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弟所言极是,我等兄弟实在无法领受徐州,还请陶使君收回成命。”关羽也站出来帮腔——虽然关羽很希望结拜兄长能有一块地盘可以立足,但昨天陶应舍身救徐州的悲壮一幕关羽是亲眼目睹的,所以这会陶谦让出徐州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关羽都不好意思劝大哥接收徐州了。
赵云目前还是刘备军客将,不便开口表达意见,但神情之中也极其附和关张意见,不赞成刘备坐领徐州,抢夺陶谦基业。而刘备则是万分郁闷,违心的拱手说道:“陶府君,二公子,你们的好意刘备心领了,但此事决不敢从命。”
“玄德公。”糜芳有些焦急,忍不住站起身来说道:“今汉室陵迟,海宇颠覆,树功立业,正在此时。徐州殷富,户口百万,玄德公领此,不可辞也。”说着,糜芳还悄悄向刘备使了一个眼色,心说玄德公你快接受啊,陶应小儿声望大涨,你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只怕以后就没机会了。
听到糜芳这话,陶基、曹宏和曹豹等陶氏忠臣一起脸现怒色,陶谦、糜竺和陈珪父子不动声色,老实得三锤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陶商茫然无措,既不愿意看到父亲把徐州让给刘备,又没胆子开口反对。两个重要客人孔融和田楷彼此对视一眼,也不说话——孔融是不愿管闲事得罪人,做为公孙瓒部下的田楷则是既希望与公孙瓒交厚的刘备坐领徐州,成为青州强援,又不方便随便开口附和。
“叔父,糜治中言之有理。”陶应再一次出人意料的表态道:“叔父乃是世之英雄,理应坐领徐州大展拳脚,家父将徐州让给叔父,远胜过将徐州传给小侄兄弟万倍!”
“这小子,到底是在说心里话,还是在挤兑我?”刘备心下疑惑,又悄悄去看陶应,见陶应满脸真诚,目光诚恳,不似作伪,刘备一时之间不由有些心动,暗道:“陶谦父子如此真诚,要不就答应了?最多,等我坐稳徐州之后,好生善待陶谦的两个儿子就是了。”
心动归心动,但自制力极强的刘备还不至于被贪婪冲昏头脑——刘备非常清楚,这一次曹操退兵,徐州军民最感激的人是陶应陶二公子,自己如果就这么接过徐州牧职位,不仅会落下吞并骂名,徐州的民心也绝对不会归附自己!所以刘备只是稍微转念,马上就坚定摇头道:“不可,刘备誓死不为不义之事!还请陶府君另择贤者让之!”…;
“玄……。”糜芳还想坚持,却被糜竺悄悄一把拉住,逼着他闭上乌鸦嘴。
“玄德公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陶谦哭出了声,一再要求刘备接受徐州,刘备却坚定拒绝,最后陶谦也没了办法,只得改口说道:“玄德公既坚决不受,那陶谦另有一个主意,此间近邑,名曰小沛,足可屯军,请玄德公暂且驻军此邑何如?”
“老狐狸,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刘备总算醒悟过来了,心道:“难怪你陶谦老儿又是让徐州又是挤兑,搞了半天是要我给你当看门狗啊!小沛,那可是抵挡曹贼南下的第一线!曹操老贼如果去而复返,我可就马上变成徐州的挡箭牌了!”
“叔父,徐州不能没有你啊!”陶应忽然又双膝跪下,抱着刘备的双腿嚎啕大哭道:“现今天下大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徐州百姓饱受战火之苦,家父年老多病,陶应兄弟庸碌无能,无力护卫徐州,全望叔父虎威,护卫我徐州万千百姓生灵啊!”
“玄德公,请留下吧。”一直沉默不语的陈珪和陈登父子也站了出来,一起苦劝刘备留下——没办法,泗水之战徐州军队元气大伤,在开阳事实上独立的臧霸队伍又听宣不听调,关键时刻指望不上,在这个群雄四起的烽烟乱世,家族利益全在徐州郡内的陈珪父子,也极其需要一条合格的看门狗。
“玄德公,主公好意挽留,还请千万不要推辞。”徐州首富的糜竺也开口挽留,还悄悄向刘备使了一个眼色,催促刘备抓住机会赶快答应。一旁孔融和田楷等人也开口劝说,力劝刘备接受陶谦邀请,屯兵驻扎小沛。
“接不接受呢?”刘备心里盘算,“留下驻扎小沛,是给陶老狐狸当看门狗,曹兵不来还好,曹贼一旦去而复返,我可就要被陶老狐狸推到前面和曹贼白白火并了。可如果不留下,我之前的努力……。”
“算了,留下吧,留下还有机会,走了就可能永远没机会了!”刘备一咬牙一跺脚下定决心,向陶谦拱手道:“府君如此邀请,备再推辞就是矫情了,备答应就是了,备明日就领军出城,移驻小沛!”
“多谢玄德公,徐州得玄德公相助,老夫可以高枕无忧矣。”陶谦大喜过望,赶紧拱手道谢,又悄悄去看陶应表情时,却见小儿子满脸喜色,笑容真诚,陶谦不由心中更是疑惑,“我这个儿子,是真傻?还是在装傻?嗯,是时候和这个傻儿子好生谈谈了。”
第十一章 曹豹有女
(ps:钱财散尽人安乐,存稿快差不多了。)
说服了刘备留在徐州,宴会刚一结束,陶谦就与刘备商讨起了刘军屯驻小沛的各种细节,而双方一个是温厚笃纯,一个冠冕堂皇不肯背上不义骂名,都在谈判中不约而同的主动提出让步,不让对方有半点为难,所以驻军细节很快就彻底敲定。
刘军驻扎小沛的大概细节如下:刘备军入驻小沛城池,以留县为界,小沛极其附属的徐州城池全部交给刘军屯田和管理,地方官员也交给刘备任命,陶谦每隔一段时间支付给刘备一批钱粮,允许刘备在控制地内招兵买马,扩编军队,但刘备军未得陶谦允许,不能南下越过留县一步,同时到了战时,刘备军必须听从陶谦指挥,与徐州军队协同作战。双方也不立文书,请孔融和田楷两个大佬充当中人,见证盟约。
敲定了这些细节,刘备与孔融、田楷各自告辞,返回各自的军营休息下榻,年老多病的陶谦也在随从的搀扶下返回后房休息,陶商、陶应和陶基兄弟则被陶谦派做代表,率领徐州文武官员送刘备和孔融等人出城。陶商兄弟和徐州众文武领命而行,率众将孔融等人一直送到城门,与孔融等人拱手告别。
孔融和田楷等人渐渐走远,为了接待他们被折腾了大半个白天陶家兄弟和徐州文武全都松了口气,文武官员纷纷告辞回家,陶商也要求陶应、陶基与自己回家,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一直对陶谦把徐州让给刘备一事耿耿于怀的陶基总算是逮到了机会,冲着陶应就是一通埋怨,“二哥,我说你是疯了还是怎么了?徐州是伯父基业,将来也是我们陶家兄弟的立足之地,你怎么动不动就要把徐州让人?徐州送出去了,我们兄弟怎么办?”
“父命不可违,违则不孝。”陶应正色回答,眼角则悄悄瞟向糜竺兄弟,见糜竺兄弟虽然也是不动声色,但是却说什么都不肯走远。倒是陈珪父子往这边看了一眼,然后大步流星的走开,似乎不想搀和进这件事。
“二弟说得对。”陶商是个老实孩子,附和道:“把徐州让给玄德公,是父亲的定夺,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只能奉命而为,不能违背。”
“伯父……。”陶基脸上露出犹豫神色,又一跺脚恨恨说道:“真不知道伯父是怎么想的,徐州牧他不想当了,大可以传给你们两位兄长,为什么偏偏要让给外人?”
“三公子,用不着抱怨,主公也有他的苦衷。”旁边传来徐州首席大将曹豹的声音,曹豹走到陶家三兄弟面前,冲陶基微笑说道:“三公子可以想一想,玄德公既非主公部下,又非主公旧交,提兵来救徐州,大军入城驻扎,外面又有曹贼大军虎视耽耽,我们徐州全城军民百姓将士的性命,等于是全都捏到了玄德公手里。主公如果不给玄德公一点好处,一点希望,万一玄德公……,嘿嘿,徐州可就麻烦了。”
“是吗?”陶基大吃一惊,惊讶道:“玄德公仁德之名布于天下,怎么可能干那样的事?”
“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玄德公的仁德之名是真是假?”曹豹冷笑说道:“所以末将揣测,主公就是拿不准刘备的为人,所以干脆主动提出把徐州让给刘备,既抢占了大义之名,又安抚住刘备。”…;
陶基和陶商兄弟面面相觑,对曹豹的这番解释将信将疑,陶商也是面露惊讶,连声说道:“曹叔父,你怎么能如此说?家父为人正直,玄德公仁义布于天下,岂能存有如此勾心斗角的心思?依陶应之见,玄德公乃是谦谦君子,绝不是不仁不义之人,叔父误会玄德公了。”
嘴上说得漂亮,陶应心里则又悄悄嘀咕,“这个曹豹还算有点头脑,基本上猜对了一半。可惜,还是少根筋——这样的话,怎么能从嘴里说出来,还当众说出来?还有,武力和打仗的本事也弱了点,难以托付重任。”
果不其然,糜竺和糜芳兄弟听到曹豹这番话后,果然神色都是变了一变,昂着脑袋大步走开,领着几个徐州文武官员扬长而去。曹豹则丝毫没有察觉,只是向陶应拱手说道:“二公子,孔太守他们已经出城,正好末将的军务也已经办完,末将斗胆,想请二公子到末将家中小坐,共饮几杯如何?”
“叔父见召,小侄那敢不从?”陶应一口答应——曹豹是徐州首席大将,徐州兵马都由他控制,现在他主动向陶应靠拢,陶应当然是求之不得。但陶应做为次子,也不好太过无视兄长存在,便又转向陶商和陶基说道:“大哥,三弟,我们一起去曹将军府中赴宴如何?”
“我就不去了,父亲病情刚要好转,我还要回去伺候汤药。”陶商摇头,根本就没其他方向考虑——比方说曹豹和弟弟靠拢,威胁他的长子嫡位。
“我去不了。”陶基也摇头,“天马上就黑了,今天轮到我值守城防,曹贼还没有走远,不能掉以轻心。”
“既如此,那我只有单独到曹叔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