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反过一次,虽然如今已经被镇压住了,但是高氏与他们的关系,还是非常紧张,再加上最近几年高氏的内讧,我们国王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他说的高氏内讧,就是高氏的相位之争,自从后大理时期,这相位都是采取世袭制,而且段氏不过就是一傀儡,等于这相位就是皇位,当然会引起争夺。
在大理第三代中国公高泰明死后,他的弟弟高泰运篡夺了相国之位。但是几年前,高泰明的儿子高明顺又夺回了相位,也就是如今大理的宰相。
虽然高明顺夺回了相位,但是他一直都在竭尽全力稳固自己的地位,其政策也是对内不对外,因此高氏内部派系的明争暗斗就一直没有停过。
李奇点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这事必须得尽快进行,可是你们国王如今还在皇宫,可有办法逃脱?”
“这请枢密使放心,我们已经做了万千的安排。只好贵国点头了,我们国王随时能够脱身。”
段世文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张地图来,正是他们大理国的地图,平铺在茶几上,道:“我们国王第一步打算夺取我大理西北面的建昌府,这建昌府刚好与贵国搭界,而且这里还是我大理的盛产粮食之地,若能夺取这里做大本营,一定会事半功倍。”
李奇瞧了眼。见这建昌府不禁与宋朝搭界,还与吐蕃搭界,恰好的是,与建昌府搭界的吐蕃政权。在童贯上次出兵河湟地区时,就已经归属了大宋,他沉思半响,才点点头道:“你这个主意不错。建昌府的位置这么关键,一定有重兵把守,你们可有把握?”
段世文道:“建昌府附近的部族都是向着我们国王的。只不过高氏也在与吐蕃和贵国的边境安排重兵把守。”
说到这里,他又瞧向李奇。
李奇道:“你想我们直接出兵?”
段世文点了下头。
李奇摇摇头道:“关于这一点,我早就说过了,师出无名呀,如果我们直接出兵的话,必将会引起我们与你们大理的正面冲突,这会影响到我大宋在盟友心中的形象,至少在这最初的阶段是这样的,我想皇上是不可能答应的。”
段世文听得一颗心登时坠了下去,他们这些虾兵蟹将,再加上几个部族的,想要与大理的正规军刚正面,那还真是够呛,但是如果不夺取建昌府,那就只有夺同样与大宋搭界的石城郡,但是石城郡离大理的都府太近了,而且也靠向交趾,地理位置更为重要,不为明智之举。
李奇瞧段世文一张苦逼脸,道:“我们大宋虽然不能直接出兵,但是可以暗中给予你们支持。”
段世文一听,双目充满希望的望着李奇。
李奇笑道:“我们可以暗中动用吐蕃的兵力将建昌府的兵力拖在边界,再给你们最先进的武器,想要夺下建昌府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不过你们一定要快,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只要你们能够夺取建昌府,我们的武器就会源源不断的涌入。”
段世文一听,大喜不已,道:“如此甚好,甚好啊!”
李奇笑了笑,又道:“对了,高氏如今和交趾的关系怎样?”
段世文愣了愣,叹了口气道:“他们的关系一直都是非常不错,暗地里还结为盟友,其实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抗衡贵国。”
这用不着你来挑拨,老子清楚的很。李奇微微点了下头,并没有做声。
段世文也不知道李奇究竟在想什么,又在试探道:“到时如果我们成功了,高氏很可能会请求交趾相助。”
“所以你们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啊!”
“那………那贵国呢?”
李奇没有直接答复,而是道:“你放心,我们已经拿定注意支持你们,自然不会容许这钱都打了水漂,你只要明白一点就可以了,那就是你们国王掌权,对于我们大宋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句话让段世文彻底放下心来,连连点头。
李奇又道:“关于第二批援助,我其实已经筹备的差不多了,甚至连粮食我都已经准备好了,我打算还是让商人运送到你们手中,但是我会分几批送,你们一定要小心,这粮食若给人抢了,那我们可没有多余的粮食了。”其实李奇还隐瞒了一点,那就是宋朝最精锐的禁军早已经在江南待命了。
段世文喜道:“这个还请枢密使放心,我们早已经安排妥当了。”
有个内应,还真是不同一些。李奇笑着点了点头。
段世文与李奇一直谈到天明,将一些细节方面的事宜给确定下来,时间就定在明年的三月份,据说每年这个月份,段氏皇帝都会出宫入寺,为今年的春耕祈福,而且一待就是一个月,反正他也没有啥事做,段正严打算借此机会逃出高氏的控制。
关于段正严如何脱身,李奇真的就是爱莫能及了,但是话说回来,你们要是连这都做不到,那你们还有什么能够值得我信任。
时间非常紧迫呀!
待一切商量妥后,段世文就赶紧命快马会大理,告诉段正严一切照原计划行事。而李奇也修书一封给岳飞,将他们调集粮食准备支援段正严,于此同时,赵楷也下达圣旨,命折家军负责吐蕃方面的事宜。
而段世文在李奇与赵楷商谈完,得到更为确定的答复后,也就赶紧起身回国去了。
然而,就在段世文走后的第三日,西边传来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
西夏在十一月末,正式对外宣布独立了。
由于李奇早就安排人在西夏等候消息,一旦西夏有任何举动,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东京,所以消息才能这么快就传到。
原来李察尔回国后,就立刻将宋朝廷的意思禀告给了他们的国王,西夏上下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独立的好机会,因为宋金在经过这一番大战,都是大伤元气,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他们西夏虽然也出兵了,但只是与宋军打了一场遭遇战,并没有什么损伤,实力得到了完好的保留。
不仅如此,金国如今还得处理高丽和耶律大石这两个麻烦,可以说是自顾不暇,此时若不独立,一旦金国缓过这口气,就更加难独立了,再加上金国屡屡派人来问罪,又不履行当初的盟约,将对西夏的战略要地全部握在手里,这让西夏朝廷觉得金国对他们也不怀好意,与其这样相互猜忌,还不如将这层窗户纸给挑破了。
而且,独立并且能够得到大宋的认同,这是西夏一直希望得到的,因为以前就是宋一直想吞并西夏,夺回这片马场,导致西夏只能选择两面逢源的政策,如今宋朝廷那边都已经给出了非常明显的暗示,西夏国王觉得没有什么理由再阻止西夏独立了。
于是西夏国王一方面暗地里联系上耶律大石,一方面又派人去云州交涉,希望金国能够履行当初的承诺,将土地归还西夏。
身在云州的完颜宗翰一听,气的差点没有将那来使给砍了,当初宋军杀到云州时,若是你们给点力,老子的云州岂会让宋军分割一部分去,我现在没有去找你们算账,已经算是非常克制了,你们竟然还有脸来问我要土地。
完颜宗翰一番怒骂后,将西夏使节给轰出了云州。
西夏上下早就料到了,于是待西夏使节回国后,西夏立刻以此为由,批评金国不讲信用,没有履行当初承诺,那么当初两国的誓约也不能作数,对外宣布独立,西夏国王加冕,脱下那虚伪的面具,成为真真正正的皇帝。
当这个消息传到宋朝廷后,朝中所有的大臣都是大吃一惊,唯独二人除外,那就是李奇和赵楷,这对他而言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如果高丽那边再成功的话,那么金国无疑被孤立了,这对于建国不久的金国而言,真是糟糕透了。(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剑指交趾
而在西夏独立的消息传来的当日,身为三衙总管的种师道也终于回京走马上任了,对于种师道迟迟未归,赵楷也表示理解,他反而希望种师道能够在北方与宗泽一块,巩固燕云地区的防御。
翌日。
天才蒙蒙亮,一辆马车就缓缓来到了种太尉府正门前,从车上下来一人,正是李奇。李奇站门前,望着这府邸,苦笑的只摇头,道:“转来转去,还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座府邸乃是赵楷赐予给种师道的,说来也巧,以前这里正是蔡攸的府邸。
片刻,里面突然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燕云王莫不是在睹物思人。”
只见一个老者身着官服从门内走了出来,虽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步履生风,来人正是种师道。
原本在历史上,种师道在此时已经去世了,但那是基于宋钦宗贪生怕死,昏庸无道的前提下,在靖康年间,割让三镇给金国,又不肯在河北地方布防,大好机会,却没有把握机会,可以说种师道是活活被气死了,如今不同了,宋军大败金军,而且赵楷即位后,又非常器重种师道,直接让他统管三衙。
虽然这有些晚,但是这还是让种师道心情一直处于一种非常愉悦的状态,故此精神反倒是更胜以前,可谓是人生喜事精神爽。
“李奇见过种公。”李奇上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又笑道:“种公真是慧眼如炬呀,毕竟我与蔡攸还一同共事过。”
种师道哦了一声,道:“这老夫为何没有听过?老夫只听过你们两是水火不容。”
李奇笑道:“种公难道忘记了,我与蔡攸可曾一起扫过东华门,而且还不止一回了。”
种师道愣了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声如洪钟。又道:“对对对,老夫差点都忘记这事,你们二人当初为了此事,可是出尽风头呀。”
什么出尽风头,是出丑吧,这个种公真是年纪越大,就越为老不尊了。话虽如此,但是李奇一点也不介意,试问哪个朝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