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针,与其临时改变方针。不如加快,速战速决。”

    陈其采再次顿首,这就匆匆走了出去。其实他昨天就考虑过不同的提议,可他不敢冒险提出来,毕竟对面是日军最为精锐的第二师团。

    在陈其采走后。宋彪将韩麟春喊了过来,和他一起将日军的部署情况重新在地形图上标注出来,试图猜测大岛义昌此时的真实想法。

    在多支部队被迫撤离战场后,日军主要还是退往云谷地区,而非严守铁路线,由此可以看出,日军还是要死守云谷,利用山地优势和东北军拖延下去。

    云谷一带的地形很复杂,想要速攻下来的可能性比较低。

    宋彪在此推算后,还是决定继续提前速攻平壤。在此基础上用多个师团围攻日军,此时就不急于速攻,而是要力求减少牺牲,逐个敲掉日军的据点。

    到了下午4点,东北军的主力部队已经越过清川江。切断了第二师团后撤的退路,直到这时,东北炮军的部分炮兵团才转移到安州战场,为各主力部队提供支援。

    第十四步兵师以极大的牺牲歼灭日军第四预备旅团后,就地整修,第三步兵师率领两个新编团南下进攻平壤。一路速攻,随着第十五步兵师的投入,在安州战场,宋彪已经用四个步兵师、1400门火炮围攻日本第二师团、第二炮兵旅团和仅剩下的一个总预备旅团。

    整个战役自爆发以来就没有一分钟的休息时间,炮火从未中断,并且是越来越猛,双方聚集在安州城南的铜钱岭一带,这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岭,山顶口为圆锥状,形如铜钱。

    日军在山岭上建立了长期的防御工事,以此坚守,而东北炮军的火炮调集过来的数量越来越多,炮火疯狂覆盖着整个山岭。

    这是日军最后的大本营,一旦失守,日军第二炮兵旅团就会直面两个步兵师的围攻,撤退都来不及。

    一直打到傍晚时分,双方死伤都很惨烈,山坡上尸横遍野,鲜血也染红了土坡,一大半的树木都被炮火袭断,到处横倒,成了东北军向上进攻的常用屏障。

    几条山岭小路成了双方争夺的重点,反复争夺,彼此的鲜血早已涂满盲肠小道,尸体堆积如山,在熊熊烈火中炙热燃烧。

    从日俄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日本武士道精神最为疯狂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日军的中下层军官和士兵堪称是疯狂好战,愚忠,不惜性命,在此前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战役中,朝鲜军的两个师团只是遭遇20%的伤亡减员就溃不成军,而日军很多旅团、联队的战斗减员程度达到了50%仍能坚持作战,甚至是在70%的伤亡率下,一些日军部队的官兵还可能有极其强悍的作战意志,极端情况下还会迎来近乎疯狂的白刃格斗和反扑。

    这样的战斗意志即便是东北军都无法达到。

    从4月5日到4月10日的整个鸭绿江战役期间,东北军第一天总伤亡高达1。3万人,即使是最低的最后一天也有超过两千人的死伤,这种程度的人命消耗让宋彪不寒而栗。

    只是在决定和日军开战之前,宋彪就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无论要付出多少代价,优势就是优势,胜利终究就是胜利。…;

    安州战役是第一步兵师入朝以来真正负责主攻的第一场恶战,赵庭柱和全师上下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打一场漂亮仗,以至于赵庭柱这位师长兼副西线副总指挥也亲自上阵,率领最为精锐的两个步兵团冲上铜钱岭。

    此时在铜钱岭的东北军第一步兵师和日军第二师团都是两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也代表着现阶段中日两国陆军的最高水平。

    连续三次进攻都被日军顽强守住后,赵庭柱急不可待的亲自上阵。将全师的冲锋枪都调集到第1011、第1012步兵团,组编了7个冲锋队,从其他各团和附属的新编团大量抽调迫击炮班、重机枪班,用两个精锐步兵团同时插上进攻,另外调遣两个新编团协同作战,交叉推进。

    上甘岭战役可以证明,在这种山岭工事区域。火炮的威力会被大幅度的削弱,此时就要靠更为精准的迫击炮,特别是像东北军装备的m1910新式60mm迫击炮。这种新型迫击炮相对于此前在威力和射程上并不改进,但在射击精度上的进步是很明显的,六百米有效射程内的误差可小于5米。

    单纯比较士兵的训练、作战素养和士尉官的水平。即便是最精锐的第一步兵师也未必优于日军第二师团,可能还差一些,但在装备和战术优势上,双方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前线指挥员的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几次进攻失败后,赵庭柱临时做了大量的应急调整,用更强的火力和渗透战术去撕碎日军的防线,以及阻止日军的反攻。

    中日辛亥战争注定是麦德森轻机枪和波普宁冲锋枪一战成名的好机会,东北军在其他的装备上相对于日军并没有绝对优势,但在轻机枪和冲锋枪的装配数量上实在是让日军望尘莫及。

    日军没有装备轻机枪和冲锋枪。依旧是每个步兵中队一挺重机枪,而东北军在东西两线战场上大规模列装1。1万挺轻机枪和1。7万支波普宁冲锋枪,双方只要一交战,日军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出了沟壕就只能横尸遍野。在日军常规的一个旅团三公里防线上。东北军经常能抽调三千支冲锋枪用于突防。

    即便是在抗美援朝时期,中美两军在火力上的差距也没有这么大。

    客观的说,如果不是日军官兵极其勇敢和强烈的不畏死的武士道精神,这个仗实际上是完全没办法打的,而且日军在此前完全不知道东北军列装了如此大规模的轻机枪和冲锋枪,包括在打北洋军的时候。东北军也没有动用冲锋枪这样的装备,全军撤退到东北才紧急配发,而且一次性就配备了1。7万支,增配的轻机枪则接近六千挺。

    麦德森机枪确实是很贵的,日本在海军上的开销太惊人,它自己也撑不住,舍不得给陆军买轻机枪,包括日军的军事思维也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它单纯将轻机枪和重机枪对比之后感觉华而不实,价格还高,就没有考虑到轻机枪应该列装在班一级这样的新思路。

    结果就在中日辛亥战争中很痛苦的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

    一名前线指挥员的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的应变能力,而这种能力一半来自于天赋和思索,另一半则来自于经验和知识,一个好的将领要善于思考,在赵庭柱调整了进攻战术和装备后,很快就将第二师团的布防撕破,从两条小路攻了上去,迅速将日军的多条防线分割开。…;

    日军的第四、第九、第十六步兵联队都被切割在三个地段,相互不能兼顾,东北军第一步兵师则将最前沿的第四步兵联队包夹起来围攻,同时用炮火压制第九、第十六步兵联队。

    夜里,日军发起了一次白刃反扑,但是东北军也是夜刃战而著称,沈阳兵工厂特制的照明弹在空中有接近3分钟的滞留和燃烧时间,照明弹加轻机枪的组合更是日军夜间刺刀攻势的大克星。

    东北军过去是用霰弹枪,现在连霰弹枪都不用了,冲锋枪、轻机枪一起上,日军来几千就倒下几千。

    在次日的上午9点,第一步兵师在三个新编团的配合下再次发动一波强悍的攻势,歼灭日军第九步兵联队,以伤亡34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第二师团的主力,至此,日军再也无能力对阵地发动反扑。

    在鸭绿江、图们江和清川江战役中,日军大约有35%的伤亡来自于对关键要害地区的反争夺,正常的部队不会这么做,因为在鸭绿江战役中就已经清楚的证明,反攻东北军防线的代价是很惨烈的,但是日军的思维惯性很厉害,经常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其说是愚忠、好战和奋勇,不说是战术思想僵化和不拿士兵当人。

    在铜钱岭一战,日军四次反攻阵地损失的兵力占整个第二师团伤亡率的一半,很显然,遇到第一步兵师这种东北军主力精锐和机枪阵,日军反扑的越猛,死的越多。

    1911年4月13日,清川江战役基本结束,日本满洲军总司令官大岛义昌在云谷岭破腹自杀,参谋长松永正敏被击毙,日本满洲陆军在这一时期也损耗殆尽,总伤亡13。4万人,被俘3。52万人。

    日本军部很奇怪的将这支部队组编为“大日本帝国陆军日本满洲陆军”,寓意自然是要一路攻入东三省,主战区也是在东北,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全军还没有跨过鸭绿江和图们江就被全线“围歼”。

    经此一战,东北军的蒋雁行、赵庭柱、陈武等人也仿佛是跻身于名将之列,正如当年的宋彪一样,用日军的尸横遍野为基石登上中事名将的行列。

    将星闪耀的东北军啊!

    英雄宛如蛟龙,起于草莽,在这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抓住机遇脱颖而出,如璀璨之星照亮在这辽阔的大地上,让国人为之骄傲自豪,让敌人为之心惊胆战。

    在挑起这场中日辛亥战争之前,日本曾经有三种推断,第一种是日本陆军战胜东北军,则继续派兵北上,利用英日同盟和英法关系去牵制俄国,在不刺激俄军参战的前提下占领南满地区,并在海军的掩护下派出主力登陆天津,重新给中国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彻底击溃东北军,将宋彪推翻,重新扶植新的政府,彻底践踏中国人的自尊心;第二种是日本陆军没有战胜东北军,无法突破辽东山区,那就在鸭绿江防线据守,再以台湾为跳板,在海军的协助下占领福建、海南,和广东、广西、云贵的地方军势力合作,长期分裂中国;第三种是日本陆军战败,退至平壤一线防守,继续以台湾为跳板,即便不能占领福建,也要占领海南岛,以海南岛为跳板支持日本海军的南下战略,同时以海南岛为据点支持两广、云贵的南方地方军。

    现在则完全是日本未曾预料到的第四种情况,开战至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