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彪为此付出了一百二十万洋圆,因为是加急从俄国订购,平均每套军装的价格都在二十洋圆以上,最贵的骑兵礼服每套六十洋圆,除此之外的各种开销也不少。

    当这样的一支部队从奉天城里的主干道通过,那整齐的铁掌磕地的嘭嘭声简直就像是炸雷一般惊人,彻底将赵尔巽和奉天城的市民们都吓傻眼了。

    在最前面率领部队的人是赵庭柱,穿着一身蓝黑色高级将官制服,骑乘一匹纯白色的盎格鲁…阿拉伯军马,竖立着手中的恰希克军刀,神情冷峻的直视前方。

    他身后是六千人的骑兵队,一律手持军刀正坐,身上背着步枪,统一骑乘从日军缴获的盎格鲁…诺曼底系的东洋马,为了让这支骑兵部队更为炫目,宋彪还特别选购带枪尖式的黑色骑兵钢盔,亮瞎了。

    此前光是听说东北新军很厉害,一路打的日本人死伤十几万,真的是个什么样子却不清楚,现在算是见识到了,赵尔巽在盛京将军衙门外看的腿脚发软。

    等大军环绕半圈再横穿而过,回到东陵卫军营,宋彪亲自主持凯旋归师庆典,在办公所也开了六桌酒宴欢迎凯旋而归的将士们。

    辽中的土匪太多,东北新军直接采取三面合围的阵势围住主要的土匪区,逼迫土匪单面撤退,再用骑兵追击,对于那些仗着山地优势和新军顽固对抗的,就用山地作战的方式强攻,正好操练部队的作战能力。

    前后打了三个月,清剿土匪六十二股,击毙土匪两千四百余人,俘虏了六千余人,里面较为精锐的一批抽出来就地编练,其余的四千多人则统一安排游街,后面直接服劳役。

    像杜立三、龙驼子这些土匪可都是千百号人的大部队,用的都是日本步枪,也有俄国步枪,正面打起来都很凶悍,虽然给宋彪的东北新军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可练兵练将的作用同样很明显。

    这才是宋彪最高兴的地方。

    后面,他准将新民府、黑山、阜新一带土匪清剿一遍,随后南下去锦州,然后是鞍山、本溪一带,逐步用三年时间将整个东北的大土匪区都横扫一番。

    在进一步出兵之前,最重要的当然是继续招兵买马,继续收集各地土匪和地理情报,为大规模的清剿运动做准备,同时也要鼓励群众参加,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利用在东三省清剿土匪的机会在各地建立联络和基层组织。

    只不过,宋彪并没有想到这一次会捅个大马蜂窝,他原本也就是军人式风格的吓唬一下赵尔巽,自己都没有亲自过去,在日俄战争期间捞了那么多钱,奢侈一次搞场军事游行也不算什么,大不了以后再节省点。

    他就是那种青年军人式莽撞和戏虐而已,自己都没有太当回事。(。。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零八章 奉天新军示威事件(二)

    宋彪策划的这场奉天新军示威真让清政府异常紧张,也让盛京将军赵尔巽、清政府和慈禧太后惊出一身冷汗,此前谁也不清楚宋彪的东北新军到底有多强,连是什么模样都没有见过,现在总算是见到了,结果吓尿了不少人。

    此时的东三省存在着四种力量,清政府是甲方,沙俄帝国是乙方,宋彪是丙方,英日同盟是丁方,沙俄帝国忙于应付国内的革命暴动,又和英日同盟相互牵制,暂时无力争夺东三省的控制权,在东三省进一步争权夺利的两方就是清政府和宋彪。

    新军阅兵事件就是宋彪和清政府争权的产物,赵尔巽“推测”宋彪即将谋反的密电更是让慈禧太后和满清朝廷大为震惊,满人权贵们激愤不已,连庆亲王奕劻也惨遭满人权贵和监察御史等清政府官员的一致辱骂。

    为了顺利当上东三省总督,拿下三省大权,宋彪在京师内部花钱疏通了一些官员,此前从斯特塞尔手中购买的那批珠宝字画和古董也都送了过去,如吏部尚书鹿传霖、礼部右侍郎陆寿臣和宋彪都有来往,也是他打听清政府情报的主要渠道。

    宋彪并未想到京师和各省官员对此的反应都如此激烈,颇有不将他拉下马绝不甘休的架势,赵尔巽更是联合了诸多大臣众口铄金一般咄咄逼人。

    这让宋彪有点意外,一是觉得清政府反应过激;二是觉得清朝官员从上至下都不可理喻,好像清朝还真的很强大一般,吹口仙气就能消灭他的东北新军;三是他还没有做好革命的准备,部队并没有实力推翻满清王朝。更没有实力横扫全国。

    就在宋彪准备硬撑到底和清政府死磕之时,有一个很特别的人前来秘密拜见他。

    这个人叫袁金铠。

    因为这几天的情况过于紧张,宋彪只能加紧备战,秘密带着蒋方震等人制定整套作战计划,让全军各营都处于戒严之中。

    如果事态真的无法控制。宋彪就决定先发制人,直接将三省驻防将军拿下,在辽中和锦州一带同清军决一死战。

    这天中午,宋彪正在和蒋方震、舒方德、蔡锷、赵庭柱四人秘密讨论方案,李大运忽然手持一份拜帖进来禀告。说是辽阳警务局提调袁金铠前来拜见。

    这倒是稀奇事。

    宋彪将这个人的拜帖拆开来看一遍,心里觉得有点意思,自从他当上东三省总督以来,不知道是不是赵尔巽秘密做了部署,至今还没有几名官员前来拜见他呢。

    稍加思量,宋彪就暂停了和大家的讨论,自己去前院的办公室接见这个叫袁金铠的人。

    身为日后东北王张作霖的头号幕僚。袁金铠肯定是值得一用的人。

    听说他来求见,宋彪还是很高兴的,等宋彪到了办公室里,已经看见一个三十余岁的清朝官员在房间里等候着,身穿一袭满清四品官服。留着八字胡,身材不高,神情镇定,一看便知是个久经历练的人。

    见到宋彪,这人就上前参拜道:“卑职辽阳警务提调袁金铠参见总督大人!”

    宋彪仔细的打量了袁金铠片刻,问道:“你说你是辽阳警务提调。我在辽阳打仗的时候怎么没有遇到你啊?”

    袁金铠不慌不忙的答道:“禀告大人,日军进城之前,卑职眼见俄军要撤逃。这就提前带着警务局的十余名巡捕护送辽阳王知县离开县城,猜想日俄交战势大,连奉天城也很难保住,卑职就陪同王知县去了新民府。”…;

    宋彪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此人的才干和应变能力,道:“起来说话吧!”

    “谢总督大人不究之恩!”

    袁金铠答谢一番。这才起身取出一份折子续和宋彪道:“卑职不才,斗胆写了一份三省新政书想要敬献给总督大人。卑职学识浅陋,写此书非要显示自己与他人不同,还是拳拳之心欲保三省为洋人所占,还请大人过目!”

    宋彪知道这是一个君主立宪派的人物,就让李大运将折子拿过来翻看,边看边问道:“你以前是什么出身,做过什么事?”

    袁金铠答道:“卑职是光绪十一年在奉天府升的秀才,庚子年办过团练,当过北路保甲局总办和团练总董,去年才担任辽阳警务提调一职!”

    宋彪感叹一声道:“办团练是个有趣的事啊!”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才仿佛是猛然惊醒的开始在全国办理新政,即便是慈禧太后也显得很是热衷,这段时期真的也办了很多新政,包括地方自治和选举等等,各地都有新军、税务局、工巡局、警务局、电报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变成了外务部,还设置了民政部、法部、邮传部、学部等新部门。铁路开始大规模的要修建,洋人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已经能在全国各地办厂,国人自然也可以,各地随之都有新式工厂出现。

    从1901年到1911年,这十年间的中国和晚清正在经历着一种快速的转变,而这个时期的所有变革也为民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至于各地的警务局,则基本都是义和团时期的各地团练转化而来,和现代警察系统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与其说是警务系统,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绿营兵,主要负责的也不是办案,而是维持地方稳定和治安。

    袁金铠办团练出身变成了警务局的提调,这也是很普遍的事情。

    宋彪将袁金铠这份万余字的《东三省新政书》看完,要说起来还真有点立宪派的架势,首先就是要各地理办地方自治,加紧督办新军,鼓励办厂,开发煤铁。安置流民开垦荒地。

    虽然都是些在这个时代很常见的先进言论,但能说出这番话,整理出一份万余字的议政书,就足以说明眼界还是比较宽阔的,何况这个人有秀才的功底和基础。难怪日后算是奉天立宪派的领导人之一。

    不错。

    即便说的都是耳朵起茧子的废话。

    宋彪将这份《东三省新政书》收了起来,道:“你这份新政书写的不错,能有这样的抱负和远见的人在关东并不多。只是关于地方自治之事还是值得斟酌,操之过急就不过是将权利分于乡绅,一般的乡绅也就罢了。若是归给了乡绅恶霸,新政没有搞出来,百姓反倒是苦不堪言,你让我这个要为三省百姓做主的总督情何以堪啊?”

    袁金铠当即再拜伏道:“下官所言狂妄,还请大人不做追究!”

    宋彪则道:“起来吧,也没有什么好追究的,我就是随便和你谈一谈。算是一起商量吧。有一个人能一起参谋参谋,商议几番,那总是一个好事。”

    袁金铠大喜,当即起身谢恩道:“多谢总督大人赏识。”

    宋彪点着头,示意他坐到旁边再谈。

    等袁金铠毕恭毕敬的在宋彪书桌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宋彪才和他说道:“新政这个事,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一面是求新求变,坏的一面是铺张浪费,朝廷若是不能控制住火候,指不定就成了上下各级官僚。还有地方乡绅恶霸们乘机海捞的借口。届时搞的百姓苦不堪言,那可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