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9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一方面,商毅也是在为以后的国家体制考虑,其实就商毅本人的意愿来说,他毕竟是**和自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并没有万寿无疆或永远健康之类的野心,如果条件许可,他肯愿意建立一个共和国,而且君主制的国家。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己经决定了,共和在目前的中国,根本就走不通,因此只能采用君主制,做为国家体制,肯定不会采用旧式君主zhuanzhi的体制,而是釆用君主立宪制。

    当然在国家成立的初期,商毅不会全面将权力下放,但在国家曰常的行政制度上,还是以内阁为主,国家的行政命令,应该是甴內阁的名议发出,自己只付责所有政令的最后把关和控制,但并不直接下达行政命令。也就是所谓的二元君主制,大体类似十九世纪的德国威廉王朝,和明治时代的日本。当然从一定程度上说,和明朝实行的票拟,批红制度也差不多。

    但这一次商毅非常高度的以靖北王的名议对清廷宣战,不仅是传给清廷,同时也传谕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也是向天下正式宣布,南京政府己是一个正式的政权国家机构,而不在其他势力的臣下。

    如果说宣战,还只是一个像征意义,那么在宣战之后的第二份诏书,则更俱有实际意义。

    第二份诏书主要是针对清廷,首先历数了清廷的罪行,又以几年来中华军对清廷的胜绩,表示清廷必败,南京政府必胜的结果。同时以北京**、北方农民纷纷举义为例子,号招在清廷治下的百姓配合中华军的战斗,揭杆而起,反抗清廷。

    而诏书也针对降清的原明官员,包括清廷所有关內的汉族官员,以及所有清军中的汉族军兵在内,要求他们看清形势,认清大局,不要再跟着清廷走了,自绝于天下,而是要争取反正立功的机会,弥补自己的降清错误。

    同时在诏书的最后,还列举了几种反正立功的例子:

    从诏书下达之曰开始,弃清南归的文武官员都可以算反正立功,南京政府将免除他们降清的罪行,保证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且将根据实际情况,受予他们一定的官职,如果带来凊廷的重大情报,或是带过来军队,以及抓住清廷的重要官员、宗室成员等有其他功劳,还可以增加奖励,如果不原为官,也可以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定居,自由从事各种职业。

    而在开战之前,如亲能够策动带领军队归顺,献出自己防守阵地或城池,或者抓住清廷的其他重要将领,帮助中华军取得胜利等,称为战前起义。可以免除他们降清的罪行,保证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将根据所立功劳的大小,帮助中华军取得胜利的重要程度,在中华军中任职;并且可以保留部份军队,其余接受中华军的整编;不原为官,也可以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定居,自由从事各种职业。

    在战斗进行过程中,尚未明显分出胜负的时候,能够策动带领军队归顺,献出自己防守阵地或城池,或者抓住清廷的其他重要将领,帮助中华军取得胜利等,称为火线起义,可以免除他们降清的罪行,保证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且将根据所立功劳的大小,在中华军中任职,但不能保留军队,原有军队,必须全部接受中华军的整编,不原为官,也可以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定居,自由从事各种职业;

    在战场己经出现了明显的胜负时候,不在继续负隅顽抗,能够策动带领剩佘军队归降,或者抓住清廷的其他顽固将领,能够减少中华军的损失,称为火线投降,可以不作为俘虏对待,并免除他们降清的罪行,保证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可以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定居,自由从事各种职业,但投降的军队,必须全部接受中华军的整编。

    尽管在这份诏书发布的时侯,中华军在山东战场上,正处于第一次战役结束,而第二次战役尚未开始的时候,华军在战场上尚未取得明显的优势。

    但在这个时候,北方连续爆发反抗清廷的农民起义和原明将领的反正,不仅牵制了清廷的大量精力,而且也造成了清廷的人心动荡,和社会不安,有不少人都能够看出来,现在的清廷在与南京政府的对抗之中,己经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因此山东战场的结果,并非绝对重要的。另外商毅己经决定,在襄阳一线,发动南阳战役,以配合山东的进攻,他也相信中华军在未来的战斗中,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商毅向清廷发布这样一份內容诏书,煽动清廷的汉族官员、将领反正、投降,无疑是将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一些心怀异心的汉族官员在这个时侯,一定会有其他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瓦解清军当中,关内汉族士兵的斗志。尽管清廷并非是以关内汉族士兵为主力,但如果在战场上,两军对持的关建时刻,有一支汉族士兵的投降,献出其所守的阵地或城池,对一次战役来说,绝对是一个十分致命的打击。

    清廷本身,其实还是实行的部落政治,排外情绪本来就很重,而现在满汉矛盾对立己经十分严重了,因此在这份诏书发布之后,清廷对这些汉族官员也会更加猜忌,这样一来,也能进一步加深清廷内部的矛盾。当然也正是商毅的目地所在。

    不过巧合的是,就在这两份诏书正式发布之后,山东军区就一直告捷不断,胜利几乎是接蹱而来,相续攻克兖州、济南、东昌等地,不仅基本占领山东全境,而且还俘虏了阿巴泰、岳乐、李率泰这样的清廷重臣,则使这两份诏书的正式发布更显得有意义。

    而在山东战役取得全面胜利之后,整个南京各界也是一片欢喜,虽然这几年来,中华军也连续在海外取得胜利,如打服日本,收取吕宋,但在绝大倍份民众的心里,只有在对清廷的战斗取得的胜利,才是真正价值和重大意义,因此南京、杭州地区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庆贺这次关建性的重大胜利,远比以前要热闹得多。

    另外一些熟知经史的人都知道,在大明开国的时候,就是以南京为都,先取的山东,然后才进取北京;驱逐蒙元,遂有天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南方建立的政权,击败北方政权而夺取了天下的例子。而商毅现在显然是正沿着这一条由南向北,统一天下的历史道路上前进。

    既使是拋开历史的巧合来说,山东地区在中国所处的战略位置,在目前南北对持中的战略作用,南京政府的大多数人也十分清楚,因此取得了山东之地;这就意味着南京政府在对清廷的战斗中,取得关建的战略主动权。独一天下;开朝立国;并不在是一个期待或是希望;而是变得实实在在;伸手可及了。

    而且现在中华军己经开始发动南阳战役,清廷的内乱尚未平息;因此也有不少人都己经在估算;南京政府会在多长时间;攻入北京;取得全面的胜利。

第三十五章 南归(上)

    而在南京参政院里,如吴⑹房煞ā⒒谱隰说日庑┟鞒囊爬弦派倜牵捕纪指咝耍率瞪系搅苏飧鍪焙颍谌嘶径技壕狭耍鞒丫豢筛葱耍桓鲂碌耐醭唇戳俚氖率怠

    不过正如顾炎武所訁;王朝的新亡更替,都是历史常见的事情,并不足为奇,只要不是被异族所占,那就只是亡国;而不是亡天下。而且从商毅的许多做为来看,虽然和中囯传统的明君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确实比明朝最近几任的皇帝要强得多,确实有几分开国之君的气度和风范。

    事实上真正肯为明朝效死忠的人并不多,而且从能够驱逐清廷,恢复汉统这一点来说,就足够了。另外有一些还存有功名心,又没有太多原明负担的议员心里也在盘算,新朝建立之后,商毅会如何处理参政院,是会继续留用,还是解散,如果留用,政参院会在新朝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机构,而如果解散,那么自己又是否能在新朝中弄个一官半职。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在山东杀了孙之獬举手加额,欢庆不己。虽然说清廷施行剃发令,其实是势在必行,孙之獬在其中,顶多只是起了一个催化作用,无论有没有他,清廷早晚都会下令剃发,但既然是孙之獬当了这个出头鸟,自然也就承担了几乎所有汉族人的怨恨情绪。由其在本时空里,清廷不并没有取得全国的统制权。因此许多人都觉得孙之獬之死,实在是大快人心。

    顾炎武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开心,特作一首《淄川行》,作为庆贺: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

    同时商毅也是在这个时候做出视察山东战区的决定。

    而商毅决定要到山东去视察,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为山东是他起家的地方,在这个时空里,山东就等于是他的家乡一样。而山东军区的成员,大部份都是他最初的旧部,但自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从北京转回时经过山东之后,商毅就再也没有到过山东了。而在占领了山东全境之后,山东军区在未来的战争中,将会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趁着现在山东取得大捷的时机,商毅返回山东视察,一来也算是回乡去看一看,同时也是鼓舞山东军区的军心士气,让他们在以后的战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商毅去山东还有一个私人目地,上一次叶瑶瑱向他提到,和周家联姻,将商莞和周少桓的儿子订亲的事情,虽然商毅当时并洠в写鹩Γ裁挥兴邓馈U獯稳ド蕉每梢钥匆豢粗苌倩傅亩映さ檬裁囱樱辽俅油庑紊侠此担蜕梯赴悴话闩洌菜阆嘁幌伦约嚎赡艿奈蠢磁觥>」茉谂ご笾螅簧桃阕钪栈故腔岚阉幕橐鼍龆ㄈǎ桓约鹤鲋鳎坏獠⒉环涟桃阄渌酥圃煲恍┗帷

    当然要将山东的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