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1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稿酬的概念当时是没有的,读书人写了东西,最多得点润笔费,根本无法体现自身价值。然而古润东却宣称,一个字付给你一两银子,虽然言明是为了庆祝创刊号,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天价啊

    结果十天时间,就收到了三万多份来稿……这不是说有三万多人投稿,其实很多人为了增加被采用的几率,不只投了一份,最多的有十几份之多。不过即使这样,也足以说明古润东的金元政策奏效,引起了绝对轰动的效应。

    等到报纸面世,便被吊足胃口的市民们抢购一空,然后加印,又抢购一空,再加印,还是抢购一空。为了满足下属各县、近邻州府的需求,最后一共印了七次才打住,足足售出三十三万份……不算本钱的话,竟然基本收支持平了,让本打算赔钱赚吆喝的古润东大跌了眼镜要知道,因为是第一期,除了证交所、拍卖行几个大商家捧场外,并未刊登任何商业广告,而广告才是沈大人所说的主要盈利手段……看样子,这还能赚钱呢。

    这世界上第一份真正的报纸,沈默当然要珍重收藏。在他的建议下,这份报纸共有八个版面,首版是圣谕广训直解,二版是朝廷要闻,三版是本埠新闻、四版是本省、外省新闻、五版是世界介绍,六版是科教文卫专版,七版是小说连载,八版是来稿选刊。基本上满足了市民的多元化阅读需求,也让沈默有了个介绍世界、引导思想的窗口。

    后面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历史上还从没有一样东西,能有报纸这样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在下一期报纸来临前,全苏州议论的话题,全都围绕着报纸上的内容。那些文字的作者,不仅拿到了可观的稿费……因为这时候的文字风格,还是以简练为美,所以字数最多的一篇文章,不过二百余字,但能一下拿到百十两银子,也足以让他们乐不可支了。

    但更让他们满足的,是看到自己的文章家喻户晓,全城闻名,这真是中举都没有的殊荣啊那些日子,在苏州的大街小巷,大小船上,总能看到不少拿着报纸在人前朗读,翻来覆去还只读一段的家伙。就等着别人问一句:‘这是谁的文章?’

    他们便会很歉意的答道:“不才区区,有污先生耳目了……”让人恨不得把他们扔河里去。

    别的读书人虽然脸上不屑,但心里别提多嫉妒了,回家就开始搜肠刮肚的写文章,发誓下回一定要被采用:‘哼,老子也要拿着报纸,在苏州城里走一圈’

    后来稿酬降到十分之一,也没有影响士人们的投稿热情,《苏州报》越办越红火,其影响力遍及江浙东南,也引来了各地的纷纷效仿。

    ~~~~~~~~~~~~~~~~~~~~~~~~~~~~~~~~~~

    几年功夫,东南各省几乎都有好几份报纸。不过虽然都是报纸,水平差异却大得很,可以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基本原创的大报,第二梯队是一半原创、一半摘抄的中报,最后就是纯靠抄人家报纸过日子的小报。但究竟哪一种赚钱,还真不好说。

    沈默手里的《士林报》,是南京同时发行的三份报纸之一,其余两份是《金陵报》和《秦淮河报》,以南京的人文荟萃,当然不能用抄袭打发人,这三份报纸都属于大报之列,只是侧重各有不同……像《金陵报》主要关注朝廷动态、本省政治和民生时务,属于综合性的大报,发行量也是最大;而《秦淮河报》则整天搞一些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绯闻秘录,虽有不务正业之嫌,但发行量同样可观。

    发行量最小的,却要数这份《士林报》,每期五万份,最多能卖出一半去,广告收入也是最差的,十分的赔钱。但这却是沈默最看重的一份报纸,他通过各种渠道,将大笔的赞助资金注入这家报社,使其不至于赔掉了腚,关门倒闭。

    因为这份报纸,是面向士林的,其内容专注于政治、思想、学术、国家大事等等,在士林中的影响力无可比拟,更是孕育新思想的主要阵地

    就拿今天这份报纸来讲,去年那场著名的三公槐辩论,在北京已经少有人谈起,但沈默从这一期的报纸上,就看到了九篇关于‘君与国’的关系的讨论,有这样态度的,有那样意见的,争论十分激烈,且旷日持久。

    他还看到有两篇对自己在北京讲学的讨论,让沈默很高兴的是,两篇文章都很支持他的观点,认为要学以致用,以实践学……‘也不知是不是主编者故意登出来讨我欢喜?’这个总把人往坏处想的老官僚如是想到。

    笑眯眯的浏览着报纸,当他的目光落在第四版时,瞳孔霎时一缩,整个人都僵住了,浑不知嘴上还含着半截干丝……

    只见那篇文章的题目是‘观西秦《十二发表》有感’——

    分割——

    发个六千的,还欠五千。

第八零五章 希望(上)

    “西秦《十二表法》?”,沈默沉吟起来”这应该是苏州通译局出品,便细细看下去。

    原来所谓西秦《十二表法》”便是他所知道的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这部法典是由古罗马人在西元前五百年左右,也就是我国的先秦时代”由市民阶层主张的,一部由下及上的成文立法。它的立法背景是,当时罗马共和体制确立以后,公民的境遇并没有比从前好多少,他们大都是小农和商人,战时必须冲锋陷阵冒死作战,平时又被排斥在官职之外,而且还可能因为债务被卖身为奴。那时候的法律是不成文法”解释权在元老院的手里”自然会被贵族利用,成为迫害和录削平民的工具。

    后来发生了长时间的平民聚众造反,迫使元老院同意选举保民官保护自己的权利。西元前四百五十年,平民要求的《十二表法》颁布于世,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经济和法律地位上的权力。虽然十二块铜片中,有十块是用来保证贵族的权利,但毕竟还有两块,是反映平民意志的,也多少限制了贵族们的嚣张跋扈,向来被古罗马人奉为圭臬。

    到了罗马帝国时代,《十二表法》被逐步完善为罗马法。仍然明白无误地认可了私有财产的买卖、合作与契约原则,尤其体现正义和公正的神圣性。法律凌驾于君主之上,已经成为全国公民的共识”任何反对这一原则的统治者将自行变成暴君!为千夫所指。

    沈默所看的这篇文章,上来先简单介绍了《十二表法》,然后便将笔墨集中在其中某一点上。它说:“(十二表)法有定规,公民之住宅地”及其周围二尺半,乃属个人私产。公民对此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其效力可谓天地之间无与伦比。至今仍为欧罗巴人奉为圭臬,西谚有云“风能进、雨能进、唯有国王不能进”,便是此古法之延伸。,,想我华夏先贤,亦有如此之意气张扬”杨朱曰:,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孟子摘取此句,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一按记载”彼罗马共和国与我先秦同处一时”可见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据说,杨朱和墨子的学生禽滑厘有过一场〖真〗实而直接的辩论。禽滑厘问他说:,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杨朱回答道。

    禽滑厘又问,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不理睬他……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谓,拔一毛以利天下”,其实是统治者的谎言”今天可以拔你一根毛”明天就能撕你一片皮;后天可以挖你一块肉,大后天就能朵,你一条腿!今天可以伤害你的身体,明天就能杀了你。千里之堤,溃于蚁**子一开,不可收拾。所以要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必须从最细微的源头上堵起一根毛、一毛钱,也不能被非法的录夺。

    可见杨朱反对的,是以大义的名义,肆意录夺平民财产”他认为这样只是饮鸩止渴”解决不了问题。此文作者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了不起了。

    沈默接着看道:“后世则不然,世人竟耻于言利,纵有人人为己之心,亦难以启齿。而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以君为主,以民为奴,以天下之利尽归于上,以天下之害尽归于民!何也?皆因天下人不敢言己利,不敢自私矣”,故而暴君独夫”可敲录天下之骨糙”离散天下之子女!小民无言以受”则最终失其产,亡其所”走投无路、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矣!是以,吾乃言小民之利不保,为上者肆意侵占其财,实为天下之大害者!向使人人敢于自私,则人人各全自利也!则彼焉能苛捐杂税”强取豪夺?继而上下相安无事,天下称治也”,呜呼,孟子不喜杨朱,曰:“处士横恣,无君之言,!然今日观之,向使杨朱之言盈天下,则吾华夏无百姓离乱、王朝更替之苦,天下早大同矣”

    ……………………”

    看完这短短的五六百字,沈默的后背竟被汗水打湿了,他又反复看了两遍”才想起去看看那作者的署名,曰“清都散客”显然对方也知道这篇文章离经叛道,想要避免麻烦,便用了个别号。

    “我真是小瞧了古人啊!”沈默不禁连连叹气道,胸中却心潮澎湃、激动难耐。这饭是吃不下去了,他一摘挂在唇上的半截丰丝,走到邻着湖的窗前,看外面有水鸟戏荷。

    他双手抓着窗棂,使劲深吸口气,使劲压低声音道:“我的路”没有错!一直以来,压在心口的万钧巨石,终于有些松动,能让他稍稍透一。气了。

    看着双目通红作癫痫状的沈阁老,下人们全都吓坏了,心说这是怎么了?难道菜太咸晌着了?

    他们哪里知道,沈默为这一刻等了整整十年,当他在东南种下第一粒种子时,便期盼着能有这样一天他能够打开国门,可以引进西方的科学思想,也能通过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