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远给身边的传令兵做了一个手势,那个传令兵拿出一门锃亮的军号,吹了起来,那些骑兵一听,拨转马头就往回跑。
炮兵阵地于是开始新的一轮炮击,那些暴露了自己位置的漏网之鱼在这一轮的打击中彻底落网了!
林远随后命令,迫击炮向下,攻击日军地堡下面的位置!
碎甲弹的弹体,相比于同口径的榴弹,要粗上一截,这样碎甲弹可以装填更多的炸药,更何况林远带着人研制的碎甲弹里装填的是黑索金炸药,尽管是土法制取的,性能比后世的黑索金要差,尽管如此,它的爆炸威力还是远超同时代的黑火药和苦味酸!
罗超英在主持碎甲弹的制造时,还在弹身上给日本人加了料!
原来的炮弹碎片是怎么产生的呢?全靠战斗部里装的炸药,这些炸药把炮弹外壳炸成多少片,炮弹就会产生多少杀伤破片,而罗超英应用了后世弹药设计的先进技术——破片预控技术。
这种技术简单地讲,就是在制造战斗部壳体的时候,用车刀在上面开出一些划痕,这样一来,在爆炸的时候,这些有划痕的地方就会产生应力集中,壳体就会先行破碎,相当于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爆炸的能量。
这种技术说起来简单,可是要用的时候就有很多具体的问题了,比如说划痕的位置,深浅,多少,这些都决定了破片的数量和单个破片的杀伤力,对于炮兵来说,当然是希望破片在保证杀伤力的条件下越多越好,可是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划痕太多了,弹体的强度就无法保证,炮弹很有可能飞到半空就解体了。
还有加工难度,加工时间,费用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很难用数学方法取一个最优解,其实不光是武器装备,几乎所有的工业系统的设计都不存在最优解,所以,设计参数的选择就要依靠设计者的经验,而经验,恰恰就是罗超英最不缺的东西。
要是日军的战壕在平地上,预控弹片技术也就没什么用了,因为弹片是向上飞的,可巧就巧在,日军的战壕在地堡下面,炮弹打在战壕之上,弹片就像雨点一样落在日军的脑袋顶上!
十分钟后,已经有一百二十多枚炮弹落在了日军的阵地上,林远随后命令,炮兵停止攻击,骑兵出击!
一时间铁蹄卷狼烟,骑兵向着日军阵地冲去,被炮弹炸得灰土头脸的日军士兵还在纳闷,怎么今天支那人的炮弹这么厉害,一枚炮弹爆炸,弹片覆盖的面积几乎是原来炮弹的二倍,这个时候见到骑兵冲了上来,顾不上多想,急忙抄起枪,冲到战壕边上。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因为没有被弹片和冲击波杀伤就没有一点战斗力损失,在炮击的过程中,巨大的声音震得人耳朵发痛,刺鼻的硝烟压得人喘不上气,还有从天而降的土块,几乎让人以为身陷世界末日,这种情况下,缺乏战斗意志的部队在敌人的炮声一响的时候就撒丫子跑了。
可是阵地上的是日本陆军,战斗意志之强世上少有,尽管被炸得七荤八素,还是举枪还击,日军虽然强悍,可是他们面对的是林远的指挥和罗超英精心设计的炮弹!
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就是机枪,日军看着骑兵冲上来,可身后地堡中的机枪丝毫没有响一声的意思,气得跳脚骂娘。
不到一分钟,清军的士兵就冲到了战壕跟前,一个清军士兵也不停马,一甩马镫,直接从马上跳了下来,对准一个日军士兵就撞了过去,日军士兵本能地抬手去挡,被清军士兵一下子撞倒在地,摔得头昏脑涨,清军士兵抽出刀来,顺手给了身下的日军士兵一刀。
清军士兵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很快,日军的外围阵地便土崩瓦解!
223 不能攻城
清军的五百骑兵攻入战壕,随即与日军在战壕中展开肉搏,他们早有准备,携带的都是适合于近身作战的刀斧等武器,日军士兵的步枪加刺刀在战壕里面施展不开,很快落了下风。
有的日军士兵丢弃了长枪,抄起阵地上的工兵铲和清军士兵肉搏,可是日军已经在炮击中饱受折磨,战斗力大减,哪里是养精蓄锐已久的清军的对手。
对于日军来说,更要命的是,清军是从五个位置突入战壕的,这样就把日军的防御阵地分割成了几段,这样日军士兵心里没底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清军有多少人,以为防御阵地已经被全面突破,这样很多基层指挥官心里也泛起了嘀咕,不知道是要撤退还是要死战。
如果中层指挥官能够镇定下来,及时组织兵力反击的话,战局还有逆转的可能,很可惜,他们把消息往高层报完,就开始纠结为什么地堡的机枪一直没响!毕竟地堡是他们防御阵型上的杀手锏!等到他们想到要派兵增援的时候,战况已经不是他们能够掌控的了。
清军士兵很快占领了战壕,向着更高处的平行与地堡的战壕发起攻击,那里的士兵是第一波炮击中就伤亡惨重,更加不是清军士兵的对手。
日军在经过一阵的慌乱之后,终于决定从奉天城中向外围派出了增援部队,可是由于林远隐瞒了自己的主攻方向,造成了西北部城中的守军思想松懈,集结时间从原来的十分钟增加到了二十五分钟。别小看这短短的十五分钟,在这十五分钟里,被打残的日军防守部队全线溃败,沈阳外围西北段的防御阵地已经全部落入清军手中。
清军占领了阵地,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地堡的暗门,派人进去,把能用的机枪都搬出来,在炮击开始的时候,日军以为清军要开始攻击,所以机枪手都在机枪后面,随时准备开枪,碎片一下来,正好把机枪手打死在机枪上,他们的**自然而然地当了机枪的保护罩。
所以清军能用的机枪竟有二十八挺之多,这些机枪也不需要挖掩体了,往地堡上面一架,就是一个天然的机枪掩体,就这样,在日军的反攻部队冲上来的时候,清军的火力异常密集,很快就把日军压了回去。
林远又下了一道命令,营中待命的火炮全部出动,用于协助清军保护阵地,采用预控破片技术和黑索金装药的碎甲弹简直是步兵的天敌,日军冲击的士兵占不到一丝便宜,丢下一百多具尸体,退回了沈阳城。
等到天亮的时候,清军已经完全占领了西北段的外围防御阵地,而西南方向的守军,因为担心定武军会趁虚而入,不敢进行增援。林远深知,这场战役能够取胜,柳十九他们十几个人居功至伟,要不是他们攻下了山头阵地,后面的事情也就都不会发生。
要是不好好奖赏柳十九他们,别的将士一定会寒心,可是,林远必须要一鼓作气攻下沈阳,要是给了日军喘息的机会,就不好打了,所以也就没有时间专门为他们庆功。
林远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一方面命令奖赏他们银子,另一方面邀请他们和自己一起侦察日军的城墙防御。
能跟着主帅一起侦察,对于一个小兵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荣耀了!
林远带着柳十九和一众幕僚,在沈阳城外巡视着,他举起望远镜,仔细看着沈阳的城防,看过之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沈阳的城墙是皇太极在明代沈阳中卫城的基础上建的,为了防备明军的打击,修得城高池深,坚固异常,尽管满清已经入关二百余年,可这城防依旧如同一座高山挡在攻城者的面前。
城墙高十三米,每隔一百米修有一座马面,所谓的马面,是在城墙上突出来的部分,下宽上窄,形如马面,故此得名,这种墙的存在,使得攻城部队不得不面对来自三个方向的打击,在马面边上十五米处,又修有行台,这是高出城墙三米多高的一个楼台,人在上面,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攻城者。
再往墙体上看,墙上挂着大网,网上装着倒钩,尖刺,要是攻城部队想要架云梯攻城,那士兵很有可能被网杀伤,墙的中部还开着口,这些口不是用来开枪的,而是排烟的,在敌人攻城的时候,守军在城中焚烧杂物,放出刺鼻的烟,再把烟从这些排烟口排出来,这些烟比空气要重,可以干扰城下的攻城者。
林远看着城墙,心想:“舰载机上可是有圆径一吨的炸弹,而且在这个距离上我还可以用激光瞄准,多厚的城墙都能给你炸飞了!”
林远往城墙外看,墙下面是护城河,有十几米宽,不过此时河面结冰,所以不足为虑,他再看时,只见城外的地上撒着不少东西,离得太远看不清楚,林远问道:“地上的那些东西是什么?”
柳十九连忙跑上去,捡回来一个,幸好城上的日军没有发现他,柳十九把拿东西交给林远,退到一边不敢说话,吴元恺问道:“林帅,你可认识这个东西?”
林远仔细地端详这个东西,发现它和现代的不倒钉很相似,所谓的不倒钉,就是把两根钢钉用一根钢条连在一起,连完之后,两根钢钉不在同一平面,各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这样一来,不管这个东西怎么扔,都会保证有一根钢钉的尖端朝上,现代战争中可以用它来阻隔前进中的步兵或是车辆,有的时候一撒就是几万枚。
林远把它随手往地上一扔,不倒钉乖乖地立了起来,林远笑道:“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了吗?”
吴元恺惊呼一声,说道:“看来这沈阳城,可是难打啊!”
林远却丝毫没有在意,这样的铁钉,是无法挡住进攻部队的。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来报:“林帅,抓到了一个奸细,非说要见您!”
林远问道:“你们怎么知道他是奸细?”
来人答道:“启禀林帅,日本人把奉天城给封了,能出来的人,自然是给日本人办事的人。”
林远跟着来人去到关押奸细的帐篷,一掀帐帘,只见里面躺着一个年轻男子,被绑得粽子一般,嘴里塞着一团破布,喉咙里不住地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