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诗当然不是林飞的原创,是林飞“剽窃”的,这句诗的出现时间是二十世纪中期,林飞没多想,直接就用上了,在场的高级军官和参谋都对诗词不太懂,没觉得如何,唯独饱读诗书的才女溪云,一眼看出这句诗中的味道。
林飞原本想要谦虚几句,把这件事情放过去,可是转念一想,溪云平时没少在诗词方面“鄙视”自己,于是林飞决定,在溪云心中竖立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才子形象,于是林飞笑道:“平时我在诗词方面表现得不如你,那是我在让着你,其实论起作诗,你不是对手。”
溪云笑眯眯地问道:“是真的吗?夫君作一首诗出来听听。”
林飞心想我可是来自未来的人,比古诗词怎么可能输给你,于是开始搜索脑海里的诗词,突然发现,清代以前的不能用,因为溪云全都读过,清代以后的,一时间竟然想不出一句。
林飞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有把一句诗背出来,溪云不屑地娇哼一声,嘲笑了林飞几句,转身走了。
林飞暗暗叹了口气,无奈心想,不管回到哪个时代,都不能回到晚清了,回到晚清,用古诗词戏弄才女的法子一个都用不了。
在林飞指挥华夏军进军的同时,清廷内部一片混乱,在四川镇守的是张之洞,后来李鸿章又来了,现在翁同龢和慈禧太后也进来了,清廷的几大权臣,都集中在了四川这片弹丸之地上。
华夏军已经重兵压境,清廷权臣们还是没有忘记内斗,首先是李鸿章,老谋深算的他对袁世凯“勾结飞贼,意欲谋反”是怎么回事非常清楚,就是林飞使用了一招离间计,然后翁同龢借机把袁世凯弄死。
李鸿章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不过他却不敢给袁世凯翻案,因为林飞在大禹城烈士陵园给袁世凯修了一块纪念碑,已经证明袁世凯是林飞的人无疑,所以李鸿章把矛头对准了翁同龢提拔的苏明珍上,如果不是苏明珍,潼关不会失守,李鸿章指使手下,弹劾翁同龢“任用无能,渎职失察”。
慈禧太后正因为潼关失守,狼狈出逃的事情郁闷呢,借着有人弹劾翁同龢的机会,将翁同龢的官职一撸到底,不过慈禧太后说的很客气——念在翁同龢年迈,恩准其归乡养老,不过翁同龢是江苏人,现在江苏已经是林飞的天下了,于是翁同龢只能赋闲在成都。
慈禧太后处置了翁同龢,算是出了口恶气,接下来的事情是,在成都修建行宫,广选宫女太监填充其中,财力不足,那就搜刮百姓吧,弄得四川百姓民不聊生。
等到这些事情都安排完了,慈禧太后开始考虑后面的事情了,此时世界各国都是按兵不动,全然没有了第一次南洋世界大战初期,英法联军那种水银泻地般的攻势,慈禧太后感觉到,击败林飞没有什么指望了。
慈禧太后于是把李鸿章找来,吩咐李鸿章:“此时我大清已经没有退路了,你去找林飞谈判吧。”
李鸿章暗暗苦笑,问道:“谈判?该怎么谈?”
慈禧太后想了想,说道:“哀家观泰西诸国,有君主立宪一说,我们何不效仿,让他林飞指掌国家政务,我大清皇帝只做君主,让林飞年年给我皇帝供奉就好。”
李鸿章很是无奈,人家林飞已经三面合围四川,四川西部又是高寒雪原,我大清无路可退,林飞凭什么让你君主立宪。
李鸿章叹了口气,说道:“太后,君主立宪是万万不可了,我看如今只有凭借山川之险,谋求自治。”
慈禧太后点点头,“这件事情李爱卿你就全权做主吧,哀家乏了,先去歇着了。”
慈禧太后在李莲英的搀扶下站起身来,走向后宫,她的背影落寞极了,一个绵延两百七十多年的大帝国,已经日薄西山,一片挽歌。
李鸿章和慈禧太后谁都没有提流亡国外的事情,对于慈禧太后这些满清贵族来说,外国充满了陌生与恐惧,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到外国去。
李鸿章从行宫出来,找到了成都最有名望的美国商人,请这个美国商人居中斡旋,和林飞谈判,美国商人的能量还是不小的,联系上了华夏军,安排好了谈判事宜。
李鸿章想要见林飞是不可能了,因为四川距离大禹城太远了,于是李鸿章先见了牛大虎,和牛大虎商谈,牛大虎再把李鸿章的条件汇报给林飞。
牛大虎不是外交官,谈判的时候不懂得什么“技巧策略”,他只懂得一条,那就是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所以牛大虎一上来就告诉李鸿章:“除非清廷投降,否则我们没什么好谈的。”
李鸿章这一辈子的谈判,几乎都是卑躬屈膝,从来没硬气过,今天也是一样,李鸿章苦笑着说道:“牛将军不要如此,听听我们的条件吧,我们希望自治,与华夏帝国互不干涉。”
牛大虎直截了当地回答:“不行,自治没门,我们陛下说了,你们大清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投降,而且是无条件投降,投降之后,我们陛下可以保证,不杀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包括其他亲王大臣,都不杀。”
李鸿章听到牛大虎的这番话,颇为心动,于是说道:“我把这些条件禀告圣上,再行定夺。”
双方随即休会,李鸿章把林飞的条件汇报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听说林飞让清廷无条件投降,顿时忡忡大怒,“好一个飞贼,我堂堂大清皇太后,岂能屈膝投降乱臣!”
李鸿章于是拒绝了林飞的投降条件,林飞很清楚,清廷是对四川的地形抱有幻想,认为华夏军无法攻破四川天险,于是林飞命令牛大虎,攻破剑门关,震慑清廷。
九月二十六日,华夏军对剑门关发动了攻击,剑门关山路崎岖,大型榴弹炮根本上不去,于是华夏军动用了乾坤弓火箭发射筒和震天箭火箭弹,一个小时之内,华夏军把一百多枚震天箭火箭弹射上剑门关城楼,装填的都是燃烧战斗部,剑门关城楼都是木制的,瞬间就被点燃。
剑门关守卫清军早就心向林飞了,尤其是听说清廷逃入成都,竟然还大肆搜刮民财,修筑行宫之后,更是对清廷满心失望,于是纷纷投降。
剑门关并不是成都的唯一一道屏障,后续还有不少险要关隘,可是剑门关在一个小时之内被攻破,深深地震撼了清廷,清廷恍然间觉得,那些险要地形,其实并不管用。
慈禧太后为了保全性命,只能秘密地通知李鸿章,只要林飞保证不杀满清高层,她就愿意投降。
消息一路传递到林飞的手中,林飞很快保证,只要慈禧太后投降,绝对不杀满清高层,慈禧太后没有办法,通知李鸿章,与林飞签订投降书。(沧海在微信公众平台分享了写作故事,请大家微信搜索——qietingcanghai,就是且听沧海的拼音,回复2即可观看)
748 你们必须死!
十月一日,李鸿章在剑门关华夏军驻地,与牛大虎签订了《投降协议书》,协议书中写明,大清帝国皇帝正式退位,就这样,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清帝国,正式宣告终结。
在投降书签订之后,清军放弃了所有关隘的抵抗,向华夏军投降,十月五日,华夏军进入成都。
在华夏军进入成都的当天,翁同龢在家中自缢身亡,翁同龢虽然在清王朝的危急时刻还倾轧同僚,不过在对清廷的忠心上,没有人能超过他。
张之洞对清廷对未来失望至极,请求林飞恩准其返回家乡,兴办实业,林飞应允。
李鸿章还留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身边,虽然清廷投降了,可是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比如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去哪里居住,清廷的皇亲国戚如何处置等等,这些都需要李鸿章参与。
按照李鸿章和牛大虎签订的协议,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各自都将保留十名宫女,十名太监,前往大禹城居住,光绪皇帝的妃子,也跟着光绪皇帝。
至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下的皇亲国戚,不与追究战争罪,准许其返回北京,自谋生计。
至于清廷的大臣,各自放归乡里。
在成都的还有一些外国使者,比如说日本使者儿玉源太郎,林飞没有为难他们,让他们返回了各自的国家。
一个庞大的帝国,最终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之前还和林飞斗得你死我活的敌人,眨眼之间就已经被林飞踩在脚下。
十月十日,华夏军带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还有李鸿章,从成都出发,前往大禹城,华夏军方面派出的看管人是千代静香,林飞觉得,派出一个女子看管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会显得比较温柔。
华夏军看管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时候,人人都是彬彬有礼的,没有一个人因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俘虏而对他们冷嘲热讽。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身边的宫女太监,对待两人还像原来一样,行跪拜之礼,口称“圣上”“老佛爷”,尤其是李鸿章,更是忠心耿耿,每天都去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请安。
其实华夏军战士和千代静香还是蛮同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这两个人几天前还是高高在上的太后和皇帝,可是现在已经成了阶下囚。
十月十五日,千代静香带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广州港上了船,准备返回大禹城,他们乘坐的是一艘高速客船,就是战时可以改成军用的那种,这艘船名叫“雨燕号”。
雨燕号的身边,是一艘王朝级战列舰——夏舰,这艘战舰担任的是护卫任务。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这一路上都没有和千代静香说过一句话,现在到了船上,算是和千代静香说了几句话,两人指着那艘王朝级战列舰问东问西,千代静香也不懂,于是就礼貌地说不知道。
船舶停在码头的时候,不少外国记者前来采访拍照,原来林飞放出消息,说华夏帝国派出高速客船,迎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莅临,并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