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好孩子-第8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冷静?叫我怎么冷静?!”大袁三公拍着案几大吼道:“五千匹战马,青州以济水为界,这样的条件怎么可能答应?如果答应,吾四世三公的颜面往那里搁?”

    “主公放心,臣下认为这不过是陶应的漫天要价,主公不妨落地还钱。”沮授建议道:“臣下建议,主公或是以书信指示郭图与陶应讨价还价,或是另派一名全权使者南下徐州,与陶应谈判和解,陶应本就有意与我军和解,想来也会做出让步,我军也可以避免许多损失。”

    “是啊主公,公于先生言之有理。”审配和逢纪两大铁杆三公子党也都劝道:“我军死敌乃是兖州曹贼,并非徐州陶应,官渡战后我军元气大伤,正需要全力拉拢陶应为我所用。与之破裂只会白白便宜国贼曹操,主公不妨稍做让步,与陶应讨价还价一番。”

    听了这些劝说。耳根子出了名软的大袁三公难免有些心动,可是出于四世三公的傲气,爱面子的大袁三公却又有些拉不下脸来去与女婿讨价还价,踌躇间。大袁三公忽然瞟见了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的大儿子袁谭,早就习惯了大儿子与不肖女婿对着干的大袁三公难免又有些奇怪,开口喝道:“显思。汝为何不语?陶应要我济水以东的青州土地城池,汝是何意?”

    “兹事体大,孩儿不敢妄言。”袁谭公子难得谦虚了一次,更破天荒的没有乘机怂恿大袁三公与死对头妹夫开战。

    “吾要你说,汝是何意?”大袁三公再次喝问。

    “诺。”袁谭答应,又小心翼翼的问道:“不过在孩儿开口之前,孩儿还要斗胆问一句父亲。不知父亲就有意与陶应和解,可愿袁陶缔盟联手灭曹?”

    “这不废话?”大袁三公怒道:“为父若无意与徐州和解缔盟,又何必派遣郭图南下徐州?”

    “孩儿明白了。”袁谭点头,又语出惊人道:“既然父亲有意与徐州和解缔盟,那么孩儿提议。父亲干脆也别派人南下讨价还价了,直接答应陶应的条件就算了。”

    “什么?!”袁尚公子一党全都傻了眼睛,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沮授等中立派目瞪口呆,大袁三公更是吃惊得站了起来,但稍一转念后,大袁三公又怒道:“都什么时候了,汝还在说什么反话气话?”

    “父亲误会了,孩儿绝不是在说反话气话。”袁谭摇头,解释道:“孩儿是真心建议父亲全盘接受陶应的条件,因为孩儿认为,既然父亲有意与陶应和解缔盟,与其讨价还价浪费时间,制造更多的矛盾,倒不如一口答应陶应的要求,如此一来,既可以立即与徐州缔结盟约和陶应联手灭曹,又可以显得父亲胸怀广大,远胜过与陶应一点一滴的讨价还价,一尺一寸的斤斤计较。”

    袁尚公子和沮授等人继续愕然瞠目,大袁三公也象不认识一样的打量自己的大儿子,目瞪口呆了许久才说道:“可那是五千匹战马,还有大半个青州的土地城池,全给了陶应,你不心疼?”

    “我怎么不心疼?我心疼得都快哭了!”

    可怜的袁谭公子心中哀嚎,可是没办法,连遭挫折的袁谭公子在实力方面本就已经不如袁尚公子,如果再失去了郭图这只能在大袁三公面前说上话的臂膀,袁谭公子真是想反败为胜也没有半点机会了,所以袁谭公子也只好硬着头皮按郭图的书信指点说道:“父亲错了,五千匹战马和青州土地不是给陶应,是暂时借给陶应,待到灭曹之后,父亲还能收回来,连本带利的收回来。”

    “待到灭曹之后,连本带利的收回来?”大袁三公眨巴眼睛,终于开始心动。

    “主公,大公子此言正合兵家至理。”另一位曾经的陶副主任死对头冀州重臣辛评也站了出来,拱手说道:“昔春秋时,晋献公欲灭虢,使荀息携珠宝名马贿赂虞公借道出兵,灭虢之后,晋献公回师途经虞国,又一举灭虞,珠宝名马原封不动重回献公手中。”

    “今我军虽强,却难敌陶曹联手,若先联陶灭曹则破曹易如反掌,破曹之后再灭陶,也是易如反掌,主公现在为求联合灭曹暂时将战马土地借与陶应,与晋献公将珠宝名马借给虞公一般无二,既然借出去的战马与土地迟早要回主公手中,主公有何必吝惜暂借陶应呢?”

    凭心而论,辛评说的这番道理绝非歪理,而是各个击破的兵家至理,但也越因为有理,越容易说动他人,所以不光是大袁三公大为心动,接替在官渡之战中失踪的荀谌出任袁军谋士的冀州名士崔琰也站了出来,拱手说道:“主公,辛评先生所言甚是,符合远交近攻与各个击破之兵家至理,还望主公纳之,先破曹,后灭陶,现在无论借给陶应多少土地城池。将来都能原数收回。”

    大袁三公重新坐下,盘着腿盘算了片刻后,大袁三公终于还是迟疑着说道:“虽有道理。奈何割让土地城池,传扬出去,吾的颜面…………。”

    “父亲,无妨。”袁谭公子抢着说道:“父亲不妨表奏徐州大将臧霸为青州都督。令臧霸镇守济水之东,便可不必背上割地之耻,再命陶应向父亲进贡一批珠宝金银。赏赐给陶应战马五千匹,也就可以向天下人有个交代了。”

    袁谭公子的这个建议虽然是典型的自欺欺人,但也正合喜欢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大袁三公胃口,再加上这次终于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袁谭公子的提议,所以大袁三公很快就下定了决心,拍板道:“就这么办吧,回书郭图。让他答应陶应的条件,依计行事,先把袁陶盟约重新缔立再说。”

    有了大袁三公这句话,事情也就好办得多了,大袁三公的书信送抵徐州后。陶副主任很快就答应进贡给岳丈一批金银珠宝,与岳丈缔结盟通好,接着大袁三公也命文丑、袁熙退过全线济水以西,又表奏徐州大将臧霸为青州都督,镇守济水以西的青州土地——虽然东汉官制中压根没有都督这个职位,但只是走一个过场大袁三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同时徐州军队也放还了俘虏青州别驾王修等人,任由不愿为徐州效命的东莱太守管统率队穿过控制地返回冀州,并顺利接收了大袁三公赏赐的五千匹战马。

    顺便说一句,在陶副主任兑现了诺言将郭图放回冀州后,袁尚公子大怒之下少不得致书陶副主任予以谴责,三国好妹夫陶副主任却一口咬定自己没有收到妻兄的书信,并解释为信使在半路不知失踪,绣花枕头袁尚公子听了倒是顿足长叹,惋惜天不助己,审配和逢纪等人对此虽有怀疑,却又担心得罪自己党派的最强外援,没敢声张把事闹大,仅仅只是把此事藏在心里,对陶副主任也不敢再抱过于天真的幻想。

    …………

    福兮祸所依,正当陶副主任在徐州城里为了自己敲诈吝啬老丈人得手而欢欣喜悦的时候,曹老大却在许昌城里大发雷霆了,因为徐州军队与冀州军如此大的动作不可能瞒过曹军细作的眼睛,而当听到大袁三公把济水以西的青州土地‘赏赐’给了不肖女婿后,正在盼望着大袁三公与陶副主任彻底翻脸的曹老大失望之余,难免又是惊怒交加,破口大骂,“天杀你的陶贼,竟然无耻到了这地步,官渡大战吾打得那么辛苦,寸土未得,大半个青州倒被你乘机拿下了!便宜占到了这个地步,你也不怕天谴?!”

    大怒之余还有深深的恐惧,因为曹老大非常清楚,大袁三公之所以能向不肖女婿做出这么大的让步,其目的肯定是想勾结不肖女婿一报官渡之仇,自己马上又要面临南北受敌的不利局面。所以发够了火后,曹老大又马上召集自己麾下的一干谋士,商议此事对策。

    和曹老大一样,当得知陶副主任没费多大劲就拿下大半青州土地后,曹老大麾下的一干谋士也是个个勃然大怒,纷纷大骂陶贼奸诈,该出力时躲得比谁都远,摘胜利果实时手却比谁都伸得长。怒骂之后,荀攸向曹老大建议道:“丞相,陶袁既已复和,他日袁绍又来复仇之时,我军必然又南北受敌,难以招架,莫若乘袁绍兵马未整、官渡新败军心未稳之机,先击破一路,然后便可安心应对另一路。”

    “公达之言虽然有理,奈何两路都好惹啊。”曹老大苦笑道:“南下攻陶则袁绍必来报仇,北上攻袁不仅急切难胜,袁绍也必令陶贼北上攻吾,陶应小贼又是一个反复无常到了极点的奸贼,即便不用心听令也必然乘机削弱于吾,叫吾攻谁为上?”

    “攻陶为上!”众谋士最末席处忽然有人开口,还是斩钉截铁的说道:“丞相若出兵攻陶,袁绍必不救!重创陶贼,易如反掌!”

    “何人提议?这声音咋这么陌生?”曹老大有些惊讶,再仔细一看提议之人时,曹老大顿时呆住了,原来开口说话之人,竟然是自己从刘皇叔手里拐来,还从来没有给自己出过一计,献过一策的——徐庶徐元直!

    不仅曹老大惊讶。在场的曹军众谋士也是个个惊讶万分,一时之间都忘了该如何说话,倒是徐庶对此不以为奇。仅是离席向曹老大行礼从容说道:“想必丞相定然要问,庶为何断定袁绍定不救陶?原因有三,一,袁绍官渡新败。元气大伤,兵甲未定,并非出兵良机;二。袁绍器小,器小无远见,无远见则必不会助陶;第三最关键,陶贼趁火打劫以卑鄙手段逼迫袁绍让出大半青州,袁绍虽被迫让步,内心必深恨陶贼,见我军攻打陶贼。袁绍只会幸灾乐祸,而绝不会出兵助陶!”

    曹老大花了不少力气才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再仔细一想发现徐庶的分析确实有理,以大袁三公那种刻薄寡恩又鼠肚鸡肠的性格,这个时候确实很有可能对陶副主任见死不救。所以曹老大心里也迅速开始琢磨,“这时候攻打陶贼,是否正是机会?”

    “元直先生的分析虽有道理,奈何陶贼在徐州已历两代,颇得民心,徐州恐急切难下啊?”一旁的程昱担心的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