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系统-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吕向注:“庖人,割牲体之人也。”

    票拟

    明代自宣德以后,重要国事由内阁首辅先拟定办法,将所拟批答之辞,墨书写于票签之上,送呈皇帝批准,谓之票拟。入内后,由司礼监承皇帝旨意批复,因为用笔,故称“批红”。《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一:“掖廷之内,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上。。。。。。票拟必忠贤到始敢批发。”《明史。阉党传顾秉谦》:“秉谦票拟,事事恂(魏)忠贤指。”又《职官志一》:“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平章

    官名。本为议论政事之意,始见于唐太宗时。唐中期后,凡实际任职宰相者,必在其本官外加同平章事的衔称。意为共同议政。宋代有平章军国重事之名,专用以位置年高或望重的大臣,位高于宰相。金、元二代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的行中书省亦置有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初曾沿袭,未几废。《宋史。职官志一》:“平章军国重事,元中置,以文彦博太师、吕公著守司空相继为之,序宰臣上。所以年老臣硕德,特命以宠之也。故七称‘平章军国重事’,或称‘同平章军国事’。五日或两日一朝,非朝日不至都堂。。。。。。其后,贾似道专权,窃位日久,尊宠日隆,位皆在丞相上。”《元史。百官志一》:“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掌机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又《百官志八》:“行中书省。至正十二年正月,江西、江浙行省皆除添设平章。。。。。。二十三年三月,置文西行中书省,以廉访使也儿吉尼为平章政事。”参见“同平章事”。

    评事

    官名。西汉始置廷尉平,与廷尉正、廷尉监同掌决断疑狱。东汉沿之。魏晋以后改平为评,隋炀帝时改称评事。唐、宋、明、清沿置,均属大理寺。《通志。职官四。大理评事》:“汉宣帝地节三年,初于廷尉置左右平员四人。。。。。。后汉光武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冠法曹。魏晋以来无左右,而直谓之廷尉评。后魏、北齐及随,廷尉评各一人,开皇三年罢。至炀帝乃置评事四十八人,掌与司直同,其后官废。唐贞观二十三年,褚遂良议重法官,复奏置评事十员,掌出使推覆。”

    仆射

    官名。起于秦代,凡侍中、尚书、博士、谒者、郎等官,皆有仆射,据所领职事作称号,意即其中的首长。仆射本为君主身边小臣,一说谓古代重武臣,以善射者掌事,故名。后仅存尚书仆射,东汉时为尚书令的副手,职权渐重,至末年分置有左、右仆射。魏晋南北朝时,令、仆**宰相之任。唐因不设尚书令,即以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初期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玄宗以后,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加衔或大臣荣衔。宋初沿而未改。元丰改官制后,又以左、右仆射充宰相。徽宗时一度改为太宰、少宰;南宋孝宗时改为左、右丞相,此后仆射之名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之号。”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若军屯吏则曰军屯仆射,永巷则曰永巷仆射。”《宋书。百官志上》:“汉献帝建安四年,以执金吾荣为尚书左仆射,卫臻为右仆射。二仆射分置,自此始也。。。。。。尚书令,任总机衡;仆射、尚书,分领诸曹。”《宋史。司马光传》:“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

    千户

    职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隶属于万户。元代相沿,设千户为“千夫之长”,亦隶属于万户。驻于各县者,分属诸路万户府。设千户所统领百户所,各设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驻重要府州,分为十个百户所,统隶于卫。千户为一所的长官。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夫人言语,道有小千户到来,教燕燕伏侍去,别个不中。”

    钱谷

    清代官署主中办钱粮、税收、会计的幕僚。一般称“钱谷师爷”或“钱粮师爷’。《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钱谷老夫子也晓得这事非钱不行,只要回来劝东家送他们一百银子。”老夫子,对幕僚的敬称。参见“刑名”。

    钦差大臣

    官名。明代,凡由皇帝亲自派遣,出外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称钦差。清代沿袭。其出于特命并颁授关防者,称作钦差大臣,权力更大,一般简称钦使。驻外使节则称钦差出使某国大臣。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边务。林则徐》:“十一月入觐,颁钦差大臣关防,驰往广东进办海口事件。”

    钦天监

    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订历书,培养天文人才等。秦汉以来太史令掌天文历法。唐代始设太史局,后改司天台,隶属秘书省。宋元监,清沿之,设监正、监副等官。清制,汉、满并用,亦有个别欧洲传教士参加或主持。《明史。职官志三》:“钦天监。监正一人,正五品。监副二人,正六品。。。。。。掌察天文、定历数、占侯、推步之事。凡日月、星晨、风云、气色,率其属而测侯焉。有变异,密疏以闻。凡习业分四科:曰天文,曰漏刻,曰回回,曰历。自五官正下至天文生、阴阳人,各分科肄业。每岁冬至日,呈奏明岁《大统历》,移送礼部颁行。”

    权知

    宋初官员以差遣治事,在官衔前常带有“知”字,“知”即主持之意。其暂代者称“权知”。以后遂被沿用。如权知枢密院事、权知贡举、权知某州某府等。又资历低而任品秩高的职务时,隔两等资序称权发遣,隔一等称权知。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咸平三年,'王旦'权知贡举,锁宿旬日,就拜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宋史。职官志七》:“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又《职官志六》:“开封府。牧尹不常置,权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

    三公

    辅佐君王、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军。

    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元、明、清沿其称。以为大臣的最高荣衔。《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唯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唯其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元史。百官志一》:“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正一品。银印。以道燮阴阳,经邦国。有元袭其名号,特示尊崇。”

    2、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亦称三司。《文选。枚乘》:“今汉亲诛其三公以谢前过。”李善注:“谓诛晁错也。错为御史大夫,故曰三公。”

    三老

    古代掌教代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问置国三老。《史记。高祖本纪》:“'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童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书。高帝纪》:“'二年'二月,癸未。。。。。。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戌。”《后汉书。赵孝王良传》:“更始立,以良为国三老。”

    三闾大夫

    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掌楚国贵族屈、昭、景三姓。诗人屈原曾任此职,后人即以“三闾大夫”称之。《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又《离骚》汉王逸注:“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三少

    三公或三师的副职。自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亦称“三少”。但仅为虚衔,无实职。又晋代以后,东宫官太子少师、少傅、少保亦称“三少”。《北堂书钞》卷五十引汉许慎《五经异义》:“天子立三公,曰太师、太傅、太保。。。。。。又立三少以为之副,曰少师、少傅、少保,是为三孤。”《通典》卷二十:“孤,特也,言卑于公,尊于卿。”《晋书。百官志》:“及愍怀建宫,乃置六傅,三太、三少。”《隋书。百官志中》:“'太子'少师、少傅、少保,是为三少,各一人,掌管皇太子,以观三师之德。”

    三省

    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代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实际上由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新唐书。百官志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三师

    太师、太傅、太保古称三公,北魏以后称为“三师”,品能列正一品,但仅为虚衔,无实职。元以后又改称三师,又称“三太”,一般以朝官兼领。《新唐书。百官志一》:“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三师,天子所师法,无所总职,非其人则阙。”又《百官志四上》:“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三司使

    官名。唐代中期以后,财务行政渐趋繁杂,乃特简大臣分别判户部、度支,及充盐铁转运使,分别管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