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钢材质量的改进,加上淬火工艺的提升,使得枪支击发机构的质量也稳定了下来,特别是燧发机的簧片,改为了半机械化生产,通止规的使用,保证了零件的精度,使得狼牙步枪的发火率也在逐步的提升。
至于火炮方面,似乎不管生产多少,都不够用一般,现如今火炮生产已经形成了序列化,口径从一磅小炮到四十八磅卡隆炮,产品序列非常完整,大部分供应海军使用,少部分供应陆军使用,使得海狼的两军火力都跃升到了当世最强的状态。
为了下一步扩编陆军,参与陆上争霸行动,虽然目前炮兵装备火炮数量并不多,但是炮作这些年来,对陆炮生产从未停止过,库房之中封存了大量的陆军炮,其中以标准十二磅榴弹炮为主,现如今起码储存朝过了二百门之多。
另外更轻型的六磅步兵炮也生产了不少,作为战略储备暂时储存了起来,攻坚用的二十四磅攻城重炮,也储备了起码六七十门之多,只要需要,随时都可以武装起来一大批炮兵,投入到陆上作战之中。
弹药厂更是生产储备了大批量的各型弹药,特别是为陆军储备了大批的弹药,进行了严格的防潮处理,储存在了弹药库之中,随时都可以调拨发运出去。
所以表面上来看,海狼的军队数量并不算很多,但是实际上储备的武器和后备兵力,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随时都可以让于孝天武装更多的兵马,投入到作战之中。
而且于孝天针对目前兵力极度扩增的情况,对陆军又进行了一次改组,在营以上设置了旅的编制,依旧采用五五制,一个旅下辖五个营,其中一个辎重营,一个炮兵营,三个标准步兵营,另外增配一个直属斥候连,一个工兵连,使之可以形成一个拥有相当强作战能力的作战集团,进可攻退可守,在战场上完全可以以一当十。
另外为了应对未来大规模的陆上集团作战,于孝天提前又在旅一级的编制上面,增设了一个师级的作战编制,但是到了这一级之后,他不再采用五五制编制了,而是改用了三个旅为一个师,另外增配一个师属攻城重炮连,一个师属的工兵连,一个师属骑兵营,还有一个师属辎重营,这么一来,一个师的总兵力基本上达到两万多人,完全拥有了非常强的进攻能力。
目前他将手头上的陆军,编制成了十个作战旅,其中一半左右的兵力,可以随时投入作战使用,其余的要分部到各处作为后备兵力使用,或者是负责镇守一些要地使用。
也就是说目前他可以一次性投入作战的兵力,仅仅满足在一个方面投入一个师的兵力,未来两年,他打算将这样的兵力提高到两个师,可以在两个方面,各投入一个师的兵力,形成有效的作战力量。
经过盘点自己的家底之后,于孝天现在已经基本上有了较为充足的把握,未来当他投入到陆上争霸战的时候,依靠海陆两军,以海军为辅,陆军为主,他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将沿海一带攻占下来,特别是江南一带,目前作为大明最重要的财政来源,一旦被他占领,就将彻底摧垮大明的经济,使之迅速的进入到崩溃之中,这算是一个釜底抽薪的恶毒战略,几乎可以说瞬间就要了大明的命。
随着于孝天逐渐势大,到了崇祯十年间,已经基本上把势力渗透到了福建两广各处地方之中,俨然形成了其地下势力,甚至于其势力已经侵蚀到了浙江和江西等地,使得整个南方几省,出现了一个怪相,那就是地方官府政令不出城,出城则会遭到地方其他势力抵制。
这样的情况,真正开始引起了崇祯的担忧,崇祯到这个时候,已经彻底意识到了于孝天的海狼集团,和于家军对大明的巨大威胁。
地方官府对于孝天的弹劾,更是如同雪片一般的飞往京师,放在了崇祯的龙案上面,崇祯这才真正意识到了于孝天所图可能已经不仅仅是发财那么简单了。
通过整理各方送入京师的弹章还有情报,崇祯赫然发现,于孝天现在的势力发展之大,已经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整个东南诸省,现如今政经几乎都被于孝天所控,只要于孝天有心谋反,反手之间,这南方几省恐怕很快便会沦入于孝天之手。
这样一个结论,让崇祯只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冲到头发丝上,整个身体都感觉冰冷冰冷的。
(新的一月开始了,弟兄们,请把你们宝贵的月票投给我吧!拜托了!寒风能取得眼下的成绩,全拜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继续得到你们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另外衷心感谢大漠笑春风兄弟这几个月来无私的奉献,还有其它诸多不停支持我的弟兄,寒风在这里拜谢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熊文灿的命运轨迹
崇祯顿时勃然大怒,在寝宫之中,大骂于孝天乃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但是骂归骂,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拿不出什么手段,来遏制于孝天的发展了。
但是他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其实于孝天的手,伸的还远不止他知道的这么远,其实现在整个登莱,甚至于大半个临海的山东地域之内,也早已成为了于孝天的暗中势力范围。
要是他知道这一点的话,恐怕当场就能吓尿裤子,山东不比南方诸省,这里距离京畿之地,仅仅只有数百里远,而且于家军拥有充足的战船和货船,随时都可以走海路直入渤海湾,在天津卫登陆,只需几天时间,便可以兵锋直抵京师城下。
崇祯要是弄明白这一点的话,想必便会明白更多事情,可惜的是他却一直被蒙在鼓里,根本不清楚现如今他的大明,沿海诸省,早已被于孝天的势力渗透到了如此地步。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强烈的意识到了大明的最大危机,现如今在他心目之中,于孝天这个隐患,已经几乎等同了建奴和中原流民军,成为了第三股可以随时摧毁大明的势力。
于是崇祯在十年期间,开始认真考虑起了该如何处置于孝天这个事情,经过朝廷众臣反复商议之后,崇祯和众臣都认为于孝天这个隐患必须要进行剪除。
但是如何剪除却成了一个大问题,于孝天现在拥兵自重,手头武力强悍,而且控制着大明沿海最强的水师船队,潜在实力之强,无人可以弄清楚。
单单是简单的罢免他的官职,将其削职已经没有大用,弄不好这边要削他的职的消息刚刚一出,那边于孝天可能就会起兵造反。
至于将其逮问这件事,众人连想都不敢想,因为福建方面送入京师的情报已经说明,于孝天已经把整个围头湾,甚至是泉州府一带,都经营成了铁桶一块,对于官府方面,可以说是针插不入,想要逮问于孝天,根本就不可能。
有人提议武力解决,调两广浙江江西以及云贵等省的官军入福建,剿灭于孝天,但是这个提议一经提出,立即便遭到了众人的否定。
开什么玩笑?要是能武力解决的话,皇上岂不早就想办法武力解决了吗?
现如今于孝天基本上控制了整个福建的官军,就算是没被他控制的,也都是一些弱旅,于孝天挥挥手就可以将他们灭了。
两广那边倒是有一些官军,兵力大概有几万人,可是两广的官军如果调入福建征讨于孝天的话,两广那边就兵力空虚了,本身两广这段时间就不太平,到处在冒烟,按下葫芦浮起瓢,根本抽不出兵力去对付于家军。
云贵那边刚刚平定了奢安之乱,尚未恢复过来,兵力更是缺乏,浙江就不用说了,前几年浙兵被大批调往北方,消耗的已经差不多了,浙江境内本身兵力就不足,怎么可能调入福建征讨于孝天呢?
更何况了,现如今朝廷财政严重短缺,山西大旱,朝廷只拿出了三千五百两银子,这要是调集十数万官军入闽征讨于孝天的话,起码要花费百万两银子以上,甚至可能要几百万两银子,朝廷哪儿去筹措这些兵饷和兵粮?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崇祯只觉得头大如斗,最终还是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请崇祯故技重施,调于孝天率军北上,入河南进剿流民军,命其受王家祯或者是洪承畴的节制,让于孝天的兵力在和流民军的交战之中消耗掉。
这样的话既可以解决于孝天的威胁,又可以让于孝天和流民军狗咬狗,不管谁干掉了谁,对朝廷来说都是好事。
这个办法一提出来,崇祯闻之大喜,当即拍板定案,决定再招于孝天北上入豫平叛,反正中原现在早已乱成了一锅粥,地方破败的已经不能再破败了,让于孝天领兵去哪儿和流民军对决,局面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了。
而且于家军善战,如果于孝天这次还领旨出征的话,那么就可以趁机把他留在中原,只要他不回福建,那么就不会有大事发生。
于是崇祯当即便下旨,令人到福建传旨给于孝天,令于孝天再次率领福建兵马一万五千人,北上河南征讨流民军,限他两个月之内,率军抵达河南,受王家祯节制。
八月间圣旨送抵福建,但是偏偏这个时候传出了于孝天病了的消息,在圣旨抵达福建之前,于孝天居然在大热的天感了风寒,病体甚重,无法视事,派人给福建巡抚送了个消息,便闭门不出。
圣旨送到了福建之后,于孝天以病体在身,无法视事为由,拒不接旨,就这么把圣旨给搁置了起来。
消息传回京师,崇祯气的差点吐血,任谁都明白,于孝天这肯定是提前得到了消息,来了个托病不出,根本就不上朝廷的当。
好吧,你让我率兵出战,我也不说不去,但是我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连床都下不了了,你总不能让人抬着我去打仗吧!所以对不起,我要先养病,什么时候病养好了,什么时候再说!
崇祯得知消息之后,气的要死,但是却拿于孝天也没有办法,有心想要动武,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