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枕江山-第7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传旨,命武攸宜那个蠢材立即挥兵出城,与武懿宗南北呼应,主动寻敌决战,再敢据城不出,龟缩不动,朕绝不轻饶!”

    “是!”

    “再传旨,命九江王武攸归在洛阳城东增屯兵马,巩固都城防务!”

    “是!”

    “传旨河陇,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速速启程,抚定河北!传旨兵部,在黄河南北置武骑团练,以凤阁侍郎魏元忠检校并州长史、充天兵军大总管,北拒契丹,西抗突厥!”

    “是!”

    武则天一口气下了五道圣旨,呼呼地喘着粗气,向上官婉儿挥了挥手,婉儿连忙欠身退下,武则天拄着拐杖,慢慢走到大殿外的石栏边,侍立在殿外的宫娥太监连忙躬身施礼。

    武则天没有说话,她站在雕花饰兽的石栏前,任由风掠着她的白发,眯着眼望向北方,苍老的手用力攥紧了拐杖龙头,在地上狠狠地顿了三下,咬牙说道:“河北,河北……”

    千金冶城,李多祚苦笑着对杨帆道:“现在就是这样,武攸宜按兵不动,也不准我们向他靠拢,而苏宏晖整日介追在契丹人后面,疲于奔命,我们根本无法联系上他,现在就我们两万人,还有一半是辎重兵,战力有限……”

    他刚说到这儿,一名士兵忽然急步闯了进来,单膝跪地,抱拳禀道:“报!大将军,刚刚收到紧急军情,契丹一部突然出现在马城西北,看样子是想攻打马城,马城县令派人赶来,请大将军派兵解围!”

    p:凌晨,诚求推荐票、月票支持。请劳动您勤劳的小手投下票票再呼呼~~~

    ~(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二章 惜语如金

    “马城?契丹人已数次过马城而不入,如今怎会打起了马城的主意?”

    李多祚大吃一惊,急忙回身去看墙上的地图。这张地图是他向本地县令询问之后绘制的一份比较简易的地图,只能标注各处城池的大致方位和几条尽人皆知的山川河流,军用价值有限,只能比较形象地加强印象而已。

    李多祚点了点写着马城二字的小圆圈,沉思久久。李多祚现在不但兵少,将也寡,身边满打满算就只他从羽林卫中带来的两个郎将以及马桥,除此之外就只有杨帆了,一共就这么四员将。

    四人中,马桥和杨帆都是半路出家。

    马桥常年在军中,是一步步从士卒爬起来的,个人武艺佼佼,行军布阵还行,这种分析敌情、决策战略的本事就差得远了。杨帆在军中比他能起的作用更差,带兵不行、行军不行、布阵不行,打仗也是以个人武勇为主,不大擅长指挥所部发挥集体力量。

    至于这种战略决策,对他而言更非所长,所以两人很乖觉地站在一边,扮起了徐庶。

    羽林郎将李慕岚道:“大将军,马城不大,物资也少,契丹人以往从这一地区路过,从来没有打过它的主意,现在契丹人劫掠的物资较多,更没必要打它的主意,如果强行攻打,对契丹人而言是得不偿失,会不会是契丹人途经该地,略作休整,引起马城县令恐慌?”

    李多祚眉心紧锁,轻轻摇了摇头,道:“契丹人的目的,我们现在还不明确。他们有多少兵力,现在也不清楚。仅从现在这些情报,很难判断他们的真正目的。”

    另一位羽林郎将楚逸道:“敌势不明,我军虚弱,不宜轻举妄动。大将军,我们应该先派出斥侯,查探契丹人的情况再做行止。”

    李多祚点了点头道:“斥侯是要派的,你速派人去,摸清契丹人的底细,还有,叫本地县令安排当地向导陪同。对这里的地理,咱们的斥侯也不熟悉。”

    楚逸答应一声,匆匆走了出去。几个人在帅帐中又议论一番,对于契丹人的企图依旧不得章法,就在这时。亲兵来报,马城县令又派了人来。

    李多祚叫人把那求援的信使带进来。看完马城县令亲笔所写的求援信。向他问道:“你说那些契丹人带着大批劫掠来的物资?”

    那信使道:“是!契丹人现在驻扎在马城西南四十里处的平家坳。当地一个樵夫惊见大批契丹人入山,仓惶逃走时见到的,他说那些契丹人足有数百架大小车辆,车上堆满粮草和各式财物。”

    李慕岚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道:“如此看来,所谓攻打马城。只是虚惊一场了。契丹人有这么多的粮草,不可能还想打一小小马城的主意。马城倚山而建,易守难攻,偏偏又山城贫瘠。没什么可以掳夺的东西,契丹人当志不在此。”

    那马城县令派来的送信衙吏道:“这位将爷,我们本来也觉得契丹人对马城没兴趣,可是他们的兵马已经到了马城了。他们先是派了游骑巡弋马城四周,随即大军就赶到了,驻扎在马城西南两面的城外,正在制造攻城器械。”

    李多祚本也以为是马城县令杯弓蛇影,一听这个消息不禁又皱起了眉头。

    契丹人放过北城倒是可以理解,他们不擅攻城,其目的一向是为了劫掠,而不在于消灭全城力量,所以围城向来放过一面,巴不得城中守军不战而逃,然后进城大肆劫掠一番,如今他们摆出这种架势,分明是要打马城的主意了。

    可是,契丹人有多少兵马呢?如果要赴援,那就得打野战,李多祚如今不但兵微将寡,而且手中的骑兵力量有限,贸然出兵的话,只怕解不了马城之围,反把自己的军队全部葬送了,如果那样,莫不如死守千金冶。

    马城信使不断催促,但是在掌握更准确的情报之前,李多祚自然不会妄动。李多祚吩咐人带马城信使先下去休息,一面继续分析契丹人的作战意图,一面等候斥侯消息。

    半夜时分,斥侯终于返回,李多祚闻讯匆匆披衣起床,升帐问讯。杨帆、马桥、楚逸和李慕岚就住在帅帐周围,听闻消息忙也匆匆赶来。

    杨帆没有把家室追来北方的消息告诉李多祚,阿奴和古竹婷便不好露面,好在两人回城后又易容改扮,扮回了行义举的大商贾,还住在他们原来的住处。本城县令对二人待若上宾,对她们自是殷勤备至。

    这斥侯兵三十出头,一副精干模样,说话也甚有条理:“大将军,契丹人果然在攻打马城。卑职等赶到马城附近时,他们已经就近利用山中树木制造了些简陋的攻城器械,生起大火,夜攻马城。”

    自李多祚以下众将都是神色一紧。那斥侯接着说道:“兄弟们爬上高山,借山下火光观察,契丹围西城而不打,集中兵力攻打南城,总兵力约在一万人左右!”

    马城不大,尤其是倚山而建,从西面要仰攻难度更大,只集中攻打南城的话一万兵马足矣,人数再多了就排布不开了,实际能投入战斗的也就五六千人。

    李多祚沉声道:“他们留守平家坳的有多少人?”

    这些斥侯兵分头行动,有去马城的,有去平家坳的,所有消息汇总到这个斥侯头领处才呈报上来,所以这个斥侯全都清楚,马上答道:“兄弟们摸黑窥伺平家坳,看的不是很清楚。估计守军最多不会超过三千人。”

    他顿了一顿,又补充道:“平家坳两侧陡险,只有药农樵夫以绳索可以攀爬,大军既不能通过也不能驻守,契丹人只须守住谷口,三千人足矣。兄弟们判断谷口守军不足三千,也是因为那儿安排不下更多的兵马。”

    李多祚轻轻点了点头。李慕岚愤然道:“契丹如今好不狂妄,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明知我们驻扎在这里,居然分兵一路攻打马城,只留三千人守卫辎重,大剌剌的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中!”

    斥侯微露尴尬,道:“将军,卑职还没有说完,卑职等探察清楚,返回千金冶途中。顺风嗅到一阵马匹的气味,一两匹马是不可能传出这么大的气味的,卑职生疑,便舍了马匹,徒步前往察探。发现在落日河畔,有一支契丹兵马埋伏。

    马无长啸。人皆无声。十分的隐秘,看来契丹人是做了准备的,不让人马发出半点声息。因天色黑暗,卑职无法准确判断他们的人数,只依地势估计,最多当在八千骑。卑职不敢久耽。生怕被他们察觉,连忙悄悄返回。”

    李多祚陡然变色,急忙再往地图上看去。这张地图既是因当地人口述而绘,自然是越近越清楚。越远越寥草。马城是距千金冶最近的城池,两者前交往最为频繁,所以山川河流道中间路描绘的最清楚。

    李多祚仔细看了看,落日河是两条大河交汇处,此处有一片三角洲,也就是斥侯所说的契丹兵埋伏的地方。李多祚仔细回忆了一下他所了解的那个地方的地理和面积,如果尽是骑兵的话,应该最多只有五千骑,再多的话人马虽然安排得下,实际上一旦冲杀起来排布不开,反而影响战力的发挥。

    这个河口正是千金冶城赴援马城的关键要道,千金冶城在马城的北面,此时是初冬,正刮北风,因此赴援的兵马不可能嗅到众多战马聚集产生的气味。如果不是斥侯的发现,当李多祚率军匆匆赴援时,这支契丹伏兵突然杀出……

    想到契丹人的阴险,李多祚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一共两万兵马,其中还有近半辎重兵,战力有限。而且一旦赴援,他也不可能不留出一部分兵力守卫千金冶,能够赴援马城的兵力有限,这有限的兵马如果再被契丹伏兵半渡而击,全军覆没只是顷刻间事。

    李慕岚脸色难看地道:“好狡诈的契丹人,如此说来,我们是不能分兵赴援了。”

    楚逸也脸色凝重地道:“也不知契丹人还有多少兵马,说不定他们在暗中还埋伏有一支兵马,只待我们一出兵,便趁机偷袭千金冶,此城虽无多少粮草,却有大量的铁器,契丹人连番作战,箭矢、兵器的损毁必也严重,恐怕这里才是他们真正的目标。”

    李多祚摇摇头道:“不会!如果他们的兵马确是如此排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