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00|1000|2000|其他
下载阅读|收藏本页|书架|
第386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六)
万磊不要明朝的割地,反而一开口就要明朝皇帝下台,这是别有用心的。因为明朝现在是家天下,最顽固的保守派就是皇室,只要弄垮了明朝皇室,江南就不会再有顽抗势力,只要外交政策得当,和平统一都有可能啊。
为了让明朝皇帝下台,万磊给明朝开了两种邦交正常化的条件,一是建文帝退位,这样不但能与大华民国正常邦交,还可以免除近八百万的战争赔款,如果建文帝不肯退,那他就是国贼,而且还是连累明朝多花八百万的国贼。
当然,第一条对明朝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不过对建文帝而言就是非常苛刻,这几乎是不可能同意的。为此,万磊又提出低一级的条件,就是要求明朝搞君主立宪,建文帝保持尊位不变,不过要放弃大部分皇权,这样明朝就能与大华民国正常邦交,不过战争赔款不能免除,只能缓期支付。
两种条件,一个比较苛刻,一个相对缓和,建文帝不选第一个,或许还情有可原,不过两个不选,明朝廷那些对现状不满,想要变革,想要更多大权的大员们肯定更加不满,君臣离心离德,建文帝就真的要成孤家寡人。
果不出万磊所料,《华明邦交正常化两项条件》这一份决议被方孝孺传回到金陵之后,明廷就一片哗然。要被赶下台的建文帝自然是暴跳如雷,不过下面的众臣中除了少数皇亲国戚之外,大多都以为这两项条件可以接受。
另外,万磊也在暗中推波助澜,他不但让人写了一篇《督促明朝实行宪政改革还政于民》的倡议书,让人在江南四处散发,还派人暗中联系明廷中央要员和各省的封疆大史,向他们鼓吹宪政改革的好处。
就这样,在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内,江南官兵商民各界的舆论风向大变,几乎一边倒地要求实行宪政,甚至有大半官民还提出了要皇帝退位的要求,毕竟皇帝一退位,明朝就少了八百万的负担,而且以后还不用担负繁重的宗室开支,这对国民都是有利的。
一时间舆论汹汹,建文帝就像是在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何等的孤独无助,随时都有可能被滚滚的洪流给吞噬掉。建文帝也意识到了这是万磊在搞鬼,不过他无计可施,毕竟明朝在他统治下已经千疮百孔,官民都对他失望了,万磊不过是趁机往火上加点油,让官民愤怒之火更加高涨,如此而已,如果皇室不同意立宪,恐怕臣民的失望就会变成绝望,到时候恐怕就难搞了。
五月二十,如坐针毡的建文帝再也坐不住了,召集皇亲国戚和勋贵亲信大臣,召开宫廷内部会议,商议立宪一事。会议上,皇亲国戚和勋贵大臣大多反对立宪,因为他们的权势本就是依附于皇权,一旦立宪,皇权受限,他们的权势也是一落千仗。
“各位,臣民中多主张立宪强国,更有一些激进之徒倡言废帝制,如朝廷不顺应**,只怕会酿成巨祸。”吏部尚书茹瑺道,他是文官之首,自然是坚决支持立宪的,因为立宪之后他很可能被选为明朝真正的撑权人。
“圣人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为人伦之首,臣犯君子犯父之事若发,人伦尽坏矣,天下岂能不乱,此举切不可为。”耿炳文怒道,他是建文帝的亲家,自然不希望皇帝退位。
“君臣本是名份之别,今臣民并未为废君之谋,只是肯请君主立宪,圣上还政权与民,民亦奉圣上为君父,礼遇优厚,并保宗室不绝,此乃完国保家之善举也,请圣上明鉴。”工部尚书吴中道。
“今舆情大起,臣民盼治,还请圣上明断。”十数名一二品文臣也附和道。
见亲信大臣中多站到了立宪派的那一边,建文帝脸色更是不好,他扫视了下面众臣,见黄子澄站在一边不发一言,就道:“黄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立宪好,不过不可操之过急。”黄子澄低声道,还偷偷地向建文帝使了个眼色。
“爱卿也认为立宪好?”建文帝心中更是失望,不过他看到黄子澄在对他暗使眼色,就知黄子澄话里有话,就下令道:“今日先议到此,各位暂且退下,黄爱卿留下。”
见建文帝独留下黄子澄,众文臣都斜眼瞪了黄子澄一眼,因为黄子澄跟他们是不对盘的,这个时候被独自留下,肯定是另有图谋,不过皇帝已经下令,他们也不好再留,只得退去。
等众臣都走光了,建文帝才道:“现群臣为保权势,逼朕退位,黄爱卿可有良策?”
“圣上,江山败坏,必须大力革新,以附臣民望治之心。臣以为圣上当尽速下诏,许以立宪,以平官民怨望。”黄子澄道。
“若是许以立宪,臣民将置朕于何地,朕失去江山社稷,有何面目见宗室功臣?又有何面目见祖宗地九泉之下?”建文帝大为失望,他本以为黄子澄能给他出一个好主意,好让他保住皇权,可他没想到,黄老师也是一个立宪派。
“圣上,立宪乃国之重典,非一朝一夕可成,圣上先许以立宪,假以时日,以图自奋。”黄子澄道。
“先许以立宪,再以图自奋?”建文帝看了黄子澄一眼,顿时明白黄老师的好主意就是缓兵之计。
“圣上先准许立宪,再定下立宪期限,在此期限之内,圣上可发奋图强,富国强兵,臣民自然称治归服,定能消弭不臣不轨之心。”
“爱卿之计甚好,只是若许之以立宪,他日若不为,岂非失信于天下?”建文帝却还是有些担心地问道。
见皇帝主子这个时候还犹豫不决,黄子澄眉头一皱,正色道:“除此之外,臣也别无他计。若是不许之以立宪,抚定臣民,或恐天下大乱将起,是时恐悔之晚矣。”
建文帝看了看黄子澄,又抬头看了一会那高大的金銮宝殿,最后一咬牙,道:“好,朕准奏,用爱卿之计。”
第387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七)
五月,北方小麦丰收,北平河南山东两大产麦大省大约收近亿石小麦,这一年的粮食肯定是够吃的了,百姓家里多则有几十石,少则有十几石存粮,心中也就不慌了。
百姓能吃饱饭了,自然就有更多的追求,不用政府去引导,他们也会积极发展生产,挣钱过更好的日子。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也渐渐恢复和繁荣起来,很多老城在翻修和扩建,还有很多新兴的城镇在兴建,城镇化的步伐在加快。
其实,城镇化一直都是万磊大力推行的政策之一,北平省就是最早实行城镇化建设的省份,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各个城镇中,就连农民也是城镇居民,农忙时结伴出去干活,农闲时在城镇中从事手工业和商业。
别小看这些城镇农民,他们个个都是中产的农场主,每一户人家少则有几十亩地,多则有几百亩。要耕完这么多地,当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基本上已经实行了专业化和“机械化”。
比如说犁地,各镇中都有人专门从事犁地的农户,这些农户养有很多骡马,还配有新式的大耕犁,一个人一天就能番犁上百亩地,全镇的地往往都是这些农户就能番犁完,其他农户只要支付一些费用,就可以坐享其成。
又比如说除草,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崇道堂成功地配制出一种可有效地除去杂草的化学药剂,而这种药剂的主要成份是硫酸和硫酸铜,虽然还不能算是高效广普低害的除草剂,不过已经算是非常有效的,只要按比例施用在麦田上,杂草几乎全部除去。现在北平一省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药剂除草,有专业的药农负责喷药,一般的农户只要出点钱,也就能省事了。
又比如说收割,去年北平钢铁厂就推出了一款畜力小麦收割机,它配有往复式切割器和拨禾轮,用多匹马牵引并通过地轮的转动驱动切割器,实现了小麦的机械化收割,效率也可提升数倍。
除此之外,崇道堂的生物研究所还选育出一些优质高产的麦种,加上有化肥的施用,使得产量大增。再加上一些农田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得麦田有了灌溉之利,仅北平一省,就产麦近四千万石,而且还不是所有耕地都用来种小麦,很多灌溉不便的被用来当棉花地了。
农业的丰收也给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辽东大部分百姓都从农业中解放出来,集中从事开矿业和伐木业,因为对他们而言,粮食实在是太便宜了,那些低产地根本就不值得种,这也使得陕西山西两地的封山还林工作能顺利地开展。
“今年粮食丰收,各地的粮价也在下跌,为了避免麦贱伤农,盐粮司储备了四十万银元,用以收购粮食,平抑粮价。”五月初九,铁铉来到华园,给万磊作简报,这是每旬例行的二次常务汇报会议,另一次是每月的初二,十二和二十二日。这也就是说,万磊每个月要见铁铉最少六次,这还不算临时会见。
“丰收好啊,百姓盼着的不就是年年有余粮吗?至于粮贱伤农,暂时还不用过分担心,山东河南那边的百姓苦日子过怕了,恨不得多建些谷仓多囤些粮食,价低的时候就更加不会卖粮了,所以这笔钱重点用在北平省,把北平省的粮食收购到辽东和朝鲜去,这也就算就近调配。”
“我也是这般想的,不过现在黄河大堤新修好,数年内都不会有大规模的水灾,河南山东年年这样丰收的话,粮多必贱,我们要适当地引导,让百姓多种一些经济作物。”铁铉道。
“让《民富期刊》刊登一篇分析文章,告诉百姓物多必贱的道理,他们会知道取舍的。如果用行政手段来调节,反倒不如用市场规律引导有效。”万磊道。
“也对,对于怎么种地,百姓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本帐,咱们只要适当的引导就好,做得太多反而无功。”铁铉把文件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