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的智慧-第9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蓝见云峥已经有些困倦了,就不再发问。给云峥盖上被子之后,很快就听见云峥快活的打起来呼噜。

    王安石躲在自己的草垛里,眼睛直勾勾的瞅着草垛外面,草垛里面到处散乱的放着大宋海图。

    嘴里喃喃自语道:“日月更迭,斗转星移,岁万载,尘世间人鬼妖甚嚣,不平,言:吾等皆女娲所造。为何独仙者居于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却要饱受轮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沦者,枉为仙。

    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蓬莱,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

    此语既出,在人间便引起轩然大波,人、鬼、妖无不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证大道。正所谓是:人间有仙境,得道在蓬莱。是也。”

    王安石心中苦涩至极。他和庞籍,韩琦,文彦博等人料定云峥绝对不会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大宋。

    像云峥这种人最讲究的就是恩怨分明,云峥自己早年也说过,你咬我一口小小的,我还报你的。将是大大的两口,狠的!

    如今终于把云峥的话套出来了,自己却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件事为好。已经可以肯定,云峥会拿海外仙山来做伐,却不知道他会如何做。

    大宋儒门大盛。随之而来的道门也自然是大盛,很多时候儒家与道家已经合流了,因此,很多大儒对于寻找仙人,或者得道升天这种事情非常的热衷。

    魏晋时期服用“五石散”之风尘嚣渐起。

    魏晋风度,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崇的典范。在很多人看来,魏晋风度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而何晏此人正是寒食散的发起人之一,据说服食了寒食散之后,会让人的风姿偏冷,有一股子出尘气,最重要的是能够让肌肤变得白皙,比如王衍的皮肤据说就“白胜玉柄”。

    这些年,大宋堪称国富民强,不论是对外征战,还是对内贸易,不论是和外藩交往,还是和远国做生意都占尽了便宜。

    光是广州,来往于远国的舟船就不下万艘。

    自从庆历八年大宋第一次削减赋税以来,至今已然连续削减了十一年之久,民间富庶之后,奢华之气渐渐抬头,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修道之人越来越多。

    《东轩笔录》《西清诗话》《倦游杂录》《高斋诗话》之类的修道话本传扬的沸沸扬扬,即便是远在燕云地的王安石也能收到京师好友寄来的杂记,其中刘义《落叶诗》云:‘返蚁难寻穴,归禽易见窠,满廊僧不厌,一片俗嫌多。

    这首诗获得所有人的赞颂,称之为修道之心坚如磐石。

    就连苏轼,蜀人任介、郭震、李畋,这些博学能诗,晓音律的蜀中精英也在大学特学魏晋人的风度,常常藐视礼法,行为怪诞不羁,已经成了大宋少年人争相效仿的目标。

    王安石常常自恨不是东京令尹,不是开封府知府,否则断然不容这些人谣言惑乱民心,苏轼等人虽然是首屈一指的高才之士,也当发配去崖州钓鱼,好让他们好好的在崖州饿着肚皮去向海里的鱼去展现自己的乌衣风流。

    叹息中的王安石知道,云峥是打算向大宋的那些士大夫们发难了,蓬莱,方丈,瀛洲,烟波浩渺不知在何处。

    即便是真的存在也不能让王安石这样的人动半点心思,但是对很多大宋人来说应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据说世外有天仙,天仙休羡慕世人刻苦干,何难亦有欢乐园,有志能自勉艰辛不用怨,奋斗留汗血得失笑傲然,但求为世上更添温暖,尽发一分光进取一分暖,困扰无愁虑努力谋实践,日日渡过开心快乐年,玉楼仙宫金堆玉砌,俗世比仙境也不差一丝。”

    天快黑的时候,雨渐渐的变小了,等天完全黑下来之后,星星出现在了草原的天空之上,河对岸的厮杀声已经听不见了,但是云峥的歌声却从不远处传了过来,歌声算不得好听,王安石讨厌的是云峥怪模怪样的歌词。

    “荒诞不经!”

    说这四个字的时候王安石已经没有丝毫的底气了,云峥放弃了已经到手的王爵和千年的富贵,反而跑去了海上。

    这样怪诞的行为只有一个理由能解释的通——云峥找到了传说中的海外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

    为了这三座海外仙山,放弃王爵确实算不得什么事,即便是皇帝放弃了皇位世人都能完全想的通。

    毕竟富贵之家还可以期望的就是——长生不老。

    王安石明白,庞籍明白,韩琦明白,文彦博明白,甚至满朝文武都明白这是一个无聊的传说。

    但是谁敢保证除了云峥这个骗子相信之外,别人就不相信?而云峥如果开始充当职业骗子了,世上无人能够是他的敌手。

    满大宋的人,从皇帝到乞丐没有人会相信云峥会去做什么亏本的事情,他在大宋百姓的眼中,是一位财神和战神的化身。

    本来有这样的本事的人是不屑去骗人的,但是这位算不上圣人的战神,生生的被皇帝给弄成了不要脸的痞子,一个连对他恩重如山的皇帝的老婆都不放过的人还有什么资格谈节操?

    所以,云峥就干脆抛弃了自己身上所有的光环,放下身段打算去哄骗一下所有的大宋百姓,或者他连西夏人和辽人都没有打算放过。(未完待续……)

    PS:第二章送到,您先看,我继续。

第六十三章还未做的事情带来的威胁

    草原上的洪水来的迅猛,去的快捷,第二天云峥和文彦博以及面目憔悴的王安石一起站在河边的时候,河水又变回了最初的娟秀,只是淤泥又加厚了几分。

    在文彦博的指挥下,大军又开始在河上假设桥梁,关注桥梁建设的只有文彦博自己。

    云峥正在注意河对面那个不断挥旗子报告对面情况的传令兵,对面的情况很糟糕,磷火燃烧之后的刺鼻气味即便是云峥站在河对岸都能闻见,海东青根本就不愿意落下去把信笺带回来。

    旗语太简单,把话说不清楚,于是,猴子就找来一架八牛弩,把云峥要问的话写在绢帛上然后塞进竹筒,最后把竹筒绑在弩枪上向对岸发射。

    不大一会对面也用八牛弩把回信送了过来,云峥看了回信之后一颗高悬的心才渐渐稳稳地落在肚子里。

    吴杰很能干,这三天不但击退了辽人多达二十三次的进攻,还主动地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三百步,来到了辽人投石机投射的最大射程之外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为了清理出一片合适的战场,在昨日洪水还没有褪去的时候,他们把战区里的辽人尸体全部都给抛进了洋河,现在哪里可以容纳更多的军队了,只要桥梁修通之后,大军乘势拿下铜头关应该不成问题。

    吴杰做的很好,现在是六月天,如果让尸体继续留在战场,不说别的,只是尸体发出的恶臭就能阻断宋军继续攻击的可能。

    被大雨浸泡的已经出现巨人观的尸体,只要看到就会让最勇猛的战士都丧失一定的进攻**。

    赵旉在上游干着同样的事情,他到底还是牢牢地固守在了断云岭,给吴杰所部留出来了一个可靠地撤退缺口。

    从海东青带回来的军报来看。青塘所部的远寨六族还是很可靠的,据赵旉所说,即便是在战事最惨烈的时候,也没有远寨六部的人逃亡。

    最悲惨的就是李东楚所部,因为身处洋河下游,不管是赵旉丢下河的辽人尸体还是吴杰丢下去的。全部在洋河的下游被水湾给拦截住了,根据李东楚的来信看,洋河下游尸积如山,已经堵塞了河道……

    吴杰那里战死的宋军尸体,全部被他用火油弹给烧成灰烬了,现在吴杰那里已经摆着近两千个骨灰袋子了。

    那些袋子都是将士们身上的干粮袋子,干粮吃光了之后,人战死了,那个小小的袋子就装下了他身躯的全部……

    因为是第二次造桥。所以速度很快,不到天黑,一座新的桥梁已经出现在了河面上。

    首先过河的是捧着骨灰袋子的是吴杰麾下盛勇军的后勤兵,他们泪水涟涟的走过桥梁,就把骨灰袋子一字排开,放在云峥面前的空地上。

    云峥从左到右瞅了一遍之后,苏洵他们过来重新用毛笔把袋子上的模糊的阵亡军卒的姓名重新描了一遍,然后从册簿上划去了他们的名字。然后再把他们的名字誊抄在军功簿上。

    “一场大雨,坏了我大宋两千四百三十三名将士的性命!”

    “仗没有打完。这样的牺牲还会继续,除非我们现在掉头就回雁门关,否则伤亡在所难免。”

    “这些英灵都是要进忠烈祠的。”

    “进忠烈祠的只是姓名,人没了,当年韩琦被阵亡将士的家属拉住战马问自己的儿子和夫君去了那里的时候,他那时候死的心都有吧?”

    “所以韩琦如今轻易不上战场。他清楚他是一个好的参知政事却不是一个好的将军,有自知之明也是一种大智慧!”

    “陛下一定不可薄待了他们的家眷。”

    “哼哼哼,他要是敢薄待,老子就敢领兵去东京质问!”

    “这不合为臣之道!”

    “我现在需要注意这些东西吗?我马上就要去当世人所不齿的海贼了,海贼做事还需要讲什么君臣节义吗?”

    “云侯。你失态了。”

    “老子如果这时候还能保持一颗平静如水的心,老子就连人都不是了,我不知道以前的那些所谓的名将是如何面对这样的场面的,老子只要看到这样的场面,每回都想杀人,而且不管杀谁!”

    文彦博瞅瞅云峥,再看看好像很不对劲的王安石,不明白他们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