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的熊廷弼轻轻的点了点头,一脸担忧的对孙承宗说道:“大人,事情需要三思啊!大人想要为皇上留后路,可是大人想过没有。在没有皇上圣旨的情况下,如果大人真的这样做,那就!”
熊廷弼的话没在说下去,可是在座的谁都不傻,可能也就贺世贤没有听明白。在没有得到天启皇帝圣旨的情况下,孙承宗如果这样做了,那很可能就会被扣上乱臣贼子的帽子。
“孙大人,大忠似奸!皇上没看错孙大人,咱家会在折子里写清楚的。不过咱家绝对大人还是应该写一份奏折,看看皇上的意思,这样才是为臣的本分。”陈洪笑着点了点头,意味伸长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沉声说道:“既然如此,那老夫马上就起草一份奏折。”
“大人,这份奏折让我们也署名吧!”熊廷弼和杨涟等人都一脸激动的说道。
轻轻的摇了摇头,孙承宗关的申请立刻严肃了起来,一脸慎重的说道:“如果事情可行,那么老夫一个人足够了,如果事情不可行,加上你们也未见得可行。”
见几个人还要说什么,一边的陈洪开口说道:“孙大人,咱家是皇上的奴婢,有些话不该说。可是今天这不该说的话,咱家也想说,不知道孙大人愿不愿意听啊?”
孙承宗微微一愣,笑着说道:“陈公公有什么话尽管说!”
“咱家在宫里当差,陛下时常提起孙大人,对孙大人可谓赞赏有加。咱家能看的出来,皇上对孙大人有着异样的看重。可是咱家不得不说一句,孙大人不能长于谋国,拙于谋身。这件事情牵扯太大,孙大人上书恐怕会有很多人为了博得直名,犯颜直谏反而不好。”陈洪看了几个人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
苦笑着摸了摸鼻子,孙承宗几个人都有些尴尬,这是文臣惯用的手段了,现在被陈洪说出来,几个人确实有些尴尬!
“陈公公,有什么话尽管之言!”熊廷弼对着陈洪一抱拳,语气恭敬地说道。他和陈洪相处了一段事情,以往对太监的印象大为改观。他本就是直爽之人,到没有看不起陈洪的心思。
颇为玩味的笑了笑,陈洪一脸神秘的说道:“孙大人,文臣党争虽然不是什么好事情,可是有些手段还是不错的。”陈洪说道这里便在也没有开口,毕竟话说道这里已经够了。
缓缓的站起身子,陈洪颇为严肃的说道:“诸位大人,咱家会把这里事情一五一十的上奏皇上,至于你们怎么办,诸位大人自己商量吧!咱家告辞了!”
在座的人除了孙承宗之外,全都站了起来,恭送陈洪出去。
等到陈洪走了,杨涟颇为感慨的说道:“皇上身边原本有魏朝,有王安,我一直没觉得这个陈公公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可是皇上非常的信任他,原本以为皇上喜欢他会功夫,现在看来这位陈公公也不简单啊!”
孙承宗哑然失笑,伸手指了指杨涟,无奈的说道:“你可不要小看了皇上身边的这些人,能够被皇上看重的人没有一个是酒囊饭袋。我们在座的这些人都是皇上提拔重用的,皇上看人的眼光可是非常准备。”
几个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杨涟疑惑的问道:“那位陈公公最后留下的话是什么意思?”
“陈公公是告诉我们,孙大人地位太高,如果一旦上了这道奏折。无论事情对与错,肯定会有很多人站到大人的对立面,毕竟以直取名的人还是不在少数的。这样的话,事情反而会变得很麻烦,那样就得不偿失了。”熊廷弼轻轻的叹了口气,沉声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杨涟语气严肃的说道:“可是事情总要去办啊!”
“陈公公已经说了,找个人上奏就可以了,先试试水!”熊廷弼玩味的笑了笑,一脸期盼的说道。
一边的孙承宗却是一脸的严肃,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情不能够让别人去试水,如果地位太低,恐怕直接就会被淹死了。这个人一定要熟知辽东的边情,而且官职还不能太低,否则会顶不住的。”
孙承宗虽然什么都没说,可是几个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熊廷弼身上,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熊廷弼此时也反应过来了,苦笑着摇了摇头,一脸无奈的说道:“大人,如果我被开缺回籍,希望大人能够让我在大人手下做个幕僚。”
看着熊廷弼的样子,一边的杨涟大声的笑了笑,无奈的说道:“熊大人,这个时候你怎么糊涂了?我们可都是皇上提拔起来的,这样做又是为了大明朝,皇上自然会明白的。如果皇上将你开缺回籍,肯定不会加上永不叙用。到时候大人一道保举奏折,那你就是一保起复,官复原职了!”
看了一眼含笑的孙承宗,熊廷弼恍然大悟,怪不得陈洪说是党争的手段了。原来还有这样的猫腻,看来自己还是不适合党争啊!勾心斗角的事情就不适合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料啊!
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同时笑了起来。一边的贺世贤是一头雾水,疑惑的挠了挠头。站在贺世贤身后的赵率教则是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不能上今天参加朝会,否则他都想上去看看了。
“这份奏折还是老夫来写,然后飞百抄一篇,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三个人笑过之后,孙承宗沉声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成都
明洪武四年,明军攻灭明玉珍所建立的大夏国,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两百多年过去了,成都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和三国时候一样,这里依旧是天府之国。
不过此时的成都却和平常不同,成都的大门紧紧的关闭着,很多人出现在城外却也是远远的看着。城头上面站立着很多的人影,仔细看去都是明朝的官军。
一个人站在城头上,看着下面的人眉头皱的紧紧的,显然这位现在的心情并不好。这个人身上穿着淡黄色的蟒袍,腰间系着玉带,双手背在后面。
在这个人的身后,站着一队护卫,相对于城头上的士卒,这些护卫可是要精锐的多。
“王爷,叛军就要来了,王爷还是回府去吧!这里交给下官等人就可以了。”一个站在不远处的文官,对着此人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被人称作王爷的这个人,正是这一代的蜀王,那是朱元璋十一子的子孙,名叫朱至澍。听到那人对自己说话,蜀王回头看了一眼,笑着说道:“朱大人,城外的消息已经到了,成都现在是什么情况,本王心里也有数。难道朱大人以为本王能够安心呆在王府里?”
那个朱大人顿时脸上有了些许尴尬的神色,成都城外是什么情况,身为四川布政使的朱燮元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不过有些事情自己心里清楚,可是真的不能说出来。
成都周围泸、叙诸郡邑瓦解,椑木、龙泉诸隘口俱失,指挥冉世洪等率兵拒战,全军覆没。朱燮元要稳定军心民心,这样的小子自然不能传出去。略微沉思了一下。朱燮元沉声说道:“王爷,下官身为四川布政使,守城乃是职责所在。王爷乃是天潢贵胄,如果有什么闪失,下官实在是担待不起啊!”
看了一眼四川布政使朱燮元,蜀王摇着头苦笑。心里也是充满了无奈。朱燮元话里的意思很明显,既然是守土有责,自然是要与成都城共存亡。
身为大明朝的王爷,朱燮元和别人不同,可以说蜀王一系和别的王爷都不同。从朱元璋开始,便对蜀王封赏有加,后来的皇帝为了笼络蜀王,也都是恩赏有加。这个恩赏可不是单单口头上的恩赏,而是有实质内容的。那便是土地。
经过两百多年的赏赐,当然也有自己侵吞的,整个天府之国的良田,有三分之二是属于蜀王府。剩下的三分之一当中,有一半和蜀王府也有关系。如果说这个时候天下谁是最大的地主,那么蜀王绝对当之无愧。有了这么多的土地,蜀王的财富自然也是不用说,所以蜀王一脉都非常的洁身自好。
蜀王一脉不但客己守礼。同时对百姓也是非常的好,灾年的时候减租放粮。在当地威望非常的高。可以说这是大明朝王爷的典范,只是不知道天启皇帝知道整个天府之国几乎都是蜀王的田地,不知道那位为银子愁白了头发的皇上,心里会是怎样的光景。
四川布政使朱燮元看着蜀王心思在不断的翻转,他来到四川时间已经不短了,对于蜀王可谓尊敬有加。这位王爷不欺男霸女。对王府的奴仆管教也是非常的严格,朱燮元觉得这才是大明朝的王爷。所以朱燮元说给蜀王的话,也不全身拍马屁,很大一部分是由心而发的。
缓缓的点了点头,蜀王沉声说道:“朱大人。这成都乃是四川的首府,如果这丢了,那整个四川就丢了。到那个时候你对不起当今皇上的信任,本王则是对不起大明的列祖列宗。朱大人,本王拜托你来人,无论有什么需要朱大人都可以告知本王。”
“王爷放心,这成都城里守军虽然只有两千,可是这里有无数的汉家儿郎。城外的蛮夷想要攻进来那是痴心妄想,下官深受君恩,自当尽心竭力。”朱燮元的声音很坚决,眼中也是一片决然,显然这位朱大人已经做好了准备。
赞赏的看了一眼朱燮元,蜀王沉声说道:“朱大人,成都城墙高大,想要攻进来难度非常的大,他们也就是围困而已。不过朱大人不要怕,如果城内的粮食不够,朱大人可以到蜀王府来。”
蜀王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全都松了一口气,大家心里都明白,不要看成都只有两千守军,外面有十万大军。如果成都城内不断粮,奢崇明那些外夷一辈子也别想攻进来。至于成都城内粮食的问题,或许官府和百姓的存粮都不多,可是蜀王府多。
没有人知道蜀王府有多少粮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