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了,阿敏那边会派人过去申斥,你回去吧!”努尔哈赤很快做了决定。
派人过去申斥,也就是私下派人过去说几句,以阿敏那样的性子根本不会在乎,会继续这么行事,那样下去皇太极禁不住有些焦躁。
不过这情绪他没有体现出来,只是默默的应了声,告辞向外走去。走了两步,就听到身后大汗努尔哈赤说道:“阿敏还记着他阿玛的事情,一直恨咱们家,这个谁都看得出来,让他去闹吧,折腾的越厉害,不喜欢他的人就越多,等到了合适的时候,镶蓝旗就可以拿过来了,由咱们这一家去管,到时候,就不会有人说三道四,镶蓝旗的旗丁也不会闹了。”
皇太极打了个激灵,连忙回身说道:“阿玛教训的是,孩儿明白,这次是孩儿糊涂了!”
镶蓝旗是八旗最大的一旗,最早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舒尔哈齐统管,尽管那时不是叫做镶蓝旗,天无二日,建州女真壮大,兄弟两个也有了争执,努尔哈赤把舒尔哈齐钉在木箱里闷死,但这件事在舒尔哈齐旗下激起了极大的反弹。
在这样的局面下,努尔哈赤不敢有什么别的举动,只得将旗主的位置给了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这才算稳定下来。
建州女真八旗,除了这镶蓝旗之外,其余七旗或者归努尔哈赤直领,或者归他的儿子统管,要说对这镶蓝旗没有图谋之念根本不可能。
不过在建州女真之中,努尔哈赤固然至高无上,舒尔哈齐这一支也有自己的拥众,不可能撕破脸直接吞了。
大金国中,包括不在大金统辖的女真、蒙古各部,都觉得大汗是当世无双的英雄豪杰,好像眼下大金这番局面都是靠着勇武无双拼下来的。
可皇太极却不这么想,如果只是勇武无双,就不会建立这个大金,就不会把乌拉、尼堪等部彻底消化,如果只是勇武无双,舒尔哈齐就不会死,褚英也不会死
想到褚英,皇太极只觉得心里一颤,可神情上却没有丝毫的表露,只是在引领下向外走去。
**********
万历四十五年的山东,正月前后下了几场雪,除此之外,天上没有落下半滴水,经验丰富的山东百姓已经明白,这是又要旱灾了。
积雪化掉还能让土地有些湿意,不过马上就会一切变得焦干,又要变成去年那样的人间炼狱。
每逢灾年荒年,家无恒产的贫户最先支撑不住,然后是小户人家,依据穷富次第向上,除了那些真正的大豪巨户之外,谁也逃不过这样的年景。
灾荒刚开始的时候,中小地主借着放贷收债,搜罗吞并了不少零散的田地,然后灾荒持续,他们也支撑不下去,纷纷破产,他们的产业和吞并的成果被大户豪强们吃下。
再接下去,很多大户豪强们也支撑不住,又被更上一层的豪霸们吞噬,这一层的豪霸们是最后的受益方,他们的背后往往有官家的背景,可以得到官府的各种支援。
但灾荒并不仅仅造成饥饿和破产,还有纠集起来的流民和四处蜂起的响马盗贼,流民们到处游走冲击吃大户,响马盗匪四处洗掠,所谓大户豪强也未必能顶得住这样的冲击,很多富家大户被打开,家破人亡,他们的田产也被人趁机收罗走。
能顶得住流民盗匪的冲击,都是有坚固的土围木寨,有足够的团练乡勇,搞不好还要有官兵的助阵,剩下的这些人自成体系,在自家的围子里说一不二,等于是独立王国,在这样的局面下,官府连自保都未必做到,对这些豪霸更是无能为力,因为如此,在山东的大多数地方,真正是城池之外没有王法,尽管城池之内也已经见不到太多王法了。
山东有三家赚到了大好处,两家在明,一家在暗,明处两家是衍圣公孔府还有亲藩鲁王,一处是圣人后裔,世传的顶级亲贵,一处天子血裔,一字亲王,家大业大,积储无数,灾荒再重,也不会影响到这两家,就算积储耗光,朝廷和地方上也会竭尽全力贴补。
第499章 和气方能生财
趁着这灾年,孔府和鲁王这边都是大肆吞并田产,在这灾荒年景,一亩地的价钱暴跌几倍十余倍,实在是天大的便宜。
至于在暗处的那一家就是闻香教,天灾**,百姓们无依无靠,正是需要信仰麻醉自己,趁这个机会,闻香教大肆扩张,不管是占据了东昌府和济南府部分的木家一系,还是所谓的教主徐鸿儒一系,都在扩大信众,同样的,在这样的纷乱下,闻香教也不会放过那些便宜的产业,他们也在趁着这个机会自肥。
算上今年,山东已经连续三年大灾,很多人从豪强到富户,从富户到贫户,然后破产,没有在这一波灾难中支撑下来,还有那些在去年秋冬回到故乡的流民,他们没有盼来预期的好年景。
看到这样的景象,大家都已经有经验了,知道留在家乡就是等死,不如趁着灾情还没有显露的时候先走。
漫无目的的走是不行的,最好的法子是先去运河那边,然后沿着运河一直向南,去北边也是不行的,北直隶的年景也不好,而且那边官兵杀人太狠,去了是死路一条,唯一的好去处就是南边,据说那里风调雨顺,听说还有专门的善堂收容,去那边还有一条活路。
也有可怕的传说,说在徐州和淮安府那边有个大虫拦路,这大虫手里已经上万条人命了,可也有说法,这个大虫实际上是大善人,能过去的流民都有安置。
传说真真假假,听到的人不多,听到的也未必信,只不过大家都认准一件事,去南边,去西边,留下来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运河沿线当真是热闹非凡,临清州、东昌府城聊城、济宁州,这几个大的枢纽城镇,甚至在运河沿线都有大批的流民百姓聚集,有的是沉默沿河南下,有的则是乞求船上给条活路,给口粮食。
岸上从人间一步步滑向地狱,船上倒是没什么感受,反倒颇为悠闲自得看起了光景。
“都说山东大旱,怎么咱们脚下的运河水很足呢?”有人纳闷的询问。
“这位公子你不知道,为了让运河里的水足够,朝廷在山东专门有管泉的官,这运河一路,什么泉水、溪水都不准用来浇地,严的时候,要喝都得偷偷的来喝,至于打井更是严禁,抓到那可是杀头的罪过!”
“喝水打井不是天经地义吗?怎么这都要杀头?”听的人当然觉得匪夷所思。
“这些都是为了把这条河填满水,没这条河,南边的粮食就运不到京城,皇城京城里的人就吃不饱,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先听说沿途不让取水不合情理,可一说到京城和皇城,问的人也就沉默了。
忧国忧民的毕竟是少数,官船漕船上的漕丁运兵则是见惯了这等景象,甚至看都懒得看,除了几个照看船只的,其余的都在聚堆闲聊。
“你们看看岸上那些,没准就有好货,前次老刘用小半袋糙米换了个十几岁的,上船时候还黑乎乎的,一洗出来,啧啧,水灵灵的大姑娘,就跟江南那些富户小姐似的,这倒好,整天窝在船舱里不出来了!”
一阵哄笑,另一人不屑的说道:“老刘这算什么,等前面到了济宁州的码头,那边不知道多少人愿意自卖,什么样的找不到,听说真有书香门第出来的,都不用给米,给口饭吃她就跟着你了!”
“你这就是脑子不清楚,在临清州、济宁州这等地方,就算有好货色又怎么会轮到我们,东南西北各处的人牙子都挤满了,加上那些江湖绿林的势力,有好货早就被挑走,咱们能淘换到什么?”
“说起临清州来,你们见过圣姑吗?”
话题却转到了闻香教身上,漕运上的漕丁运兵大都和闻香教关系密切,或者入教,或者是身边人在教中。
不过漕运上的教徒和岸上的又有不同,他们入教更多的是为了结社抱团,和虔信关系不大,说起来也随便很多。
“那日我跟着众人去拜了拜,风把圣姑身前的轻纱吹起,老天爷,当时我的魂儿都飞了,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女人”
“小声些,这种话也是乱说的,这都兖州地界了,让这边的人听到可是大麻烦!”
说到这个,大家都是安静了不少。有人笑着说道:“那圣姑高高在上的,咱们还是说买人的事情,你们说咱们这边买了,路上用了,然后去南边卖掉怎么样,能玩还能赚一笔!”
“急什么,在这船上小心被上面拿了问罪,看这年景再等等,到时候都不用买,管饭就有。”
大家嘿嘿的邪笑起来,也不知道谁不合群的叹了口气说道:“人命这么贱,不值一文钱了,到时候,只怕买都没人去买。”
*********
和山东相比,南直隶的情况就要好很多,除了凤阳那种奇怪地方之外,其他各处都不用担心什么旱灾,黄河、长江、淮水和条条江河都过境这边。
以往的徐州也偶尔闹旱灾,但现在却不用担心了,收容的大批流民用近乎免费的劳力疏浚河道沟渠,让田地的灌溉有了保证,那些庄头和老把式之类的都在说今年肯定会有好收成。
如惠和周学智这边已经在削减购买粮食的数量,骆马湖那边依旧可以漕粮换酒,不过要用更多的粮食才能换到酒,最好是支付银钱。
招募来的大批流民并不仅仅只是耗费粮食,这大批的免费劳力就让赵字营相关方便了很多。
比如说流民里面不少手艺人,木匠砖瓦匠这样常见的更多,修建盐市的时候就用的上了。
砖瓦房屋不能一蹴而就,在徐州左近,木头和竹子却是不缺,木屋和竹子搭建的仓库大棚什么的都是迅速被建立起来,扬州的盐商们急忙开始安置,实在是耽误不起,耽误一天就少做一天的生意。
并不需要赵进这边去通知河南、山东以及凤阳府的买家,盐商们早就把消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