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狈盗镜乃站哟蠡祷鸥揪臀薹ㄋ忱渭咏徽健4�4月3日到5日,预定参加反击的6个机械化军中,实际进入交战地域的只有机械化第22、15、4军。而另外几个机械化军则还在艰难而缓慢的开进过程中。…;
尽管兵力尚未集结完毕,但是为了尽可能多拯救正在华军猛烈进攻下苦战的边境地区部队,东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还是在那位信心十足的军事委员瓦舒金的支持下,决心以现有兵力发动反击。
东南方面军的反击单纯从数量上看,已赶到战场的3个苏联机械化军(第22、15、4)在战争爆发时拥有2272辆坦克,比中国西北集团军群坦克总数还多2倍,然而在调动过程中,这些坦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抛了锚,缺乏技术保障的苏军只得将他们丢弃。机械化第22军的情况更为严重。该军军长孔德卢瑟夫少将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受了重伤,并在4月3日死亡。使机械化第22军的指挥趋于混乱。在其下属的3个师中,实际赶到战场的只有配备旧式坦克的坦克第19师和摩化第215师,装备有31辆“kv”坦克的坦克第41师由于无法取得联系曾一度“失踪”,而此时则正忙于修理坦克,稍后才能投入战斗。
虽然情况很坏。但在上级的严令下,没有了军长的机械化第22军还是在4月4日下午。以现有的兵力向当面华军的左翼发动进攻。该军所要对付的是华军第3摩托化军,在其编成内有丘长清少将指挥的中国装甲第14师(近150辆坦克)和黄宗汉少将的装甲13师(也拥有近150辆坦克),此前这2个装甲师正在进攻库斯坦奈方向的苏军步兵135师的2个团和反坦克炮第1旅的阵地。中苏2个机械化/摩托化军发生了大规模的坦克战。由于没有专用弹药,机械化第22军所属的31辆“kv-2”坦克只好按朱可夫建议,使用152毫米混凝土破坏弹向华军射击。152毫米重磅炮弹的威力果然不俗。经过激战,中国坦克被苏联坦克暂时阻住,于是华军便调来第4航空队第5航空军的轰炸机群对苏军狂轰滥炸。在抗击苏联坦克的战斗中,占据制空权的中国空军发挥了巨大作用。到4月10日,第5航空军所属的3个轰炸航空联队(第51、54、55)就击毁了201辆苏联坦克。而红军方面,虽然东南方面军在战斗前规定由第62、18混合航空兵师为这支苏军提供空中掩护,但由于联系不上,机械化第22军只能任由中国飞机对他们进行大肆屠杀。
与此同时,中国第13装甲师则向苏军第5集团军的后方迂回,迫使这个集团军撤退。而在进攻中损失惨重的苏军机械化第22军及时后退,避免了被包抄的命运,4月15日,华军第13装甲师还是占领了库斯坦奈,而摩托化第48军所属的第11装甲师也于当日成功突破了苏军防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五百六十八)撤退
在红军第5集团军失利的同时,红军第6集团军反击的却还比较顺手,特别是该集团军下属的步兵第159师在重创了华军第4军步兵第254师后,几乎打到了国境线,而机械化第4军(红军最强大的一个机械化军)则企图在这个方向发起一次强大的攻击。但第5集团军的撤退和阵地的失守,使第6集团军的左翼暴露给了中国人。为了防止被合围,第6集团军也被迫后退。到了4月6日,红军第5、6集团军之间形成了80公里的空隙。张至忠上将指挥下的中国第1装甲集群正利用这一空隙快速推进。此时,堵在这个空隙之间阻挡中国第1装甲集群前进的苏军,除了在此前的战斗中已被严重削弱的卡尔别卓指挥的机械化第15军外(这个军此前在与中国第11装甲师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还有刚刚赶到战场的机械化第8军(军长里亚贝舍夫少将)和机械化第9、19军。对于这3个军来说,他们的调动过程简直是灾难。以苏军机械化第8军为例,在开战时,该军拥有坦克858辆(内有“t-34”型坦克200辆,kv重型坦克171辆),其实力超过苏联全军中除机械化第4军以外的任何一个军。但该军也是在边境交战中调动距离最远的一个军。从战争开始到现在,机械化第8军在各上级司令部相互矛盾的命令下疲于奔命。它一会儿按第26集团军的命令行军80公里到达桑达市以西,一会儿又奉命开到切尔卡尔以东;而在被划归第6集团军后,该军又根据新上级的指示开进到尼西沃夫;紧接着,机械化第8军又在东南方面军司令部的直接指挥下。迅速赶往奥尔斯克地区集结。4月5日黄昏,在进至上述进攻出发地后,机械化第8军已经在中国飞机的不断袭挠下行军400多公里,并在这一过程中丢失了约50%的坦克和火炮,剩下的坦克燃料也即将耗尽。军长里亚贝舍夫少将后来在作战报告中写道:“在坦克师通过的地方。到处都丢下数量众多、发生故障的重型坦克。”
机械化第9、19军在调动中的遭遇不比机械化第8军好多少。缺乏运输车辆的机械化第9军纯粹靠该军军长罗科索夫斯基在战争第一天便大胆的弄走了方面军的全部200辆预备车辆,才得以完成行军。如果考虑到这位曾遭受迫害的将军不久前刚刚从内务人民委员部的监狱里释放出来(在那里,他被打掉了几颗牙齿),不能不承认这个人确实是“胆大包天”。这位苏联将军在回忆录当中写道:“在行军中,我痛心地看着我们老式的‘t-26’坦克、‘bt-5’坦克和少量的‘bt-7’坦克。我明白。它们经不住长时间的战斗。更糟糕的是,就是这样的坦克装备数量也只有编制数的三分之一(285辆旧式坦克)。再看看我们坦克师所属的摩托化步兵吧!编制规定的车辆没有。而且由于名义上是摩托化的,所以既没有马车,也没有马。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让部队摆脱这样的状况……”
尽管各军在调动过程中损失巨大、人员极度疲乏、车辆磨损严重,但由于形势紧张,东南方面军司令部不但没有给这些机械化军任何准备时间,反而命令各机械化军必须立刻采取反击行动。按照计划。机械化第9、19军将由库斯坦奈以东;机械化第8、15军由布罗迪以北及东北地区;机械化第4军从切尔卡尔东北,对正在深入的中国装甲部队发动反击。由于在上述各军之间未能取得必要的联系,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战术协同,各军在反击中实际上都是在孤军奋战。…;
在整个作战中,里亚贝舍夫少将指挥的机械化第8军的反击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它的成败关系到是否能够阻止中国第1装甲集群分割东南方面军的企图。为此,朱可夫在4月3日曾亲自来到这个军的司令部视察,该军军长及参谋人员在华军空袭中表现出来的高昂士气给他不错的印象。该军虽然在行军中丢失了大约一半的坦克,但仍然有大约400辆开到了战场,其中包括30至40辆“kv”重型坦克。虽然存在种种缺点,但这仍然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4月6日清晨。机械化第8军在宽约22公里的正面展开,其当面是华军第16装甲师(约140辆坦克)。第16装甲师是一个在原步兵第16师基础上组建的新师,指挥这个装甲师的是曾毅少将。此时。通过时刻在空中盘旋的侦察机和地面部队的严密侦察,这个经验丰富的中国装甲部队指挥官已经了解到了红军机械化第8军的意图,并且做好了充分准备。而他的那位几乎没有任何情报来源的对手、红军少将里亚贝舍夫却只能在敌情不明、弹药油料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发动进攻。而且出于无法解释的理由,他的机械化军还必须把一部分兵力交给旅级政委波别尔指挥,虽然此人非常缺乏指挥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4月6日上午9时,在坦克数量上占优势的苏军机械化第8军发动了冲击。结果却遇上了一条虽然不宽,但两岸都是沼泽的河流。由于匆忙发动进攻的苏军在战斗前没有进行地形侦察。机械化第8军此前并不知道有这么一条河横在面前。但现在战斗已经开始,重新选择进攻出发地域已经不可能了。机械化第8军军长里亚贝舍夫少将只得派出摩托化分队去占领该河北岸,以掩护坦克部队渡河。
时刻掌握着苏军动向的中国人当然没有放过这个有利的机会。配合第16装甲师行动的步兵第57师炮兵部队迅速组织起猛烈的火力急袭,呼啸而来的一排排重炮炮弹摧毁了大量正在渡河的苏联坦克。与此同时,苏军的先头坦克部队与华军装甲16师第6坦克连发生了遭遇战,战斗规模随即扩大。苏军的坦克炮手们惊奇地看着华军新式的“灰狼”坦克在被他们打得满是弹痕后仍然满不在乎的前进。但在这次战斗中。苏军还是宣称击毁和缴获了8辆中国坦克,消灭了2个中国摩托化营,向前推进了4至12公里。
由于经过长时间行军,苏军坦克的油料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在空中,华军第4航空队对几乎没有得到一架苏联飞机支援的机械化第8军的袭击持续不断。使该军所属部队,特别是右翼的坦克第12师损失了大量的装备和人员,甚至军长里亚贝舍夫少将本人也在空袭中受了重伤,不得不由副军长接替了他的指挥。
相比之下,机械化第8军右翼的坦克第34师的攻势则比较顺利。该师凭借“kv”重型坦克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装甲。不顾一切地突破了华军的阵地,进而直接威胁到了中国装甲部队的通道。面对危急形势,中国人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将空军配属的第1摩托化重型高射炮营的90毫米口径高射炮集中在苏军必经的桥梁附近,击毁了许多没有步兵掩护、彼此缺乏战术协同的苏联坦克(中方宣称摧毁了30至40辆),从而阻止了苏军坦克第34师的攻势。…;
当天夜里,进攻严重受挫,损失惨重的红军机械化第8军被迫退出了战斗。4月7日晨4时。东南方面军允许其全面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