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士子风流-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吵得越来越凶,从杭州吵到了苏州,连名士们都坐不住了,什么是名士?名士靠的其实就是出镜率,要足够语出惊人,要超于常人,眼下最热门的是什么,就必定要有你最鲜亮的身影,现在无论是清议还是坊间的流言都在这明报里头,争论的焦点也就是这明报,眼看一个个不知名的角色靠着这明报而大放厥词,有声名鹊起的趋势,名士们若是再坐的住,那才怪了。

    可是要参与,你就必须知道人家为何要骂,又为何要支持,所以非要看报不可,于是乎,又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这些名士一个个脸色孤傲,狠狠地骂几句:“姓徐的沐猴而冠,假以办报而攥取名利,实在可恨。”一面捏着报纸,一面翘着大腿叫骂,一下说这个不好,一下说那个不好,指点江山,还必须带着满脸不屑于顾的表情。

    人家是带着学习的眼光去看,名士不一样,名士必须带着批判的目光去看。

    可是不管怎么说,明报算是大火了,不但杭州这边融入了读书人的生活,在苏州那边也是风靡一时,每日印刷出来的报纸供不应求。

    到了第五日,报纸刊载出了一篇求稿的文章,说是无论是诗文,亦或是有上好的八股文章,欢迎大家投递。

    读书人嘛,或许可以不为利所动,可是名这东西却是绕不开的,殊不知这杭州的客栈、游船、寺庙、道观,到处都是这些人提下的诗词,比之某某到此一游更加蔚为壮观,这些人所为的,不就是能够增加自己的名声,希望自己的文采能得人认可?

    现在这明报已经成了苏杭读书人瞩目的焦点,想要成名,再不必靠苦逼的四处涂鸦了,这是一条终南捷径。

    于是乎,报馆这边每日接到的投递文稿就有数百份之多,等接下来报纸出来,那些文章上了报的,上头还有自己的署名,于是一下子长脸了,管他是阿猫还是阿狗,但凡是见了人,就免不了要问:“看了明报吗?没看?没看要去看看。”好不容易磨着别人看了之后,人家问道:“想不到兄台的文章竟在上头。”这人必定要虚怀若谷地道:“哪里,哪里,侥幸,侥幸而已。”口里这样说,心里多半在想:老子不上谁上?老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明报的编撰瞎了眼才不让我上。

    至于那些没能见报的,稿子递进去没有了无音讯,于是便怒了,照旧买了报纸来,然后就发出冷笑,指手画脚地大骂:“这样的狗屁文章也能上报,这明报的编撰真真是瞎了眼,那姓徐的莫非是收了人家好处罢。”

    已经过了第七日,报馆的印刷工坊已经急剧扩张,招募的工人已经达到了六十多人,这些人三班颠倒,日夜印刷,如今一日能印刷出来的数量已经逼近了五千。

    而徐申那边还在张罗招募工匠和大量印刻雕版的事,若是照此趋势,一个月之后便是卖个两万份,其实也不算难事。

    毕竟现在购买的已经不再是读书人,一些附庸风雅的商贾,还有一些想要打发闲杂时间的中等人家也对这报纸有了兴趣,除了杭州,苏州那边也渐渐流行。

    王公公见之大喜过望,事情似乎一步步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皇上既是考校,若是办事不利,固然是他跟着倒霉,可是事情若是办得好,黄公公那边,只怕少不了褒奖他。

    只是一个问题又让他不禁有些苦恼了,他这几日经常往报馆走,对这报馆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比他现在管着的织造局还熟稔,他寻了徐谦,二人坐在报馆里的小厅里吃茶,随即王公公便道:“你这小子倒还真有几分主意,现在事情总算不算太坏,咱家也就放了心,不过……”

    他顿了顿,脸色又阴沉下来:“不过皇上所说的成效,可不是让这些读书人自娱自乐,也不是说这报纸卖出去了多少,皇上让你办报,是为了凭倭做准备,可是这报纸和倭人能有什么关系?只怕到时候一个月过去,报纸卖得再好,皇上也没多少兴致知道。”

    王公公现在和徐谦关系已经熟了,所以也从不和他打官腔说废话,直奔主题、简单明了,办报……目的可不是让人去笑让人去哭,重点还是倭寇,不涉及到倭寇的事,那就不叫成效,你便是把这报纸卖到天南地北去,又有什么用?

    徐谦微微一笑,道:“王公公放心便是,我敢保证,一个月之后,必让宫里大开眼界,更让陛下知道,这报纸的用处何等重要。”

    王公公端起茶来,心里却仍有疑虑,只是现在他被拉下了水,说再多也是无用,眼下也唯有选择相信徐谦了。

    ………………………………………………………………

    那啥,求月票吧,码字不容易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是骡子,还是马(求月票)

    王公公又逼又哄,终于让徐谦不得不提早重视起成效的问题。

    所谓成效可以有许多的理解,不过这报纸有什么成效,却比较为难。毕竟影响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衡量的标准,好坏终究还是宫里的一句话。

    徐谦虽然并没有和嘉靖皇帝有过什么交集,却也知道嘉靖皇帝乃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说得难听一点,就像后世的奶农一样,巴不得人人都是奶牛,既能吃草又能挤奶。

    而且这种人往往对别人的要求很高,想要得到这种人的认可,单凭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成的。

    所以徐谦非要鼓捣出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可,鼓捣不出,凭着自己禀生生员和谢迁门生的身份倒也不会降罪下来,可是一旦没有得到天子的认可,徐谦将来这官老爷的道路只怕要坎坷了。

    因此,必须给予他一个震撼,不但要有成效,而且要有绝对的成效,足够让这个苛刻的天子再如何审视也绝挑不出一些瑕疵来。

    徐谦表面上虽然嘻嘻哈哈,却是知道这件事对自己前途的重要性,随后,他把自己关在了房里,让人送来了笔墨纸砚,在这房中奋笔疾书。

    一连几日,他都极少出门,便是饭菜也是赵梦婷闲暇时端来。

    而在几日之后,报纸的第四版故事则出现了一个新的章回故事,名叫:“徐老虎平倭记”。

    这是一个在后世很是烂俗的故事,无非是说一个读书人姓徐。叫徐生,目睹倭人种种祸害家乡。冲冠一怒,仗剑而起。带着乡人平倭的故事。

    其实这就是后世所谓的意淫小说,就像后世的上山打老虎额、随轻风去和贼眉鼠眼这等网络写手的勾当一样,无非就是说主角如何目睹国仇家恨,又大量地描述倭寇的种种凶残,奸淫妇女,劫掠财富,杀人放火,最后徐生挺身而出,自称老虎。虎躯一震,横扫倭寇。

    故事写得很生动,尤其是放在这个时代,虽有许多野史故事,可是剧情哪有这般的爽快?再加上主角又是读书人,使那些读者深有代入感,又恰好这杭州时不时听到倭寇杀人的消息,因此这篇故事很快便有了极大的反响。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可是联想力却是丰富,从前的时候只是听到冰冷的消息,说是倭寇袭击某地,或者劫掠了某个沿海的村落。并不觉得有什么触动,毕竟这东西距离他们太过遥远,这就如在时文之中看到某人被人杀死。虽然心里头会对杀死之人抱有同情,对凶手不免会有几分憎恶。却也仅此而已。

    现在这章回小说一般的东西却是绘声绘色,将这倭人的习俗以及凶残的一面纷纷揭露出来。又将他们奸淫妇女、杀人越货的丑事经过一番深刻的描写,对照生活的现实,不免就让这些平日里风花雪月惯了的士子们生出几分恨意,而主角大杀四方,以一介儒将的身份出现在士子们的眼帘,随即如诸葛亮一般采用各种火攻、水淹之策,大杀四方,解救黎民百姓,骤然间,便让那些士子们入了谜。

    评书里头的许多故事,士子并不喜欢,为何?因为评书多是草莽英雄,士子们也有英雄情节,但绝不是草莽英雄,他们向往的自然是那运筹帷幄的智者,和遭遇明主封侯拜相的情节。

    故事的主角徐老虎就是这么个人物,故事中的天子圣明,而主角又非草莽,种种用兵,宛如诸葛孔明再生。

    这个故事顿时火了,除了还有一些喋喋不休的人在争议诗词、八股文章之外,《平倭记》的故事先是在坊间讨论,读者为了等待下一回章节,几乎报纸一出来,便引来哄抢。

    到了后来,便是士林清议也不免会谈及这故事,有人喜欢了这故事,再去看倭人,心里便免不了憎恶,再加上报纸里三天两头说某县某村遭受上岸倭人袭击,被屠戮人丁四口之类的新闻。使得士林之中,各种流言四起。

    “这些倭人实在万恶不赦,据说昨日又有一伙倭人登岸,在福建那边杀了人。”

    “我江南一向承平,谁知现在出了这等贼寇,搅得民不聊生,朝廷为何还不发兵进剿?”

    “哼,朝中的那些大人尽皆是尸位素餐之徒罢了,半年前福建巡抚上书,请求朝廷调拨粮草、征发壮丁厘清倭寇,你道那户部是怎么说的?户部那边竟说所费钱粮甚大,倭人不过芥癣之患,不必如此大张旗鼓,真真是可笑,这半年来,无辜受害的百姓已有数百之多,这是芥癣之患吗?”

    “阁老们怎么说,为何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明报里有不少倭寇的消息,为何邸报却是只字不提,这些老爷,真不知做什么吃的,莫非咱们江南天高皇帝远,不是天子脚下,就可以如此漠视吗?”

    士林清议的各种议论越来越烈,紧接其后,便是名士们跳了出来,须知名士想要维持自己的名望,就必须显露出自己的存在,比如有人对内阁不满,那么名士们便展现风骨,第一个跳出来指摘内阁,以此获得掌声,而倭寇这东西,虽然不能展现自己的风骨,却也能展现自己对时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