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郡李氏伸手联盟的“手”,一个是西祖房的落魄子弟,仗剑行侠的李思行,一个是南祖房的叛逆子弟,为了生计不得不行走****与盗贼为伍的李孟尝。

    李思行二十多岁,文武兼备,以侠义闻名于燕赵绿林,混迹于黑白两道,但他谨守底线,不敢逾越最后一步,是以在宗族中反而倍受重视,屡屡临危受命,为宗族奔走于丘壑之间,成为一颗有价值的“棋子”。

    李孟尝二十岁不到,智勇双全,是宗族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但他在宗族中的地位与李思行截然相反,李孟尝是宗族的“毒瘤”,是祸害,自甘堕落让祖宗蒙羞,杀人越货让宗族受累,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贼寇。

    然而,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关键是你能否现他的价值,并人尽其用。对于赵郡李氏来说,铲除李孟尝这个“毒瘤”很简单,但李孟尝有存在的价值,赵郡李氏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榨取”这个价值。杀人实际上不是体力活,而是智力考较,赵郡李氏就用自已的智慧和耐心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关键时刻,李孟尝“上场”了,“毒瘤”的作用开始挥,人尽其用。

    李思行早已与联盟同行,但他与联盟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李孟尝则在封龙山恭候,竭尽全力帮助联盟,与联盟展开全方位合作,第一时间融入联盟。

    当夜,联盟部分高层在封龙山封龙寺军议,李孟尝做为赵郡李氏的“代言人”,理所当然地参加了军议,并理所当然地拥有了相当份量的话语权。

    军议的前半程主要是休整期间的安排,因为有赵郡李氏运用官方“资源”进行掩护,短期内安全无忧,所以无争议,但紧接着气氛就紧张了。军议的后半程是议定“立足”之策,而“立足”之策的重点是:联盟的“立足”点在哪,地盘在哪,往哪个方向攻击才能确保联盟的生存。

    依照预定方案,联盟的落脚点是以恒山为中心的太行南北两麓,位于代晋幽燕冀五大区域的交汇点。这个说法很笼统,实际上就是恒山、博陵、上谷、雁门、太原五郡交界处。此处崇山峻岭,山峦叠嶂,地形复杂,易于潜藏,但渺无人烟,荒凉贫瘠,生存艰难,所以联盟上山后,还必须占领一块富裕之地以维持生存,就像之前在蒙山,泗、菏一线的广袤平原始终是联盟的攻击对象。

    问题就复杂在这里。恒山四周的五个郡,北边的雁门、上谷于边疆郡,太穷,没油水;东南方向的博陵和恒山两郡,是两大级豪门的势力范围,也算是联盟的大后方,若联盟下山掳掠,岂不与两大级豪门为敌,自寻死路?于是就剩下了一个太原郡。

    然而,太原郡的位置太重要了,它是代北的大后方,是北疆防御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是两京的门户,扼守中原的第一道防线,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想而知,若联盟掳掠太原,恶化晋中形势,岂不等于帮助北虏自毁长城?

    争论的焦点就在这里。

    =……9157+d8z1w+2016213……》

    。。。

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虑

    这个问题李风云和联盟高层曾有预案,联盟落脚恒山后,北上拓展,深入雁门和上谷,靠近长城,远望六镇,积极抗虏,迅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北疆卫戍力量,然后利用南北战争的阴云,缓和与官方的关系,并借助两大超级豪门的帮助,以河北为大后方,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完成立足北疆,开始倾力准备大战。

    但是,这个预案有个前提,那就是联盟必须成功劫掠黎阳仓,拥有充足粮食,足以支撑联盟在北疆立足,反之,则困难重重。

    现在,联盟没有完成这个目标,虽然劫掠了黎阳仓,但因为形势突变,联盟未能按照计划大肆洗劫黎阳仓,未能抢到足够粮食,于是之前所定的预案也就失去了实施基础,只能放弃,只能重新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然而,切实可行的方案只有一个,攻打太原郡,从晋中地区掳掠粮食,如此战火就在太原燃烧,河北的两大超级豪门则可隔岸观火,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

    李子雄立场鲜明,断然否决,坚决反对攻打太原。

    “现在南北关系濒临破裂,南北大战一触即发,而代北历来是北虏南下入侵的主战场,南北大战一旦爆发,代北必定狼烟四起。”李子雄保持着极大的克制,耐心解释,“代北能否守住,实际上直接决定了南北大战的胜负,而若想守住代北,首先就要确保代北大后方太原的稳定。唯有太原稳定,两京以及各地援军,还有通过水陆两道运送而来的粮草辎重,才能迅速、及时、安全地抵达太原,再由太原源源不断地输送代北前线。”

    “虽然我们谁都不知道南北大战何时爆发,是否爆发,但我们不能因此心存侥幸,不能自欺欺人假想边疆不会陷入战火,相反,作为中土人,我们要对北虏始终保持高度戒备,始终做好南北大战的准备,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北虏抱有幻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历史早已用斑斑血泪和累累白骨告诉我们,中土若想安居乐业,繁荣昌盛,就必须击败北虏。长城只能救急,只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只能被动防御,它不能保证中土的安全,而保证中土安全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自身的强大,当中土强大到足以横扫天下之刻,谁敢猖獗?但今日的中土显然还没有强大到那种地步,而连续两年的东征失利,更是把土的外强中干表露得淋漓尽致,这种恶劣局面下,谁敢说北虏不会南下入侵?谁敢保证南北大战不会爆发?谁敢在这种危急时刻祸乱太原,伤害代北的大后方?谁敢自毁长城,自取灭亡?”

    “太原有众多豪门世家,太原王氏是中土五大豪门之一,太原郭氏、温氏、唐氏等九大世家也是声名显赫,太原安稳与否直接关系到了这些豪门世家的切身利益。”李子雄不得不郑重提醒河北两大超级豪门,损人利己的事不是不能做,但做之前,必须看看利益受损一方是什么来头,不要惹了不该惹的人,结果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代北与太原利益相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太原一旦遭到攻击,太原豪门世家的利益一旦受损,代北感同身受,而代北庞大的武人集团,实力非常强横,众多以军功崛起的汉虏两姓贵族,一旦联手支援太原,谁能承受得起代北武人的冲天怒火?”

    联盟高层骇然心惊,李思行、李孟尝兄弟也是相视无语,争论的声音亦在这一刻悄然消失。

    如果说李子雄前一个理由被大家选择性地忽视了,那么后一个理由则是给了众人“当头一棒”。

    太原当真是一只绵羊,可以随意杀戮?痴人说梦,太原是什么地方?龙兴之地,历史上很多君主和王朝都是起自太原,而中土能够在分裂近四百年之后走向统一,也是开始于太原,正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攻克了太原,中土才走上了统一之路。

    龙兴之地当然人杰地灵,汾水两岸孕育了无数英豪,他们在四百余年的分裂和战乱的锤炼下,最终形成了以中土五大超级豪门之一的太原王氏为核心的,以太原郭氏、温氏等九大世家为主要力量的太原贵族集团,而代晋历来就是利益共同体,代北武人贵族集团始终是太原贵族集团的忠实盟友,两大贵族集团向来是联手对外,所向披靡。

    中土统一后的政坛上,代晋贵族集团与河北贵族集团双雄并立,是山东贵族集团的两大主要量。关陇人与山东人对抗,实际上就是关陇人与代晋人、河北人对抗。而从山东人的内部来说,代晋贵族集团因为处在关陇人和河北人之间,又处在南北对抗的最前沿,从现实利益出发,代晋人在政治上不得不向关陇人作出更多的妥协和让步。也就是说,相比起来,代晋人和关陇人之间是合作大于对抗,而河北人和关陇人之间则是对抗大于合作。这必然会加剧代晋人和河北人之间的矛盾,事实上太原王氏和郭氏,与河北的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之间,的确是矛盾重重,利益冲突不断。而山东人内部矛盾的加大,又为关陇人所乐见,关陇人拉拢代晋贵族集团的动力就更大了。

    这种背景下,联盟作为起自河北北部的一支叛乱武装,杀进太原,动荡代晋形势,会产生什么结果?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对联盟的立足和发展是否是利?对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是否有利?

    答案不言而喻,联盟拿鸡蛋碰石头,最终头破血流,同时严重激化代晋与河北两大贵族集团之间的矛盾,而山东人内部不和甚至自相残杀,必然影响到北疆镇戍,影响到南北大战,如此一来联盟北上转战不但没有完成目标达成目的,反而事违人愿,背离初衷,最终成为历史罪人遗臭万年。

    直到这一刻,联盟高层包括那些刚才还在意气风发摩拳擦掌叫嚷着攻打太原的豪帅们,才意识到李风云所拟预案的高明之处,李风云的非凡才智和远见卓识的确超过他们太多,不服不行。

    关陇人、代晋人和河北人都直接面对北虏,世世代代与北虏厮杀,值此危难之刻,三大贵族集团必须齐心协力一致对外,才有可能击败北虏赢得这场战争。这一点李风云看得很清楚,所以他的立足之路就是北上,就是北上抗虏,把联盟变成北疆镇戍力量的一部分,把联盟的利益与北疆利益紧密相联,而北疆利益又与关陇人、代晋人和河北人利益紧密相连,如此各方利益一致,就有了妥协合作的可能,一旦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联盟就能在北疆立足,就能最大程度地缓解与官府、卫府的冲突,就能赢得关陇人的暂时“放手”,就能赢得代晋人和河北人的支持,否则,联盟就成了三大贵族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势必斩尽杀绝。

    这种可能能否变成现实?南北关系恶化,南北大战一触即发,北疆严峻的镇戍危机,让这种可能有了变为现实的最佳机会,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