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掳⒔棵Σ恋粞劾幔蛔匀坏男ψ牛骸霸词浅灯锝乩蠢玻”菹抡诘茸拍隳兀一褂惺孪茸吡恕!�
他没有说话,跨入宣室殿瞧见刘彻正在批阅奏折。
“你来了。”
“拜见陛下。”
君臣二人对视着许久没说话。
刘彻相貌变化非常大,身材高大仪表不凡,长相有六七分神似汉景帝,比起汉景帝更增添几份舍我其谁的霸气,威风凛凛生的一副威严皇帝的好相貌。
曹时讶然无语,整整两年的时光,他只在长安城呆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见到嫡长子曹襄,顺便让老婆卫君孺怀上孩子就出征南越,两年里只与皇帝也只见了几次面,时间久了两人都有些生疏了。
他能感觉到天子变了很多,不仅仅是相貌更加成熟,个人气质和精神面貌都完全不同,两年前还是个稚嫩的少年天子,万事都离不开巩固大臣的尽心辅佐,现在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在依靠任何大臣的保驾护航,他已不是当年的雏鸟,而是只展翅翱翔的雄鹰,他是大汉帝国的皇帝。
“姊夫。”
曹时愕然抬起头。
“一别经年,别来无恙。”刘彻靠在椅背上悠然说道:“我不知道你过的怎么样,这两年我的生活非常充实,这个帝国被我掌握在手中,我能感受到它蓬勃跃动的活力,我会不遗余力的推动全新的革新,在确保耕战军功爵不垮的基础上,把我的国家推向新的高峰。”
“陛下是千古一帝,我曾经这么说过,现在仍会这么说,未来也永远会这么说。”
刘彻笑而不语,他的目光比两年前更加深沉,他静静的坐着许久仰起头:“我采纳你的建议,迁徙荆蛮的人口已填到南越、闽越、东瓯三国,你的奏折里写的不充分,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是,其实讨伐南越的冬季是这样……”
曹时滔滔不绝的说起来,南越国的计划只完成一半就被召回是个遗憾,打南越本来就是既定计划,很早之前与天子刘彻推演过,打下南越对于巩固南国边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安全不会再有问题,其次提供大量的生存空间。
赵佗与他的交流说到他心坎里,大汉帝国疆土广阔无比,可比起大秦帝国鼎盛时期还是略有不足,好多次沙盘推算出领土面积,扣除南越、闽越、东瓯三国领土,再扣除西南夷、卫氏朝鲜、河西走廊的领土,大汉帝国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
他曾是少府,调阅过大汉帝国的户籍,今年大汉人口突破3700万,其中7成以上居住在黄河两岸,往南渡过秦岭、淮河一线,往北靠近边郡一带人口稀少,两淮往南走只有30万人口郡比比皆是,而河东郡人口100万以上,关东的部分大郡人口都在100万以上,关中的内史郡天下第一,有570万人口。
比起穿越前的时代,这点人口根本不算个事,然而在公元前可就不太相同的,土地与人口的矛盾构成帝国兴衰的主旋律,每个鼎盛帝国的初期都要经过人少地多的大治,到人口蓬勃增长时期进入所谓的鼎盛期,人口与土地的矛盾集中爆发,各代的中兴名臣为了让帝国的破车继续坚持下去穷其所能,但是没有人能绕开人口与土地矛盾。
结果是无论怎样变法都是划分蛋糕的游戏,划分的结果是没有任何人会对新方案满意,旧的蛋糕分配制度大崩盘,新的蛋糕分配体系又陷入难产,贫民吃不饱穿不暖,代表广大富户利益的官僚们受损抵抗激烈,最终是以某次精心策划谋反,或者某个偶然的天灾引发的农民起义的形式解决矛盾。
旧的帝国崩塌,人口在战乱、饥荒与瘟疫中死掉一半,新的帝国在废墟上完成自我救赎,重建新制度推行全新的蛋糕分配方案,然后重复上一个循环中经历的所有,继续完成崩盘与覆灭的整个过程,在这套玩法规则里,儒家只是利益集团为了划分蛋糕而借用的一层皮。
儒家并不是原罪,但儒家可以对维护中央集权,换句话说是保护利益集团分配蛋糕权力有巨大作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天大的命题,儒家同时又捏着一张“与民争利”的王牌,逼迫皇帝必须走上一条要么明君,要么昏君的死胡同里无法自拔,以此确保每一次利益分割都不会被愚蠢的皇帝,或者更愚蠢的百姓们干涉。
天子刘彻的眉毛一挑:“你还是放不下儒家。”
曹时神色凛然:“臣不敢,儒家是百家中难得上好学问,臣觉得儒家的学说容易被伪君子假借名头肆意利用,打压儒家的本意并非对儒家有太大意见,只是对那些伪君子们的一种震慑,用震慑试图借着儒家的章句寻找压制皇权,压制相权,另立新体系的野心。”(未完待续……)
PS:才发觉,前面似乎写的不合适,用书友的话说故作高深的太多,上一卷的确是把自己带进沟里去了,完全不是自己的风格,还有张骞也没交代清楚,差点就想把那条主线扔了,吸取教训不搞故弄玄虚,把该交代的全部说清楚。
第230章 宣室对策
刘彻沉默着,似乎在思考又像在审视着,没有像几年前那样兴奋的点头,他有自己的思想。
“车骑将军说岔了,这与迁徙百姓实边似乎没有关系。”
“关系很大,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简单的供需矛盾,当供应的粮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上的粮食第一时间买空,粮价会自然而然的增长,这与奸商投机倒把关系不大,这是市场的正常供需矛盾作出的忠实反映,我们解决供需矛盾只有两种办法,第一开源,第二节流。”
曹时竖起两根手指,节流对市场的意义并不大,指望买粮的人省吃俭用日子过的像农民一样简朴是不可能的,有钱人不爱惜粮食造成奢侈浪费是很正常的行为,你吃的起山珍海味鱼翅鲍鱼,又怎么还会去吃煎饼卷大葱窝窝头配稀粥。
利益分配从来不是均衡的,任何制度下少量利益被少数人把持着,除非进化成人人如龙的地步,否则几千年都不会改变,优秀的皇帝是尽可能缩小利益分配的差距,保持基本的公平性,实在不能保持差距干脆就划分等级,有军功的为上,无军功的为下,简单粗暴但也最为公平。
“节流没有什么可谈的,重点放在开源上,我们需要巨量的可以耕作粮食的土地,最好是温暖湿润宜居的土地,放眼四望没有比中原更好的土地,但是中原实在太小了,以目前的耕作水平理论上限人口是1亿人,陛下觉得一亿人需要多久能达到。”
“一百年。”
“没有战争、天灾的干扰最多六十年。也就是陛下的儿子当皇帝时就会见到。”
“怎么可能呢。”
“统计数字会告诉陛下正确答案。”
内侍取来统计年鉴,里面夹杂着一份两年前做的曲线趋势图。刘彻忍不住倾着身子仔细去看,趋势图上一条曲折的线往上走。他皱眉看不明白:“这有什么?一张图而已。”
曹时举起曲线趋势图言道:“陛下请看两侧的标记,竖着一列标记人口是从1700万慢慢攀升到3600万,横着一排标记时间从汉元年为1年,高宗景皇帝驾崩为65年,我们只用了65年人口增加1900万以上,其中人口有两次较大波动,第一次是太祖开国的十二年,太祖讨伐九江王英布、燕王卢绾、代王韩信等异姓诸侯王,开国初期的频繁战乱导致民生恢复的非常缓慢。第二次就是吴楚七国之乱。导致当年的人口出现大幅下降,次年人口增长完全停滞,第三年人口增长稍见起色,第四年才恢复正常,另外还有高后到先帝时代,多次的旱灾、水灾及雪灾导致流民出现,匈奴的掠夺让边郡人口长期低增长。
再仔细审视每一年的人口增幅,其中有35年人口增长在百分之二以上,1000万人口年新增20万人口。刨除不正常的增速下降以外都保持高速增长。而陛下是千古明君,汉家未来50年国泰民安是必然的,假如没有战乱和天灾的影响,人口继续保持百分之二增势没有问题。我听说今年人口突破3780万人,未来三年人口以每年增加80万的速度逐级递增,三年后以90万以速度递增。复三年以100万速度递增,往后每三年增10万保持下去。30年内人口翻一番达到7500万以上,剩下20年很轻松可以破1亿人口。这个增长的势头无法遏制,除非爆发媲美楚汉战争的大规模内战,血洗天下十室九空国家崩溃的危机才能缓解,但那样做等于自掘坟墓,非智者所为。”
刘彻在廷中慢慢踱步,他的身后是一副四丈宽,三丈高的巨型地图,按照地图室里那幅地图的原型放大的复制品,地图的主要部分是大汉帝国的疆域以及外海岛屿,除了东南两个方向是大海,往西、西北、往北、东北都是域外之地。
很显然,刘彻没有思考过人口的麻烦,他的印象里人口是红利,人口越多国家越强,曹时曾经灌输的许多知识也包括人口红利的简单介绍,突然有一天告诉天子,人口将是一颗定时炸弹,不定在某个时刻突然爆炸,把大汉帝国炸翻天。
天子很费解,不停的踱着步子,折返了几十个来回,他不理解为什么人口会成为负担,明明应该是越来越好的,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
“陛下。”
“你等等,让朕再想想。”刘彻突然回过头:“朕还是不能理解,这是怎么就……”
“万事皆有善恶之分,升米恩斗米仇,开仓放粮能养懒汉,衣食无忧容易玩物丧志,陛下您看大汉的军功爵和诸侯王,他们是大汉帝国保证皇权与朝廷不会失控的重要力量,那么重要的力量只用六十年的时间就腐朽的不成样子,放任其发展下去不出三十年必将一无是处,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自我消亡,对陛下与朝廷是个巨大的损失,这种现象对应到人口带来的益处和害处也是相通的。”
刘彻听明白了。
人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