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他,在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取过纸笔,飞快地写了起来。
“……不肖等经常确信,东亚之安全与福利全赖于日本之提携,因此,日中两国应有巩固之同盟,昔日,贵国政府曾向敝国政府提出日中交涉事宜。对其详细内容,固然无法窥知,但其主要内容必定以日中亲善及东亚和平为目标。与敝人素来倡导之主张一致,闻之不胜欣喜……”;
“……贵国政府向敝国政府提出之所谓日中交涉事件,乃以日中亲善及东亚和平为谈判之目的者。不肖听闻虽欣喜不已,至于贯彻此目的之手段方法,则不能不使人失望灰心,诚所不堪焦虑者也。且如欲求东亚之和平,则舍实行真正之日中提携以外,决无其他途径。”
“……唯关于交涉事件,对于将真正提携问题置于度外且缺乏诚意之敝国政府当局,采取始终一贯之强硬交涉手段,将出现可悲之事实,至为明显。此与吾人最终目的之日中提携之本旨相背离之手段,不肖等至感遗憾……”
“欲得巩固之同盟,尝起草如左之盟约草案,秘密就教于贵国之有司焉。以今日之形势,欲实现如此理想,虽属不易,然今日世界大势动乱、欧洲战局变化极大之秋,更是需要日中提携,不可一日或缓之际。因此,应尽一切方法以挽回局面,兹谨披沥满腔之诚意,以请教于阁下……”
“……而对无诚意之敝国政府始终一贯持续执行强硬之交涉……旷日持久,时至今日,仍不能决,实在可悲……日中提携这一最终目的之手段,日渐远离,敝人等遗憾至极。”
和服少女并没有去看中年人在写着什么,此时的她,看着他的背影,眼中正闪烁着崇敬和爱幕的光芒。
外务省,政务局。
“可惜他不是袁世凯,不然的话,我们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加藤高明看着政务局长小池张造送来的流亡日本的中国民党领袖的信函,轻蔑地一笑。
“不过从这上面来看,泄漏消息的应该不会是他。”小池张造说道。
小池张造这么说,并不是没有根据,因为这封信函上提出的“日中盟约”草案,竟然有好多地方和“二十一条”可以说异曲同工,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本及中华,为维持东亚永远福利,共同体认两国合作之必要,特约定如左:”
“第一条,日中两国合作,凡有关他国对东亚外交事件,先行互相照会协商。”
“第二条,为方便日中两国协同作战,中华陆海军使用之武器、弹药、装备等,均采用与日本同一型式。”
“第三条,基于与前条同一之目的,中华陆海军在聘用外**人时,以采用日本军人为主。”
“第四条,为期日中政治确实合作,中华中央政府及地方官署在聘用外国人时,以采用日本人为主。”
“第五条,为期日中经济协同发展,在日华重要都市设立‘中日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第六条,基于与前条同一目的,在中华方面为经营矿业、铁路、及沿海航线等,而若需要他国资本或合作时,应先与日本协商;倘日本无力办理,则可与他国协商。”
“第七条,日本为中华改良币政及调整通货给予必要援助,俾早日完成。”
“第八条,日本赞助中华改良内政、整顿军备,俾建设为健全国家。”
“第九条,日本赞助中华进行改订条约、自主关税及撤废领事裁判权等事务。”
“第十条,在属于以上各条范围内之约定,非经两国外交当局、或在本盟约签署之两国人认可,不得与他国缔约。”
“第十一条,本盟约自签订之日起,有效期为10年,并得依据两国之期望予以延期。”
加藤高明看完后,随便地将信函丢在了桌子上,表明他对信函里的建议丝毫不感兴趣。
“你是不是认为,我们在推翻袁世凯政府之后,应该扶持他成立新的中国政府?”加藤高明问道。
“我觉得政府应该考虑一下。”小池张造说道。
“我宁可在现在的中国政府内部寻求代理人,也不会考虑他。”加藤高明冷笑了一声,“据我所知,帝国政府及民间团体支援了他们大量的金钱,但他们到现在为止,收获的除了失败,还是失败。这样的乌合之众,偶尔利用一下还行,指望他们成大事,是根本不可能的。”
听了顶头上司的话,小池张造不再言语了。
“不过,他既然肯答应签订这样一个同盟条约,对我们来说,在未来也许会有一定的用处。”加藤高明看了看桌子上的信函,“你就负责这件事吧,我需要一份正式的书面文件,上面要有他本人的签字和印章。”
“好的,我马上去办。”小池张造点头答道。
“军部的那帮家伙,竟然没有制定任何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计划!真是可笑!”加藤高明有些恼火地说道,“他们竟然天真地以为派几千人,几艘军舰到中国去,中国人就会屈服!我简直不敢相信。”
“支那军队本身可以说是一个大笑话,”小池张造说道,“军部如此轻视中国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
(六十六)在美国订购的重炮
'''cp|w:575|h:315|a:l'''“那也不能如此的轻敌,”加藤高明摇了摇头,说道,“支那海军不值一提,但支那陆军的规模很大,而且装备并不算太差,有战斗力的部队几乎都掌握在袁世凯的手里,袁世凯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做后盾的话,是绝对不敢这样拒绝我国的最后通牒的。”
小池张造似乎对外交大臣的话感到有些不以为然,但又不好公然反驳,他很聪明的没有再就这个问题和加藤高明继续讨论下去,而是选择了沉默。
加藤高明又看了看桌子上的信函,起身说道:“你抓紧时间去办吧。”
“是!”小池张造起身答应道。
“希望能象军部那帮家伙说的那样,一个月内打到北京。”加藤高明转过头看了看墙上的日历,冷笑道,“如果他们真能做到,我们就都可以辞职了。”
此时,一个文官模样的日本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对加藤高明低声说了几句,听了他的话,加藤高明和小池张造全都愣住了。
“看样子我还真小瞧了那位支那公使。”加藤高明若有所思地说道。
1915年5月12日,北京,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
“真没想到这位陆大公使还是个挺有骨气和心计的人。”杨朔铭苦笑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报纸。
报纸上的头版,刊载的竟是中国驻日本公使陆宗舆自杀未遂受重伤的消息。
在日本内阁通过对中国宣战的决议之后,中国驻日本公使陆宗舆将日本强逼中国的“二十一条”主要内容和两国交涉详情贴在了使馆门前,然后举枪自击胸膛自尽,幸为使馆工作人员所阻拦,枪击未中要害,子弹仅从心脏旁边穿过,但陆宗舆本人却也深受重伤,目前正在医院抢救,并未脱离危险。
这位在“五四”时期被万人唾骂的“卖国贼”,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日本强盗野蛮侵略行径的最大愤怒和抗议。
“这算是情急之下的‘苦肉计’了,只是对他本人来说,代价有点儿大。这位陆公使素有亲日之名,这一回骂他的人可以闭嘴了。”署理北洋第五师师长的傅孝安点头说道,“不过这样也好,日本人这一回在外交上也是更加难堪了。”
在陆宗舆自杀未遂的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报刊媒体纷纷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行径进了抨击和谴责,并对中国的遭遇表示同情,日本在外交上一时间变得非常被动,但尽管如此,日本人却并没有收手的意思。
“他们这些外交官,可以说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接下来,就得看咱们这些军人的了。”杨朔铭看着傅孝安说道,“我这一次本来没打算带你们傅家的民团来,但和润兄非要坚持让他们陪着我来,我就把他们交给你吧。听和润兄说,你以前就曾经带着二百多族人北上?”
“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傅孝安摇了摇头,似乎很是难过。
杨朔铭有些奇怪地看着这位略显忧郁的北洋军官,没有再问。
在和江西的大族石桥傅家结为合作伙伴之后,杨朔铭了解到傅家的族长傅孝文有一个弟弟傅孝安一直在北方担任军职,便要傅家帮他联系,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这一次北上抗敌,杨朔铭也得到了傅家的全力支持)。在取得联系之后,傅孝安便成了杨朔铭在北京的联络人,这一次杨朔铭来到他并不熟悉的北京,多亏了有傅孝安在,他才得以迅速和北京军界的大员们搭上了线。
但对于杨朔铭来说,这位傅孝安其实也是个颇有些神秘色彩的人物。
傅孝安12岁投考北洋陆军学堂,1900年初到德国柏林陆军大学留学,主修步兵科,1902年在学业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便提前回国,在老家拉走了200多名青年人,他带走的这些年轻子弟全都是在家塾里肄业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旁支的亲族,而他带着他们北上要做什么,却谁也不知道。;
在现在这样一个民众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的时代,想要在直系、旁系的年轻子弟当中,集中这么多“知识青年”。哪怕傅家有“诗书传家”的传统,而且男丁一向比较兴旺,这也是近乎伤筋动骨的大行动。而此后他和他带走的这些人全都再没有回家。
在辛亥革命期间,傅孝安作为唐绍仪的随员之一,还曾参加了南北和谈,之后便一直在北京任职,从此再未返乡。
对于傅孝安当年带领族人北上的往事,傅家人一直讳莫如深,曾经一度让杨朔铭感到非常迷惑。杨朔铭后来了解到,明末清初之时,傅家的大本营原来在山东莱阳,清军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