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赓云上将虽然拒绝了法国自由军的航母租借请求,但在其他的合作领域,中法之间还有很多的空间和互相帮助的必要性,他很慎重的听取戴高乐总司令关于法国自由军在近期的组建工作。

    现阶段的法国自由军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位于西班牙,主要是由法国撤到西班牙的陆军主力部队为主,以及不断从法国逃至西班牙的难民和反德青年,这部分的补给主要是靠西班牙解决,由于位于波尔图地区的法军机械部队的主力大体都撤到了西班牙,整体还是保存了比较强的作战实力;另一部分是法国在海外殖民地的殖民武装组编而成,也招募了大量的法国海外公民和殖民地国的雇佣兵。

    在军事补给的问题上,法国自由政府还能继续坚持,但在失去了本国的工业基地后,所有的军事装备和弹药补充都只能依靠中国援助。

    在目前的这个阶段,法国自由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维持其对法国殖民地的统治,以及协助西班牙抵御德意的威胁,保护伊比利亚半岛成为限制德军统治整个欧洲的最后底线。

    光靠西班牙军队和法军是不可能抵御德军的,帝国也派遣了大量部队驻扎在西班牙,并在西班牙建立了大量的空军基地和海军基地。

    随着帝国国防军的大量派驻欧洲,中德必有一战也是难以避免之事。

    戴高乐将军对法国自由军的整编有很多独特的想法。其核心思想是希望在中国的支持下完成对整个法国自由军的机械化大变革,而刘赓云上将并不支持这一点,因为法军缺乏足够的军事工业支撑,而中国也不可能无偿提供一切所需的援助。

    两人就此讨论了几个小时,分歧反而是越来越大,虽然刘赓云上将尽可能地不表现出任何的傲慢姿态,但在戴高乐将军看来,他还是觉得刘赓云上将已经对法国怀有很深的偏见,不认为法兰西人可以战胜德国人。

    戴高乐将军心里是非常不满的,但他还是很耐心的同刘赓云上将强调。如果没有法军的努力。英国人也不可能挡住德国的铁蹄,中英更难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中英都需要法军,而且是需要一个强大的法军。

    一直在听对方不断重复强调法军的重要性。最后无非就是要求中国给予更多的无偿援助而已。

    刘赓云上将并没有生气。他甚至是很优雅的喝着茶。抽着雪茄,看起来已经不想再同戴高乐将军辩驳下去,既不否决戴高乐将军的观点。也没有表示出很明确的支持。

    他的心里是矛盾的,因为他知道帝国的核心政策已经出**,这意味着帝国不需要英法的帮助也能独立战胜德国,而且是彻底的消灭德国一切军事力量,可他并不能透露这样的信息,而且还要鼓励英法继续英勇的战斗下去,直到中国找到出兵的合法的且能说服国内民众的理由。

    双方在认知上是有差异的,法国自由军认为自己很重要,值得中国给予更多的援助,而中国并不是这样想的,只是也没有必要撕破脸说清楚。

    刘赓云上将所能做的就只能是不反驳戴高乐将军的判断,同时也不能完全同意法国自由军的各种要求。

    剩下来的事情就是双方讨价还价,不管戴高乐将军如何强调局势和法国自由军的重要性,刘赓云上将还是将法国自由军的援助要求裁减一半,仅同意继续支持法军筹建一个机械集团军。

    在此之前,帝国已经向法军提供了四千多辆坦克和大量的装甲车辆、卡车,帮助法军筹建了法兰西第一自由集团军,加上此前从法国波尔图地区大量撤入西班牙的部队,以及帝国此次同意增加的援助,法军将会拥有三个机械化集团军。

    当然,只凭这些军事力量,法国还远远不能同德意作战,仅能充当二线部队。

    谈妥了此后的军事物资和装备的援助数额后,刘赓云上将才在戴高乐将军的陪同下视察了本地的法国自由军。

    卡萨布兰卡是一个炎热而充满了异国殖民情调的北非之城,法国自由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牢固的统治地位,在这里的法军有六个师和两个空军师,只是整个装备体系非常混乱,既有法军的装备,也有中国和英美援助的装备,还有法国此前淘汰掉的各种旧装备,甚至连19世纪的枪械火炮都被法国人重新拿了出来。

    在视察一番后,刘赓云上将更是感慨,愈发觉得法国人在这场战争里已经很难起到多少作用了。

    在西班牙语中,卡萨布兰卡的原意是“白色之城”,对此时的自由法国来说,这里就是一座希望之城,法国人云集于此,而中英美和法国殖民地运抵的各种军事援助就集中在这座白色的港口城市。

    巨大的轮船来往穿梭,远离德国海军的这里也不用担心德国的潜艇部队,而意大利海军也没有能力突破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

    这里仿佛就是大西洋上最为安宁和繁华的港口城市,即便如此,法国空军还是不断派遣飞机在四周的海域巡逻,因为这里已经是他们最后的栖息地。

    帝国在非洲的军事部署主要集中在埃塞俄比亚,在那里,帝国保持着二十个师的兵力,防止意军进攻埃及。埃及的重要性就在于苏伊士运河,一旦意军进攻埃及,那也意味着中国必将参战。

    局势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中国已经是必将参战了,德国对此已无任何怀疑,除非他们真能快速逼迫英国战败,并且真的保证不进攻瑞士和西班牙,否则,中德一战将会再所难免。

    此时,中德两国都在积极备战。(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346章 中德对峙

    (前段时间事情很多,还蛮烦恼的,最近会坚持码字更新,两天一更,毕竟快结局了,没有必要太监,确实是事情比较烦人。)

    刘赓云上将之所以坚持不给法国自由军更多的援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戴高乐将军自身,而这一点实际上是戴高乐将军自己所不明白的。

    法国现在的情况已是非常之狼狈,但在戴高乐将军的坚持下,法国自由军仍然保持着特殊的独立性,拒绝接受刘赓云上将和英国的指挥。

    同戴高乐将军之间的严重不合,使得刘赓云上将根本不愿意再将法国作为重要的力量。

    中国人是很实在的,你有能力就担当大哥,没有能力就多多配合主力,你既没有能力,还想保持着法国在过去的那种地位,世界上哪里有这种好事?

    每个人都可以认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观点需要实力来证明。

    在摩洛哥视察之后,刘赓云上将就继续乘坐专机前往埃塞俄比亚,同在这里的非洲军事指挥部的总指挥官刘亚昭中将会面,刘赓云对埃塞俄比亚的情况还是非常熟悉的,对意军的情况更熟悉,面对有可能同意军在埃及交战的刘亚昭中将,他的建议只有一条,那就是“大胆进攻”。

    就在刘赓云准备继续行程回国向宋皇帝汇报之时,中央军情部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判定意军可能在近期会向突尼斯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目标直指法国自由政府。

    即便是在得到这一情报的情况下,刘赓云还是继续乘机返回国内。

    从埃塞俄比亚到北京,这是一条长达22个小时的空军行程,次日傍晚,就在刘赓云上将的专机抵达首都国际机场之时,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意军对突尼斯发起进攻。

    ……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中央军部已经确信中德宣战可能就在近期的时间里,具体的时间未知。但越来越多的证据和情报都能证明德国更为相信自己的坦克装甲部队。并不断调遣主力南下法国,在法国和西班牙的交界线外摆出两线突击队态势,而西班牙则在帝国陆军和法军的支持下,在法西边境大规模的布置坚固的防线。试图挡住德军的进攻。

    在拿不下英国。又不担心英国反击的情况下。德国如果还想继续扩大在欧洲的战果和权势,唯一的选择就只能继续进攻西班牙、瑞典,以及同意军一起南下巴尔干半岛。

    德国疯狂的想要继续扩张。证明德意志民族的世界领先和统治地位,证明纳粹德国在世界上的至高地位,而中国则严格限制着德国的扩张,这是一种根本不可调和的矛盾。

    帝国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工作,只等德国违反帝国的禁令,以及正式向德宣战。

    在刘赓云上将的专机抵达首都国际机场的时候,军部正式确认了最新的消息,意军派遣了两个装甲旅突击进入突尼斯的加贝斯湾,试图同意大利海军配合攻占整个突尼斯。

    在几个小时之前,帝国中央军情部就已经得到了提前预警的电报,宋皇帝也一直在他的办公厅里等待着最终的确认。

    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历程,此时的宋皇帝早已淡然,心中并无太多能让他在意的事。

    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宋皇帝挺专注的看着一份关于纳粹德国的近期情报汇总报告,帝国潜伏在纳粹的情报员传递了大量的情报回国,现在已经确认德国正在大面积的屠杀犹太人,手段极其疯狂。

    看完这份情报汇总,宋皇帝将老花镜取下来,用柔软的细绒布擦拭一番,搁置在办公桌上,自己则点上一根玉溪雪茄沉默的抽起来。

    这显然是一个很悲剧的事情呢。

    凡是可怜之人,其实也总有可恨之处,反之亦然。

    办公厅里显得特别忙碌,走廊里不断传来各种各样的脚步声,很多人似乎是特别急切,近乎是像在走廊里快步奔跑,各个科室之间也纷乱的传递着各种最新的情报和消息,处理着各种事宜。

    宋皇帝的脑海里有一张很清晰的世界地图,在这张地图上,帝国国防军在埃塞俄比亚、鞑靼共和国及周边地区、西班牙、伊拉克形成四面布局,从日本撤走的部队直接分成两批次进入非洲和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