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为王-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定制的时候,恐怕没想到他的子孙没过几十年就落到巴结大臣的地步了,代王跪石彪只是一个开始,堂堂亲王向总兵官下跪,这当然是皇家之耻。不过到了嘉靖年间,亲王无聊和门子下棋,后来悔棋恼了,把人灌酒醉死,干这种无赖事的无聊亲王大有人在,而且言行举止不堪者更多,甚至是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到最后明亡之时,李自成一路入京,顺畅无比,士大夫无人愿为明朝效力也就算了,各地百姓争相献城,投降或是被俘的朱明藩王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全被杀害。

    后来被清兵俘虏的弘光皇帝,永历皇帝,并监国诸王,全数被杀,历代亡国之惨,没有过明者。好彩是朱元璋和他的子孙生育能力都很强,直系子孙数十万,不然的话,没准儿就能把一个皇朝的统治家族给杀光。

    这自然是因为亲王制度实在是太成问题,皇子教育更是一团糟的原故。

    眼前这两年少年,已经超过十岁,但读书还并不成体系,说话也不算很得体。当然,明朝的皇子教育最重皇太子,教授治国之道,并且由大臣名儒来教学,还算重视。但亲王就完全不同,只是教给一些儒家经典,教亲王在藩地上不要惹事生非,也就完了。

    只是这样的法子一旦出现易储的情形,就会很糟糕。而且,就藩之国后的亲王,也就是一头头的猪,根本毫无用处。

    清朝的制度承明制的多,但有几条相当漂亮的改进。最为后人称道的,便是皇子教育上的改革。清之皇子,早年是全部出来办事,后来是全部集中起来读书。前者尚且可能争权夺利,但也很容易出人才,后者虽然可能在变通上稍差,但几十年书读下来,最少也不会是昏聩残暴之君。

    清之皇子,清早天不亮就开始提着灯笼上书房,先读经史,然后是打布库,练身体,射箭,接着还要练习清语,蒙语,书法,写诗,一天下来,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从清建国之初到亡国,皇子教育确实是最为值得称道的国策。

    至于大明,在皇太子的教育上,还算不弱于清,其实大明列帝,都很有称道者。书法,书画,见识,都很不弱。但同为皇子的亲王,还有各地的亲郡王和宗室们,就实在是不成体统,而且在明中期前后,就已经是国家严重的负累了。

    看着张佳木满饮一杯,崇王极为高兴,小小脸上满是得意之色,高兴之余,还不忘瞥一眼正在垂头丧气的德王一眼,眼神中,也满是兴奋之色。

    张佳木不禁苦笑,自己的亲事还没定下来,看来周妃和崇王,甚至还有太子,恐怕都已经把自己算在他们的一边了。

    想来也不奇怪,宗族亲谊就是这样,自己原本就是太子一派,太子和重庆公主又是亲兄妹,一母所出,这关系就更加亲近了。

    皇帝考虑同意这桩亲事,恐怕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想到这个,张佳木倒是悚然而惊,眼前这位摸着大胡子的皇帝,算计有这么精明么?说实在的,他倒是真不大相信就是了。

    正在这里腹诽的功夫,上位上的皇帝似乎也瞧着了张佳木,微笑着点了点头,张佳木一楞,刚想有所表示,皇帝却已经扭过头去和别人说话去了。

    一个多时辰之后,这一场奉天门大宴算是可以结束,皇帝一起身,众臣跪送,等会儿可以再吃,也可以选择在皇帝走后离宫回家。

    众人起座跪送之时,眼神却只是看向张佳木。

    这一次各人都以为必定是趁着高兴的劲头,宣布给张佳木封爵,但皇帝一无表示,甚至都不大提太子脱险的事,只是皇帝根本没有提起此事,在场的人,除了少数人之外,谁不是掐尖般的机灵人物,光是这么一点不对劲,已经就有无数人在盘算思忖其中的意味了。

    不过,皇帝并没有教大家想太久,临行之际,皇帝似乎想起什么来似的,向着大家朗声一笑,大声道:“对了,有件事,朕在这里索性先说了吧。”

    各人都是精神一振,与张佳木相熟的更是挤眉弄眼起来。

    “彭城伯夫人保媒,太后也首肯了,朕想想也很不错……嗯,朕的长女重庆公主性和善,能孝翁姑,手制衣履亦非难事,朕甚怜之。教她尚锦衣卫指挥张佳木,就是这样了,回头就有诏旨”

    此语一出,众人先是一呆,然后便都是轰然一声,嗡嗡如蝇蚊一般,议论起来。

    赐婚的事是早有风声,但大家以为是先封爵,再接着赐婚,不料就是这般直接赐婚,这样一来,张佳木虽然又有了驸马都尉的身份,但一个爵位算是无形之中给剥夺了。

    这真是奇哉怪哉了。

    虽说驸马等于伯爵,在衣饰车驾仪卫上和伯爵一样,政治地位亦是相当。但伯爵可以世袭,驸马却是不能世袭的。

    公主和张佳木生子,最多承袭指挥使一职,再下就更次一等,哪象封爵,世代不替,与国同休?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皇帝一边赐婚,一边减少了给张佳木的赏赐,这其中是什么用意,就更加值得猜测一番了。

    “臣,谢皇上天恩。”

    仓促之中,张佳木甚至是被王增给推了一把,这才想起趴在地上谢恩,一时之间,他也是无有什么漂亮的话可说,而且,自己心里百味杂陈,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嗯,卿是佳婿,朕心里甚是欢喜。”皇帝也是似笑非笑的看着张佳木,夸了一句之后,皇帝又想起什么似的,向着众人道:“张佳木有功亦不可就这么不赏了,加特进光禄大夫,命赏宗人府事,一会也一并写旨来看”

    掌宗人府对一个尚未正式成亲的驸马来说,简直就是特别的拔擢。一听到这个旨意,在场的人舒一口气,看来,是皇帝对老成持重的焦敬不满意,觉得镇不住场面,只得令张佳木来坐镇宗人府这个烂摊子。

    既然又掌实权,再加上尚公主,加一个特进荣禄大夫,似乎也就过的去了。

    年轻人,爬的太快,不是福气是祸事啊。

    这么一想,便也算都想通了,立刻就有不少人过来,想向张佳木致意恭喜。

    “你们不要急着贺他,”皇帝倒还没急着走,他向着张佳木招手道:“你过来,朕有事要和你说,一会出去,再受他们的贺也不晚。”

    “是。”张佳木这会子已经清醒过来,执掌宗人府这个担子不轻,不过似乎也不能就换了一个伯爵,想必还有原因,因此他恭恭敬敬的答道:“臣尊旨。”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三十一章 慈宁宫

    第四卷锦衣都督第三百三十一章慈宁宫

    “对了,”皇帝笑了一笑,对着一边坏笑着的王增招了招手,道:“你也来”

    “咦”王增一楞,几乎是下意识地:“叫佳木去是说赐婚的事,臣怎么也来?”

    说完之后,自己便是知道不妥,哪有这么和皇帝说话的,当下便是闹了个大红礼,躬身道:“臣无状,请皇上恕罪。”

    “无罪,”皇帝一副看着家里小儿女的样子,笑道:“来吧,朕叫你当然是有事。就是没事,君王有召,哪有象你这么多话的。”

    “是是,臣知罪了。”

    王增穿着的是皇帝特赐的忠静冠服,原本只有文臣才能穿着,不过他一个举人穿着这种冠服,倒也算是相得益彰,很是配他。

    他和张佳木一前一后,一起随着皇帝从隆宗门进去,皇帝倒也没有进大殿,大约在乾清宫见人说话太过正式,而且宫殿太大,彼此说话也太不方便的原故吧。

    但这一次也是着实深入,禁宫可不比外头,就算是大白天皇帝召见,也很少带人到东六宫或是西六宫去。

    民间所谓的东宫西宫,其实就是以乾清宫为中轴线左右铺开的一个大型的宫殿组群,皇后住的坤宁宫是与乾清宫正好南北相对,其余妃嫔都是在这一条线上的其余宫殿中居住,品级越高的,住的宫殿群就越宽广高大幽深,相反,就是小一些。

    如果是一些刚受宠幸位份特别低的宫女一类,就依附着妃嫔而居,没有自己的宫殿可住了。

    太子的居所,就是在乾清宫以东,几个宫殿倒并不是一直固定,只是文华殿为太子正殿,从有禁宫以来,一直到明亡都是如此。

    现在皇帝带两人行走的路线却是往西面走,就算是张佳木后世曾经逛过故宫,但当时几个小时的路线逛下来,也就是对大体的主要线路熟悉一些,至于一些非中轴线的宫殿,却也是所知不多了。

    他们是从奉天门往西走,过崇楼后右门,也没有从隆宗门绕过去,而是折而向西。

    这个路线张佳木从没走过,王增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彼此对视一眼,却都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走了这么好一会,从奉天门到内廷实在是太远了,皇帝是坐在肩舆上,其实就是四个抬的软轿,整个天下包括这皇宫都是他最大,皇帝的神态就很悠然了,半躺半倚,和张佳木并王增说些闲话,问几句王增祖父身体,再问问王增亲事是不是快了。

    说起这个,王增也颇尴尬,他年纪不大,在世家子弟中结亲算是早了,而且,功名未立,有点儿叫这个一直狂傲的少年人颇有些不是滋味的感觉。

    当然,一切都有原因。

    靖远伯王骥年纪已经老了,就算再健壮的人,现在生命不能按十年计,最多是一年。过一年,就是一年。甚至今天好好的,明天一早就能一睡不起

    当时人的身体素质活到七十以上就是高寿,何况王骥老头儿已经八十多了

    就因为老头儿年纪大了,功业已经满了,对人生也是没有什么盼望和不满了。政治上唯一的企图就是看到英宗复位,看到天下太平可期,现在这个愿望也算达成,就算朝局小有不稳,内争的迹象明显,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业,老头儿很看的开,并不愿意多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