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52铁血中华-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个难题。先是粮草问题,几十万人的粮草供应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其次进入江西作战要与湘军展开全面战斗,湘军此时越战越勇。韦泽告诉天国兄弟,石达开的部队会分裂。却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出来,到底什么时候分裂,到底是谁会分裂?若是没等到石达开的部队分裂,去了江西的部队就遭到湘军围攻,部队就会遭到相当的损失。

    基于这样的考虑,其他兄弟都没有说话。

    而李秀成看了看众人,接着说道:“我一个人去的话只怕势单力孤,我想带着侍王一起去。”

    依旧没人愿意和李秀成争这个任务,不过大家看李秀成的眼光里面则有了些闪烁。侍王李世贤是李秀成的堂弟,是太平天国里头著名的兄弟搭档之一。另外一对兄弟搭档则是已故的东王杨秀清的国宗“义王”杨辅清和杨秀清的族弟杨宜清。杨辅清和杨宜清两人曾经带兵与石达开合作,后来在洪秀全许以六军主将之一,并且封王的局面下,他抛弃了与石达开,从福建带兵回了天国序列。现在的李家兄弟看来也是想乘机崛起。

    这样的局面倒是在林凤祥意料之中,他说了一句,“英王也一起去吧!”

    虽然林凤祥说的看似轻描淡写,可哪怕有一点别的机会,林凤祥都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李秀成现在提出去江西那是给林凤祥面子,如果他什么都不说,只是带兵去了江西。林凤祥也拿李秀成没有一点办法。洪秀全分封诸王的目的就是要拆散林凤祥试图建立的统一军令。

    既然军令已经无法统一,林凤祥也只能努力培育一下他看中的人才。除了张应宸带领的守天京城的御林军之外,诸军中中最骁勇善战的莫过于陈玉成的部队。陈玉成是陈承瑢的侄子。1951年跟着叔父陈承瑢加入了太平军。石达开逼迫洪秀全杀了陈承瑢,陈玉成固然对洪秀全非常不满,却认为石达开才是罪魁祸首。

    英王陈玉成与勇王张应宸关系不错,在京城中向张应宸学了不少东西。就林凤祥所知,陈玉成部队完全采取了总参谋部制度。军中以参谋部治军,行军打仗升迁提拔皆以参谋部管理。而且陈玉成本人性格英武,作战时到有点韦泽的意思,遇敌作战不畏艰险,敢于打硬仗。加上他的部队多是淮南人,士兵们多数是穷人子弟。为了能够维持韦泽建立的安徽的制度,上阵之时敢于勇战。所以湘军鲍超这等悍将与安庆为主要基地的陈玉成连番血战,只拼的尸山血海,硬是正面与湘军悍将打的不分上下。

    此时,若是能让陈玉成多捞点军队,却也是件好事。

    陈玉成想了一阵,非常客气的说道:“林大哥,我不愿意去江西。安庆实在是走不开。”

    虽然语气客气,陈玉成却明确的拒绝了林凤祥的建议。林凤祥心里面叹了口气,看来洪秀全封王的行动真起到了效果啊!

第124章 入局与出局(十)

    李秀成一出兵,韦泽这边就得到了消息。此时韦泽正在参加了一个佛山附近的农村发动会。这是地方镇子上的“讲道理”的会议。参加的都是普通的农民,其中至少一半都是授田令中得到土地,其他的一半人中,多数也是普通的自耕农或者佃农。

    韦泽等人都穿了普通的衣服,混在光复军政府工作人员之中。与他同来的还有财政部部长李玉昌和教育部长祁玉昌。李玉昌是个很有干劲的人,在会议提出对士绅开放晋身之门,遭到了韦泽态度强硬的反对之后,他可没有放弃。而是联络了教育部长祁玉昌一起来向韦泽进言。

    两个人都是和韦泽有姻亲关系的人,不过李玉昌之所以找祁玉昌来帮着说话,到不是他敢用所谓长辈的地位压制韦泽。而是因为祁玉昌在东王府中当过幕僚,也算是提拔文人士绅的典范。

    私下谈话的时候,韦泽倒是没有那么激动。听了两位的建议之后,韦泽笑道:“我是不会改变我的看法与立场的,而且我不仅不会改变,还要努力改变一下两位的想法。”

    所以不管两人工作到底有多繁忙,韦泽还是带着两人前来参加农村的“讲道理”。

    看着一众农民呼朋唤友,说着家常,甚至有些妇女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会议。这场面可没有光复都督府上层会议那种说不出的威严和体面的感觉。而韦泽一身很普通的军服,除了领口的红领章能够证明他是现役军人之外,没有任何的阶级章,没有任何军功章。他看着不过是参加会议维持秩序的普通年轻军人而已。

    有韦泽带头,两位韦泽的姻亲长辈都穿了很普通的短衣。当然,光复都督府的政府工作人员也都是如此打扮。两人的服饰在人群里头也没显得有什么与众不同。倒是他们脸上的表情中有那么一些傲然。

    上台“讲道理”的是个普通的干部,他胸口的光复会的会徽证明了他并非是完全普通的干部。干部用当地话说了起来。广东话大家不太能听得懂。干部在黑板上写了些数据,百姓大概是看不懂的,干部在黑板上贴了几个人像,穿长袍的人代表地主,香炉代表祠堂和庙,穿了满清官服的人代表了官府。那手里拎着锄头的人像则是普通百姓。

    农民一年打多少粮食的收入被分为五十份,每份用一根竖线代表。两个农民的图像放在最高和次高的位置上,每个农民人像后面整整画了50根竖线。

    接着大家开始算起账来。地主排在第二位,农民给了地主多少,就从第二排的农民那里擦掉了几根相应比例的线,在地主后面划上几个相应数据的线。

    衙门收走多少,也从第二排的农民后面那里擦掉几根线,在衙门后面填上几根线。

    每年给了庙和祠堂里多少,也是依次取了农民的线,再相应的寺庙的位置上添加上。

    光这名面上的东西,第二排的农民所在的位置上顷刻就没剩多少竖线,而地主、官府、寺庙,收益就大大增加了。

    如果单纯这样比,还并不算显眼。第一位没有给地主、官府、寺庙上缴收益的农民和第二位给地主、官府、寺庙上缴了收益的农民,两者之间竖线的巨大差距是那么的明显。以至于当干部向大家提出“你们的收益都被谁拿走了?”的时候,农民们再没了最初参加会议时候那种逛庙会的轻松。人人脸色难看。原来,他们辛辛苦苦一年,最后自己留下的连三成都没有啊!

    “诸位乡亲父老,我们光复都督府是收税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把光复都督府的三成税给抹掉。大家再看看!”干部说完,就擦掉了第一排的农民身后的三成税。即便如此,第一排与第二排之间的差距依旧是触目惊心。

    干部扫视了一圈“诸位乡亲父老,我们既然是算账,这么点帐根本没有算完。咱们接着算买农具,接着算卖粮食,接着算大伙借债的帐。”

    这都是经历过社会调查的内容,干部拿出了地方上以前的木质农具以及熟铁农具,又拿出了现在光复都督府的农业供销社提供的新式农具。

    真的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农具上天差地别的品质,以及相差极大的价格再加到了计算中去,一进一出,两个农民之后的竖线差距更大起来。

    佛山的高利贷也被拿了出来。为了置办农具,还有别的生活用品,大家得经常借贷,这些内容被扩展开来,第一排的农民收入减少的有限,而第二排的农民收入飞速减少。

    基本账目算完之后,第一排的农民大概还有四成左右的收益留在手中。第二排的农民收入只剩下了可怜巴巴的不到两成。

    干部也累的不行,他咕嘟嘟喝了几口水,才放下茶杯问道:“诸位乡亲父老,这个帐我算的有问题没有。若是算错了,大伙请说说!”

    前来参加会议的百姓中间已经开始激动起来,各种以佛山本地方言开始的讨论,叫嚷,乃至喊叫让会议场成了一个大蜂窝。男人在说,女人在说,老人在说。这真的是人多口杂,所有声音混在一起,让原本对粤语就不了解的李玉昌和祁玉昌更听不明白百姓在说什么。

    不过此时已经不用再听明白了,这两个人已经明白了百姓们的心情。不要说普通百姓,光看了那简单无比的竖线的比例,祁玉昌这样藏书家出身的人都知道这世道到底有多么的不公平。百姓们一年到头辛苦所得竟然是他们劳动收入很小的一部分。徽商出身的李玉昌更知道世事辛苦,官府巧立名目的横征暴敛比光复干部所讲的还要多出去很多。

    原本会场里头还有几个看着大概像是地主出身的人,此时李玉昌扭头再看,却见那几个地主模样的人已经不见了踪影。看着群情激奋的百姓,李玉昌毫不怀疑,如果光复会的干部此时煽动起针对地主的暴力行动,在一众百姓中比例极低的几个地主只怕是在劫难逃。

    李玉昌扭头看向韦泽,却见韦泽神色如常,甚至有些欣慰的神色在里头。再转头看向祁玉昌,却见祁玉昌神色种惶恐不安。不知道让祁玉昌感到惶恐的到底是这残酷的世道,还是那些激动的百姓。

    为什么太平天国能从广西起家,一路杀到金陵。为什么韦泽能够不到二十岁就带领数千兵马,北到直隶南至广东,纵横万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现在李玉昌完全明白了!

    根本不用亲自参加那血腥的战斗,只要看看面前的这些激愤的百姓,看看光复会干部们所讲的“道理”。百姓们年年岁岁都要在这残酷的世道里头挣扎求生,一旦看到过上更好的生活的可能,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揭竿而起呢?

    李玉昌当然知道韦泽为什么要带他和祁玉昌前来参加“讲道理”的会议,有些道理非得讲了、听了、看了,才能明白过来。韦泽为什么谈起满清,谈起地主士绅,就有种发自内心的痛恨。身为造反者的首领,韦泽当然会无比痛恨满清与地主士绅。

    正在此时,秘书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