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的提升将起着至关重要的做用,每年要保证一百万挽马的培育数量,销售到华北、中原,有效补充各地耕牛数目的不足,并且有利于乡镇之间的交通输运。

    一切都是为扩大战争潜力而服务的话,牧业对于帝国陆军的价值也远高于农业,两百万部队光是军靴、呢料军装、毛毯、帐篷的消耗都很惊人。靠传统种植业是撑不住的。

    此时的锡林郭勒城就是几年前的兴安盟,正在兴建新城市,扩大工业土地和工厂数量,从兴安盟、呼伦贝尔、辽西军牧局大量引入新的牧种,条件合适的草原地区改设为人工牧场,作为天然牧场的补充,从东三省进口饲料、化肥。本地修建防沙灌溉措施。

    锡林郭勒军牧局对于维持整个察哈尔和北四省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锡林郭勒乘坐铁路继续北上就是外蒙库伦,原先在陆军部军垦总局担任副局长的齐灏从准将军衔退役。被内阁政府委任为察哈尔省长,身为陆军系统最好的畜牧业专家,他自然是察哈尔省长一职的最佳人选。

    宋彪此番在锡林郭勒视察由农业大臣王永江和畜牧产业局的局长谭济伍陪同。齐灏也先行一步抵达宣州府接驾,和王永江一起陪同宋彪视察锡林郭勒。

    宋彪的心思显然还是在军事上,下了火车,在锡林郭勒的几家皮革厂、奶粉厂和毛纺厂视察之后,立刻就乘马一起前往锡林水库西侧的军牧局育马所视察。

    因为是一只走捷径,此时的辽西马经过十年的培育已是基本成型。

    宋彪从城区离开时就特意骑乘了一匹黑色辽西马,体高大概是在1。55米左右,这也是辽西马最基准点数据,毕竟是中型挽乘兼用型军马,太高不适合。太低更不适合。…;

    从城区到育马所有十公里的路程,宋彪等人一路疾驰也不过十二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而且马步很稳健,走步很协调,即便是宋彪这样久不骑马的人也并无不适之处。

    马好不好。骑上去溜一圈就知道。

    到了育马所,宋彪很是高兴的和陪同在身边的齐灏称赞道:“你这些年的工作很有意义啊,咱们以前大多都是靠顿河马和蒙古马扩充骑兵,顿河马虽然不错,但也有些缺点,而且是得从俄国买入。价格上肯定是不划算的,蒙古马虽然便宜,可缺点更多。现在好啦,十年努力,至少先解决了咱们的军马问题。”

    齐灏笑呵呵的感叹道:“还是皇上圣明,高瞻远瞩,否则岂有今日呢?”

    宋彪一提马鞭,指着育马所的大马棚道:“走吧,去看看!”

    锡林水库的建设规模很大,也是国家农业水利工程在中央一五计划中的二十个重点工程之一,去年底刚完工,在这一带保留着十多个育马站,本地培育着一万余匹辽西马。

    因为锡林郭勒草原拥有本土的优良马种锡林郭勒马,在马场的抢点上,辽西马暂时也要为锡林郭勒马让步,毕竟辽西马在辽西、呼伦贝尔、兴安盟三大军牧局都拥有更为庞大的马场,所以在整个锡林郭勒军牧局,辽西马培育站总计保留了种马群也不超过四万匹。

    中国马种业十年耕耘,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两个主要培育的新马种辽西马和东北挽马都已经成型。一路走过去,看着马场分开圈养的数千匹辽西马,宋彪的心情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齐灏借着这个机会和宋彪介绍道:“皇上,辽西马目前已经拥有比较稳定的六十万匹马群,按照现阶段的预估,大约在1915年之后,每年就能向陆军供应成年军马五万匹,1920年之后,马群规模大致能扩大到两百万的规模,每年可新供应的军马就能达到二十万匹规模,并且开始向民用马的方向扩大。从我们现在的观察来看,辽西马在蒙古高原和远东、宁夏、华北都拥有极好的适应能力。去年乘着设置西康省,军部派了骑兵北上康定,其中大约一千多匹辽西马,目前看来也是基本能够适应西康省的环境。从这个情况来看,我认为辽西马大致可以胜任在甘肃、宁夏和青海的作战,特别是青海的情况特殊一些,顿河马的适应能力已经略显不足。只是考虑以后继续上高原,恐怕还是要专门配属青海马。”

    宋彪微微点头,他的计划基本就是在一战阶段乘着俄国、英国对新疆、西藏、尼泊尔等地无力顾及的时候,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覆盖到西藏,势力范围则扩大到西亚。想要做到这一点,雄踞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的马家军就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所以只要一战开打,中央就要尽快的突然出兵铲除马家军,动作越快越好,否则,中央也没有必要如此抢速度的将铁路修通至天水和巴彦卓尔,马家军当然也知道中央的铁路一到。他们必亡的道理,一方面积极向华皇表忠心,另一方面又严禁铁路公司到西北进一步的勘探地形。疯狂阻止铁路的西进。

    马家军并不能理解帝国的雄心,而且,他们的自身利益早已威胁到帝国控制西藏、新疆。长此以往,中国的疆域就可能被英俄瓜分掉西藏、新疆。…;

    马家的这些人,身上流着汉人的血,干的却都是损害国家利益的畜生事,只为了一己私利,可要说到底,他们也都是当年左宗棠留下来的后患。

    在参观了锡林郭勒的牧业工厂和育马所后,宋彪晚上就在军牧局这边住下来,遵照他的意愿,军牧局也没敢特别安排。只是准备了一个有火炕的房间给他。

    汉人到北四省生活必然要面临生活上的很多不习惯,特别是早晚温差太大的问题,冬季更是冷的让人难受,暖炕肯定是必备的东西,只是和东北不同。这里的暖炕一般是用煤炭和马粪,三斤煤和七斤马粪就能保证一晚上的供热条件。

    外面还是天寒地冻,宋彪就坐在房间里的大炕上,将王永江、齐灏和畜牧产业局的谭济伍三个人都喊过来,坐在炕上剥着花生喝米酒,一起谈着中国畜牧业的未来和发展之路。

    谭济伍去年刚从美国和英国考察牧业回来。想法很多,此时也就是他谈的最多,宋彪和王永江就坐在旁边听着。

    欧美国家,越是实力强大,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就会高,美国的比例大约是55%,英国则高达70%,所以英国当年搞工业革命的时候还有圈地运动,其实在整个欧洲都有圈地运动的爆发,德国、俄国、丹麦的圈地运动在19世纪才真正达到,而捷克的圈地运动则是在这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

    随着中国毛纺业的发展,特别是东三省毛纺业和纺织业的急剧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国也开始进入圈地潮,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北四省禁垦令》和《牧业保护法》的推出,严禁北四省改牧为耕,原有已经开垦的耕地大部分重新恢复为人工牧场,少量保留耕地也只能种植和牧业有关的粮食作物。

    包括像养蚕业,这也是畜牧业的一部分,同样是在《牧业保护法》的范围内,但为了同时保证江南的粮食产量,对桑树品种也在进行改良,以寻求在山地和丘陵地带的种植为主,也就是所谓林桑和湖桑的区别,生丝业随之继续向浙江推进。

    对此,中央内阁政府也促进国会通过了《林业保护法》,加强江浙闽徽赣湘粤桂黔等省和东三省的林业发展,以追寻果林、木材、茶树和药材开发为主。

    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工业而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新圈地运动。

    工业对于农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说中国纺织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对于羊毛、羊绒、棉花、生丝、亚麻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在华北、鲁、豫、苏北和东三省的辽东湾地区,农业部一直在积极推广新棉种,推广新的工艺和化肥,改善水利条件,不断增加棉花供应总量。

    榨油工业对大豆、油菜的需求,砂糖工业对甜菜、甘蔗的追求,酿酒工业对高粱、葡萄的追求,食品工业对面粉的追求,饲料工业对玉米、豆粨的追求,要想避免经济作物发展过程中对粮食产量的削弱,防止粮食价格的增长,那就只能在粮食耕地不断减少的同时,不断推进水利、化肥和新耕种技术的发展。

    这也是中央大规模借债发展水利的原因,必须增加水利,推广化肥和新技术,推广马耕、牛耕和机械耕种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粮食亩产的增加,才能进一步保证工业对经济作物的庞大需求。…;

    随着东三省、上海、武汉等地的化肥工厂大规模兴建,不惜代价从德国引入氨化工。中国的化肥总产量已经达到了130万吨。

    不管名义上如何变化,背后都是圈地运动现象,其实都是为了工业服务。

    听着谭济伍在这里讲述他所认识的中美牧业差距,宋彪慢的剥着花生,默默的倾听着,王永江显得很沉默。

    等谭济伍说的差不多了,王永江才和宋彪说道:“皇上。帝国这几年在农业发展上下的功夫不可谓不大,只是和美国相比,咱们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政策局前段时间从美国和法国考察调研回来。同我说美国目前的人均粮食是1232公斤,咱们只有230公斤,我听了之后只有唏嘘感叹的份。特别是美国的农业机械的运用,目前大概是120亿马力的总量,平均每人133马力,这里面还不包含牲畜马力,咱们就算加上牲畜,人均也不超过3个马力,这里面的差距就更大了。所以,我和政策局的金鼎勋说他是给我找麻烦,这些数据一出来,咱们农业部这几年埋头苦干下来。等于是什么都没干,千里路遥遥,不知何年才能走完啊。”

    宋彪倒是不着急,道:“慢慢来吧,你是农业大臣。身负重任。从北京出来之前,我和唐总理说到内阁的事,我说现在就是几个内阁大臣最重要,农业、财政、工业、交通、水利。你们农业部是当之无愧的帝国第一内阁部,任务艰巨,咱们能挑选出来的一流人才都给你派了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