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明-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陆共二十七万大军,全部都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之师,作为周天寿就任大总统以来的第一战,征印一战是不战则已,一战就必须定鼎的。而由于北平军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印度战场,南洲之边还真不想插手。

    当然,不想归不想,如果南明皇帝或者说义军真的敢动使馆区,那就是严重挑衅,就算是两线作战,北平军也会毅然出兵的,这是原则问题:大华民国的尊严不容挑衅。

    八月十一日,南京城头上,守军看到了由北向南而来的一片滚滚烟尘,烟尘中有数百骑兵疾驰而来,这些骑兵个个明盔亮甲,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耀眼,守军不用问,也知道这是义军来了。

    数百骑兵并没有直接冲到城门前,而是在离城四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随即就扯在大嗓门对城内劝降。当然,劝降的对象并非皇帝,而是城内的百姓,而且在将一堆金灿灿的金条摆在最显眼处,大叫着说谁如果生擒了皇帝,就给与皇帝等重的金条作为奖赏。

    与皇帝等重的金条!城头的守军都不由得暗咽口水,特别是城头的守将,他是有幸上殿见过皇帝的,脑海中更是不停地浮现出朱允炆那略显肥胖的身躯,怎么说也有一百五十斤吧。

    一百五十斤的黄金,对于坐拥大量金矿山的朱允炆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不过对于那些苦逼的南明官兵而言,这可就是一笔巨款了。要知道,现在一两黄金就能买到十石精米了,一百五十斤就是一千五百两,可以换一万多石米,这可是一品大员十年的官俸了。

    动心归动心,城头上的守军将不敢就此造反,因为他们的身后还有监军的锦衣卫,他们若敢乱动,锦衣卫肯定手起刀落。

    那几百人见劝降无果,却也一点都不泄气,打马绕到另一边的城门前,接着劝降,而非常奇怪的是,这些人摆出金条后,就一直摆在哪里,并没有带走。那一堆黄金在阳光下散发着黄灿灿的金光,照得城头上的守军的心头直颤。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眼前摆着一大堆黄金,没人会不心动,城头上的守军中不免有人暗忖着要不要冲出城去,把那一堆黄金占为己有。而在离南京城不远处的一座山头上,一名寸发男子正微笑地看着这一暮。

第480章 舍得(十五)

    一大堆黄金摆在眼前,任谁看见了都会动心,又见那些扔金条的人去而不返,南京城头上的守军就恨不得马上开门出城搬金子,只是怕出城会遇到埋伏,所以一直不敢开门,不过那颗心啊,总是痒痒的,难受啊。

    这些金子就这样摆在原地半天都没人动,眼看眼天色渐晚,城头上的守军就起了侥幸之心,一些要钱不要命的军士开始交头接耳,都想偷遛出城取黄金。这不,一通串连之后,就有十几名军士放下吊绳,如猿猴一样窜下了城墙,接着就如饿狼一般向那堆黄金扑过去。

    远在数百米之外的一个小山包上,方中哲正带着几个在藏在草丛中,借着暮色看着这一幕,嘴角不由得向上翘起。

    “方先生,要不要狙杀?”一个架着狙击枪的男子低声问道。

    “不用,这些人都是小兵,不值一杀。他们想要金子,就让他们搬。”方中哲无所谓地说道,仿佛被搬走的不是一堆金子,而是一堆沙子。

    “方先生,真让他们搬走?那,那可是一千多两黄金啊。”另一个男子有些不甘心地问道。

    “没事,他们不过是搬运工而已。而黄金不过是一种货币,进行商品交换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咱们把城围起来,他们根本就出不了城,有再多的金子也是白搭。”方中哲耸耸肩,作为做大事的人,他还真不把这些金子放在眼中。

    “那倒也是,不过是让他们过过手而已,等到城下之时,他们还不得都吐出来。”另一个男子低声笑道。

    “其实这些金子能不能拿回来都无所谓,它们的作用已经起到了。”方中哲冷笑一声,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一堆金子进了城,只会加速南京城的灭亡。”

    方中哲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自信过度,而是对于权谋与人心的一种洞识。这些金子被这些军士搬进城,城里面的皇帝也好,守将也罢,肯定不会让这些军士占有这些金子。而朝廷一旦强占了这些军士的金子,那势必引起军士的离心。

    二桃杀三士,用的就是这一招,那些金子就好比潘多拉的盒子。

    “走吧,今晚肯定没事,回去让弟兄们好好休息,为大仗做好准备。”方中哲从山坡上退下来,那几名随从也忙跟上。

    其实,在这些随从的眼中,方中哲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多智近妖了,自从起事以来,几乎每战必胜,而且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再加上方中哲总是以部下们以弟兄相称,打仗的时候总是肯带头冲锋,这也让部众更加崇拜他。

    方中哲身上的这些品质,不但与万磊相似,而且还是学自万磊的自传《大华梦》,几乎可以说是万磊第二了。不过这确实有效,特别是在处理与部将的关系上,方中哲可以与所有部将都保持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义军内部也是十分团结。

    其实,义军之所以能团结,除了方中哲个人品质的原因之外,还因为方中哲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哥命宗旨,那就是推翻帝制,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当然,方中哲并不是开空头支票,还拿出了实惠,他许诺推翻帝制之后就给将士分地,但凡是参加过义军的,按功劳多少分地,每人最少一千亩,而且全部是水土肥美的好地。

    有地可分,这一条最具鼓动效果。要知道,南洲在南明帝国的统治下,还是沿用旧的统治政策,不但地是皇帝的,就连人也是皇帝的,百姓不但要交皇粮地税,还要按人头服徭役,甚至还要忍受贪官污吏的盘剥,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义军上下同心,南京城内就不一样了。南京城内虽然有几万人,不过并没有同仇敌忾之心,小百姓甚至是恨官军多过怕义军,因为官军强把他们拉进城也就算了,还不妥善安置,很多小百姓露宿在街道上,连个遮风挡雨的地都没有。

    百姓饥寒交迫,朝廷非但不发赈济,还借此机会拉壮丁,那些出壮丁配合守城的家庭才给粮食,不肯主动出壮丁的,就是强拉,赈济也不给。

    不只是那些被强迁入城的难民惨,城内的居民也好不到哪里去,锦衣卫拿着所谓的驾贴,不停地敲开那些富商与大户人家的家门,不是要粮就是要钱,如果不给,直接拿绳子就把家主给绑走,让家属拿钱一赎才放人。

    如此一来,整个南京城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在高压统治之下,南京城就好比是一个火药筒,只要有一点火花,说不定就会引发一场大爆炸。

    朱允炆也知道这样搞下去迟早会把城内的百姓也逼反,不过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只想早一点把城外的叛军打败,巩固自己的威权。

    其实,朱允炆这是赌徒心态,之所以如此,是不舍得退一步,不只是他自己不舍得放下皇权,也是以他为首的一群特权阶层不想就此放下特权。所以,他们就只能裹挟百姓,用无数百姓的命来豪赌这一场。

    赌胜了,他们手上的权力握得更紧,不过,他们没想,也不想去考虑赌败的后果。十年前被赶出中原,这一次如果再被打下台,他们还真无处可去了,而且他们也不敢肯定,眼前这批造反者会像以前那个万磊那样宽容大度,还会给他们留一条生路。

    为了不至于被人赶尽杀绝,朱允炆可以说是拼尽一切了,他指使锦衣卫大肆收刮民财,目的是想从大华民国那边进口一批大威力的枪支,以增强武力。虽然徐钦总是表示说枪支为非卖品,不过朱允炆还是认为徐钦是想借机多要钱。

    只要保住了权力,钱没有了还可以再挣,朱允炆砸锅卖铁要买枪,锦衣卫一听说有人从城外弄回来一批金子,岂有放过之理。这不,那些出城去捞金的军士刚一回城,就被锦衣卫直接拿下,金子自然也被收走了。

    冒着生命危险弄回来的金子被人强拿走,那几个军士自然不服,大声叫骂着,引来大批围观的军民。而这些人被锦衣卫欺负得狠了,本能上就厌恶锦衣卫,纷纷起哄,对那几个军士表现声援。

    锦衣卫见事态有些不妙,马上拿布把那几个倒霉军士的嘴堵死再拖走,更有几个锦衣卫亮了刀子。民众摄于锦衣卫的威势,纷纷退去,不过暴力可以吓得退民众,但是压不住**,黄金被强夺一事如风一般传遍全城,全城军民的愤怒值又再飙升,几乎已经到临界点了。

第481章 舍得(十六)

    围城第二日,义军方面还是没有大举攻城,依旧只是派人在城门前劝降,临走时依旧留下一堆金子。不过经历过昨日拾金被没收一事之后,城上的守军虽然看着眼热,却也没人愿意出来“拾”了,因为拾金之后肯定会被锦衣卫没收,说不定人也要被告捉走。

    官兵们不敢动,锦衣卫想要金子,那就只得自己动手。锦衣卫等到天色渐暗,就派出十几个人,他们也不敢开城门,还是从城墙上遛下去,准备趁夜拾金。

    可是,他们还没靠近那堆金子,就听到砰砰砰的数声巨响,几个跑在前面的锦衣卫身上爆出一片血雾,直接栽倒在地,后面锦衣卫顿时就慌了,撤腿就往后逃。可是后面的枪声还是不停,砰砰砰的一声巨响,城外所有锦衣卫都中枪倒地而亡,一个也没跑掉。

    在城头上督战的是一位锦衣卫百户,他一看到手下被击杀,又气又急,马上督促守将备战,以防义军攻城。可是守军左等右等,都不见义军来攻,那个锦衣卫百户搞不明白义军这是要搞什么明堂,眼珠子一转,就喊来城头的守将,要他派几个人出城去试探一下,看看是否安全,如果义军走了,他也好派人去把黄金弄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