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张裕身为关中闻名的占卜家,更是精通《周易》,自然被天子邀请了过去。
大将军府内的气氛有些沉重,众人都是眉头紧皱,没有说话。
天子尚未及冠以前,陈旭还有借口天子年幼,不将权利分给天子;可是天子一旦及冠,也就代表他长大成人,有资格接受整个江山了。
虽然陈旭也可以独断专横,让天子彻头彻尾变成一个傀儡。
可如此一来,陈旭毕竟会遭受到朝中,那些忠于汉室之人的强烈谴责,他一直竖立起来匡扶汉室的形象,亦会轰然崩塌。
就好像历史上曹操那样,正是因为天子渐渐长大,曹操仍旧牢牢把持着手中的权利,这才使得天子费尽心思想要夺权。
可以说,天子及冠以后,除非陈旭真的甘心将权利交出去,不然两人之间矛盾势必会被激化。
自陈旭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虽然亦是把持朝政,可是最起码在表面上,仍旧对于汉室忠心耿耿,无可挑剔。
天子及冠这件事情,就好像一把锋利的刀刃,将会彻底撕破陈旭的伪装。
思考到其中难处,陈旭忍不住向众人问计:“天子及冠,朝中大臣势必会要求陛下亲政。对于此事,诸位有何看法?”
听到这个敏感的话题,所有人都紧紧闭上了嘴巴,哪怕他们心中果真有想法,也不敢真的在这种场合说出来。
毕竟在名义上,他们都还是汉臣。
若是真的鼓动陈旭威逼天子,把持朝政,绝非他们这些名士,所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不管是真的有所顾忌,还是爱惜自己羽毛,众人都是闭口不言。
文昭环视众人,看到他们的表现以后,暗暗想到:“看来是我问得唐突了,这种事情应该私下询问才行。”
他刚刚想到这里,忽然就听见一道声音响起:“陛下虽然已经长大成人,可是现在天下大乱,诸侯并起,人人心怀异心。”
“若让陛下亲政,陛下不见得能够压服其余诸侯。”
“主公匡扶汉室于风雨飘摇之中,奉天子以征四方,威压诸侯,名动天下。朝中除了主公以外,又有何人能够做到这些?”
“愚以为,天子纵然及冠,朝中大权还是应当由明公掌管。待明公彻底消灭其余诸侯以后,再将权利归还天子尚且不迟。”
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样话的人,除了曾经毒杀少帝刘辩,帮助董卓犯下累累罪行的李儒,再无他人。
听到李儒这番话,陈旭心中才好受了许多,看向李儒的眼神也越发柔和。
虽然他知道麾下的谋士心有忌惮,却也对他们不能够放下所有包袱,一心为自己谋划而感到微微失望。
在众多谋士之中,也只有李儒已经没有了丝毫退路。
他只能将坏人做到底,一路紧紧跟随在陈旭身后,为文昭扫平前进途中的一应障碍。
因为李儒知道,天下诸侯之间,除了文昭意外,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容纳他。而且他的名声已经够坏了,根本无需再考虑其他事情。
定了定神,陈旭说道:“此事容后再议,我等还是应该先准备陛下的冠礼。”
说到这里,文昭就罢了摆手,示意众人离去。
当天晚上,文昭先后拜访了麾下所有谋士,与他们私下交谈许久。至于内容,别人却是不得而知。
时间一天天过去,建安六年二月初六,天子刘协在宗庙之内举行冠礼。
这一日,整个蒲坂都轰动了起来。
三公九卿以及朝中大臣,将宗庙围得水泄不通,整个皇家宗庙之内,亦是披红挂彩,喜气洋洋。
经历了一整天繁琐的礼节,最后才有朝中德高望重的宗正,为天子取了一个表字——伯和。
与其说是宗正为天子取得表字,倒不如说是朝中大臣早早商议出来的结果。
为天子取表字绝非儿戏,自然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取,朝中百官为了给天子取表字,都足足争论了好几天。
就这样,天子冠礼终究还是落下了帷幕。然而,另外一场更大的风暴,却在缓缓酝酿着。
(今天推荐票很给力,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还有要谢谢书友robrucchi,他看我书以来,前后打赏了不少,是的第一位舵主,我也一直没有吭声,说起来真够惭愧的。还有创世的几位书友,俺不说你们也知道,谢了。没有你们,这本书我根本没办法坚持写到这里。)
第645章 声讨陈旭
天子及冠以后,整个天下的目光都汇聚在了蒲坂。
历史上也正是这段时期,天子与曹操彻底决裂,沦为一个真正的傀儡。
众人都想要看看,陈文昭到底是像他嘴上说的那样忠于汉室,还是有不臣之心,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
关中风起云涌,整个蒲坂城中也开始戒严起来,道路之中不时有全副武装的甲士,穿梭而过。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天子及冠后的几日,蒲坂城居然没有发生任何大事,天子以及百官,也没有向陈旭提起亲政之事。
可是陈旭看着李儒送过来的一条条情报,脸色却是无比阴沉。
李儒掌管关中各种隐秘力量,对于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自然亦是十分重视。
根据密探们汇报,这段时间朝中大臣十分活跃,不少公卿相互串联,在府中商议许久,却不知道他们商议的具体内容。
饶是如此,陈旭亦是非常轻易就洞悉了,他们串联的目的。
又过了几日,关中仍旧平静的十分诡异,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建安六年二月中旬,又到了大朝会的时候,陈旭以及百官都上殿与天子商议大事。
众人商议了一些军国大事之后,忽有一人出班奏道:“陛下,中平年间天下饥荒四起,颁布禁酒令尚且情有可原。”
“然而如今关中风调雨顺,大将军仍旧没有将禁酒令废除,反而利用禁酒令搜刮百姓钱财。愚以为,此事有损国体,极其不妥,还请陛下解除禁酒令。”
陈旭、贾诩、李儒、田丰、陈群等人闻言,都不由将目光放在了说话之人身上。此人乃当世大儒,为圣人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名声著于海内。
孔融以前在青州担任北海相之职,后来因为曹操攻打青州,孔融兵败而逃,隐于山东。
陈旭为了提高朝廷的影响力,就下令在各地征辟当世大儒,其中就有孔融。孔融得到天子的征辟文书以后,没有丝毫犹豫就来到了关中。
孔融先被天子封为将作大匠,后又升任少府。
每逢朝会访问召对之时,孔融常引证定议,暗喻公卿大夫都不过挂名,朝政全被陈旭一手把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陈旭虽然对于孔融颇为不满,可是碍于他的名声,却也不好过分为难孔融。
而且朝中大臣,对于陈旭有意见之人不在少数,若是每一个人他都要处理,恐怕朝中也不会是剩下多少公卿了。
听见孔融的言语,陈旭等人都是心中一凛,知道正戏要来了。
孔融表面的话,好像是指责陈旭强行颁布禁酒令,搜刮民脂民膏;事实上,这却是孔融对于陈旭威信的一个挑战。
田丰身为陈旭手下屈指可数的谋士,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上前向孔融微微行了一礼,以示对孔融这个当代大儒的尊重。
“少府此言差矣,这些年虽然收成略好,可是大军连年征战,却会消耗掉大量粮食。若不未雨绸缪,颁布禁酒令以节约粮草,待收成欠佳之时,必会饥荒再起。”
“大将军胸怀百姓,眼光卓越、长远,纵然被些许见识浅薄之人误解,也一意颁布禁酒令。如此大无畏的情怀,当真是举世罕见啊。”
孔融听见田丰这番夹枪带棒的话,脸色当即变得十分难看。
别看田丰为人正直、刻板,可是说起话来却是十分犀利。他在夸赞陈旭、反驳孔融的时候,又变相讽刺了孔融目光短浅,见识浅薄。
哪怕田丰尊敬圣人孔子,对于孔融的名望亦是非常敬重,可是在残酷的朝堂争斗之中,他却义无反顾表明了自己立场。
孔融乃当世大儒,又岂会如此轻易被田丰刁难住?
他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绪,他冷哼两声,略带嘲讽的说道:“大将军连年征战,穷兵黩武,却仍旧未能扫平天下诸侯,反而空耗国力。”
“大将军替陛下执掌天下兵马,外不能平定诸侯,安抚四方;内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甚至还剥夺了百姓们饮酒的权利。”
“这等行事,上失圣望,下亏黎民,如此素餐尸位,又岂能执掌国家伟器?”
“陛下现在已经及冠,聪颖异常,大将军何不交出手中权力,好应天下民心,让陛下重振汉室之声威?”
孔融这番话,使得大殿之内所有人都脸色大变,哪怕高位上的天子亦是如此。
天子虽然有心掌管军政大权,可是却也没有想过,如此犀利的声讨陈旭。
陈旭虽然乃是一介权臣,然而汉室之所以能够维持到今日,陈旭却是功不可没。
袁术称帝之时,若非陈旭领兵讨伐,天下诸侯必定纷纷效仿,汉室早在那个时候就会名存实亡了。
现在虽然仍旧是诸侯并起,可在名义上大家仍旧尊奉汉室,并无一人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妄自称王称帝。
有袁术与张鲁的前车之鉴,不得不让诸侯心中胆寒。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陈旭这个权臣脱不开关系。
正如历史上曹操说的那样:天下若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这句话放在陈旭身上,却也是恰如其分。
故此,哪怕是朝中其余公卿听见孔融之言,亦是觉得他有些夸大其词了。
在他们心中,也有些许恐惧,怕孔融的话会激得陈旭发怒,反而无益于天子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