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德五十年-第1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月十三,正在府中翻看都察院文书的孙言之却是接到圣旨,令他即刻赶往离岳燕山大朝殿面圣。

    孙言之大喜,他现在正是最最心切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脸往上爬的路子都没有,而皇帝召见,对答出错固然是会有莫大的风险,但是利润也是同样的巨大!

    当下便是去往都察院告了假,然后便是随着钦差的车驾前往离岳。

    他在路上思索良久,把自己身上能有的东西全都细细的捋了一遍,基本上已经是确定了皇帝召见自己的原因。对于皇帝来说,自己曾经刑部侍郎的身份,那根本是连个屁都不如,既没放在眼里,更没放在心上,这一点,从自己被召回来这么久才得到召见就能看得出来。没有任何人在那位至尊的眼中是多么重要的,自己当初被贬,后来被召回,甚至在那位至尊眼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只是随手为之而已。

    那自己身上又有什么值得皇帝召见问询的呢?

    只有一点,自己乃是从云南走出来的,而黔国公,就在云南!

    以孙言之对正德皇帝的了解,他十有x八x九x是会问这件事儿的。

    孙言之早有准备,他在临安府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到京城,因此早就已经把在临安府,在云南布政使司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写成了厚厚的一本书,而这书的内容,他已经是烂熟于心。

    这会儿便是暗自思忖,等到了离岳的时候,已经是想好了说辞。

    孙言之也是第一次来这里,当他下了车,毫不例外的也是被离岳这磅礴宏大的气势给震撼住了,一时间都是有些失神。但是转眼间这种情绪就被心中的热切和期待给冲散了,随着内侍登上万岁峰,绕过大朝殿,到了后面的庞大宫殿群之中,朱紫红墙之中,这里却不是跟紫禁城一般的规格,而是随意的多,都是一个个的亭台楼阁、馆轩殿宇坐落于园林景致之中。

    随着内侍后面,在名为‘馆娃宫’的一处精致宫殿东暖阁内,孙言之见到了正德皇帝。

    孙言之恭恭敬敬的跪下磕头:“臣孙言之,叩见吾皇万岁!”

    正德皇帝淡漠的声音传来:“且起来吧!”

    孙言之道了谢,站在一边,再见正德皇帝,他心中也是不由得一阵恍惚。这位至尊比自己走的时候,明显苍老的许多了,脸上的皱纹沟壑,似乎是刀削一般的峻厉,只是那股威仪,还是依旧。他只穿了一件儿明黄色的便装懒懒的靠在那里,那是照样是让人心中生出难以言喻的畏惧和臣服。

    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却没想到,有生之年,终究是从那个鬼地方逃出来了!

    正德皇帝上下打量了孙言之一眼,甚至连跟他客套的意思都没有,他摆摆手,周围几个伺候的宫人便都是恭谨的退下,然后他直截了当的便是道:“孙卿,今日朕问询你之内容,你烂在肚子里,别让第二个人知道!可明白么?”

    孙言之心中一凛,却又是一喜,知道自己猜测的,多半是没错儿的了。

    他赶紧沉声道:“臣明白!虽万死不敢妄言!”

    “嗯,那就好。”正德淡淡道:“你从云南回来,这一路所见所闻,观感如何?”

    “观感如何?”

    孙言之微微一怔,然后便是心中若有所悟,他既然已经知道了正德皇帝到底想问的是什么,自然便顺着他的话说,他摇摇头,脸上做出一副沉痛的表情,沉声道:“大是不妙。”

    “如何不妙?说清楚些!”正德皇帝身子微微前倾了一下。

    这个不经意的肢体语言让孙言之心中一喜,知道自己吊起了正德皇帝的胃口,这便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他心一横,断然道:“世镇云南之黔国公,实乃国朝之大患!”

    他说这话的时候,也是捏了一把汗,若是皇帝对黔国公没有怀疑或者说是怀疑不那么重的话,自己这一句话,就足以招惹‘君前妄言’‘诽谤朝廷重臣’‘离间君臣’之类的杀身大祸!

    正德皇帝眼皮子微微一跳,接着便是面无表情道:“说下去!”

    孙言之心里长舒了口大气,暗自振奋,赌对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五九零 翻身

    《正德五十年》最新章节。。。

    果然圣上不但对云南黔国公有所猜忌,而且还颇重!

    他早就想好了说辞,因此略一思忖便是道:“臣言点有三!

    其一,在官场,在人事。天下官员,升迁调任,贬斥罢免,皆应出自朝廷,出自吏部之手。而在云南,中央法令,朝廷之法令,人臣之纲常,几乎已经是形同虚设!在云南,每一府,每一州,每一县,除了知府知州知县之外,另设有官职一员,曰为‘总师爷’,总师爷之任命,尽数出自于向黔国公府。而各地之行政长官之命令,若无总师爷之副署,之点头,之操办,则令不能出府衙也!称之为‘黔选官’,朝廷任命之官员,已经悉数被架空,臣在临安府之时,每日只得在府衙之中呆坐,连要出城,都要总师爷点头。着实是不堪其苦!”

    听到这里,正德皇帝已经是面色阴沉冷冽。

    孙言之心中暗喜,正德皇帝越是在意,越是在乎,就会对自己越发的重视,而自己能捞到的好处,也就越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自己却是没想到,这一番地狱一般的云南之行,却是有了另外一番机遇,看这个样子,成为自己仕途上的转折点也说不准。

    “其二,乃是军事,皇上当也知晓,当初洪武爷年间,着沐英、蓝玉、傅友德等大将远征云南,后蓝玉傅友德皆被召回,唯独留下沐英,封为黔国公。世镇云南。设云南三十六卫,迁移军户十四万三千三百六十户共五十余万人于云南,这些军户。发展到现在,已经是足足有七十多万户!朝廷在册的军兵,依旧是十五万余。然则据臣估计,至少还有十数万,却是并未造册在案,拢共加起来,可战之兵,已经超过三十万!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还是朝廷为其养着!

    各卫所指挥使,久已不停朝廷任命。皆出自黔国公府,甚至不少都是黔国公府中家奴出身。黔国公克扣下朝廷饷银,然后再分发下去,是以这三十万大军,吃着黔国公的兵饷,被黔国公世代统率,已经在云南深深的扎下根来。他们眼中,只有黔国公没有朝廷,他们实质上已经是相当于黔国公府的私军。

    正德五十年征安南,在朝廷未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沐绍勋便因为自家士卒伤亡过大而擅自停止前进。回了云南。

    朝廷仁德,为示安抚,未曾降罪,反拨付白银一百万两,粮食三百万石,兵甲若干,然则那沐绍勋非但不感念朝廷之宽大为怀,反而气焰更加嚣张,现如今,不少云南本地人,已经是称呼其为西王!当真是十恶不赦!”

    正德听了,脸上更是难看,阴沉的似乎要滴出水来来!

    孙言之为了顾全朝廷颜面,说的颇为好听,实际原因他又如何不清楚?

    当初沐绍勋擅自从安南撤兵,几乎导致安南战事全线崩溃,其作为,已经是不臣之心,若是换成三十年前的正德的话,只怕立刻就会采取雷霆手段。

    但是现在,朝廷却不敢跟沐国公撕破脸——经过了数十年前的朵颜三卫和女真相继的事件,朝廷已经理智了许多。沐国公在云南经营超过百年,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根本不是朝廷所能比拟的,在云南,一切政令都出于沐国公府,三司不过是个摆设而已。若是真的撕破脸,情况立刻就会变得非常的糟糕,云南只怕会成为第二个女真,整个云南都会从大明出去,而大明对此,根本是无可奈何。

    至于发兵去打?想想沐国公那三十万云南土生土长的大军,就觉得这个想法非常愚蠢。

    是以正德只得捏着鼻子忍了下来,结果后来刚要让他带兵再征安南,沐绍勋便上奏说:无钱无粮,大军困顿,至少一年无法征战,还请朝廷体谅,自己想办法。而最近,云南以西的高棉王国,以南的暹罗王国,纷纷增兵边境,黔国公不敢怠慢,已经是加强军备,然则士卒的粮饷已经欠了三个月没发,还请朝廷拨付白银五百万两,粮食一千万石,兵甲若干云云。

    当场就把正德给气的晕厥过去,最后还是得强忍了,不过朝廷也着实是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只是拨付了一百万两白银,三百万担粮草,三个卫的兵甲。

    正德知道这是饮鸩止渴,但是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以大明现在的情况,实在是无法再次承受逼反云南的代价了。当然,这口气,正德是绝对咽不下去的,已经是密令兵部拿出一个章程来,一旦有了机会,立刻将云南一举而下!

    他摆摆手,示意孙言之接着说。

    孙言之小心的观察了一番正德的神色,这才继续道:“其三,乃是银钱。黔国公权势熏天,动辄以莫须有之罪名,罢免官员,籍没其庄田为藩庄。并巧立名目,或强取豪夺,或威逼利诱,大肆兼并土地,黔国公府之勋庄,星罗棋布,不知胜几。在云南府、大理府。楚雄府、丽江府、安定府,阡陌成片,几乎所有的肥田沃土,都乃是黔国公府之名下,其佃户多达百万户!每年仅仅是收租子,就有上千万石香米!

    云南苛捐杂税极重,除了军户可以当兵代替纳粮之外,其他百姓,赋税达十之六七!且赋税全入黔国公府中,并不向朝廷缴纳!除此之外,黔国公还颁定法令,垄盐井、金铜铁矿山之利,盐、铁、以及各种土特产品,均为官卖。且放高利贷,每年因无法还贷而被逼至破家亡身者不计其数。且压榨土人,勒令云南个土司,每年缴纳金银,若有不从者,则纵兵大掠之!而最为令人发指之处,则是此人效法西晋之石崇。纵容部下将吏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