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明-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这太慢了,用旗语也不失为一种快速而且有效的传递军情的方式。

    当然,刘夫人也非常迫切地想弄明白旗语是怎么传言达意的,现在学习各种先进经验,以后才能建立自己的强大水师。毕竟这一次她与北平军只是暂时的合作关系,南攻金陵这种大仗还得自己打,免得灭明的战果被人家给抢去了。

    万磊当然知道刘夫人心里那些小道道,不过现在大战在即,这些小问题不必再深究了,凡事都等打垮了明水师再说。

第209章 海上扩张(八)

    茫茫大海,一望无尽,却处处暗藏杀机,一个运气不好,遭遇到大风大lang,就可能船毁人亡。而台风还好避开,毕竟它们是季节性的,最可怕的是海底地质灾害,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是无法预料的,谁如果碰上了就算谁倒霉。

    明朝水师也非常谨慎地选择了沿海岸线而行,一来是他们船体脆弱,经不起大风lang的考验;二为是怕遇到倭寇,毕竟中原以东这一大片海域是倭寇的乐土,虽然明水师建制庞大,不过那些如鲨鱼一般的海盗,也是非常难缠的,因为他们不会跟敌人正面相拼,只会在夜里偷偷摸摸地下手袭击,那真是防不胜防。

    明朝水师在东海岸航行了二十多天,七月初十日终于到了山东的威海卫,这里是山东半岛的最东端,往东北方跨海,就是能进入朝鲜海,往正北方跨过渤海,就是辽东,往西北方继续航行,就能进入渤海湾。所以,明水师在那里暂时休整,商定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各位,本侯奉圣上令旨出任水师总兵官,此次带领水师北上,有两个目的,一是运粮二十五万石到鸭绿江口,交付给辽军;二是集中兵力扫荡盘踞于渤海湾之海贼。并与永平府的驻军汇合,海陆并进,清扫没海贼冦。”越城侯俞敏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看起来却像是一个小白脸,派这么一个人来当一军主帅,朝廷上真是无将可用了。

    “俞侯爷,咱们有三万水师,三百余艘战船,歼灭小小海贼易如反掌。如今我大军集结,只怕海贼已逃之夭夭,属下以为,兵贵神速。可先派五十艘战船守住渤海出口,形成瓮中捉鳖之势,战船再大举杀入渤海湾,定能一举而扫平海贼。”副将王宁也是个小白脸,不过却是一副运筹帷幄的神色。

    “此计太过冒险,我军主力若是先攻入渤海湾,那运粮船就无船护卫,恐怕有失。”在座的一位小御使站起来,道:“以属下看,当分派兵力守出渤海口,大军先护送军粮北上,待军粮运到之后,再合兵西进渤海湾,定能一战而清靖清海贼。”

    “杨大人未免太过于谨慎,据我军所得之情报,渤海湾内只有贼军二十余艘,何足为惧。如按杨大人之策,此战必定耗时长久,若久战不决,只怕我军士气受损。”另一个参将道。

    “陈将军所虑为是,我军远道北来,军中将士水土不服,多得晕船之症,若是久战不下,恐怕士气大降战力受损。”又一偏将道。

    其实,明朝这支水师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很多海员都严重缺乏训练。此时已经是七月中,经过长达半个多月的航海,非但没有磨砺出一支深通海性的海军,还有很多人病倒,甚至水师中还参生了厌战情绪,这未战士气就先变弱,如果拖的时间越久,就越有可能全军崩溃。作为下层将领那些偏将游击什么的都是忧心忡忡,希望战争早点开打,能早点离开这让人生厌的大海。

    武将一方纷纷要求速战速决,文官中除了杨子荣拒理力争之外,其他人都沉默不语,其实他们也不想在这海船上多呆,因为这海边又腥又臭,人几天不能洗澡,浑身难受无比,他们巴不得马上结束这场战争,好早点回京去继续过那纸醉金迷的好日子。

    部下们几乎众口一词了,俞敏也不能违背大家的意愿,按照陈晖的建议,兵分三路,一路是运粮船队,一共是五十艘满载粮食的福船,由十五艘福船随行护送。一路是北路边,由八十艘福船组成,在渤海入海口一线巡逻,严防海贼船逃窜。一路是西路军,由两百来艘战船组成,每五十艘战船一个小队,分成四队按四个方向进入渤海湾,一路横扫,力争速战速决。

    明水师的作战计划一定,全军集结休整一晚,第二天就开始分兵行动。在离威海卫不远的海域上,十几艘小型全身淡蓝色的快帆船在晨光的辉照下,快速地离开。如果不是眼尖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

    而在离威海卫以北约五十里的地方,二十四艘战船静静地停在那里,如一条毒蛇一般盘旋在原地,等待机会发出最致命的一击。很快这十几艘快帆船就回到战船阵不远处,快帆船上的水手们打了一通旗语,才迅速地向东边而去。

    “先生,海鹰回报,说敌军已经分兵,有数十艘战船向北而来,正好路过咱们附近。”刘文秀带了一份情报,兴奋地冲进了万磊的小办公室。

    “来得正好,等了这么多天,咱们也该动一动筋骨了。这一仗是咱们海军成军以为第一仗,要打得漂漂亮亮的,有没有把握?”万磊也高兴地站了起来,他怕就是怕明水师总是集结成一军,这样游击打起来就困难了。现在好了,明水师分兵了,先吃掉这一块小的,再去吃掉大的,难度也不太大。

    “属下定全力以赴,力争完胜。”刘文秀右手握拳贴胸,正色地说出了自己的保证。

    “好,这一仗才看你的了,我不要求胜果有多大,只要求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化的胜利。”万磊也回了一礼,跟着就出了书房,去指挥室参加战时会议,而一场海上的生死较量,马上就要展开了。

    刘文秀知道万磊求稳不求快,心里也有底了,他先是下令整支船队起锚扬帆,向东北行进约一百多里,避开东北路而来的明水师。因为明水路各路拉开的距离越大,开打的时候就越是不能赶来救援,这就能让海军保持以强打弱的优势。

    第一天,没有战事。明水师东北路军非常顺利地行进了上百里,照这样的航速,离目的地鸭绿江最多还有三天路途。而北路军顺利地占据了蓬莱诸岛,并以这些小岛为中心,速度地把渤海口给堵死了,而西北路军则到了登州附近,正要再分兵推进。

    第二天,七月十二日,海面上依旧是风和日丽,负责东北路军的是一个偏将,叫方忠,是一个老行伍了,不过海上的颠簸让他晚上睡不着觉,所以精神很不好,而且这海风转向了,呼呼的北风又干又热,吹得他的嘴唇都开裂了,动嘴吃饭都觉得疼痛不已,再加上那些伙夫做的饭又实在难以下咽,他更是气得不行。

    “刘大手,咱们现在到哪里了?”方忠强压着火气和怨气,跟一个负责导航的阴阳生问道。他被分派到护送军粮的任务,是因为他在军中没有地位,也没有后台,大功当然就没他的份了。

    “方爷,这一片海域咱们很少好,所以小的也不太清楚。”

    “那我们还有多久才能到鸭绿江?”方忠有些窝火地问道,其实他从十五岁开始从军,数十年行伍,远征过四川和云南,立了很多军功才换来这一个偏将的职位,而那个俞总兵仗着父荫,一下就升到了总兵官的位置,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最多三天,最少两天就能看到陆地。”阴阳生道。

    “这鬼地方真不是人呆的,还要这么久,真是受罪,回来的路上还得受一趟这种罪。”方忠恨恨不平地埋怨着,不过他不知道,就在前方不远处,死神已经冲他显出了死亡的微笑,他这一趟艰苦的海上之旅很快就会被终结,而且连回程都省了。

第210章 海上扩张(九)

    “据海鹰所探军情,这支船队有船六十五艘,战船约为十五艘,运粮船五十艘。每艘运粮船上都装有数千石军粮,所以航行很慢,且船上只有一些水手,并没有多少装备,咱们要对付的,是那十五艘战船。”这天一早,二十四艘战船的船长被叫到一处,开战前动员会议,刘文秀先把军报作一个通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海上战争打响之前,同样也是要打好战报战的。而海鹰其实就是海上斥侯,他们乘坐小型快帆船,远远地跟着敌船,在保持隐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观察敌情,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有了海鹰的情报支持,打起海战来肯定更加得心应手。

    “情报大家都看完了,这一仗咱们以二十四对十五,肯定要打一个漂亮的歼击战。现在又转刮起西北风,相对于敌军,我们处于上风向,得了天时地利,更应该完胜敌军。”刘文秀扫了围坐在四周的船长们一眼,就道:“废话少说,现在下达最新的战斗任务。”

    “镇远二号船长罗玉成,你的任务是绕道东北方,乘风下压敌军,掩护五艘友船完成东北方的合围。”刘文秀拿出一面青旗,交给了罗玉成,并郑重提醒道:“注意听从旗舰的指挥,总攻令一下,才能发动突击。”

    “是,司令。”罗玉成是个两十多岁的汉子,一脸坚毅地接过青旗,这种按颜色分的军旗是为了方便指挥,分为黄红蓝青黑紫等颜色,每一种颜色对应一方部队,而指挥舰上的旗手挥舞着一种颜色的军旗,就是指挥相应颜色的部队,以避免发生军令不一的情况。

    战争不是一群莽夫一拥而上,也是要讲究战术方法的。军队除了要有勇兵之外,一个好的指挥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北平军中,不只是海军使用各色战旗,陆上的军队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指挥的。

    别小看这个色旗法,胜利和生死往往就是由这样的小细节决定的。一支军队有一色军旗,指挥部让这支军队进就进,退就退,如臂使手,军队在战场上会非常有序,各军相互配合和掩护,不管是进攻还是坚守,也不管是乘胜追击还是战败撤退,战场上的己军都不会乱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