,要害被擒,应娘面红耳热,哪有心思去思考,都是在被动接受。动情之际,腰如蛇扭,外头青天白日的,忍不住伸手去握那炙热的活。没一会屋子里声音飘出来,门口等着伺候的丫鬟遭了罪,走也不是,进去也不是。站在那里备受煎熬。十四五岁情窦初开的时候,身体敏感的时节,很难抑制的不去想。

    手里捧着一摞账本的婉玉过来,看看丫鬟的表情跟便秘似的,在听到里头的声音,不免也红了脸,对丫鬟道:“你去吧,这里交给我。”丫鬟逃也似的出了门,坐在外间,没一会婉玉也不行了,两腿微微的互相摩擦,呼吸粗了。

    离间传出哭声的时候,婉玉也到了临界点,没能忍住发出一声呻吟。陈燮听的清楚,这才放了应娘,任其躺在身前,袒露胸怀,浑身冒着细细的汗珠。

    “拿条毛巾来!”陈燮一声招呼,没一会婉玉进来,面如赤血,热腾腾的毛巾放下就跑。应娘挣扎起来,一脸满足的接过毛巾,低声道:“小浪蹄子,在外面听了这些时候,还装什么清纯,老爷,您这还没完事,奴家去拿她来,老爷好泻火。”

    “唔……。”嘴被堵上的应娘不能发声。

    南阳,官道上的流民还在不断的往南,络绎不绝,根本望不到头。到底有多少人,常时仁没法算仔细,只是觉得这样下去大明可真要出大问题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奉命会剿

    第二百九十五章奉命会剿

    进驻南阳之后,各地的消息才算有了一个明确的汇总,流贼在三省交界的地区内纵横,甚至一度威胁襄阳。各地的官兵倒是不断的有捷报上来,但局势却没有任何好转。

    读书人出身的常时仁,自然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响,心忧天下是一种情怀常态。

    老爷来的消息,给了常时仁迎头一盆冷水,吓出来一身冷汗。其实就一句话:田氏代齐,你觉得欺负天子读书少有可能么?惊醒之后的常时仁把心肠硬了下来,再多的流民,都不足以让他生出赈济的念头了。这本就该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啊!

    元默来了一道命令,今日巡抚要到。自登州营到了河南之后,元默虽然吃了些软钉子,但是一直没放弃拉拢的意思。不断催促汝州、南阳两地供给粮草,虽然效果一般,还是起了一些作用。

    实际上进入南阳府之后,本地士绅和百姓对这支军队绝对是非常的欢迎。原因很简单,军纪太好了,好的让人觉得不真实。常时仁出发的时候,带了三十万枚银元,一路上因为军纪良好,采办很顺利。自身携带的干粮,消耗的数量其实不大。

    常时仁对粮草的担心,主要是长远的考虑。中原干旱,粮食的价格可不低。出兵放马在外,登州营是每日两顿必须有肉食,自身携带的罐头,吃了一半了。自然会有担心。

    远远的看见官兵的营地,百姓自发的绕着走,一些实在走不动的百姓,麻木的沿着官道往前移动。常时仁带着一千兵马,站在路边安静的等待。监军吴直,坐在马车里享受火盆和热茶,顺便骂元默没事找事。

    天边烟尘滚滚,一看就是大队人马过来。常时仁让人叫来吴直,俩人并骑迎上前时,吴直道:“不知道这个酸文人又要搞什么把戏。咱家总觉得这此没啥好事。姓元的隔三差五的送粮草。可真没安什么好心。陈总兵把兄弟们交到你我手里,我们得替他看好家当。”

    别看吴直是个太监,但是随着旅顺一战,在崇祯的心目中。这就是个知兵的太监。历史上平定登州之乱的高起潜。这个时空没机会闪亮登场了。不过他有了另外一个舞台,就是跟着洪承畴在剿贼。随着洪承畴的崛起,高起潜水涨船高也可以预见。可见历史惯性的强大。

    望远镜里看见马队的时候,熟悉的飞鹰旗和黑色的披风,常时仁心里微微激动了一下。这是老爷给自己派来的增援部队吧?官道上还有长龙一般的车队,看来还真是。很快又发现了元默的队伍,居然走在中间一段,前后都是登州营的骑兵在护着,有这么怕死么?

    元默还真不是怕死,刚出开封的时候,就发现从登州来的车队,还有骑兵。当时给他吓够呛,正准备逃回城里,看见了红旗。整个大明,大概只有陈燮的登州营才用红旗,中间是一只振翅高飞的黑鹰,边上有一行字,登州飞鹰骑。派人去打听才知道,人家是给南阳送给养的,这事情让他觉得挺丢人的,文官脸皮厚,烧一下就恢复了。见了带队的骑兵军官,再一打听,人家是给登州营送肉食的车队,这就更没脾气了。

    登州营不远千里送给养这种事情,元默只能在轿子里为这种土豪行径默默泪流。一起上路是必须的,登州营的三千骑兵,这就是他安全的保证。他倒是带着三千兵马,但是跟人家这三千骑兵比起来,这些兵跟要饭的没啥区别。

    这一路元默太受罪了,因为他想到一个问题,常时仁手里有近八千战兵,加上这三千骑兵就是一万多了。陈燮哪来那么多兵马,他怎么养的起?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更要命了,陈燮这些自称战兵的人马,比人家的家丁装备待遇都好啊。这怎么办啊?

    是个文官都会担心这个事情,陈燮要是生出不臣之心,谁来灭他?这个问题一旦想到了,就成为了元默痛苦的根源。他可不会幼稚的认为,孙元化能左右陈燮。一个不被文官左右的武将,拥有强大的武力和财力,这个事情想想晚上都睡不着觉。

    “这家伙是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强大?”这个问题,纠缠了元默一路,一直到南阳府,听到亲兵汇报,说是常时仁带队来迎接,元默才稍稍的安心。心里觉得,登州营别看嚣张彪悍,对军令还是很坚决的执行,而且执行的很好。汝州、南阳两地的官员,都用了“秋毫无犯”这个词来形容这支军队。

    从开封到南阳,这一路治安不好,但是元默丝毫没感觉到就是了。不是他感觉不到,而是登州营的骑兵太强悍了,旅顺之战后,陈燮的骑兵队伍壮大到六千人。这一次分出三千来,一是增援,二是为了保护给养的运输。

    “恭迎中丞大人!”元默听到吴直的声音,就跟吃了个苍蝇似得难受。这死太监,真是太讨厌了。跟他大交道,元默真是觉得自己会短命的。也不知道陈燮给他吃了什么**汤,一心一意的护着登州营的利益。

    官道上的短暂会晤后,大队继续向前。常时仁稍稍落在后面,何显亲自带队,并带来了陈燮的最新命令。

    “老爷的命令很明确,原则上听从元默的调遣,但是要注意不要贪功犯险。这一次陈奇瑜指挥四省巡抚会剿汉南流贼,跟着元默走就是了。他是不会去冒险的,而且也不会轻易把你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交出去。粮草的问题你放心,我带来一百车的罐头,其他的粮食,老爷已经让联合商号在湖广的合作商人在襄阳准备了足够的粮草,到时候你派兵去拉就是。这个事情,你可以让吴直去做。”

    很快在常时仁的心里,陈老爷算无遗策的形象就立起来了。朝廷有旨意,陈奇瑜总督五省,会剿流贼。陈总督有令,让元默率部往汉南进发,会师上津。

    身为巡抚,元默下达命令的时候,心里很是忐忑。万一人家不买账呢?最担心的一幕没出现,常时仁和吴直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吴直道:“登州营米面不济,咱家要去一趟襄阳采办。常将军,你说说吧。”

    常时仁犹豫了一下,元默心里一紧的时候,常时仁道:“谨遵巡抚大人之命,只是这饷银?”元默心里大喜,让他带兵去打流贼,本来心里就不安的很。有登州营跟着,他就放心了。立刻就表态:“本兵宪带来白银二十万两,可先拨一半给你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