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贤却苦涩道:“我的兄弟还在城里……”吴为、帅辉和二黑都在县里帮他维持局面……
“生死有命,不要做小儿态。”周新沉声道:“这种时候一定要镇静。”说着对身后的侍卫长道:“立即传信给唐伯爷,停止搜山,立即派兵进入浦江”
“是。”那侍卫长叫周泰,赶紧写好信,放出信鸽。
那厢间,战斗结束,八人全被射死,官军这边也损失惨重,来支援的五艘船,上面一共二百军士,折了一半。二百捕快也死了十几个,伤了几十个……这还是对方以阻拦为主,并没有以杀伤为要。
留下十几名官兵一条船打扫战场,周新便带着其余人四条船驶往县城去了。一路上见许多民船驶离县城,船上人大包小包、携家带口,十足的逃难架势。
周新让人拦住一艘民船,询问发生了何事。那船上人惶然道:“灾民突然变脸,打着明教的旗号,把县城给占了然后开仓放粮,还洗劫有钱人家”
“县老爷呢?”王贤沉声问道,按说灾民都不住在县城,只要及时关闭城门,仗着城里的民众和数百名乡勇,县城应该不会这么快陷落的……
“喝醉了呗,还能怎样。”对方苦笑道:“事发时,他正在郑教谕家醉得不省人事呢……”
第三卷秋尽江南草未凋 第一七五章 建文君
read_content_up;
小舟拐入芦苇丛生的河道;那高高的芦苇荡;就是最好的掩护。
小船上;已经换成紫面大汉撑船;首尾各有人警戒;郑教谕在舱里与主人说话。
那主人穿一身葛布道袍;已经摘掉了头上的假发;露出一个锃亮的光头;光头下是一张清瘦俊秀的面庞;一双忧郁如秋潭的眼睛;令人心碎的不忍直视。
“陛下受惊了。微臣是浦江县教谕郑河;受米知县委托在此接驾。”郑教谕俯身磕头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郑教谕快快请起;我已经不再是什么陛下;你叫我一声和尚就行了。”那被称作陛下的年轻人;面现歉疚道:“为了我一个人;让你们这么多人以身犯险;我真是不忍。”
“陛下哪里的话;为臣者当尽忠;早将生死置之度外。”郑教谕道:“何况陛下吉人自有天相;冥冥之中有神灵保护;是不会有事的。”突然听到僧人肚子咕噜一声;郑教谕估计他奔波许久肯定是饿了。船上准备了点心;忙献出来道:“陛下;先吃点东西吧。”
“我吃不下。”年轻人摇摇头;忧郁的目光中满是伤悲道:“安易他们自幼便在我身边;又跟我亡命十年;名为主仆;实为兄弟。”说着面颊划过两行泪珠道:“今日却一下子去了十三个;之前引开对方的那八个;怕也是凶多吉少……”
“陛下不必悲伤;为主尽忠;求仁得仁;是臣等的光荣。”郑教谕轻声道。“这样我们到泉下见到太祖皇帝;也可以心安理得的说一声;臣是忠臣了”
“光荣;悲哀而已;忠臣;孤臣罢了……”年轻僧人听了眼圈微红;伸出白皙细长的手指擦拭去泪珠。忧伤的摇摇头;并不认同道:“我宁愿你们都不光荣的活着;不当这个忠臣。”
“主人;现在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郑教谕不能让年轻人一味消极下去;便将话题转回眼前道:“这江面上随时都会有官兵过来;我们还是赶紧寻一安全处落脚。”
“看这架势;”年轻僧人仍然摇头道:“朝廷大军应该已经包围了浦江;我不能去给你们招祸。”顿一下道:“我还是赶紧离开这里吧……”
“一时走不了了。据我们所知;唐云带着浙江大军;已经将本县的水陆通道统统封死;陛下这时候转移;无异于自投罗网。”
“看来我的逃亡之路;要在浦江结束了;”僧人黯然道。“也罢;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到了了结的时候。”
“陛下切不可悲观。”郑教谕忙劝道:“我们也不会束手就擒的;方才您看到的浓烟;就是米知县制造混乱;让明教徒趁机占领了县城”
“荒唐”年轻僧人眉头一皱;眼前浮现出一副到烧杀抢掠的场面;忧郁的眼中满是气愤道:“黎民何辜?竟要被殃及池鱼?”
“陛下有所不知;”郑教谕苦笑道:“这浦江县十来万人;一万多姓郑的;其余的也大都跟郑家沾亲带故;朝廷大军一到;全都没有好结果;还不如索性反了;迎陛下入城呢”
“这都是寡人害的……”僧人闻言心痛道。“我早该离开浦江。”
“我郑家是太祖钦封的孝悌家;陛下不来浦江去哪里?臣等为陛下尽忠;无上荣光”郑教谕说着话锋一转:“是那燕贼太狠毒;为了斩草除根、动辄株连”他恨声道:“十年来他倒行逆施、穷兵黩武;天下早就民怨沸腾了;只要陛下登高一呼;举起王旗;天有无数人响应。陛下便可与燕贼再战天下了”
这话让一旁一直不做声的几人激动起来;纷纷附和道:“陛下;咱们已经被逼上悬崖了;没什么好犹豫的了;下决心吧”
“是啊;陛下;我们也不是临时起意这些年为了恢复江山;郑大人在福建、程大人在江西、刘大人在岭南、王公公在云南;都已经营日久;陛下的几位皇叔也答应;到时会举兵响应。只要陛下王旗一举;我们便可复有半壁江山燕贼篡逆得位;倒行逆施;天下人早就恨透了他;这一次光复之战;我们赢定了”
“你们;是早商量好的吧”青年僧人恍然道。“怪不得这次反应如此迟钝……”
青年僧人正是朱棣苦寻不着的建文帝当年南京城破;朱棣没有马上攻城;而是命大军退出城外。倒不是突然发了善心;而是因为胜券在握后;朱棣希望能有个完美的结局……因为他打的是‘奉天靖难清君侧;的旗号;而不是扯旗造反;要是直接冲进皇宫把建文帝咔嚓了;这个谎就不好扯了。所以他希望建文帝能识趣点;主动投降;配合他把这出戏圆上。
孰料一直文文弱弱的建文君;却狠狠摆了朱棣一道;他放火烧了皇宫;带着太子从太祖皇帝留下的密道中;直接离开了京城;留给朱棣一片废墟和一块难解的心病
原本按照计划;离开京城后;建文将往南方与在那里募兵的齐泰、黄子澄等人汇合;孰料书生无用;兵没募到多少;反被人捉拿献给朱棣。无奈之下建文君只好先隐藏下来;等待机会、相时而动。
谁知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忠臣纷纷被屠戮的噩耗。方孝孺拒绝为朱棣起草登极诏书;朱棣强逼;方孝孺便写下‘燕贼篡位;四字;朱棣愤怒的丧失了理智;咆哮道:“你不写;不怕我灭你九族吗?”
“诛我十族又如何”方孝孺只是话赶话的一句;朱棣却真将其凌迟处死;诛灭十族人从来只有九族;朱棣为了凑上十族;又将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拉出来凑数……
方孝孺的惨剧只是血腥的屠杀的开始。那位曾在济南险些要了朱棣命的铁铉;被他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口中。朱棣问铁铉:“甘否?”铁铉答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最后被凌迟;杀其子……
还有黄子澄;凌迟;灭三族齐秦;凌迟;灭三族练子宁;凌迟;灭族卓敬;凌迟;灭族陈迪;凌迟;杀其子此外;铁铉妻、女;方孝孺女;齐泰妻;黄子澄妹悉数没入教坊司为**女……
这种惨无人道的株连和杀戮;并不是一时的;而是贯穿朱棣登极的前期;朝野上下;但凡与建文帝有联系的;都惨遭鹰犬构陷杀害……毫无疑问;这种腥风血雨的疯狂杀戮起到了震慑作用;让天下人噤若寒蝉;再没有敢指责朱棣篡位的了……
建文君也被吓住了;他原本还揣着东山再起的愿望;但看到自己给忠臣带来的巨大灾难;他的斗志冰消云散;只想从此隐姓埋名;了却残生;不要再给臣子百姓带来灾难了。
然而那些跟他出亡的大臣;却都满怀着国仇家恨;发誓要将燕贼碎尸万段;让他重回大宝。他们根本不听建文的劝阻;便分赴各省秘密联络;十年里一直在为起义做着准备……
建文君虽然有种被绑架的感觉;却知道这是他们活下去的动力所在;不是谁都愿意跟自己一样隐居;对那些性烈如火的大臣来说;了却残生还不如死了利索;所以他一直消极的听之任之……
小舟上。
听了建文的问话;几个臣子面有愧色道:“臣等不敢欺君;我们确实已经谋划许久了。郑大人和明教的人结盟;约定共举大业。这次明教精锐尽出;加上郑家的力量;守住浦江没问题。可是因为郑家老爷子坚决反对起事;这是我们之前没想到的……所以一直拖到今天;才不得不发……”
“……”建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但他的语气仍然很温柔道:“你们想让我作甚?”
“请陛下去说服我家老爷子。”郑教谕苦笑道:“我郑家的子弟兵只听他的;他只听陛下的话。”
“他为什么不肯答应?”建文淡淡问道。
“人老了;就不愿冒险了。”郑教谕苦笑道。
“你们现在已经把该于的都于了;”建文语带讽刺道:“他还能不答应?”
“老爷子就犟在这里;”郑教谕小声道:“他坚持不肯与明教合作;我们才拖到现在;不得不仓促起事……”顿一下道:“但就算明教已经占领了浦江县;没有陛下的首肯;老爷子也不会与他们配合的。”
“还是老人家懂我的心意……”建文幽幽一叹道。
“陛下切莫犹豫”见他仍是如此消极;众人忙劝道:“现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一箭射出去;要死多少人?”建文叹气道。
“我们已经死了那么多忠臣。”臣子们哭泣道:“不能让他们的血白流啊陛下”
“可是;我不想继续流血了……”建文说着;见臣子们悲痛欲绝;叹息一声道:“放心;我会去见老爷子了。”
臣子们以为皇帝终于回心转意;登时兴奋起来。
第三卷秋尽江南草未凋 第一七六章 无能
read_content_up;
浦江县城上空悬起了明教的火红大旗;城头上站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