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场大战有着关键作用的,莫过于张学良。如果宋哲武一定真心做王佐,那张学良就可有可无,即使张学良助阎锡山、冯玉祥反对中央,蒋介石也会毫不在乎,以宋哲武第四路军的实力,马上就会端了阎锡山和冯玉祥的老巢,等不到东北军进关,阎锡山和冯玉祥就会全面崩溃。

    可是蒋介石是绝不会在任何时候都完全相信任何一个人的,这么多年的政治斗争,让蒋介石深信一条,那就是任何承诺都是不可靠的,只有利益才是最真实的。更何况,现在就是宋哲武反戈一击的好时机,为了促使宋哲武早日行动,他以秘密任命宋哲武为中华民**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可是宋哲武的主力还是窝在太行山里不动手,这让蒋介石很是心疑。

    因此,这个时候张学良对于蒋介石就越发的重要了。

    虽然4月日,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宋哲武等分别就任那个所谓的中华具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副司令职。并一再电催张学良就副司令职,可张学良并没有就职,已经说明张学良还在犹豫。

    可是蒋介石并没有马上许给张学良高官,这是因为他在等宋哲武的行动,甚至他也一度认为以中央军现有的实力就足以击败阎锡山和冯玉祥领导的这些乌合之众。可是,随着战局的发展,蒋介石知道自己低估了这些乌合之众的实力。所以,在秘密任命宋哲武后,6月引日,南京国民政府也公开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二叭二个。并由张群扑浊阳致送印信和委任※

    据得到的情报,张学良一度考虑是否就任蒋介石的任命,而分别电询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等人。只是由于这三人的劝阻,张学良才没有马上就任。不过,从张学良对南北方所委派副司令职的反应。其态度确实较倾向南京中央。

    还有几件事也让蒋介石有些放心,首先就是蒋介石指示兵工署以战备需要为名,向东北兵工厂订购械弹。虽然上海、南京、汉阳、福建等几个兵工厂现在产量很大,加上这几年的库存积累,还有从德国订购的大批武器弹药已经足够中央军使用,中央军武器弹药充足,可是他还是从张学良那里买,就是在试探张学良的态度,当然也有拉拢张学良的意思,蒋介石可是给的双倍的价钱。

    其次,汪精卫、阎锡山正在北平筹备的北平国民政府,邀张学良出任政府委员,张学良不仅自己婉拒,还召回了顾维钧、汤尔和、罗文干等奉系人物,不让其加入北方政府。但却保荐同意王家祯、胡若愚等就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青岛市长等职。亦可看出张学良态度之端倪。

    再有,何成淡在任北平行营主任时,与张学良相交极好,身在河南的何成俊按照蒋介石的要求也一直在和张学良电报往来不断。据何成俊转来的张学良的电报。惟是东北自对俄冲突以后,创巨痛深,人民颠沛流离。视中州殆有过之。而起视日俄两邻,一则日肆欺凌;一则故为狡展”。弟以轮材,支撑艰局,只此对内对外,已实有应付不暇之势。”由电文内容可见,张学良立场虽倾向南京,但对出兵帮助中央平叛一事,母内部意见不一,仍持审慎态度。

    另据吴铁城报告,6月3日为张学良约岁寿诞,东北各军政要员几皆赴沈阳祝寿,张学良在北陵集会商议应付时局办法,会中意见约分成三派: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和级金纯等人主张保境安民,不与任何一方合作;王树翰、莫德惠、刘尚清、沈鸿烈、炮文炮等人主张与南京合作,其中王树翰主张最力;此外,于学忠、万福麟、王树常、喊式毅、荣臻等人则静候张学良决定。因为内部意见不一,张学良仍举棋不定。

    不过,张学良的态度已经更加明显,已经派东北边防长官公署军事厅厅长荣臻在暗中和蒋介石派去的祝寿专使李石曾再三磋商出兵事宜。张学良本人也在6月旧日致电何成俊云:“。关于使战局早就结束,减轻人民伤害,仁者之怀,实符鄙愿。石曾先生留沈,连日迭与晤商,正在详慎策哉中。”

    只是让蒋介石焦虑的是,时间转眼已经过了半月,张学良那边竟然又没了动静。这段时间张学良一直以养病为由,躲在葫芦岛,虽然曾三度拒绝阎锡山和冯玉祥的代表贾景德、薛笃弼等会晤之请;但对蒋介石派去的张群、吴铁城、方本仁等人也不明确表态,只是每日不厌其烦地和张群、吴铁城夫妇打麻将。

    眼看战局胶着,蒋介石十分焦虑,直到被晋接军张荫梧压着打了一个多月,退守胶济线的韩复杂来电讨要援兵,才让蒋介石眼前一亮。

    蒋介石马上命令从武汉方面抽调李抛阶五十三师,拟从湖北经长沙,再转海运由青岛登陆,协助韩复集夹击胶济线晋馁军的张荫梧部。这件事跟林蔚、刘峙、陈调元几人一商量,几个人一致称赞蒋介石这步棋走的高。

    这时,青岛地区为东北军海军沈鸿烈所控制,登陆青岛必须获得张学良同意;蒋介石给张群去电,要他请张学良同意,“令沈鸿烈准中央军停靠码头登陆并加以掩护。”接到电报的张群在第二天的麻将桌上,把电报交给了张学良,张学良这回没有多做犹豫,马上给沈鸿烈去电同意。虽然在青岛登陆的只有李掘所五十三师一个师,兵力有限,对山东战局作用作用不大,可蒋介石却十分高兴。

    这是因为,青岛为东北军海军所控制。中央军得以上陆,在阎锡山、冯玉祥看来,必定怀疑张学良要加入蒋介石的阵营,在反蒋联军中造成恐慌!而且,既然中央军可以在青岛登陆,则天津亦可以登陆,阎锡山后方必然动摇。

    而最让蒋介石兴奋的还是,他的这一招已经让张学良在不知不觉中表明了态度。

    不过,很快又生了一个变故小这让蒋介石立刻心急如焚。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中原大战 故技重施(二)

    日,李石曾婚同只被南京政府委任为青岛市长的张掣敌删亲信胡若愚赴上海,与宋子文讨论奉票问题。张学良在东北发行纸币出了点问题,自中东路事件以来,奉票即面临通货膨胀问题。

    张学良派胡若愚到上海就是要钱,理由是“虽自咽年开始发行补助奉票的“现大洋票”但财政金融仍有匠乏之虞。南京中央答应汇送开拔费用,并协助解决奉票金融问题,对东北财政及开发东北富源,实有莫大助益。需要中央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开口就是力凹万。

    财政部长宋子文这段时间因为财政充盈。军费的事情并不担心。可是熟悉金融的他认为东北并不需要这笔钱,东北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可是不给又怕影响蒋介石的计划。犹豫了半天还是发电向还在前线的蒋介石请示。

    蒋介石立刻复电给宋子尖,并且电文十分简单,只是告诉宋子文,不但要答应给,还要多给,就定为万刀万,不过这笔钱可不是现在就给,要等东北军出关协助中央军平叛后才给。

    如果仅仅是掏些钱,蒋介石还不在乎,虽然财政不是很宽裕,可是这几千万他还是承受得起的。可是,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可就不是钱的问题了,这是一个让张学良很没面子也十分震怒的事情。

    那就是马廷福事件。

    马廷福为东北军于学忠部驻山海关的一个旅长,阴图协同团长孟百乎、安福魁,出兵袭击平、津。依附蒋介石。事为于学忠所发觉,遂于山海关、北戴河二处分别予以逮捕。据调查马廷福等之异动,系受南京军事参议院参议陶敦礼贿买,陶以给予2四万元、马部扩编为3个师、马廷福升任军长等条件,诱使马旅入关助蒋。

    因陶敦礼与南京代表方本仁同乡,又曾任职何成淡部,故平、津及上海等地均流传“马廷福事件。完全由蒋介石所主使,并且认为此一事件将导致蒋介石也张学良正式决裂,东北必定加入讨蒋行列。

    蒋介石于《日记》上也曾感叹:“奉张反叛之心渐见矣!北方军冉政客,其不欲使国家统一,而割据自私之心。传统相承,不能破除。此我中华之所不能立国于今世,而为帝国主义所陵侮不已也。呜呼!”

    原本较倾向南京政府的张学良,因“马廷福事件”而态度似乎有所转变,相继与北方代表贾景德、薛驾弼、郭泰视、傅作义、卓振、陈公博等人会晤商讨时局。据萃振等向记者谈话指出:张学良认为北方主张。公正光明,对组织政府决不反对,对南京则因“马廷福事件。而增加恶感。

    实际张学良对北方组织政府的态度仍不明确,不过因此一事件而对南方有所怨言,几乎改变初衷。

    张学良曾致电何成淡:“陶敦礼去年曾来奉一次,今年被晋方逐出北京,来奉居住,弟以宽大待人并无歧视。诓近日行甚密,往来于榆关、北戴河之间,煽惑军队,意有所图。东北向为整个的,虽有一二人被其诱惑。即经发觉。据耀庭言。我兄曾有电来,不准陶在此有所作用。足证远见。现已将陶敦礼逮捕,正在审讯,特电奉告语气虽平和,仍指陶与何有关系。

    为避免张学良有所芥蒂。蒋介石除亲电张学良解释:“中极望孝侯参加讨逆,惟必以秉承兄命为先;对背孝侯而向其所部运动,非极愚妄者。决不出此想,高明必能洞察也。”也让何成淡、吴铁城、方本仁、张群等人。切实向张学良说明真相。为了表示诚意,再次开出大价码。表示只要张学良率兵入关,黄河以北军民两政统交张学良管辖。

    这样的大动了张学良,犹豫了两天后,张学良提出。只要中央军重新夺回济南,他就好说服东北军内反对出兵的元老们。

    为了尽快促使张学良出兵,蒋介石立刻指示参谋部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夺回济南的作战计划

    中央军一展开大规模调动,阎锡山立刻就发现了,他也深深地感觉到了这种压力,为了挫败蒋介石的阴谋,也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