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只是片刻的沉寂,很快旗舰“靖海号”便升起了的战备的旗帜,尽管舰队保持着无线电静默,但战备旗的升起还是用战斗警报将人们从对美丽的震惊中唤醒。官兵们纷纷冲上岗位,所有的副炮、主炮都摇低炮口,警惕地盯着海面。
作为旗舰的“靖海”号在灿烂的极光中,劈开波浪,仿佛一艘观舰大典上的旗舰,进入了智利的领海,现在,舰队已经抵达了世界的最南端——火地群岛,借着极光可以清楚的看到,在那些岛屿中,一个个巨大的峡湾隐约可现。
当舰队驶过几座小岛,抵达沃拉斯顿的无名峡湾的湾口,那湾口的山峰出现在军舰两舷时,极光渐渐熄灭了,海洋和天空又恢复了黑暗,仿佛比以前更黑,只有微红的星辰在寒夜的天穹上瑟瑟抖动。
“太美了,我简直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极光。”
王威有些兴奋地说道,尽管他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极光,但是每一个都为其美丽而赞叹,在他看来,或许那才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致,而在某种程度上,他更多愿意将极光视为大自然对东北海军的犒赏——只有航行到世界的尽头才能欣赏到美丽的极光。
天地再一次陷入黑暗之后,警报解除了。
“虽说我曾率领舰队不止一次来到这里,但这还是我头一次见到极光,在东北可是没有这种福气的。”
“我见过两次了,上次是舰队演习的时候,当时我还在经海号上。每次见到它,我都觉得像是在欣赏最壮丽的大自然奇观。”
久久难以平静的王威在这一声赞叹之后,又看着身边司令官说道。
“长官,我认为,无论如何,我们在海洋之路上都不会停止的,以后海军还会进一步扩建。我听人说,现在北洋船舶工业已经计划要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军舰?”
虽然只是道听途说,但王威却知道无风不起浪,既然有这样的消息传来,便肯定有那种可能。
“确实有这个倾向,听说……”
黄钟英的话声压低,轻声说道
“听说新的战舰是一种全新的划时代的军队,他一推出的话,包括“经海级”在内的所有军舰都会被淘汰,包括我们的“镇波”,嗯,都会变得落伍。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在海洋上是没有什么抱负的。我们之所以建立海军,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海军的建设上走的还不错,但是在未来,国家是否会在海军的无底洞上赌博呢?这才是我所担心的……”
因为北洋的教训,使得黄钟英担心海军的建设是否能够持续,就像北洋一样,一朝获得所谓的“亚洲第一”之后,便停止的建军,直到俄国的威胁临头时,才匆忙的再次建设,但却已经浪费了几年的时间。
“长官,大帅并不是光绪,我们也不是满清,满清会无视海洋,但是我们不会,我相信大帅也不会,我们会在未来建立更为强大的舰队,这不仅仅只是因为威胁,即便是没有了俄罗斯的威胁,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美国的威胁,美国可是同时开工的15艘战列舰,或许,我们与美国并不为邻,但是我们却是太平洋上的邻居,我相信即便是未来与俄国的战争结束了,面对美国的威胁,海军还是会继续放手大规模建设,新型的战列舰已经被设计出来了,到时候,如果它们真的有那么先进,这也许将是我们赶超其它海上列强的一个良机,毕竟这会导致我们与他们重新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想,到时候大帅是绝不会错过这一良机的!”
不仅仅只是大帅,同样他们,他们这些满怀抱腹的海军军人同样也不会错过这一良机,甚至,没有任何国家会错过这一机会。
“那……都太遥远了……”
突然,黄钟英发出了一声感叹。
“现在,最重要的是打赢这场海战,否则,这场海战,也许会是我们的最后的绝唱!”
“长官,我将同你一样竭尽全力取得这场海战的胜利!”
天空开始发白,峡湾两岸显出了绰绰山影,会合点到了。王威整整衣冠,神情肃穆的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主机停车、抛缆绳、抛两个副锚、铺设伪装网、炮火值班……(未完待续。)
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求月票)
航速6节!
这是第二太平洋舰队与第三太平洋舰队会师后其平均航速,在这支庞大的舰队驶离法属圭亚那之后,其便以6节的航速一速向南航行,他们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方才抵达南纬四十度,并继续向南航行。
在这十五天中,他们完全看不见陆地,其间甚至还进行了一次海上的补煤。不过让人感觉庆幸的是,除了几次偶尔刮起的狂风之外,天气是平静的,不时下着小雨,但热带的天,海随即恢复了惯常的平静。
夜是多变的,有时清静、明亮,有时黑暗、朦胧,而当星月照耀时,它又非常美丽。
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航向是一路向南,在舰队之中,许多人都显得极为沮丧,甚至还有士兵跳海了。而除了长时间航行造成的心理的压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漫长的航行已经让军舰达到了边缘,每天不是在这条舰上就是在另一条舰长,不是机器,就是锅炉,或者舵轮发生故障。遇到这种情况,出事的舰船会离开战列,或只使用一部机器缓缓的行驶,由运输船拖着的驱逐舰经常挣脱拖缆,这些小事故当然使舰队的前进受到影响,因此舰队的平均航速能保持每昼夜一百四十海里,已经是极限了。
在过去,舰队一直是在港口加煤的,但是现在,因为巴西拒绝了舰队进港的要求,使得第二太平洋舰队不得不在公海上加煤,每四五天装一次煤,早上旗舰发出信号后。各舰停了机器。因为海水很深。所以他们不敢抛锚,随后各艘战舰都放下较大的划船和汽艇,而煤船也同时把船上那些特为装煤而造的驳船放下来,每艘军舰上各自派出一百人到一只煤船上去,他们在煤船的船舱里把煤装进口袋,再把煤袋装到汽艇上。
在公海上补充煤炭的时候,“第聂伯河号”、“里昂号”以及“库班号”因为船舱很大,堆存着足够的煤。就担负起守卫巡哨的任务,时时从地平线上向旗舰发出信号。
在公海上补充煤炭就像在海港里装煤一样,每个人包括军官在内,都要轮流工作,装煤的方法也非常原始,一部分人在煤船在货舱内把煤装进口袋,另一部分人把煤袋扛到艇上,再运到各自的军舰旁,然后再用起重机把那些煤袋吊到舰上,由人把它倒进舱里。每隔一个小时,各艘军舰都会把装煤的情况报告旗舰。而无形之中的竞赛也在同时展开着,在这一过程中,那些满面煤屑的军官们则在那里大声的叫嚷着。
“小伙子们,加紧干啊,我们不能落在别人的后面……”
在这种呼喊声中,穿着破鞋的水兵们一心一意的干着活,在离开本土的时候,他们都是衣冠楚楚的水兵,而现在完全变成了衣衫褴褛的装卸工人,水兵们的叫喊声和起重机的哒哒声,冲破笼罩在各舰的乌云,拖着小艇和驳船的汽艇不断的鸣着汽笛,急速从煤船驶往战舰然后再返回。
这样的活从日出一直干到日落,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歇上一会,直到“苏沃洛夫号”发出装载结束的信号后,舰队才把汽艇和划艇吊上船来,煤船也把驳船拉上去,随后各舰组成占线,舰队又一次开始航行了。
又一次,当这支舰队再一次恢复航行的时候,在十数海里外的平静的海面上,一艘半潜的潜艇的指挥塔上,丁伏涛用望远镜观察着这支舰队,在过去的半个月中,他们一直以追踪着这支舰队,同时保持着无线电静默。
在注意到第二太平洋舰队再次恢复航行的时候,他立即命令潜艇驶离观察海区,以驶暴露自身,与时同时他又对身边的马国功说道。
“也许,全世界海军都会觉得很奇怪,一支庞大的舰队没有固定的供煤站,怎么能进行这么遥远的航行呢?”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疑问,完全是因为过去一段的追踪,他亲眼目睹了俄国水兵是如何任劳任怨的在烈日下******上“倒煤”。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罗杰斯特温斯基和他的幕僚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新东西,他们只是原始的使用经过训练的士兵的体力和肌肉罢了!”
马国攻给了一个最直接的答案,为了能够进行远洋航行,同样没有固定供煤站以及海外军事基地的东北海军作出了另一个选择——用重油取代煤炭,在海上补充煤水时的只需要水兵用射缆枪发射缆绳引吊油水管上舰,即可以自动补充重油,完全不需要人力的介入,自然也就谈不上耗费水兵的精力。
“如果我是司令长官的话,我会命令舰队进入太平洋,在他们完成补充煤炭之后,向他们发起进攻!”
丁伏涛随口说了一句,舰队的服役经历使得他非常清楚补充煤炭是个体力活,在大海上更是困难重重,如果在他们补充煤炭之后在其疲惫不堪的时候,向他们发起进攻,那么他们的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一场海战。
“可惜,这只能想想罢了,毕竟……”
话声稍稍一顿,马国攻笑说道。
“阿根廷人不可能给我们港口供我们使用,就是智利人……”
那也是偷偷摸摸的使用!如果让那些人知道在他们的海湾里泊停着一只庞大的舰队的话,不知会引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
突然他的话声一顿,他感觉到脸上有些许凉意,伸手摸了一下,然后再朝着夜空中看去,突然,马国攻的神情显得有些诧异。
“雪?怎么会有雪?”
雪!
突如其来的消息,突然在“奥里约号”上传开了,那些原本还疲惫不堪的水兵们在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先是不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