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7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贾世增这个鄯城令已经不抱什么希望,这一天晚上,杜士仪婉拒了住在县廨,而是令人征用了一家齐备的旅舍,其余随从牙兵也都安置在了这里。因为房舍有限,张兴和鲜于仲通颜真卿不得不挤在了东西廊房。

    这会儿,张兴自顾自在外头院子里用井水冲刷了身体,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时,他却突然听到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奇骏兄今日对大帅之举一言未劝,莫非是早已看出大帅心意已决?”

    张兴回过头见是鲜于仲通,他顿时笑了。知道对方问这么一句就是因为心里还积攒着疑问和郁闷,他想了想,就索性轻松地说道:“若不杀此三人,鄯城民心军心没有那么快安定,所以,大帅宁可不计较朝中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横竖这次吐蕃突然毁弃和约进兵,严重程度远远胜过大帅杀这么三个人。再者,苗公接管了郭知运之案,那边人证物证要多少有多少,有没有这么一个赵庆久当证人都无关紧要,留着这么个祸害干什么,给心里添堵吗?”

    话音刚落,也出了屋子的颜真卿就忍不住问道:“可如此不是坏了律法?”

    “军中不论律法,只论军法。在鄯城如今民心不定的时候,大帅若是还拖拖拉拉事事遵照律法,回过头真的出点什么事就迟了!”口中这么说,可张兴心里转过的却是另一个念头。

    杜士仪显然是不怕和苗延嗣打擂台,这么个把柄,分明就是白送给那位新任陇右道采访处置使的!

    “张郎,张郎!”

    正在这边三个幕府官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吴天启匆匆从正房跑了出来。这一次,赤毕留在湟水城的鄯州都督府,以备王容有什么差遣,而他则是跟了出来。善于察言观色的他敏锐地瞧出三个人仿佛有些什么争执,却当成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快步走到张兴身前便笑吟吟地说道:“都督府那边夫人送了信来,说是宇文大郎已经预备好了嫁妹,夫人立刻授意左右为张郎预备迎亲之事。但张郎职责在身,不可能到长安亲迎,所以夫人已经写信,请正在长安的崔十一郎代迎。”

    所谓正在长安的崔十一郎,三人谁都知道指的是杜士仪的妹夫崔俭玄。尽管刚刚还在说着公事,可张兴年纪老大不小却一直都没成家,难免在私底下被人打趣,此时此刻,鲜于仲通便笑眯眯地说道:“这可要恭喜奇骏了,不日便能娶到如花美眷!文申仪表堂堂,其妹风仪姿容可想而知。”

    颜真卿也附和了一句道:“宇文氏乃关中大姓,文申为人稳重大方,更是最重孝道,想来其妹一定是贤妇,将来必定与奇骏琴瑟和谐。”

    一个说美,一个说贤,张兴什么阵仗都经历过,唯有这家室上头没个经验,这会儿不禁被他们揶揄得老脸微红,随即赶紧打了个哈哈道:“本来我还打算请二位为傧相的,可这次迎亲路途遥远,这就没办法劳动你们了。对了,让夫人费心费力,我还得去大帅那儿拜谢一声。”

    见张兴逃也似地往正房去了,吴天启赶紧赔笑辞去跟着。这时候,鲜于仲通方才和颜真卿对视了一眼。

    杜士仪事后再没有提过今天缘何一怒杀人,张兴的解释兴许有七八分准。不论如何,事情都过去了,与其想为何,还不如想想如何善后!

    所谓商量婚事,不过是一个借口,进了正房之后,张兴就把自己即将告别单身生涯这件事给丢到了九霄云外。可是,他上前见过杜士仪之后,才略提了提鲜于仲通和颜真卿对于白天杀了赵庆久之事的反应,他就看到杜士仪摆了摆手。

    “木已成舟,此事不用再多谈。奇骏,既然你来了,你那婚事我还得再对你唠叨几句。”见张兴满脸的意外,杜士仪授意他坐下,见吴天启蹑手蹑脚溜去外头守门,他便笑着说道,“成家立业,本朝素来都是先立业,后成家,尤其是寒门士子。你如今也算娶了一位贵妻,但宇文娘子我见过,并非骄纵千金,你也不用太过担心。但宇文氏乃是关中大姓,先前宇文夫人和文申又曾经因为宇文融的事,一度与本家闹得很僵,所以,你这个女婿无疑要经历宇文氏其他人的审视。”

    “大帅是说,也许旁人会拿我出身寒门这一点做文章?”张兴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见杜士仪微微颔首,他知道自己这桩婚事,杜士仪也一直都是赞成的,想了想就问道,“大帅既是提点这一条,想来还有话要说?”

    “你先事我为河东节度掌书记,如今又事我为陇右节度掌书记,虽为幕府要职,可在关陇士族看来,仍然绝非清要。而对于征辟的幕府官来说,掌书记已经是顶尖了,如节度判官,除非是段行琛这样资历足够经历颇丰的,我不可能一言便加以辟署。一两年之内,若是我能长任陇右,我可以举荐你回朝,届时若能谋得左右拾遗,抑或监察御史一职……”

    杜士仪这话还没说完,张兴便立时肃容起身,深深一揖道:“当初若非大帅不拘一格用人才,即便有温兄举荐,我也不能以一介白身,先受辟署为巡官,而后又擢掌书记,试校书郎。如今大帅节度一方,兴只希望能够无鞍前马后效微劳,至于前程如何,并不放在心上。不瞒大帅,宇文氏美意,我亦是铭感五内,所以文申那里我也曾经与其交心谈过。我一介寒门士子,与其到朝中和人勾心斗角,不若跟着大帅踏踏实实做些事情!”

    但凡自己用过的人,杜士仪全都会为人安排好将来,对张兴也是如此。主从相得需要缘分,也需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可是,此刻得到这样出乎意料的回应,他顿时心中百感交集。起身上前扶起了张兴之后,他沉默片刻便笑着说道:“既如此,日后的事情且放在一边,从现在开始,奇骏便佐我好好经略陇右!”

    杀了赵庆久,正如杜士仪对鲜于仲通和颜真卿所说,鄯城军民果然立刻就安定了下来。这不但是因为杜士仪这个陇右节度坐镇鄯州,更是因为他毫不手软的态度。而且,在赵庆久家中搜出来的土地买卖契约,杜士仪都授意鄯城县廨加以备案,又派人到湟水龙支二地晓谕此次案件的经过。至于能够让多少受骗迁徙的百姓重新回来,这就不能操之过急了。只不过,相对于民间一片赞颂之声,这个消息传到苗延嗣耳中的时候,却是另一番光景了。

    “好一个杜君礼,竟悍然将县廨属吏斩首示众,罔顾律法,专断独行,简直是骄横!”

    “可苗公,毕竟如今不是断屠月,杀人那一天也不是禁杀日……”

    “哼,不经再三覆核便杀人,仍是大过!”

    苗延嗣当着下属的面拍了桌子,仅仅三日之后,他就将自己审理郭知礼等人一案的详细事由经过等写成了奏疏,令人四百里加急送去了长安。

    这时候,距离开元二十二年的新年,只剩下短短一个月了。

第775章 赐紫服金鱼,岁末祝平安

    尽管年关将近,论理都是三省六部以及其他各大官署封印准备过年的日子,可开元二十一年这个腊月,从上至下都没过好。裴耀卿提出的东都水路转运方案已经得到了李隆基的认可,但却没法立时三刻解决关中人口过多而造成的粮荒问题。因此,从天子至百官刚刚从东都洛阳回到西京长安才不过短短两年,现如今又不得不兴师动众重新到洛阳去。起行的日子定在正月,从上至下忙了个人仰马翻。

    其中,最忙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拜相的裴耀卿!

    原因很简单,张九龄之前因为丁母忧,早在数月前就已经回乡守丧了,尽管天子拜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可这会儿诏书是否送到了张九龄手上还尚未可知,更不用指望其上京分担政务了。于是,裴耀卿一面要忙活着天子移驾前往东都的事,一面要统筹政务运行,一面还要紧锣密鼓地打点自己这些年来好容易筹划周密的东都转运方案,拜相不到一个月,他就瘦了一大圈,连李隆基都看出来了。

    “裴卿,你虽年富力强,然则也不用事事亲力亲为。否则,张子寿尚未归来,中书门下都需你独立支撑,若你再累病了,朕岂不是无人可用?”

    裴耀卿这一年才刚刚五十出头,别说相比萧嵩,就是比起之前病故的裴光庭来,他也还要年轻数岁。所以,李隆基这样关切的言语,他自是感动非常,再三表示自己还能撑得住。作为如今政事堂中唯一的宰相,虽说幽州那边契丹之乱仍然未定,吐蕃那边又传来边警,可在他看来,都只是小患,比不得江淮转运,充实关中来得迫切。所以今日君前单独奏事,整整小半个时辰,他都是在陈述自己的思路。

    而且,为了防止李隆基弄不清楚,他还让内侍展开了京畿道和都畿道的放大版地图,从地理和水文条件上加以详述。

    事关自己是否还需要每隔两三年就这么在长安洛阳两地折腾一回,李隆基自然没有丝毫不耐烦,一面听还一面不时发问,直到完全弄清楚了各种细节,他最终点了点头:“倘若当年便按照裴卿所言,从江淮转运东都,而后由渭河输关中,兴许朕和百官都不用这样两年折腾一次了,悔不当初。”

    话是这么说,可裴耀卿自己都明白,当年是裴光庭主事,对于他这个宇文融举荐代为户部侍郎的人深恶痛绝,只因为天子器重才不得不容忍,至于会赞同他提出的大方案,那是想都不用想。至于萧嵩固然器重裴宽,对与裴宽同族的他倒也有几分照应,可萧裴两人是各方面斗得如火如荼,开辟新战场着实力有未逮。故而,此刻他也没把李隆基的话太放在心上。就当他起身预备告退的时候,李隆基突然瞥见外间似有人影闪过,顿时叫了一声。

    “谁在外面?”

    “陛下,是奴婢牛仙童。”

    当年只不过是一介宦者的牛仙童,因为走了武惠妃的门路,而后又对高力士大加巴结,再加上灵巧善媚,如今在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