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瓦-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扛回来的那一大口袋棉籽,足够种五六亩地,好在官府现在手头不缺的就是耕地。刘泽找了一块便于灌溉的上等良田,亲自动手,翻地、施肥,将棉籽种到了地里,并出高价雇用了几名有经验的农夫来管理这片农田。

    由于及时地完成了田地的勘查丈量,又紧锣密鼓地将田地租种出去并给承租的农民发放了春播的种子,平原县的春耕备耕工作在刘泽的主持下,在春末农时结束之前顺利地完成了。黄河水患给平原百姓带来的灾难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

    都说福兮祸所至,祸兮福所倚,在别的州郡经受着入春以来无一滴降雨的春旱无法下种之时,经过黄河水浇灌的平原土地苗势喜人,可以预见今年必定是一个丰收之年。

    春耕结束之后,县署的公务也上了正常的轨道,刘泽也算是略松了一口气,将手头的事务交给了丁县丞吴县尉还有贾诩贾师爷之后,刘泽便一头扎进了鸽舍。

    鸽子一年大约可以产卵八次,每次两枚,每次孵化大约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理论上说这五对鸽子可以每年为刘泽培育出八十羽小鸽子,但鸽子蛋孵化限制条件很多,温度湿度环境等等,许多蛋都不一定能孵化成功,尤其是第一批,这些鸽子刚刚从平原府带到这县署这个陌生的环境,这些鸽子能不能适应还真是个问题。

    好在前世有过育鸽这方面的经验,刘泽处理起来还是得心应手,半个多月之后,第一批孵化成功了八只小鸽。刘泽看着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就兴奋地不得了。

    关羽和张飞却大感困惑,大哥这是肿么了,自到从平原王府回来之后,不是种花种草,就是养鸟玩鸟,如此玩物丧志,岂不将英雄霸业抛之脑后了?

    但刘泽却是乐此不疲,不但不解释,而且几宿几宿地蹲在鸽棚里不出来。

    关羽和张飞只好拉上贾诩,准备苦劝刘泽一番。

    “文和、二弟、三弟,现在你们可能不理解,但这鸽棚里养的、外面田里种的,那将会是跨越这个朝代的东西,甚至毫不客气地说,它们将改变今后战争的进程。现在我无法给你们做出解释,也无须解释,你们需要做的,就是睁大眼睛,拭目以待。”刘泽考虑的就算解释那也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的清楚的,索性不说了,以观后效。

    “俺眼睛就够大的了,再睁的话,眼珠子估计就掉出来了。可俺看了半天,不就是几只灰不溜秋的鸟吗,叫得也不好听,杀了吃也没几两肉。你说大哥你把两只那么漂亮的大鸟送给了了平原王,就换回这么几只玩意,还整天屁颠屁颠的,你说你是中毒了,还是脑袋发烧了?”

    张飞这货,什么东西到他眼里,就剩能吃和不能吃的两样了。刘泽一阵苦笑,道:“你们也别劝我了,这个事我自有计较,至于有何用处,将来你们都会明白的。”

    转眼秋天来临了,谷粟飘香,平原县在大灾之后迎来了难得的大丰收,农民们欢天喜地地收割着庄稼,愉悦和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而今年由于连续的大旱,别的州县粮食严重歉收,平原县的粮食大丰收也引来了活跃在冀东青西的于毒黄巾军的觎觑。

    张角败亡之后,各地黄巾的声势虽然大挫,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张牛角褚燕在太行,葛波在汝南,于毒在冀东,始终高举着黄巾的旗帜在战斗。中平三年,天下大旱,无数饥民又加入了暴动的黄巾队伍,黄巾声势大涨,尤是活跃在清河渤海一带的冀东黄巾军,在于毒的带领之下,号称拥兵十万之众,大有一付死灰复燃之迹象。

    一大群饥饿的黄巾兵,就如同一群饥饿的野狼,伺机而动,劫掠乡里。不过冀东赤地千里,显然不足以能养活这么多的黄巾兵,饿得嗷嗷叫的黄巾兵将目光投向了相邻的平原国。

    林海这些天头痛不已,十月初以来,黄巾军屡犯平原国境,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下属的几个县治都遭到了黄巾军的侵扰。朝庭已经下旨要平原国剿灭这支黄巾军,而且据下旨的太监暗示,如果年内还没能将平原境内的黄巾军剿灭的话,他平原国相的位子恐怕就得挪窝了。

    关系的自己的饭碗,林海不敢掉以轻心,急召都尉刘平及国相府各级属官商议军情。刘平倒是满不在乎,认为此次黄巾兵劫掠平原都是些小股的队伍,只要大军一出,逐个击破一点问题都没有。于是议定由刘平率领平原国三千郡国兵之中的二千兵力出城寻找战机,林海率余下的一千郡国兵守城。

    刘平出了平原城之后,在黄坡乡、杨庄两地击破了两股前来劫掠的黄巾军,斩敌上百,平原城内也是欢欣鼓舞,连林海也暗暗松了口气,似乎入侵平原国的黄巾军覆灭在即。

    但战局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当刘平率军到达青柳镇的时候,突然地被于毒率领的数万黄巾包围。刘平所率的不过是二千郡国兵而己,面对十几倍于己的黄巾军,又如何能敌,一场激战之后,损兵折将,狼狈地撤入到了青柳镇内,一面依墙固守,一面向平原求援。

    林海在接到急报之后,当即就崩溃了。刘平所率的二千郡国兵,已几乎是平原国的大半主力了,现如今平原国之中,只剩下了不足千人的守军,而且这守军是绝对不能动的,再动的话平原城就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池,黄巾若要来犯的话,拿什么抵御?

    可若是不发救兵的话,刘平那边可支撑不了多久,青柳镇不过是一座集镇,根本就没有高大的城垣,更别说有什么防御工事了。听说围攻青柳镇的黄巾军至少也有三四万人,比刘平的郡国兵至少多出十几倍,青柳镇能守得多久,全看造化了。(未完待续。。)

第222章 解围青柳

    “林国相,还是请快点发兵救援吧,青柳镇那边情势危急,倘若刘都尉有失,平原恐能保矣。”张兵曹和刘平的关系不错,恐刘平有失,竭力鼓动林海出兵救援。

    林海的头都大了。“这其中的利害本官又岂能不知,只是平原城只剩下不足千人的守兵,一旦调离,平原便是空城一座,倘若黄巾来犯,如何抵御。再者刘都尉二千人马都不是黄巾军的对手,这千余残弱之兵又如何解得了青柳之围?”

    “依下官之见,须立即向青州龚刺史求援,只有青州府派大军前来,方可解这青柳之围。”方功曹提出向青州刺史龚靖求援。

    林海摇摇头,道:“临淄与平原相隔数百里,中间还有黄河隔阻,就算龚刺史能即刻出兵,恐怕赶到青柳镇之时也得十余日后,以刘都尉目前的情形,已是危在旦夕,远水难解近渴呀。”

    陈薄曹道:“林国相似乎忘了这平原城中还有一位能解此危机的人?”

    他这一提醒,林海才猛然想起来,狠狠地拍了一下额头。“哎呀!本官怎地如此糊涂,竟然将他给忘却了——来人,速去请刘县令过来!噢,不,不,不,本官要亲自前往平原县署,来人!速速备马!”

    说着,林海也顾不上诸位官员的错愕,急冲冲地出得了国相府,骑马直奔平原县署而去。赶到县署门口,也顾不上通传。直接就奔大堂而去。

    门口的衙役认得他是本国的国相,那里还敢拦阻,任由他自去。

    刘泽等县署的一班官吏正在堂中议事,忽然间见林海如疾风似地冲了进来,不禁是惊讶万分。刘泽起身相迎,道:“不知林国相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林海喘息未定,拉住刘泽急急地道:“今日本相前来,便是有要事求于刘县令。”

    “林国相客气了。您是上官。有事通传吩咐一声即可,又何须亲自前来?”

    “想必刘县令也有所耳闻,近日黄巾屡犯我平原国境,刘都尉率军迎敌。却不想被黄巾贼围困于青柳镇。黄巾贼众十倍于我军。刘都尉孤军被困。危在旦夕,林某也是计无所出,肯求刘县令出兵相救。”果然是求人的嘴短。林海自称都不敢再用本官如何如何,而是谦称林某。

    “下官不过是一介文官,这行军打仗平叛剿匪的事,自然应是刘都尉这些将军的事,似乎与下官无涉。再者黄巾贼来势浩大,拥兵数万,我平原县兵不过数百,又如何敌得过这黄巾乱贼?”刘泽淡然地道。

    “刘县令过谦了,谁不知道刘县令曾率五百轻骑纵横驰骋于大河南北,破黄巾、斩张角,立下过不世之功,百万黄巾阵中都一无惧色,今日又何惧这些黄巾的残兵败将?”

    “下官的五百家兵,现如今可是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倘若稍有异动,只怕被别有用心之人诬陷作私通黄巾,这等罪责下官又如何担得了?”

    林海大窘,敢情刘泽还记挂着刘平诬陷他的事。“刘都尉曾经的确做过挟私报复之事,得罪之处还请刘县令海涵,林某因为此事已斥责过他,想必此后他也不敢再找刘县令的麻烦了。”

    “下官为民请命,依律行事,又岂惧怕别人挟私报复?只是那刘都尉心胸狭隘,目光短浅,此等人若肩负平原国安危所在,平原百姓岂不危矣?”

    林海一见有门,心中大喜,恳切地道:“刘县令所言极是,还请刘县令看在平原百姓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出手相救。倘若青柳镇失陷,平原城便无可御敌之兵,刀兵相加,生灵涂炭,恐怕刘县令也不忍目睹此惨景吧?”

    其实就算林海不过来相求,刘泽也是准备要出兵的,自己身为平原县令,岂可容这些黄巾贼在平原的土地上肆意横行、烧杀掳掠。

    “大敌当前,下官又岂能做那因私废公之事,就算下官与刘都尉有些个人恩怨,在平原百姓的利益面前,又算得了什么。林国相放心,下官即刻出兵以解青柳之围。”刘泽也没有籍此来要挟林海什么,不过他知道,无论他提什么要求,林海一定会满足的。

    刘泽慷然而允,林海也不禁有些发愣,他原本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