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目光转向一边的定国公,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定国公,朕希望你将北六省的军队情况好好的整理一下,朕不是要表面上的东西,朕要知道真实的东西。这件事情朕派锦医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协助你,希望你也不要让朕失望。”
“皇上放心,臣明白了!”与英国公不同,定国公有一副武人的样子,话不多,可是总能够让人放心。
天启皇帝低着头想了想,这次的目光去却落到了一边的成国公身上,笑着说道:“成国公,这最后一件事情十分的重要,朕希望你能担起来,有关大明的百年基业。”
“皇上又是尽管吩咐,臣自当尽力而为。”成国公脸上带着差异,刚刚天启皇帝交代的可都是大事情,不知道给自己的是什么事情。
“朕打算在京城成立一个国武监,地位和国子监等同,招纳全国各地的武人和将领后代。传授他们武艺以及领兵作战的战法,为大明朝的军队培养出一批新的军官。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朕会让工部尚书袁可立和你一起做,千万不要马虎啊!”天启皇帝想了很久,觉得这件事情还是交给成国公来办,毕竟有袁可立在一边,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成国公没想到天启皇帝给自己的居然是这样的差事,虽然天启皇帝说的重要,可是成国公怎么都不觉得这件事情有多重要。不过他也不敢有丝毫的耽误,连忙道:“皇上放心,臣一定办好。”
事情都交代的差不多了,天启皇帝的顿时松了一口气,脸上带着几分笑容转向了一边的孙承宗,严肃的道:“先生,这几件事情都不是小事情,先生就居中调停吧!朕就不多说什么了,想必先生也明白怎么做。”
“是,皇上,臣明白。”孙承宗脸上表情丝毫不变,他自然明白这是天启皇帝让自己盯着这几位国公。想来这几位国公也能听明白,彼此心照不宣。
这次的事情算是彻底交代完了,天启皇帝的目光落到了一边的王承恩的身上,沉声说道:“王承恩,徐爱卿还没有来吗?”
“回皇上,徐大人已经在外面了!”王承恩恭敬的躬着身子,语气轻缓的道。
舒了口气,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在王承恩的带领下走了进来,撩起衣服跪倒在地,道:“臣徐光启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徐光启,摆了摆手,道:“爱卿免礼平身!”等到徐光启站起来,天启皇帝接着道:“徐爱卿,朕今天找你来有几件事情!”
“皇上吩咐!”徐光启神色间没有丝毫的变化,对于他来说,天启皇帝只会交代自己能办的事情。至于自己不能办的事情,天启皇帝从来不会找自己来。
略微沉思了一下,天启皇帝开口道:“以后爱卿就不要在做内阁大学士了,去军机处做个军机大臣吧!相比于内阁,朕觉得爱卿更适合军机处,不知道爱卿以为如何?”
“回皇上,臣并无异议。”这种事情天启皇帝根本不用询问臣子的意见,现在为了也是给徐光启一个尊重的态度,并不是要和徐光启商议。
“另外以后火器厂就挂到军机处的下面,朕在京郊重新画出一块地,那里新建一个大规模的军械厂。以后火器厂分为两部分,研究新的武器和生产要分开,朕把工部和兵部的将作监全都划过来。具体怎么做,爱卿自己掂量着处理就好。”天启皇帝盯着徐光启,严肃的道。
这件事情不是小事,徐光启其实早就想这么做了,不过一直颇有顾虑。现在天启皇帝既然提出来,徐光启顿时有些激动的道:“臣明白,一定将事情办好!”
点了点头,对于徐光启的办事能力,天启皇帝自然是放心的很。想了想,又开口道:“造船厂那边怎么样了?”这件事情天启皇帝也十分的关心,这里面可是牵扯一个很大的计划啊!
“回皇上,现在造船的进度已经走上了正规,大概一个半月能够造出一艘战船。火器厂交给戚将军的战船已经有七艘了,到年底之前应该能达到十五艘。这已经是极限了,在多恐怕没有办法了!”徐光启自然知道天启皇帝在想什么,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饭要一口口的吃,想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那是不可能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一章 步伐
看着有些无奈的徐光启,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略微沉吟了一下,道:“徐爱卿,在辽东半岛的金州和山东半岛的登州,在建两座造船厂。朕准许爱卿在朝廷各地抽调人手,一定要尽快将这两地的造船厂建起来。至于怎么做,造什么样的战船,爱卿自己把握。”
出乎天启皇帝的预料,徐光启的脸上兵为露出开心的模样,反而皱着眉头道:“皇上,臣觉得是不是在考虑考虑?”
微微一愣,天启皇帝没想到徐光启会这么说,不过天启皇帝也知道,徐光启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便开口道:“爱卿有什么难处尽管说,朕不会让爱卿为难。”
徐光启轻轻的叹了口气,沉声说道:“皇上,无论是建造战船还是建造火器,全都花费颇多。现在国库刚刚有些起色,臣觉得是不是等两年在建造?”
虽然徐光启的话说的很是委婉,可是天启皇帝却明白了徐光启的意思。大明朝没钱,或者说天启皇帝没钱,如此大规模的建造,徐光启真的很担心朝廷负担不起。
摆了摆手,天启皇帝沉声说道:“徐爱卿,钱的事情爱情不用担心,朕绝不会差你一分钱,这件事情非常的重要,爱卿要好好的落实。”
“是,皇上,臣定当尽心竭力!”天启皇帝走这样说了,徐光启自然不敢再有什么犹豫,恭敬的行礼道。
天启皇帝笑着在众人的脸上扫过,沉声说道:“诸位爱卿,事关大明朝的前途和未来,希望诸位爱卿同心戮力,不要让朕失望。”
“皇上放心,臣等定当尽心竭力!”几个人连忙躬身施礼。在天启皇帝的示意下,转身走出了宫殿。
看着众人走出去的身影,天启皇帝伸了一个懒腰,脸上的带着几分期望。如今已经是天启三年了,希望自己这一番布置不要出什么问题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大明朝这台国家机器开始了快速的运转。最直观的便是城郊那庞大的工程。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全都在议论这件事情,天启皇帝建立国武监。
要知道大明朝有国子监,那是这个时代文官们的学校,虽然很多武勋世家的子弟也在那里读书,不过那是要走仕途的。现在建立了国武监,天启皇帝重武之心谁都看得出来。这让很多武人看到了希望,同时很多人也都在跃跃欲试。这场好武的风暴,随着消息的传开。很快便扩展到了全国。
军机处的建立,则是让很多手握兵权的人看到了希望,现在虽然只有几位国公爷,可是天启皇帝已经传下话了,以后武将都有入军机处的资格。另外各地的武将全都划归了军机处直辖,虽然时间上短,可是武官们也看到了希望。
武将的地位开始抬头,虽然文官们不愿意看到。可是武将们确实非常的高兴。虽然这只是个开始,可是很多人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强武弱的局面肯定会改变过来。
文官们虽然颇多微词,可是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有几个人虽然上书弹劾,可是全都被天启皇帝下了诏狱。当然用的不是弹劾的罪名,而是其他的罪名。锦医卫和东厂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朝中也有很多文人清流,其中还真的就有没有把柄的,虽然这样的人很少,可是到底还是有几个的。这让天启皇帝大喜过望,在考察过能力之后。全都被天启皇帝外调了。
在天启皇帝的强力推动下,朝中的这波改革逐渐的推行了下去,虽然还没有见到成效,可是已经开始进行了。
时间很快便到了五月,云南的黔国公终于进京了,不过来的不是当代的黔国公木昌祚,而是他的孙子沐天波。天启皇帝便将沐天波传到了宫里面,对于这位大明朝的忠臣,天启皇帝还是非常的好奇的。
在清军南下之时,南明朝廷已经要灭亡之际,沐天波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投降,反而保护着永历皇帝逃到了缅甸。后来缅甸国王派人抓捕明朝文武官员,共计四十二人。这四十二人里,只有沐天波锤死十几人之后,力战而亡。
此时的沐天波不过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看起来朝气蓬勃,见到天启皇帝之后,撩起衣服跪倒在地,道:“臣沐天波,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皇帝走到龙椅上坐下,摆了摆手,道:“免礼平身!”等到沐天波站起来,天启皇帝才接着道:“这次朕召黔国公进京,封以军机大臣,不知道黔国公为何没来?”
在大明朝,文官总是会出现抗旨的事情,无论是皇上还是大臣都已经习以为常。想要借着这个名扬天下的人,那是大有人在,天启皇帝也不在意。不过武人就不同了,但凡抗旨不遵,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见天启皇帝面色阴沉,沐天波连忙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道:“启禀皇上,家祖年岁以高,身体也不是很好,云南到京城路途遥远,恐怕很难走到京城。原本家祖是准备写折子陈情的,可是未免皇上有所误会,才派臣前来的。”
天启皇帝点了点头,对于这点天启皇帝是知道了,沐昌祚确实已经老了,恐怕也没有几年好活了。沉吟了片刻,天启皇帝缓缓的道:“是朕思虑不周,黔国公为大明镇守云南,有大功于国啊!”
“皇上,沐家世代沐浴天恩,乃是皇上对沐家最大的恩德。镇守云南本就是沐家的职责,不敢贪功。”沐天波连忙躬身施礼,恭敬的道。虽然远在云南,可是沐家在京城也有耳目,对于这位少年天子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