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胖乎乎的,最后看到谭吉宝,还是她随大军离开奉京的时候。
谭瑶华带着他在长亭抚琴一曲,以为送别。
那其实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谭瑶华。
谭吉宝当时五六岁,过去这么久,这两个孩子年纪差不多。
都言睹物思人,其实要细看,除了胖,精灵古怪的谭吉宝和林世南的长孙五官也不是那么像,但文笙却一阵心酸,险些掉下泪来。
她没有多想,琴交左手,伸右手扶住了那小胖子,柔声提醒:“小心!”
文笙的声音温和悦耳,小胖子虽然抬头看到了她脸上狰狞的面具,但因“小心”两字在前,却并没有害怕,眼睛眨呀眨地望着她。
这时候林府的下人已经围过来,向她道谢。
文笙没有说话,点一点头,快步向前。
王十三开口欲拦:“喂……”
“走吧。”文笙回手抓住他。
王十三都要奇怪死了,文笙怎么想的,送上门来的人质不要?
两下擦肩而过,很快汇入人群里,再也看不到彼此。
文笙方才低声道:“大人的恩怨,还是不要将这么小的孩子牵扯进来了。”
王十三只听声音,就觉出来她兴致不高,还以为文笙是因计划受阻在沮丧,安慰她道:“你别泄气啊,就算没救出人来咱们也没什么损失。大不了再从长计议。”
文笙却道:“不,咱们不等了。我刚想起来,上一次林世南家里防范那么严,是为了保护钟天政,今天嘉通城乱成这样,我敢担保钟天政不会老老实实呆在林家。他和林世南都不在府里,府中守卫必定松懈。我们马上去林府救人,晚了就来不及了。”
王十三应得痛快:“好。”
上一次他夜探林世南的将军府,虽然不乏凶险,却是连根汗毛都没伤着,王十三觉着以他的刀枪不入,护着文笙总能办到。
他付出那么大代价学《明日真经》,连男人的面子都快丢光了,好歹能派上用场了。
何况他也觉着文笙所料不错。
不说别的,这会儿林世南夫妻都在外头,他的亲兵卫队会不着急么,说不定早开出来了。
二人打发了童白霜先回那宅子,调头进了一旁小巷,准备悄悄绕去将军府所在的严正胡同。
此时画角追风楼前刚刚平息了一场刺杀。
天祐帝梁禧看着眼前的十余具尸体,不禁心有余悸。
刚才他听着有高人吹笛,不觉浑然忘我,等骤然醒过神来,已是有人高呼“保护圣上”!
眼前多了十几个手持利刃的陌生人,他们穿着虽然不一,脸上却戴着相同的面具。
画角追风楼一楼的门窗大开,梁禧虽然没看到方才的情景,也想象得出这些人是自哪里钻出来的。
四下高悬的灯笼映得刀剑寒气四溢。
最近的一把钢刀距离他不过丈许。
众近卫和大臣们或远或近,还处在一种呆滞当中。
显然刚才被那笛声晃了神的,不止梁禧一个。
这一声“保护圣上”将近卫们唤醒,一拥而上,就将天祐帝护在了当中。
刺客们的攻击也到了。
这些人训练有素,出手极快,寒光乍起,刺杀的不是天祐帝梁禧,而是适才凑上前来,陪梁禧看画的平安侯卫茗。
卫茗今晚是带着护卫来的,但圣驾面前,哪容那些人往前凑,管你多大高手,都被内卫挡在了后头。
可怜平安侯自从亲外甥登基便养尊处优,哪见过这等阵势,内卫都去保护圣驾去了,连个为他挡刀的人都没有,还未等反应过来,便被刺客一刀抹了脖子。
鲜血飞溅出去,平安侯应声而倒。
他这一倒,露出了站在他身后的江审言。
狄氏兄弟离远看着,眼看那些刺客直奔自家大人而去,救之不及,不禁魂飞魄散。
这时候已有离得近的内卫见势不对,赶来阻止,混乱中只来得及拦下大半,还是有四五人漏了过去。
那几人刀剑齐举,向着江审言捅刺而去。
为首一人喝道:“姓江的狗官,为了敛财,冤杀我全家八十余口。纳命来!”
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倒抽一口冷气,暗道:“江审言性命休矣!”(未完待续。。)
ps: 本想今天闹完,结果没写完,明天还得接着闹。
为了克服码字厌倦症,我听大家的话,今天把卡刷爆了。
所以要谢谢大家的打赏,咖啡啊火鸡啊,终于不怕吃不上饭了。
今天依旧很晚,草稿,肯定有错,我再改改。
最后我想说,舟溪啊,心渔要是像你更一天停三天,读者估计都跑光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闹花灯(五)(二合一)
江审言是个内心极为强悍的人,一旦打定了主意便不会轻易改变。
就像当年他想要除去陆氏兄弟,哪怕陆鸿大成了自己的妹夫,也没有罢手。
所以他自笛声中醒过来的时间,其实比梁禧、卫茗等人要早了一瞬。
这一瞬能做的太少了,说实话,要不是文笙和王十三提前警告过他,江审言这一晚上都加着小心,突然之间有四把凶器袭来,他还真不见得能躲了过去。
江审言站在卫茗身后绝非偶然。
他到不是想拿平安侯当挡箭牌,而是他们这些伴驾的重臣里头除了齐肃,便只有此刻在他右手边的林世南会几下拳脚。
齐肃有护驾之责,出事之后毫不犹豫站过去以身躯护住了梁禧。
而林世南,不管文笙和王十三怎么说,江审言始终觉着刺杀之事与他无关。
二人共事有些年头了,江审言想不出除了自己,南崇还有谁能供上林世南麾下大军的需求,所以哪怕他真做出和鬼公子勾结之事,也犯不着这个时候就自断双臂。
不管怎么样,狄氏兄弟既然赶不及,就只有行险,顺便试探一下林世南。
刺客出现,林世南明显呆滞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便动了。
江审言向他身后躲避,他没有避开,而是向左探身,抬手在其中一名刺客手肘上一托,飞起一脚,踢向另外一人。
除去林世南帮忙。江审言变应之快也不像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
他哈腰闪开了削向他脑袋的一剑,最后一个刺客钢刀落下,因他突然大幅度的闪躲。原本斩向他后颈的一刀落到了后背上。
血登时便涌了出来。
虽然冬天穿得厚实,江审言仍觉着后背一阵锐痛,眼前发黑。
好在这时候狄氏兄弟终于赶到,挡住了几个刺客第二波袭击。
这批刺客眼见对方反应过来,无法成事,便要遁走。
通常情况下,梁禧出现的地方都是戒备森严。加上内卫都是少见的高手,御前行刺是一锤子买卖,成不成的都不可能再全身而退。
但今天的环境有些特殊。
刺客们的身后便是画角追风楼。
事起突然。楼里还未及封锁。
为首的刺客打声呼哨,十余人一齐后撤,齐肃带着内卫尽力拦阻,到最后只留下了十一具尸体。还是有四个人逃进了楼里。就此失去踪影。
齐肃赶紧下令封锁御道大街抓捕刺客,必要时全城搜索,他则率手下向梁禧请罪,并清点伤亡。
方才这一阵混乱,折了两名内卫,江审言伤得虽重,性命无虞,常信侯受了点轻伤。不幸身亡的只有平安侯。
这时候有人才隐约生出一个念头:做为画角追风楼的主人,平安侯卫茗第一个被杀只怕不是偶然。也不是挡了贼人的路。
但这只是怀疑,卫茗是圣上的亲舅舅,没有理由做这种事,再一个,他们也不敢触天祐帝的霉头。
经过初步检查,十几个刺客身上并没有留下明显的证物,更详细的,则需要将尸体抬回去,召集经验丰富的刑司老吏共同验看。
众人不由地想起刺客们嚷嚷的那句话。
这场刺杀是冲着江审言来的?
若是到最后查不出卫茗有问题,死者为大,天祐帝会不会迁怒,还会像以前那样信重江审言么?
还有,刺客们不惜做这飞蛾扑火之举,他们所喊是不是真的?难怪江审言能人所不能,有大崇财神的美誉,原来是以这种见不得人的手段,靠破家灭门来做他的能吏!
世人往往不觉着自己不如别人是能力问题,哪怕无人引导,也会找种种理由,然后道:原来如此。
江审言受条件所限,只能简单止血裹了伤处。
他如何不知此时同僚们对他的猜疑。
但他没有急着解释,甚至没往心里去,他在想这场针对他的刺杀内里到底有什么玄机。
一旦天祐帝问起,他该怎么回答。
林世南刚才帮了他,他不大好转头就揭发其与鬼公子勾结的事。而且除了那笛声颇为可疑,可能是那个元恺之外,其余的刺客他也没看出来和鬼公子有什么关联。
行刺场面太过血腥,吴皇后受了惊吓,已经先回宫去了,吴老太师下了轿,匆匆来给圣驾问安。
林世南慨叹道:“最近怎么了,连连出事,年前吴府尹遇刺还没抓到凶手,不知是不是同一伙人干的。”
说完了,他还征询江审言意见:“审言你说有没有这种可能?”
江审言没有附和:“等捉到那几名刺客,自然便可以水落石出。”
出了这等大事,画角追风楼自是封了,当时在楼上的人,管你是名士也好,国手也罢,全都先行下狱。
天祐帝心中不忍,特意叮嘱齐肃对朱蕴才几个客气一些,不得动刑。
吹笛子的那人当时据说坐在二楼角落里,楼上名士太多,没有人注意到他,等刺杀起来,那人已经消失不见。
这边还在查着,禁军来报,三泰大街出现大规模骚乱,《大崇八圣》图被调换,贼人藏身观灯亭,以鼓声驱动群蛇,派了很多高手上去都未能将其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