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基一想也是,竹邑距离彭城只有一百五十多里。路上还尽是平原,以君子军的机动速度还用不了一天时间就可以抵达,确实用不着过于焦急,所以陶基也不再坚持,只是恳求陶应将来一定派他去迎战袁术。而陈登又说道:“既然主公担心袁术声北击东,那么章诳老将军那边,还需请主公多加叮嘱,一定要防范袁术突然从长江水路出兵偷袭广陵。”
陶应点头,让鲁肃代笔,替自己寄书广陵相章诳,命他加强防御,防范袁术偷袭,同时又命令曹宏加强对九江袁术军的监视,密切注意袁术主力的一举一动。
……………………
徐州细作在密切监视袁术军的一举一动,袁术军细作自然也在监视着徐州军队的一举一动,当徐州军队始终按兵不动的消息传回九江后,正在当涂城中协助纪灵调兵遣将的周瑜当场就骂了出来,“陶应小儿,果然奸诈!竟然始终按兵不动,看来是已经怀疑我军的主攻目标了。”
“那我们怎么办?”纪灵问道:“是否立即出兵,给陶应小儿一个惊喜?”
“将军,不能急。”周瑜赶紧摇头,警告道:“陶应小儿的主力全在徐州北部,他如果不动,不分出主力南下,更北面的曹操和吕布就绝不会随便动手,只会继续观望,继续坐山观虎斗,而我军即便突袭得手,也会遭到陶应小儿的全力反扑,白白便宜曹操和吕布两个奸贼!所以我们绝不能先动,必须让陶应小儿先动,陶应小儿的北部防御一旦做出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曹吕两家必然趁虚而入,替我军分担陶应小儿的反扑压力。”
“那如何让陶应小儿先动起来?”纪灵又问道。
“看来只能在广陵那边做文章了。”周瑜沉吟着说道:“以陶应之奸诈,一旦怀疑我军是在虚张声势,就一定会密切监视我军的水师动静,防范我军偷袭广陵,好在岳父他老人家兵多,陶应小儿再奸诈也无法从兵员数量上判断我军的主力所在,所以我必须回寿春一趟,去见一见岳父,请岳父在历阳一带也布置一些假象,让陶应奸贼认定我军的主攻方向是广陵城。”
“这么做倒是能让陶应小儿动起来,可是陶应小儿增兵了广陵怎么办?”纪灵警告道。
“那不是更好吗?”周瑜微笑着反问道:“把更多的徐州军队瓮中捉鳖,岳父攻取徐州,将军建功立业,不是要更方便一些?”
纪灵仔细一想也是,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催促周瑜快去快回,尽快为自己出兵创造先机。周瑜微笑着答应,心里却在盘算另一个问题,“吕布匹夫那边,怎么还没有动静?我劝袁术老儿与他暗中缔盟,联手夹击陶应小儿,平分徐州土地,这个反复小人不可能不动心啊?难道吕布感激陶应小儿的擒而不杀之恩,打算与陶应小儿永结盟好了?这可能吗?我不信!”
注:纠正一下,第八十章纯洁狼犯了一个地理错误,陈胜吴广组织不明真相群众闹事的地方,不是小沛西部的大泽湖,而是现在宿州市东南面的大泽乡,两地相距颇远。(。。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八十四章 送货上门
小袁三公派去的使者其实很顺利的见到了吕温侯,咱们的吕温侯与小袁三公的八字也注定相投——准确来说是这两位的脑袋都有点二和进水征兆,所以在听完小袁三公联手平分徐州五郡的周密计划后,咱们的吕温侯还真是万分心动,如果不是陈宫比较理智死死拉住,吕温侯差点就一口答应了小袁绍三公的‘友好’请求。。。
很可惜,一个意外彻底打乱了吕温侯和小袁三公的如意算盘——吕温侯开始吃败仗了,还一吃就是几个大败仗!
因为严重缺粮,还有因为道路和交通的关系,无法获得徐州暗中资助的救命粮食,驻扎东平的吕布军薛兰和李封全靠劫掠渡荒,周围近处的百姓都被抢光饿死后,薛兰、李封只好越抢越远,东平也露出了巨大破绽,曹军探知这一情况,立即突出奇兵,一举攻占了位于鄄城以东的东平郡城,距离太远吕布军主力无法做出及时反应,薛兰和李封回城救援,又被典韦和李典斩于马下,东平郡随即陷落。
开了这个头,吕布军顿时就有些兵败如山倒的趋势,陈宫在这个时候也犯了一个大错,误中了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误判曹军下一个进攻目标为济郡定陶,劝吕布出兵定陶增援,不料曹老大只是让一队老弱残兵在定陶虚晃一枪,吸引了吕布军精锐的注意,自领精锐战兵杀向了濮阳,吕布军发现中计时。时间已经晚了,濮阳城中的巨户田氏因为不满吕布军掠夺过重,打开了濮阳城门接应曹军入城,兖州治所濮阳城遂也被曹军抢走。
半月之内连失两座重镇,吕布大怒下立即兴师反攻,但曹军队伍死守城池不肯出战,吕布军又没有襄阳炮奈何坚城不得。在濮阳城下难进寸步,与此同时,袁绍派来给少年损友曹老大帮忙的大将颜良。也终于率军抵达了白马,与濮阳曹军内外夹击,联手猛攻。吕布军惨遭大败,一路逃回定陶。不想曹老大又极为歹毒的兵分两路,一路充当带路党配合颜良攻定陶,一路由曹老大亲自率领攻打昌邑。
曹老大亲攻昌邑这一手十分歹毒,吕布军的家眷老小不仅都在昌邑,昌邑一旦陷落,吕布军与徐州军队的联络也将被切断,吕布被迫无奈,只好留下张邈和张超守定陶,自领主力来救昌邑。不过还好。留守昌邑的陈宫、高顺始终还是坚持到了吕布军的主力回援,没让曹老大把差不多已经内定给陶副主任的吕蝶小箩莉抢跑。但几次大战下来,吕布军还是损失相当惨重,兖州战场的敌我形势也随之逆转,吕布军处于了下风。曹袁联军则占尽优势,大有将吕布军彻底赶出兖州的势头。
可想而知,在这样恶劣的形势下,不管小袁三公的提议多么的诱人,也不管咱们的吕温侯与小袁三公是多么的八字相投,这会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与陶副主任翻脸的后果了——毕竟小袁三公离兖州实在太远。远水绝对解不了近渴。
犹豫再三之下,吕温侯做出了一个明智决定,那就是求教于智囊陈宫,而陈宫也没有让吕温侯失望,很快就拱手答道:“温侯勿忧,某有三计,可供温侯择纳。”
吕布大喜,忙问是那三计,陈宫答道:“第一计,主公答应袁术请求,求和于曹操,暂与曹操停战,与袁术联手攻打徐州五郡,取徐州富庶之地容身,此为下策。第二计,将袁术使者押往徐州交与陶应,与陶应通好缔盟,合力抗击曹袁,此为中策。第三计,暗中答应袁术请求,允诺夹击陶应,并要求袁术先出兵,明面与陶应交好,陶应与主公联姻之心甚诚,主公可先允婚,乘机借粮缓解燃眉之急,并慢陶应之心,待到袁陶战起,陶应主力南下,主公再相机行事,此为上策。此三计尽皆可行,主公可自择之。”…;
陈宫其实也是怕了吕布有勇无谋的性格,三条计策其实也就是吕布军目前仅有的三个应变选择,又怕吕温侯脑袋进水想出第四个馊主意,所以陈宫干脆一股脑全说出来,让吕布从中选择,没脑子去琢磨第四个馊主意。而吕布也果然落入陈宫的算计,盘算道:“曹贼与吾不共戴天,向他求和怕是甚难,且陶应刚……,下策不可行。中策的话,把袁术的使者交给了陶应,既捞不到太多好处,又会彻底得罪袁术,不甚合算。上策倒是甚妙,不过如果把茧儿嫁给了陶应,吾又怎么能夺取徐州?”
“主公勿忧。”陈宫阴阴的说道:“主公的千金尚未及笄(不满十五),不到婚嫁之龄,主公可先许婚,再借口女儿年龄未到,暂不嫁女。如此一来,主公既与陶应有了联姻之谊,借粮救急名正言顺,又可以松懈陶应之心,待到陶袁战事展开,徐州有了可乘之机……,也不耽搁主公千金的青春。”
“甚好,可速行之。”吕布一听大喜,立即一口答应,又赶紧问道:“前番许汜回来,说是陶应刚刚丧父,无意婚娶,不肯立即遣媒求亲,这又如何是好?”
“无妨。”陈宫想都不想就答道:“主公可再派使者南下,就说感激陶应前番的活命之恩,有意将女儿嫁与陶应,两家联姻,永为唇齿,再告之陶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理,那陶应纵然奸诈,也只会觉得主公是形势危急,不得不主动嫁女,不会猜疑主公与袁术已有勾结,又贪主公为他北面屏障,定然允诺,计可成矣。”
“好,就这么办,这次让许汜和王楷一起去,一定要把陶应小儿给说动!”吕布大喜,立即答应。陈宫见吕布总算是做出一个英明决定,自然也是欢喜万分。赶紧按照吕布交代,去找许汜和王楷安排去了。但吕布和陈宫并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商议的后堂窗外,一名豆蔻少女脸色苍白,眼中已是珠泪涟涟…………
吕温侯的妙计执行过程中出了一点意外,那就是吕布的正室严氏听说丈夫打算出嫁女儿,说什么都要以丈母娘的身份先看看未来女婿是否中意。吕温侯最怕枕边风的脾气也是大名鼎鼎的。被严氏纠缠不过,只得又求教于陈宫,陈宫则认为如果严氏出面相婿。更容易取信于奸诈过人的陶副主任,所以劝说吕布干脆让严氏亲自去徐州答谢,乘机相婿。既让严氏不再纠缠,又可让陶应更加相信吕温侯有意嫁女,吕温侯大喜,也立即答应了正妻的请求,决定派郝萌率军五百护送妻子南下。
意外又起,听说了母亲要去徐州,吕布之女吕蝶竟然也缠着要与母亲同去,严氏也也一再劝说吕布准允,标准顾家好男人吕布缠不过老婆孩子,只得也答应了。但吕布没有想到的是。私底下严氏却把女儿好一通埋怨,“你这个鬼丫头,明明自己想去徐州看人,还硬拉着娘亲同去,还要你娘亲先开口去求你爹爹。真是越大越淘气。”吕蝶小脸通红,只是抱住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