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明-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放心养伤,我们会把北平军带好。”众将也保证道。

    “对了,我,我受伤的消息,不要传出去。”

    “明白,这个消息一定不会外传。”周天寿不是傻子,他知道这个消息一旦外传,那些蠢蠢欲动的敌人肯定会乘机而入,北平军的压力就更大了。

    吩咐完一些要事,万磊就在一千精忠卫的保护下,火速赶回北平城。一军主帅下了火线,北平军将士们非但没有一些负面情绪,反倒是群情激昂,人人怒骂辽军,大有新仇旧狠一起算之意。

    周天寿的头脑倒也清醒,马上发布军令,训示不可把万磊受伤的消息外传,违令者斩!同时下令北平军一分为二,分别由他和赵全卫指挥,大军略作休整就火速开拔,去追击辽军。

    把军队交给周天寿,万磊还是比较放心的,相比于赵全节,周天寿更加老成持重,数次负责一方战事,从来就没有让万磊失望过,这一次肯定也不会也岔子。

    再说了,军队里除了一军主帅之外,还有各级将领和参谋,有这么多精英在,哪怕是一时的决策失误,也能很快定下补救措施。而且辽军主力十成中已经去了七成,剩下的三成又是士气低落,对北平军形不成威胁。

    下午时分,保护万磊回城的精忠卫终于回到了北平城内,留守北平的铁铉已经得到万磊受伤的消息,早就带人在城门处迎接,万磊依旧细细地叮嘱他,千万不要把他受伤的事外传,这才直接回家疗养。

    万磊受了伤,最担心的是傅闱。本来她还跟铁夫人周夫人赵老夫人等一干贵妇商谈组建战时宣传队的事情,她一听到消息就马上告辞回家。

    “怎么回事?伤得重不重?”傅闱冲赵雪儿问道,语气中似乎有些责怪,责怪赵雪儿没有照顾好她丈夫。

    “没事,只是中了暗枪。好在有雪儿妹妹救护,不然身上还得多几个洞洞。”万磊平静地说道。

    “你啊,怎么这么不小心。”傅闱见万磊帮赵雪儿开脱,又埋怨道:“你自己受伤也就算了,还差点连累到雪儿妹妹,真是的。”

    “闱儿姐,这不能怪他,城外战事吃紧,他亲自上阵,是为了激励士气。”赵雪儿为万磊解释道。

    “不伤也伤了,我怪他又能有什么用,快抬进屋去吧。”傅闱也就嘴上说说,其实心里面别提多心疼丈夫了,这人刚送进屋,她就让佣人李姨去叫大夫,并让李媛下厨熬些补药,总之全家都忙开了。

    +++000+++离万宅不远的集贤巷中,又多了两户人家,一户姓杨一户姓焦,这两户人家刚入住北平城,自然也是刘夫人工作的重点对象,总之三天两头就往这两家跑,甚至有时候还拉着隔壁的杨夫人一起去串门。

    这两户新来的人家明显比杨子荣一家识趣,只是半个月的功夫,杨士奇和焦玉都同意到图书馆“上班”了,只有杨士奇他妈还是老顽固,对北平城有深深的抵触情绪,刘夫人没少在她身上花功夫。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北平城的“包容”力,一两个老顽固起不了什么大风lang,很快就会陷入“群众战争的汪洋之中”,对此刘夫人是深有感触的,因为她是过来人了。

    “刘夫人,您不是去铁府做客么,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隔壁的杨夫人正在院子里陪女儿读书,见刘夫人回来,热情地打着招呼。

    “万夫人有急事,所以早早散了。”刘夫人随意地说着,冲正在温书的杨家小姐问道:“菲儿真是勤奋,今年肯定能小学毕业。”

    “哎,我家闺女打小就没识过字,不勤奋一点跟不上,今年都快十四岁了,还上小学,让夫人见笑了。”杨夫人不禁有些脸红,因为她家闺女在北平城算是大龄学童。

    虽然没人会歧视大龄学童,不过一个大姑娘跟一群小女孩坐到一块,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只能疯狂补习,争取早日把小学的课程修满,毕业了才能上中学。

    好在主管教育的万夫人对杨家的子女也算照顾,安排了好几个老师来帮忙补课,有时候还亲自来检查杨菲的学习,甚至还会亲自给杨菲讲解,这让杨菲的进步加快了不少。

    杨菲也十分感激傅老师,一听说万夫人有事,就忙问道:“刘姨,万夫人有什么事啊?”

    “不清楚,听铁府的人说,好像是万先生受了伤,回城了。”刘夫人有些担心地说着,杨夫人和杨菲也是一皱眉,不敢再多问,她们都是知道的,万先生不是一般人,大人物的事情还是少知道点好。

    然而,刘夫人这句不经意的话却传到了另一个人的耳中。。。

第258章 战火连天

    烟花三月,烟雨江南。金陵城北临长江,又有秦淮河横穿其间,湿气太重,所以雾气也重,特别是到了梅雨时节,更加让人难受。而这天下午,十几个身着大红朝服的官员冒着雾气在西门外翘首以待,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傍晚时分,马蹄声响起,一支骑兵飞驰而来,有数百人之多,为首之人身着大红色蟒袍,头戴七梁冠,可见身份不一般。

    “徐公爷,您可算回朝了。”一个太监尖声道,而他身后一干大臣也都纷纷向来人行礼,没办法,来人是魏国公徐辉祖,而且又是得胜回朝,这些大臣是被派来迎接的。

    徐辉祖被派任为征蛮大将军,出征安南已经有一年多,好不容易才平定了安南国的叛乱,虽然还有一些零星的小叛乱需要镇压,不过朝廷这边事多,急催他回朝,他只得把安南那边的事情委与副手,火速归朝。

    徐辉祖见来迎的人中都是公卿,正要下马还礼,那太监却道:“徐公爷,圣上急召,您还是先进宫吧。”

    既然是皇帝急召,徐辉祖只得冲同僚一拱手,就打马进城,一路急疾进宫,就连皇城和宫城的侍卫都没拦,直接任他打马进宫。在宫城内骑兵,这也算是一种超高的特权了,要知道,明朝宫中的规矩是很严的,就算是一品老臣,也得步行进宫。

    徐辉祖没有时间感叹这些,他心里正盘数着如何应对皇帝的召问。虽然他人在安南,不过消息也是很灵通的,朝廷这边发生的大事,他都是第一时间知情,而朝廷在北方战场上连连战败,损兵折将,这让他很是忧心。

    对国事忧心的不只是徐辉祖,建文帝也是愁得脸都瘦了一大圈,徐辉祖刚到,他就马上在乾清宫升帐召见。一通嘉勉之后,就询问平定北平之策。徐辉祖倒也没急着回答,而是要求兵部把北方战事的汇总拿给他过目。

    兵部尚书齐泰也在场,他也早有准备,马上把一些战报交给了徐辉祖,徐辉祖匆匆地扫视完,眉头却皱得老高,因为他发现明军在不久前的“平叛”大战中,损失了十几万兵力,这些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了,实际上山东山西等地所剩驻军已经不足十万,再加上众多军户逃亡,可征用的军壮更是少得可怜。

    徐辉祖清楚,区区十万人,想平定北平军是不可能的,因为顺天府那帮人守城的意志实在是太可怕,单单一个北平城,就算是被二十万军队围困,不用驻军也能撑上一年半载,再加上北平军本来就如狼似虎,就算有二三十万的军队,也要加倍小心才有获胜的可能。

    “徐爱卿可有平贼良策?”建文帝见徐辉祖皱眉不言,就急问道。

    徐辉祖摇摇头,道:“北方现有兵力不足,需四十万兵力,方可平定北平叛乱。”

    “四十万?”建文帝还没发话,兵部尚书齐泰就先傻眼了,朝廷这几年来连连吃败仗,损失兵马钱粮无数,一时间就算能强拉到四十万人,也凑不齐这么多钱粮和兵器啊。

    “若无四十万兵力,臣不敢保证得胜。”徐辉祖想了一下,又道:“若是重练精兵,不需要四十万,只是精兵非一日可练成。”

    “如今辽军已与北平贼死战,北平贼军之势定会大损,还需如此多兵力才能平定?”建文帝有些不信地问道。

    “北平贼首善于笼络人心,顺天府境内百姓都为其所用,哪怕贼军全灭,贼首也可举全城之力固守北平城,若无数十万军力围之,只怕是攻不下城池。若久攻不下,北平贼又向鞑虏求救,我军腹背受敌,战局更危。”

    “圣上,朝廷可先行致书于鞑靼部首领鬼力赤,示之于恩威,令其归化我朝,就可断北平贼后路。”一旁的方孝孺想当然地说道,他以为鞑靼部首领是个大老粗,只要给个官位给些好处就能收卖的。

    徐辉祖当然不像方孝孺那么天真,他不屑地看了方孝孺一眼,就道:“鞑靼有贪狼之志,非一纸诏书可收之。”

    “不试一试,怎知不可为?”一旁的黄子澄给方孝孺帮口道。

    “就算诏抚可成,遣使来回所费时日定是不少,而北平贼之猖狂已在眼前,临时抱佛脚,远水怎可救近火?”徐辉祖虽然平静地说道,不过却是在暗骂方齐黄等人皆是无谋无识之辈。

    不过这也难怪,方齐黄之流作为国之栋梁,表现实在是差劲,政治上几乎无所建树,军事上也是昏着层出,如果徐辉祖是皇帝,他早就把这些祸国的书生发配到边疆去继续“深造”了,教会他们什么叫世事维艰。

    可惜,徐辉祖不是皇帝,朝廷上他说了不算。

    “北平贼如此猖狂,徐爱卿真就无平贼良策?”建文帝问道。

    “良策没有,唯有常策。我朝连年争战,国力难支,宜休养生息。北方本该以守为主,不该贸然兴兵,现北方兵力不足,更当固守疆土,练兵备战,待辽军与北平贼拼得两败俱伤之时,再徐图其他。”

    “固守?这岂不是坐视北平贼坐大?”齐泰却反问道,作为文官集团的代表,方齐黄三人十分反感引辽军攻北平军这一策略,因为在他们看来,放弃山海关与卖国无异,以后定会恶名留青史,他们这么爱好脸面,怎么能干这种事。

    不过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