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9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按照流言所说,卢象升全军战殁无人给杨嗣昌报讯倒还好说,但是高起潜所监大军,却有数万人之多,建奴即便是将其击溃,也不可能将其全部歼灭,溃散的官兵,肯定会想办法通知杨嗣昌,就算是溃散的官兵不通知杨嗣昌,广平府和顺德府的官府闻讯也肯定会通知杨嗣昌。

    杨嗣昌不管怎么说,都不可能二十天时间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这里面一定存在猫腻,难不成流言是真的不成?卢象升确确实实是被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暗中坑死的吗?

    于是崇祯转瞬之间,便开始感到了杨嗣昌这个人恐怕没他想的那么具有公心,而且杨嗣昌和卢象升之间有隙,这也是公开化的事情,这一次杨嗣昌想方设法掣肘卢象升,只要杨嗣昌心存私心,那么理论上是绝对成立的。

    而且杨嗣昌现在身为首辅,确实也有能力封锁官面上的言路,使得他这个皇帝无法得知很多事情,这些大臣欺上瞒下的本事,崇祯是早有领教,所以他开始对杨嗣昌产生了怀疑。

    接下来崇祯立即令曹化淳派出手下锦衣卫,去查证这个消息,查高起潜现在到底身在何处,广平府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卢象升到底是生是死,查到底是谁走露了他曾经派陈新甲试图和建奴媾和的消息。

    就在崇祯满心疑虑想要搞清楚这些事情的时候,突然间山东又传来了济南被建奴军攻克的消息,崇祯一听当场就一阵头晕,险一些一头栽倒。

    济南乃是山东首府,原本有不少驻军,而且城墙坚固,按理说应该不会轻易便被建奴攻破的,他想不通为何建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便将济南城攻下,这济南城里面还有德王朱由枢,奉国将军朱恩赏,这一次也全部被建奴所杀。

    这对于崇祯的打击比听闻卢象升战死还要大一些,这可是他的皇亲,他们朱家的王爷,居然也被建奴杀了,让崇祯如何能够承受?

    于是崇祯立即下旨,质问山东巡抚颜继祖为何会造成如此后果,他是怎么守山东的,是怎么守济南府的,为何让建奴大军长驱直入,一直杀到济南城下,攻破了济南城?

    可是不等崇祯从这个震惊之中恢复过来,另一个消息吧他差点从龙椅上给轰翻下去,天津卫守将派人快马加鞭送入京师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消息,福建总兵兼都督同知于孝天,于正月二十日当日清晨,忽然间率领数百条战船,出现在大沽口一带,并且在大沽口开始登陆。

    天津卫守将率人阻止他们登岸,质问他们为何这个时候突然未奉旨却率兵到了这里,于孝天派人宣扬说他乃是听闻建奴入关大掠,京城告危,特来勤王的。

    而且据天津卫守将判断,这一次于孝天率领的兵马不下数万人之多,天津卫驻军根本无法阻止他们登岸。

    (特别鸣谢书友1766755、白云过隙、zcf9527、汉武帝2、李布衣几位弟兄的打赏!继续高呼我要月票!)

第九章 不招自来

    另外这一次于孝天说的是特来勤王,抗击建奴,他们也不敢轻易与之反目,现如今于孝天所部,已经在大沽口登陆,并且开始迅速的包围了天津卫,天津卫守将急派人赴京奏明崇祯,请圣上定夺此事。

    崇祯和诸大臣闻听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当即便都被这个消息给震蒙了,所有人第一个想到的事情就是于孝天这是要反了。

    虽然这次建奴入关,京师宣布戒严,并且调集山西兵马入援,但是却并未下旨召集天下兵马勤王,更不可能下旨调于孝天北上勤王。

    而于孝天突然之间,在任何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悍然率领数万兵马,一路从数千里之外的福建走海路直入渤海湾,在大沽口登陆。

    大沽口乃是在天津三卫的辖区之内,而天津卫乃是镇守京畿东大门的要地,距离京师不过只有区区三百多里不足四百里的路程。

    这样的距离,对大明来说,几乎可以说是近在咫尺,而且天下皆知,这个于孝天拥兵自重,把控福建政局,将整个福建几乎都划为了他的辖地,大有不臣之心,只是朝廷实在是腾不出手,才没有机会去征讨于他。

    而于孝天却在这个时候,突然间率领数万兵马,出现在了天津卫,这件事实在是说不通呀!

    崇祯当场就被搞蒙了,慌忙之间赶紧召集诸臣商议此事,几乎所有大臣这个时候都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了。

    现如今建奴十余万大军还正在大明腹地之中到处肆虐,尚未撤回关外,于孝天突然间又领兵杀奔了京师,这样的情况谁都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诸大臣只是慌忙上奏,奏请崇祯立即下旨,叱令于孝天立即停止朝京师进兵,令其立即率部返回福建,不得在天津卫驻留,如若他抗旨不尊,那么就是意图谋逆,朝廷将视其为叛军,派兵将其讨灭。

    崇祯这个时候慌的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眼下也确实拿不出好的办法,只能一边赶紧下旨,派人立即赶往天津卫,传旨给于孝天,令其立即撤回福建,另一方面则立即调集卫戍的官军,到通州、武清、香河一带布防,堵住于孝天所部逼近京师。

    对于于孝天,现在崇祯的忌惮甚至要超过对于建奴大军的忌惮,在崇祯心中,于孝天此次在未奉旨的情况下突然间悍然率兵北上,走海路直抵京畿,其目的昭然若揭,肯定是要谋叛的,搞不好这厮这次就是想要利用勤王的借口,来此直接攻占京师,将他朱家王朝掀翻。

    而建奴虽然可恶,但是建奴入关,大不了只是来袭掠一番,迟早还是要退回关外的,不管对京畿之地破坏如何严重,也不至于要了大明的命。

    可是于孝天不同,于孝天乃是大明叛逆,一旦要是让他包围了京师的话,那么可是大明覆亡的大危机。

    所以崇祯根本不信于孝天什么率军勤王的借口,这才会对于孝天如此忌惮,建奴大军入寇山东北直隶南部,他宁可不管,但是却决不能坐视让于孝天在这里站住脚。

    这会儿他也顾不上追究杨嗣昌的责任了,立即下旨令杨嗣昌调集京畿周边所有官军,立即向京师汇聚,并且令这会儿正率兵镇守在保定一带的陈新甲,集结兵力,率领大军立即赶赴天津卫一带,把于孝天的大军堵在天津卫,使其无法继续朝京师挺进。

    整个京师周边,这一下子就乱了套了,各部官军都接到了命令,得知了于孝天率领重兵突然间北上入犯天津卫,试图谋逆作乱,令他们立即赶往京师以东方向布防。

    这些官军一下就都懵了,来了一拨建奴大军还不够吗?怎么这个时候这姓于的突然间就也造反了呢?

    而且这家伙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千里迢迢的带兵跑到这边添乱呢?就算是他要谋反,他的老巢在福建,也要先从南方动手吧,怎么会带兵不远万里的跑到京师这边来呢?

    这个问题起初很少有人考虑,倒是一些处于底层的人先想到了这一点,这不科学呀?

    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人对崇祯提出了这个疑问,崇祯也顿时想到了这一节,确实如此呀?这于孝天老巢在福建,就算是他要起兵谋反,也没道理带着这么多兵马,不远万里的跑到京师这边来谋反吧!

    所以当崇祯慌手慌脚到处调集人马,要征讨于孝天的时候,这个问题把他又给搞糊涂了。

    自古以来,不管谁造反,都是从老巢开始起兵,然后对周边进行征伐,逐步的扩大地盘,最终夺取天下。

    可是于孝天这次的行动,虽然有谋逆之嫌,但是他为何放着根基稳定的福建那边不动手,却带着这么多兵马,不远万里,千里迢迢的从福建,一直跑到天津卫的大沽口登陆呢?

    这一点崇祯怎么都想不通,不但是他想不通,诸大臣也跟着一起想不通,而且于孝天这一次在大沽口登岸之后,公开宣称是来勤王,要来打建奴的,从道理上来说,于孝天身为大明重将,闻之建奴入寇大明,威胁到了京师安全,起兵北上勤王并没有大错。

    他唯一的错,就是没有奉诏起兵,而是私自起兵,这一点乃是各朝各代朝廷皇帝最为忌惮的事情。

    可是不管他们想通想不通,这一次于孝天不招自来,直接率领重兵直入塘沽登陆,不管他真实想法是不是来抗击建奴的,这么做都已经是重罪了。

    所以崇祯想不通于孝天为何这么做,也懒得继续去想了,反正于孝天此獠绝非大明忠臣,他来北方铁定没安好心,绝对不得不防,所以他还是坚持,继续调集兵力,做好应对的准备。

    接着他甚至下旨,调集山海关一带的官军,回援京师,随时准备发动对于孝天所部的猛击,他就不信了,这么多官军,挡不住建奴军,打不过建奴大军,难道还对付不了于孝天的兵马吗?

    原本建奴入寇之后,始终都缩着脖子不敢与之硬抗的各路官军,这一下突然间就变得活跃了起来,开始朝着京师东南部集结了过来,纷纷抵达通州、香河、武清等地,陈驻在了那里,做出了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

    而这个时候,建奴大军已经在河间府南部汇集了起来,裹挟着数十万虏获的山东北直隶的难民,朝着天津卫行去。

    在天津卫的南部,登陆的于家军兵将,以飞快的速度扎下了一片连营,并且和天津卫驻守的数千官军形成了对持。

    于孝天端坐在帅帐之中,帅帐里面站满了陆军的军官,这一次他一共带来了四个旅另外还加上一个辎兵营,一个重炮营的兵力,总兵力按照于家军的编制,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半师的兵力,不太够两个整编师,但是火力上却也跟两个整编师也差不了多少了。

    这已经是此次于孝天能够带来的最多的兵力了,毕竟他在南方福建一带,还要留下足够的防御兵力,来看守住老巢,就着他也差不多把各地能抽的兵力,都给抽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